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都找他看眼病,这么牛的香港医生就在深圳!| 深港双城记

刘德华都找他看眼病,这么牛的香港医生就在深圳!| 深港双城记

晶报 港台男星 2017-07-07 13:21:49 556

采写:晶报记者 范劭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有一众闪亮的头衔——亚太眼科界主要领军人之一,亚太眼科医学会首位华人会长,亚太眼科医学杂志总编辑,世界青光眼协会理事。


他荣获亚太最佳眼科临床教授奖、亚太眼科学术成就最高奖、世界百位“明日世界领袖”奖、世界及香港杰出青年……


52岁,他毅然离开舒适区,在深圳准备开设希玛眼科医院,开始了深港双城生活。


筹备期间,他的第一家林顺潮眼科中心在香港开业。


眼科中心开在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被称为“香港名医楼”的中建大厦,那里只有名医才有进驻资格。


光顾其中心的有董建华、范徐丽泰、伏明霞、刘德华……


在香港,他自己也像明星一样被关注。


他是林顺潮。


林顺潮在为患者检查眼睛



 “希望服务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把时钟的指针拨回2011年。在大众眼里,当时的林顺潮已经功成名就: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香港眼科医院医疗部主管,身兼多项要职,拿奖拿到手软,科研多次创下世界第一……但他却在可以坐享其成的年纪,毅然跟学校和医院提出辞职。


“当时我处于一个舒适区,在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眼科医院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离开这里,确实会面对很多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未必能成功。”谈及当时的决定,林顺潮说,“但是,作为医生,应该是哪里有病人就去哪里。我希望服务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早在1997年,热衷慈善、心系祖国的他参与了健康快车香港基金的活动,为内地贫穷的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随后,他又创立了光明行动护眼基金和亮睛工程慈善基金,在内地进行防盲、治盲、除盲的社区及扶贫服务,接触了大量饱受眼疾折磨的患者。林顺潮感觉到,内地更需要医生。


而香港的医疗已发展成熟,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齐头并进,既给有经济能力的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又照顾到最底层的人群。林顺潮认为,到内地去办医,反过来还能给香港带来新的资源,刺激医疗界继续发展。


2011年,“CEPA补充协议七”正式实施。这份被外界称为“医疗业最受惠”的协议首次允许香港医疗机构可以独资形式在广东等5省市开办医院。身为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早已捕捉到内地医改的动向。“内地不但有公立医疗服务,也鼓励私立医疗服务发展,两者双轨并行,互补不足,这是国家医改的大方向。”林顺潮说,“作为人大代表,支持国家医改,不能光嘴里说,要有行动。”


北上办医,对内地、香港乃至国家的改革都好,于是,辞职,创业去!他先后到北上广深考察,最终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


林顺潮医生获世界杰出青年奖



 到深圳办医院遭到父亲强烈反对


林顺潮的决定遭到亲朋好友的反对,反对最强烈的是他的父亲。林顺潮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1958年冒着生命危险,游过深圳河闯关到香港的。如今儿子又要回到他当年逃离的地方,父亲十分不解。


“当年内地局势不稳定,可现在不一样了,经济繁荣,与香港合作紧密。”林顺潮笑着说,按港人的说法,应付父亲的招数就是“意见接受,行动照旧”。林顺潮的坚持最终让父亲变成了最大的支持者,在筹集资金时家人凑了最大的“份子钱”。


在筹办的过程中,林顺潮碰到了和其他港人门诊部投资者一样的难题——选址。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林顺潮才和同学、同事、家人筹资买下了位于车公庙盛唐大厦一、二楼的物业。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需申请准备齐全后,林顺潮向当时的市卫人委、省卫生厅、卫生部层层递交申请。本以为马上要拿到“出生证”的时候,原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将申请打回,要求他开一张能证明所购物业可以用作医疗业务用房的文件,这一折腾又是好几个月。而这漫长的筹备过程中,闲不下来的林顺潮,还在香港开设了眼科中心。


2013年,内地首家港人独资医院——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在深圳开业。这是CEPA在深港医疗合作上结出的硕果,全城轰动,时任香港特首梁振英、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等领导共同主持开业典礼。


2013年,内地首家港人独资医院——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在深圳开业。这是CEPA在深港医疗合作上结出的硕果,全城轰动,香港特首梁振英、时任深圳市市长的许勤等领导共同主持开业典礼。



 “把港式医疗引到内地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成立时,林顺潮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内地的文化背景、医疗环境、制度等都与香港有差异,来深圳办医会不会水土不服?虽然林顺潮信心满满,但发展过程还是遇到一些挑战。


内地的病例、病情比香港遇到的复杂很多,在内地的乡镇、农村,设备、医生经验都不如发达地区,缺乏最好的环境,因此疑难眼病特别多。”这对于医生的技术及水平提出高要求。


经营成本则比香港高很多:税收方面,香港盈利税是16.5%,内地是25%;希玛眼科医院的优势在于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服务,像使用的药物、设备和耗材基本都是进口,因此在内地的耗材价格是香港两倍以上。而希玛眼科医院收费平均只有香港林顺潮眼科中心收费的一半。


而内地患者的就医习惯也给医院发展带来不小的阻力。深圳希玛眼科医院采用的是香港服务模式,收费方式采用门诊挂号打包、手术打包收费,刚开始有一部分人不太理解和接受;但患者逐渐了解到门诊打包收费包含了5项基础检查的费用和医生诊查费,感受到这种就医更便捷和收费清晰。“虽然也有过水土不服,我们最终将‘预约先行·免约并行’、‘眼科全科·专科诊疗’、‘打包收费’、‘日间手术’四大香港服务模式引到了内地。


“虽然都是眼科医疗服务,但办医院和做医生,侧重点不同。这是一个新领域,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林顺潮选择迎难而上,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


林顺潮教授到深圳开设医院后,仍然坚持科研培训,图为在深圳为中山大学学生讲授眼科知识



 要求极致,

 “醒的时候都在做事”


与过去相比,双城生活自然是忙多了。希玛眼科医院成立后,林顺潮周一到周三在香港林顺潮眼科中心工作;周四至周六在深圳希玛眼科医院坐诊、做手术。在手术日,他一天大概要做10至15台手术,一年要做超过一千台手术,其中有一半是疑难眼病。


往返深港两地,交通费时,周四周五他就干脆住在深圳,其他时候住在香港。但时常,他都是身在香港心在深圳。他手中集中了大量疑难病例,不少是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有些病例其他医院都不敢接,有些则是在其他地方做手术失败。这些疑难病例做了手术后,病情容易变化。


做医生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回香港之后,我也与深圳的医生保持沟通。深圳的病人病情一有转变,我就要与住院医生讨论,尽快确定最佳的医疗方案。”


除了手术,他还有大量的管理、培训、扶贫、科研的工作。“醒的时候都在做事。”林顺潮说。为了争取更多的工作时间,他每天只吃饱餐两顿,午饭不吃——因为中午吃饱了会犯困,影响工作效率。


林顺潮对工作和他的医生团队的要求到了极致,“每道难题皆有解决办法,但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因为医疗不允许有一线之差。”比如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他在术前检查和手术度数的设计上,亲自制定了5个阶梯步骤、15个数据指标,每个阶梯都有相应的数据要求。“只有通过相应的数据,林院长才会给出最终的手术方案。”他的激光矫视团队刘柏江说,就像金字塔一样,只有通过最基础的部分,才能达到最稳固的效果。


救治山西男童小斌斌,爱心植入义眼



 医疗不是普通商品

 “它要有关爱的成分”


虽然每天忙得连饭都常常顾不上吃,但他却乐在其中。在 他眼中,眼科是一种艺术。他曾在自传《我的实习剪影》里用文艺的语言描述对眼科的喜爱。他写道:


眼球内不同的组织,形形式式,各放异彩;组织与组织之间洋溢着丰富的空间、颜色、构图、层次等艺术元素。”


每一回落刀,每一次缝线,是医生在这绚丽画面上的落墨,犹如艺术家匠心独运的作品”。


把看诊、做手术视为艺术,必追求极致。做手术的时候,他连显微镜里看到的棉签上一丝极其细小的棉絮都不能容忍。每当林顺潮看诊、做手术时,那就是天大的事儿。有一次,办公室工作人员来到诊室有急事要林顺潮处理,他很不高兴地说:“难道我不看诊,要去处理这些事情吗?”此后再没人敢在看诊时打扰他。


林顺潮说,他从来没把医疗看成是普通商品,“它要有关爱的成分”。在林顺潮的手术室里,有一个特别的题板。每一次手术,他都会在题板写上患者的名字。每隔一阵,呼唤患者的姓名,询问患者痛不痛。


其实都是明知故问。”林顺潮说,眼部局麻的情况下,手术刀触碰到眼睛没有动,肯定是不痛的,他每隔几分钟的询问是在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多些沟通,医患矛盾就会少很多。


林顺潮把这称为“手术室风度”。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不是治人的病,是治有病的人。”意思是,病可能相似,但人是不同的。


林顺潮说,他从来没把医疗看成是普通商品,“它要有关爱的成分”。手术中,每隔一阵他就呼唤患者的姓名,询问患者痛不痛,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无论是病人还是政府,

 都给我们打了高分”


林顺潮把关爱理念灌输到希玛眼科医院的每个细节,该院很快以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水平、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为人所知。预约就诊、免约并行的就诊模式,为患者的分诊及检查缩短就诊时间,又满足临时求诊需求。打包收费服务模式、眼科日间手术模式不仅获得患者欢迎,更为内地医改提供成熟经验参考。


林顺潮表示,希玛眼科医院建院初衷,是在美国、香港能治的病、能做的手术在深圳也可以做得好,为内地百姓提供好的治疗机会和得到技术受惠。刚开业时,希玛眼科的顾客大多来自外地:一部分是香港人,在香港挂不到林顺潮的号,于是找到深圳来;另一部分是来自内地各地的疑难眼病患者。如今,医院逐渐发展为深圳眼科界排头兵,并扎根本土,深圳居民门诊就诊占比近八成,本地手术患者占六成,就诊病种广泛涵盖眼底疾病、老年白内障、青少年近视矫治、成人屈光治疗等各类眼疾。


多年来,在深圳市卫计委通过第三方机构打造的医疗卫生公众满意度榜单中,希玛眼科一直保持名列前茅。林顺潮表示,希玛眼科虽是港人独资,但与一般的私人医院不同,医院成立第二年就纳入社保,今年初,该院医保信用以191.83的高分成功获评“AAA”级荣誉单位,这是市医保信用评定的最高等级。“无论是病人还是政府,都给我们打了高分。”对于这个成绩单,林顺潮还是比较满意的。而林顺潮本人更是连续两次入围国际眼科专业杂志《眼科医生》打造的年度世界眼科医生100强名单。



 “深圳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医院效益会越来越好”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林顺潮经常被医疗界的朋友问“在深圳有没得做啊”。“其实香港医疗界还是很关注内地发展的。”林顺潮分析,从经济角度看,深圳地处珠三角的中心地带,交通四通八达,高铁开通后在省内形成了1小时生活圈,选择深圳相当于覆盖全省,辐射的人口数量是1亿至3亿。如今大湾区全面融合,高铁这条大动脉打通后,交通就更方便了。


如今,CEPA升级,内地将进一步扩大对香港开放,深圳不仅占据天时地利,更有人和——市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扶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林顺潮认为,医疗机构只要提供国际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扎实做口碑,树立医院品牌,病人会越来越多,医院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


但目前来看,来内地办医的香港医生还是不多,一是时间成本高,二是愿意来深圳的香港医生少,能成气候的凤毛麟角。林顺潮认为,如果自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那么将带动更多香港医生北上。目前,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北京分院即将于8月开业。“高铁通了,去北京只需8个小时,睡一觉就到了。如果我们去北京能成功,那么就更有示范作用和号召力,我们也会考虑在全国范围发展。”



 团队作战

 聘请优秀人才加盟


8月,北京的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开业后,林顺潮的双城生活就将成为三城生活。在深圳和香港,都不少眼疾患者排队等候林顺潮医生接诊,将来他还要去北京,会不会分身乏术?“医院将继续优化流程,将我个人的理念变成医院的系统。我们将继续团队作战,关键的程序由我负责,其他检查等则交给团队的其他成员。”


记者从希玛眼科医院获悉,医院目前共8个眼科团队,包括由外籍顾问医师卡夫恩负责的斜弱视小儿眼科团队、外籍顾问医师尼思特负责玻璃体及视网膜团队、香港顾问医师黄俊华负责的眼眶及眼整形团队、内地医生詹行楷负责的白内障团队、内地医生肖月影负责的激光矫视团队、内地医生赵建浩负责的中医眼科团队等,同时引进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知名医生团加盟坐诊,增强了医院疑难眼病的诊治实力。


“深圳希玛眼科医院成立四周年来,逐渐打造了属于希玛特色的医生团队,我希望希玛的平台和培训科研体系,可以给更多的医护人员有益的发展空间。”林顺潮说。 当然,重视家庭的林顺潮也不会因为工作而完全忽视家庭。“我也有受保护的时间,周六下午从深圳回香港,周日就留给家庭。”林顺潮说,家人很支持他的工作,但他觉得对不起家人,毕竟陪伴的时间太少,但他也因此会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时间,回到家一定会全情投入,陪孩子玩耍、打球,给孩子讲故事。


“我陪伴家人的时间少,量少但质高,大家都很开心。”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