“知道”(nz_zhida)跟你谈谈,为什么周星驰不欠你的电影票。
《西游伏妖篇》电影剧照。
《西游伏妖篇》上映后,票房成绩颇为亮眼。公映16小时,破华语片首日票房最高纪录,公映19.5小时,破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最高票房纪录,首日票房高达3.67亿元,目前累计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但《西游伏妖篇》也注定会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电影。周星驰+徐克的强强联手,固然让其备受期待,也免不了各种争议。豆瓣的短评首页,几乎是一星两星的差评,曾几何时“星爷我们欠你一张电影票”如今却成了“周星驰你欠我们一张电影票”。
《西游伏妖篇》真的那么差吗?它真的是周星驰情怀牌的强弩之末吗?要回答这些疑问,我们必须回到电影中去:《西游伏妖篇》究竟是怎样的一部电影?
《西游伏妖篇》电影剧照。
绝大多数观众对于《西游记》的想象,不见得是来自吴承恩的小说原著,而是来自于1986年的电视版《西游记》,这部经典的电视剧塑造了我们对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以及一系列妖魔鬼怪的想象。很多人一提到唐僧,脑中联想到的就是迟重瑞的扮相,慈眉善目、宅心仁厚;一提到孙悟空,自然就是六小龄童,孙悟空虽顽劣,但机智勇敢、坚持正义、忠心耿耿;一提到白骨精,就是人面兽心、蛇蝎心肠……任何改编自《西游记》的影视作品,都必须直面1986年版《西游记》“这座大山”,该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让观众接受新的改编呢?
《西游伏妖篇》一开篇,就颠覆了我们对《西游记》的认知。唐僧依旧是慈眉善目,但却啰里啰嗦,爱慕虚荣,虚张声势,还喜欢对徒弟颐使气指,动不动就打骂孙悟空;孙悟空性情暴戾,一心想着“弑师”,他随唐僧取经并非被唐僧感化,而是惧于唐僧的“如来神掌”;猪八戒和沙和尚忠心也没了,猪八戒甚至几次撺掇孙悟空杀了唐僧,这样他们就不必去取经了……这样颠覆性的改编是一种“不得不”,而很显然,它也会引起许多观众的反感和非议:这是对经典的亵渎。
可如果我们被《西游伏妖篇》的这种表面性的颠覆迷惑了,我们轻易就忽略了如此改编的另一面:每个人物更为鲜活了。1986年版的《西游记》的经典自不必言,不过应该承认,剧中唐僧师徒四人虽然经历了重重磨难,但剧情的吸引力来自于磨难的不同,而不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变化。套用小说理论,《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偏向“扁形人物”。唐僧从始至终就是圣人,一点杂念没有;三个徒弟从被唐僧感化之后,他们就“定型”了,一心向善;妖魔鬼怪都是坏的、模板化的,无论蜘蛛精、白骨精还是红孩儿,一出场只想吃唐僧……
《西游伏妖篇》虽然有大改动,但并没有根本动摇人物的底色,而这样的改动却让主要人物都成为“圆形人物”。唐僧还很年轻,所以他有杂念,有凡心,爱慕虚荣,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徒弟,刚愎自用,但他也知错就改,甚至愿意下跪向孙悟空道歉;孙悟空顽劣,甚至透露点邪气,他一点一点为唐僧感化也才显得真实;而像白骨精,虽然也是妖怪,怨气深重,但相较于电视版白骨精没有由来的毒辣,《西游伏妖篇》中的交代了白骨精的前传:她之所以成妖魔,是因为她备受凌辱的痛苦过去。
《西游伏妖篇》电影剧照。
《西游伏妖篇》中的人物,少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范儿,有了更多的“人气”,这得益于编剧周星驰标志性的无厘头风格。无厘头的核心是,戏仿、消解与颠覆,它打碎等级和界限,在事物和事物之间强行建立突兀、荒谬、不“合理”不“自然”的联系。星爷将早就经典化的取经四人组拉下神坛,因强烈的落差和出乎意料的逆转,产生了生动的喜剧化效果。师徒几人的相处模式,颇像一家公司的上司和员工,或者一个小家庭,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点小算盘,偶尔也会相互冲突和顶撞,但实际上,因为大家目标一致,相处久了也都有了感情,吵吵闹闹之后总是又和好如初,当然和好如初之后可能还会接着吵吵闹闹……因此,《西游伏妖篇》本质上虽是志怪故事,却给人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感觉。
但人性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此。回顾起周星驰的西游系列作品,尤其是《大话西游》《大话西游2》,它们之所以成为影迷心中的经典,正在于周星驰在无厘头和喜剧的表面底下,寄托了关于人生,关于爱恨,关于生死的思考。比如《大话西游2》,整个故事光怪陆离,但结尾处夕阳西下,一吻,一次转身,一个叹息,一个寂寞的背影,隐藏了关于人生的诸多况味。无论是《西游降魔篇》还是《西游伏妖篇》,虽然难以企及前作,但周星驰的一个坚持一以贯之:他的“西游记”不只是几个神仙的取经之路,而是几个有血有肉凡人的修行之路。
让诸神回到凡人,因为我们都是凡人。“伏妖”,不仅仅是降服妖魔鬼怪,也是师徒四人降服自己人性中的恶:唐僧的虚荣、伪善、懦弱,孙悟空的暴戾,猪八戒的贪图享乐、贪生怕死……他们在不断的争执冲突和一次次的降妖伏魔过程中,既不断激发了彼此的恶,也一次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恶,直面了自己的恶。没有无缘无故、与生俱来的“神性”,神性的必经之路是对人性恶的正视,对恶的磨砺,以及对恶的试图消除,这才是修行的最终目的,才是九九八十一难的意义所在。
只是与《大话西游》一样,我们可能无法一下子参透《西游伏妖篇》中的人生况味,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慢慢理解它关于人性善恶的剖析,并触动我们每个人对于自我人性中那部分恶的省思。
《西游伏妖篇》电影剧照。
周星驰与徐克的联手,周星驰保证了电影最重要的精神内核,而怪才徐克则赋予了电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神乎其神的特效——这也是《西游伏妖篇》的第三个关键词。无论是场面、色彩、打斗,还是红二孩、蜘蛛精等的造型,满目缤纷,出人意表,令人惊叹。徐克的“怪”和“邪”更渗透到人物的精神内核中去,无论妖魔鬼怪还是孙悟空、沙僧,都透露出一股真实的邪气。有邪气,是因为人物承受着生机勃勃的欲望和邪念的煎熬。它让人物更立得住,有扑面而来、热气腾腾的生命气息。
当然,《西游伏妖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三段故事的衔接不够自然流畅,尤其是最后一段故事,师徒四人的“和解”缺乏足够的情感依据。但瑕不掩瑜,窃以为,这总体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虽然电影终究是见仁见智,但豆瓣短评首页几乎清一色的一星差评却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只言片语的评论根本没有给出差评的理由,而是非常笼统且抖机灵式地吐槽,诸如“周星驰徐克,你们缺钱直接给大家个支付宝就行了。真不用这样。”“从今天起,星爷欠我们一张电影票。”……我们当然有打一星的权利,但如果把打一星当做情绪的宣泄和自负的狂欢,显示出的不是你的“机灵”,而是浅薄。
也许周星驰从来都没欠你电影票,只是你自己没看懂而已。
周星驰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他堪称华语电影市场上一个最大的“行走的IP”,这自然是有好处的,但这也造成了一种遮蔽,周星驰的巨大魅力遮掩了《美人鱼》本身。
点击蓝字标题,即可阅读《脱离周星驰,这条<美人鱼>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