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用即时消息碎片化沟通,用表情包替代情绪表达时,马思纯的暖心小作文加上手写信,无疑是情感表达上的“双杀”。这何尝不是一种顶级浪漫。
一种被遗忘的顶级浪漫
从马思纯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细腻、真诚的灵魂做到了最难的事:在自愈的路上,依然不忘向旁人释放爱意。这种人格魅力与文字力量的结合,真的可以击中人。
在今天,能够把与对方的相处、所感所思所见,用文字精准地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她不仅是在记录自己的感受,更是通过她的文字,为这段相遇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印记。
她写下的,是“我和我眼中的你”,这束反射回来的光,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可能被自己忽略了的自己。
文字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
我曾听过一个说法:让人加强印象的方式?就是在A面前,转述C对A的赞美。这种间接的肯定,往往比直接的夸奖更戳人心窝。但真诚的文字表达来的杀伤力更胜一筹。
文字的力量是永久的。白纸黑字,抵得过万千转瞬即逝的口头之言。当马思纯对小妹说:“人不怕偶尔身体累,多睡一会儿就可能缓过来。人怕心累。”当她对张晚意说:“清高是很珍贵的,因为珍贵,所以迷人。”这些话语被郑重地写下时,它们便成了可以反复触摸的温暖。
我们为何缺少情感表达?
在这个卷到极致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都缺少情感表达的能力和勇气。我印象特别深,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发现自己写不出小作文了。
大脑被KPI、OKR、PPT、日周报、满是怨言的同事填满,情感通道仿佛被堵住了。也曾经觉得,写小作文是件可耻的事——太矫情、太暴露、太不酷了。
通过重拾公众号后我也在渐渐改变,这和我在生活与工作间的驰骋毫不冲突,它是一种养份,像为生活这匹奔马开辟了一片静默的草原,驰骋依旧,却有了回望来路、汲取清泉的片刻,也是拨开迷雾后的清醒。
所以更加坚定了我要保持记录,我要表达。即使写成一坨屎也没关系。
感谢马思纯,用她的信,治好了我的“表达羞耻症”。她让我们看到,真诚地记录与表达,不是矫情,而是一种深刻的自我确认,一种温柔的彼此照亮。
愿我们都能重拾这份勇气,不惧“矫情”,不畏“羞耻”,去写下属于自己的“手写信”—无论是给他人,还是给未来的自己。
感谢素未谋面你读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