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 Bob Dylan 更不是吴克群陈珊妮,却依然有着音乐和诗性的浪漫融合

他们不是 Bob Dylan 更不是吴克群陈珊妮,却依然有着音乐和诗性的浪漫融合

三石一声 欧美男星 2022-04-16 17:49:18 423
我和很多音乐从业者还有资深歌迷都有个共识,华语歌和英文歌最大的听众侧重点,分别在于歌词和律动。

英文歌更多是以层次丰富的编曲和律动打动听者,偶有像 Bob Dylan 这样以简单英文单字组合创作出深邃意境的音乐诗人,他便能横跨音乐殿堂类的褒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了。

华语歌除了听悦耳的旋律之外,很多人还会因为歌词而动容,被歌词用简单文字写出的深刻哲理而产生高度共鸣。

往早一点追溯,四十多前年在中国台湾进行的民歌运动第一是强调了要唱我们自己语言的中文歌,第二就是把很多具有诗性美感的字,谱写上了旋律形成了中文歌的最初样貌。

那时,诗人、作家跨界到音乐圈是常见的事,1985 年华语音乐市场第一张发行的镭射激光唱片 ( 即 CD ) 就是三毛+齐豫+潘越云这样从诗人到音乐人跨界组合完成的《回声》专辑。

可见,由诗及词在华语音乐市场的重要程度。

再后来,也有像吴克群这样浪漫气质的唱作人发行《为你写诗》概念的专辑;前几年,陈珊妮还和十位不同风格的作家,同样强调着音乐性和文学性,大家一同双向奔赴完成了《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专辑。

之所以这次用了以上篇幅讲述,是我最近被网易云音乐企划的一张名为《诗 x 歌》的合辑吸引了,才往前追溯起华语音乐一直以来歌和诗之间的共生关系。

再加上近年来唱作人身份的盛行,好的旋律和制作越来越多,但好词的比例并没上升,不免令我会怀疑“全创作”这件事对于很多的唱作人而言是不是真的必要,and, 一个好的填词人确实真的重要!

《诗 x 歌》着实体现出音乐的“门槛”,体现出填词的重要性,带着审美门槛,把音乐性和诗性的双向边界拓展到意象不到的领域,比如脱口秀界  ( 李佳芮、姜思达 )、科普领域 ( 安森奎 ) 甚至导演圈子 ( 麦子 ) ……等等。

即使如宝石Gem x 安森奎《东北喊麦风云》这样欢脱的歌,歌词接地气的同时并不低俗,从捕捉生活细节的视角出发再进行创作,都展现了一定的人文性。

三石我个人着重推荐的单曲是裘德 x 麦子《呼吸》、朱婧汐Akini Jing x 姜思达《冲浪》——两首歌分别体现了音乐人和其他领域的人之间“如何保持本色”和“如何跨界出色”这两件事。

在裘德 x 麦子的《呼吸》中,裘德同学前一张专辑“水族馆”情境的水下听感在这首歌中仍有保留,麦子的填词和演唱赋予了水下静谧听感更呢喃耳语般的软糯,不冲淡裘德的本色,更激发了音乐人的特色。

朱婧汐Akini Jing x 姜思达《冲浪》是“出色”的代表,这首歌和朱婧汐这些年来玩到飞起的实验电子音乐形态大相径庭,只能听得出静谧下暗流涌动的气氛,有着十足的“收”,也有着比电子音乐更具诗意的外在,与企划概念的贴合度极高。

可以说,网易云音乐的这张《诗 x 歌》合辑始于一个音乐概念,进而又在这个概念之下,掰开揉碎地融入了诗与歌在共生关系之中该有的概念细节、内容内核、外显形态等等方面,与同类产品相比较有更高的完成度,同时在体现出品方属性的方面,也对位到了气质匹配的听众人群。

宝石Gem x 安森奎《东北喊麦风云》的热评区有一句话令我看了很感慨:我们这一代东北人出生好像就是为了离开东北。

——See, 谁说“喊麦”这件事喊不来细腻的知音和宏大的宿命论呢?

如果《诗 x 歌》还有第二季,我依然会期待,我甚至心里有了更多的跨界合作名单,等着逐一被梦想照进现实来。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内容有:

都 2202 年了,还有人不知道怎么听歌吗?
我为什么特别怀念 2004 年的乐坛
你是你或是妳都行,最重要是知道 Who WE ARE
孙燕姿个人“后宫”的顶流单曲源自这张专辑鸭!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