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
朋友旅行回来说她差不多走了半个多月。她这样的旅行才称做旅行,一般人那叫旅游。
她走的时候不带相机,只带上眼睛、耳朵、鼻子、嘴。这并非费话。
仔细想想,菩提本无树,是欲望让人昏了头脑,最后才不知自己是谁,从何来,到哪去,来干什么。
人有三件事放不下,贪、嗔、痴。这三事被佛家视做“妄”念。
人总是要起心动念的,不起心动念的就是非凡之人。而现如今的人欲望越发的狂妄。《心经》里说,色声香味触法,就是看到听到闻到外界的“刺激”,就会起心动念。
使以有那么多人晒幸福,晒游行。这叫“嗔”。“嗔”是世上最难对付的。
看到旁人,他就会想,旁人怎么会比自己强?尤其是看到旁人旅行,吃这吃那,他就更加不能安心了。更加去攀援追求了。
无关好与坏。孟子说,夭寿不二。我们常人看问题都要分别。不是好便是坏,不是美便是丑。近年来,西方的大量思潮涌入,教国人更是找不到自我。
其实世间本无什么好坏,美丑,我们往往将它看成是两回事。
去年得到两千多稿费,就给自己买了一款耳机和一台随身音乐播放器。耳机是beats solo³,红色。随身音乐播放器是EROS H06aig,黑色。
午后,将在沙发上听音乐,管它今夕何夕。这耳机戴到头上,几乎听不到外界的声响。你可闭了眼,将头脑清空,欣赏天籁之音。没人会打扰到你。
人说,最牛B的炫耀是低调。炫耀则是一种“妄”念。你不可能不起心动念。而你的念,就是执。
崔健的《你的眼是我的伤心》这歌听了两次。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所以她爱掉泪。可你为何也会掉泪?
是因你放不下,贪得太多。
于是每天生活在旁人的生活投射里,不能自拔。旁人朋友多,我们羡慕;旁人钱多,我们眼红;旁人有权有势,我们更是望尘莫及。
于是人们便疯狂地去追求。不管用什么方式,达到目地就好。
可或许他们中没有一个下午像我一样静静的听音乐。甚至可以做到无心。无心就是内不着相,外不起心动念。音乐是无损的,从酷狗下,还要掏钱。
我可以没有多少朋友。孤独地坐在自家的沙发上。甚至我可以没有沙发,硬板凳该有吧。就这样孤处。放空自己。音量放到刚刚好。哪怕听汪峰的歌也不震耳。我可以听哈琳那草原的旋律。四下无人时,就身处草原。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自由。我像自由的鸟人。
是啊。人们可以去追逐名利,无防。然,这个时代还不至于把谁饿死。我的手机甚至可以关机。哪怕将它丢掉。那只是工具。你可以拿它来听书。听经典,但不要那刷朋友圈子了。
从《春江花月夜》到巴赫。谁能租拦?beats solo³的耳机重低音特别强,比漫步者的音响强多了。你甚至可以听到远处的一滴水的声音。人们或者在疲于奔命,最后,有人可能说,等赚到钱,像我一样欣赏无损音乐。可是亲爱的读者朋友,欲望。人是无法满足的。欲望无止尽。
所以,现在很少看朋友圈子。不是它没有好的东西。有。更多的是扰人心智的。你看看。到处是贪嗔痴。到处是心灵鸡汤,到处是利益。着相。找不到本我。以为旁人的就是好的。以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美。太吵。而且我发现人们现在的心里很是空虚、无助。害怕被这个世界所抛弃了。害怕旁人不认同。
可仔细想想,何必让旁人认同?丰厚自己不就可以了吗?观自己在菩萨。有的人去溜须拍马,何苦。
不是说这样不好。没有什么不好。
人们一边享受着现代科技,一边骂,说什么时候可以静静之类的话。
你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独处了?
这是件好可怕的事。
灯红酒绿,不是究竟,你是否害怕安静,害怕孤独,害怕会从此无人理会?
害怕是对的。亲爱的读者。
是谁教我们不得安心?是自己。
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族》那样,其实真正的宝藏是在自己,是你出发的地方。那么,他为何还要不辞辛劳千万里去寻找呢?其实是个过程。
弘一法师临终时留下“悲喜交集”四字。是他怕死吗?不是。像他这样的修行,生又几何死又如何。他是看世人还不解脱。其实悲的就是世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日本福岛发生地震后,星云法师说,报应。人在做,天在看。天实在看不下去了。
其实人类到底是渺小的。霍金说,人类在地球只有一千年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正如云谷慧禅师对袁了凡说,欲望害死人。世间那么多宗教,最后都殊途同归。功人们清心寡欲,行善积德。
依我看,欲从本来,又从本去。不亲身经历,是不会觉悟的。有的人穷尽一生,也没能有所觉悟。可怜。就让我们再听一首西欧的爵士乐。让自己的心和自己多呆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