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授姓始祖杨佰侨,1-118世都有了!!

杨氏授姓始祖杨佰侨,1-118世都有了!!

杨氏宗亲会 日韩男星 2017-12-03 00:00:45 347

点上面杨氏宗亲会加入杨氏大家庭

杨氏宗亲会
ID:ayang520y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杨;请点击上面杨氏宗亲会”关注,拥抱中华杨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杨氏文化,共建繁荣杨氏,传播杨氏正能量。


核心提示: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 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 因唐地有晋水 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 幽王时被封为杨侯 春秋时晋国灭杨 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 称杨侯 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 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 因唐地有晋水 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 幽王时被封为杨侯 春秋时晋国灭杨 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 称杨侯 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 为羊舌大夫 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 字叔向 又称叔肸 因戴晋有功 被分封于杨氏邑 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 称杨氏。公元前514年 晋灭羊舌氏 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 称为杨氏 史称杨氏正宗。 

------------------------------------------------------------------------------------------------------------------------------------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起源古老,记录详实,历来以巨姓望族著称,在全球都有广泛的分布。杨氏之远祖者,天下杨姓的共同先祖也。此文实为您寻根问祖及清谱的重要资料……

    

古昔谱牒记之:商音弘農楊氏,系出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楊,晉滅之。晉武公子伯僑,食采于羊舌,後爲羊舌氏。至叔向更封于楊,子孫爲楊氏。戰國有楊朱;漢有楊熹,封赤泉侯,孫楊敞爲丞相。後裔楊寶生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爲三公,隋文帝楊堅之遠祖也。又有揚氏,從手不從木。周有揚侯,失國後爲揚氏。漢有揚雄,是也。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以上先祖,详情请点击:《中华远古帝王世系》

 


天下杨氏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为一世祖,世系于后。

     

一世,黄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其父少典(又名大迥),母附宝(有蟜氏);祖赤哲(女性,少典轩辕氏),曾祖茴芒(女性,方雷氏),太祖枪术(女性,天鼋氏)。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因名轩辕;本姓公孙,长于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因改姓姬。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首。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卒葬桥山(今陕西黄陵县)。配嫘祖西陵氏)、女节(方雷氏)、彤鱼氏、嫫母等。生有25子,其中正妃嫘祖生三子,玄器、昌意、龙苗。

    

二世,玄器:?-前2526年,名挚,号青阳(少昊),黄帝长子。降居江水(今河南安阳),卒葬云阳。传位于弟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生子,乔极。

    

三世,乔极:乔即蟜,玄器子。居河畔,务稼穑。配握衷(陈锋氏),生子,帝喾

    

四世,帝喾:公元前2437-前2345年,号高辛,名麦、夋,乔极子。生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北),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嗣位于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卒后葬于顿丘(今濮阳市台阴秋山)。配姜嫄(有邰氏)、简狄、庆都(陈锋氏)、常仪(訾氏)。元妃姜嫄生子,后稷

   

五世,后稷:名弃,帝喾子。举为尧之农师,尊为百谷之神。后被舜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赐复姬姓。配姞氏,生子,楘玺。

    

六世,楘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生子,叔望。

    

七世,叔望:楘玺子。袭父职,务稼穑。生子,不窟。

    

八世,不窋:又称叙望不,叔望子。时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承袭父职,但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北豳)。生子,鞠。

    

九世,鞠:姬姓,不窋子。因掌纹若“鞠”得名,又称鞠陶。夏朝末期周族部落首领。弃祖(农)业,学畜牧。生子,公刘。

    

十世,公刘:鞠子。虽于戎狄,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今陕西旬邑县),周道始兴。生子,庆节。

    

十一世,庆节:公刘子。继承祖业,建国于豳(东到子午岭,南到彬县、旬邑,西到泾川、灵台、镇原,北到环县、华池,成为当时西北势力较强的部落)。生子,皇仆。

    

十二世,皇仆:庆节子。父庆节卒,子皇仆立,嗣位豳,成为夏朝时期周部落首领。 生子,差弗。

    

十三世,差弗:皇仆子。父皇仆卒,子差弗立,嗣位于豳。生子,毁陯。

    

十四世,毁陯:公元前1600-前1546年,亦作伪榆,差弗子。嗣位于豳。生子,公非。

    

十五世,公非:又称公非递、公卯,字辟方,毁陯子。嗣位于豳。生子,高圉。

    

十六世,高圉:字侯侔,公非子。祖乙(商朝第14任君主)15年,命邠侯高圉,嗣位于豳。生子,亚圉。

    

十七世,亚圉:字云都,高圉子。盘庚(商朝中后期君主)19年,命邠侯亚圉,嗣位于豳(《春秋经传集解·昭公七年》:二圉,周之先也。为殷诸侯,亦受殷王追命者)。生子,公叔祖类。

    

十八世,公叔祖类:号太公、组绀,字叔类,亚圉子。嗣位于豳。生子,古公亶父。

    

十九世,古公亶父:姓姬,名亶父,周称太王,公叔祖类子。居岐之阳,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止狄扰于岐下,国于豳迁岐(陕西岐山县)。幽人举国复归,旁国因公仁亦多归之。配太姜、太差,生三子,太伯、虞仲、季历。

    

二十世,季历:又为王季、公季,古公亶父三子。生子有圣瑞,兄泰伯、虞仲知父欲立弟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商王太丁时,受封为“牧师”(牧畜之官)。修古公遗道,笃仁义,诸侯顺之。葬鄂县南山。配太任,生子,姬昌。

   

二十一世,姬昌:公元前1152-前1056年,季历子。被商纣王封于西伯,又称西伯昌,后称周文王,是为西伯文王,迁都于丰邑。卒葬雍州万年县毕原(今陕西咸阳西北周文王陵)。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礼下贤者,士多归之,被奉为古代著名贤王之一。配太姒等,生子:伯邑考、姬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蔡叔武、霍叔处、卫康叔、毛叔郑、冉季载、郜叔、雝叔(雍)伯、曹叔振铎、滕叔绣、毕公高、原叔、丰叔、郇叔。

    

二十二世,姬发:公元前1135—前1043年,姬昌次子。灭商建周,建都镐京(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是为武王。即位时,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武王之弟)为辅。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尊。卒葬父陵旁。配邑姜,生子,姬诵(周成王)、邘叔、叔虞。

    

二十三世,叔虞:公元前1042-前1011年,字子于,周武王六子,周成王(姬诵)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武王之弟)摄政。时唐人作乱,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成王封叔虞于唐,是为“桐叶封弟”。以唐为氏,故又为唐叔虞,被尊为周代晋国始祖。生二子,姬燮父、姬杼。

    二十四世,杨杼:本名姬杼,唐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生于周成王20年(前1085)七月十一日子时,卒于周穆王23年(前999)四月初八日丑时,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周康王6年(前1050)被封于杨邑,为杨侯,以食采于杨邑为氏,尊为“杨氏授姓”始祖。配姒氏,生二子:伯沃、仲沃。

    

二十四世,姬燮父:公元前1026-前982年,叔虞长子。承袭候位,迁都于晋水之旁,改唐为晋,是为西周晋元侯。生子,宁族。

    

二十五世,姬宁族:燮父子,为晋武侯。生子,服人。

    

二十六世,姬服人:宁族子,为晋成侯。生子,福。

    

二十七世:姬福,?—前858年,又作辐,服人子。为晋厉侯。卒葬于唐地(今山西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生子,宜臼。

    

二十八世,姬宜臼:?—前841年,福子。为晋靖侯。晋靖侯17年(前842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称“共和”。生子,司徒。

    

二十九世,姬司徒:?-前823年,宜臼子。为晋釐侯,又称晋僖侯。生子,籍。

    

三十世世,姬籍:?—前812年,又名苏,司徒子。为晋献侯。生子,费王、殇叔。

   

三十一世,姬费王:?—前785年,又名费壬、弗生,籍长子。为晋穆侯。配齐女姜氏,生二子,仇(晋文侯)、成师。

    

三十二世,姬成师:公元前802-前731年,又称桓叔,费王次子。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姬伯)把曲沃(今山西曲沃县)封给其叔成师,故称曲沃桓叔,因好德而得民心。生子,鱓、韩武子。

    

三十三世,姬鱓:?—前716年,又作鳝,成师长子。春秋时期晋国曲沃的君主,是为曲沃庄伯。公元前731年继位。前724年弑杀了晋孝侯,但晋人把庄伯逐回曲沃,立晋鄂侯为国君。又于前718年再次出兵侵晋,但周朝天子发兵干预,立晋哀侯,庄伯再次退回曲沃。生子,称。

    

三十四世,姬称:公元前746—前677年,曲沃庄伯鱓长子。公元前731年继位晋曲沃君主,是为曲沃武公。公元前679年,称出兵灭晋,并献晋之宝于周僖王,次年,被敕封晋侯,是为晋武公。后出晋兵攻打周朝廷,大胜。生二子,诡诸(晋献公)、伯桥。

    

三十五世,诡诸:公元前726-前651年,姬称长子。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为晋献公,春秋时代的晋国君主。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在位26年。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配戎国大戎狐姬、骊姬姐妹,生五了,申生、夷吾、重耳、奚齐、卓子。系“河东杨氏”先祖,

 

三十五世,伯桥:公元前724-?。桥亦作侨、乔,又名文实。姓姬,姬称次子。晋献公诡诸之弟,时任中大夫。周襄王(姬郑)5年(前647),王念其先人功勋,敕封于杨邑(今山西洪洞县东南),称杨侯,敕命杨候太祖。其6世孙羊舌道为避难始以祖地杨邑为氏,被后世尊为“杨氏授姓”始祖,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天下“杨氏”始祖杨伯桥。卒谥贤敬。配于氏,生三子,逊、近(字子恭,为邑宰驻守洪洞杨国)、述(字子宪,晋国令尹)。

    三十六世,姬逊:公元前704—?。又名文,字子谦,伯桥长子。世袭候爵,晋献公太子舍人,敕封左卫将军。配卫氏,生子,突。

   

三十七世,姬突:逊子。官拜羊舌大夫,以食邑羊舌为姓,又名羊舌突。羊舌,凡三县,铜鞮、杨氏、平阳。辖今山西沁水县、洪洞县、临汾市一带。生子,职。

    

三十八世,羊舌职:突长子。袭羊舌大夫,任晋悼公中军尉。配赵氏,生四子,赤(字伯华,袭中军尉、铜鞮大夫。生子容)、肸,鲋(字叔鱼,食采平阳)、虎(字叔罴,早年被诛)。时人誉为“羊舌四族”。

    

三十九世,羊舌肸:公元前590—?。字叔向、叔誉,职次子。晋太傅,公元前557年辅佐晋平公(姬彪)起一直到晋顷公病逝,辅佐了晋国三朝诸侯,因戴晋有功,袭封于祖地杨邑。食采杨氏,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为人质朴,虚怀若谷,德才兼备,讲求礼义信直,是早期杨氏先祖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配巫氏,生二子,石、季夙。

    

四十世,羊舌石:公元前538-前514年。字食我,号伯石,肸长子。继承父爵,承袭杨邑,任晋上卿。以邑为氏,号曰杨石。生子,道。

    

四十一世,杨道:公元前514-?。字子容,伯石子。晋顷公12年(前514)夏六月,晋以“相恶于君”之罪灭强宗祁氏、羊舌氏,在其采邑设县,六卿掌权。其父伯石因党于祁盈被诛。为避灭族,伯石之妻与族众,举族东渡黄河,逃居于魏献子之领地—华山白羊峰(今陕西华阴)的山洞(羊公石室)。从此开荒辟土,务农耕作,无有仕者。并隐姓埋名,始以祖宗封地“杨”为姓。配于氏,生子,忠。

    

四十二世,杨忠:道子。配娴氏,生二子,业、华。

    

四十三世,杨业:忠长子。配伍氏,生子,赞。

    

四十四世,杨赞:业子。配向氏,生子,祺、祎。

    

四十五世,杨祺:赞长子。时值战国时代开始,为周元王(姬仁)司马。配艾氏,生子,羡。

    

四十六世,杨羡:祺子。为周考王(姬嵬)左将军。配于氏,生子,惠。

    

四十七世,杨惠:羡子。为周威烈王(姬午)大夫,食邑潼关。配庄氏,生子,元、潼。

    

四十八世,杨元:惠长子。为周安王(姬骄)左庶长。配宋氏,生子,温。

    

四十九世,杨温:元子。为周温州(今山西孝义县西)牧。配范氏,生三子,志、雍、述。

    

五十世,杨志:温长子。为周显王(姬扁)左将军。配巴氏,生子,章。

    

五十一世,杨章:字道斐,志子。东周末年人,居于华阴。在战国时任周靓王(姬定)右将军,后为秦朝左庶长,被赐征东大将军。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丐,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封华阴侯,居陕西华阴。配姜氏,生三子,苞(韩国襄王大将军,守脩武,子孙因居河内)、朗(秦大将、临晋君,子孙因居冯翊)、款。

    

五十二世,杨款:公元前267—前194年。字洪哲,章三子。随次兄仕秦,官属上卿。配曾氏,生子四,硕、显、顾(字佳郁)、顺(字佳隆)。

    

五十三世,杨硕:字太初,号佳青,款长子。生于战国末期,秦王政3年(前244)随父定居陕西华阴,隐居(华山羊公石室)不仕,洞习天文。秦始皇登帝位(前221)后,五次征诏不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灞上,聘其从军征战,西汉立国后封为太史。配胡氏,生八子,鷃(渡辽将军)、奋(虎威将军)、甝(虎牙将军)、儵(积弩将军)、熊(虎贲将军)、熹、鸇(破虏将军)、魋(骑都将军)。

    

五十四世,杨熹:公元前171—前90年,字幼罗、号德嘉,硕六子。官居汉高祖(刘邦)郎中骑都尉、宫中更值宿卫。后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封赤泉(今河南南阳)严侯。元鼎4年(前113)汉设弘农郡,辖华阴,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卒谥严威。配陈氏,生二子,敷、致(子嗣徒居江南)。

    

五十五世,杨敷:公元前129—前74年,字伯宗,熹长子。袭赤泉定侯,卒谥忠定。配陈氏、蔡氏,生三子,哲(字嗣祖)、胤、衡(嗣德)。

    

五十六世,杨胤:公元前89—前25年,字嗣宗、毋害,敷次子。世袭赤泉侯,卒谥忠贤。配李氏,生四子,敞、昌(字子朝)、伟(字子朔)、泰(字子联)。

    

五十七世,杨敞:?—前7年,号君平、字子明,胤长子。汉昭帝元凤5年(前76)为丞相,封安平敬侯。居关西华阴,为弘农族中的第一个宰相。自此弘农为“全国望郡,杨氏望族”。食邑于河南汝南,后杨氏又有“汝南堂”之称,是为“弘农杨氏”始祖。卒谥敬。配司马氏(司马迁之女),生二子,忠、恽。

    

五十八世,杨恽:字子幼,号孟尽,敞次子。官居平通侯。深得其外公司马迁厚爱。自幼习《太史公书》,好史学,汉宣帝时任左曹。因愤世嫉俗,言语过激而屡遭贬抑。在收藏和保管司马迁《史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配蔺氏,生五子,谭、论(字献义)、讷、徽(字献羔)、奇(字献熙)。

 

    

五十八世,杨忠:字孟兰,敞长子。承袭父爵,为安平顷侯。抱一子,谭;生二子,见锡、见利。

    

五十九世,杨谭:公元前22—52年,字献美,忠继子,恽长子。袭封安平侯,官汉鸿胪卿。后由于其生父杨恽的株连,被夺去了爵位,削官为民。配石氏,生二子,宝、并(字惟美)。

 

    

六十世,杨宝:字惟善,亦字惟渊、稚渊,谭长子。居弘农华阴太平庄杜门。自幼习《欧阳尚书》,隐居华山牛心峪设馆授徒。经学鸿儒,不仕朝廷,汉明帝三召不赴,谥靖节先生。寿79岁,葬陕西华阴朱家山。配王氏,生二子,震、衡。

    

六十一世,杨震:公元59-124年,字伯起,宝长子。东汉弘农华阴人。穷究典籍、诗礼传家,人称“关西孔子”。五十岁时,由湖城(今河南灵宝县阌乡)三鱼学馆被荐入仕,任襄城令、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人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尔知,我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誉泽“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誉泽“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后历官太仆、太常、司徒。汉安帝延光2年(123)升为太尉,掌朝延军事大权。次年,为宦官诬陷,饮鸠,卒葬潼亭(今陕西华阴西南)。配王、邴氏,生五子,牧、里、秉、让(生子,著)、奉。

 

    

六十二世,杨牧:字孟信,震长子。东汉顺帝至灵帝时期人。曾官居荆州刺史,封富波(今安徽阜阳县南)侯。父震遭陷害后,受株连被贬为邮吏。生二子,统、馥。

   

杨牧第11世孙杨士雄,被大隋王朝封为“观王”,又因其卒后隋帝赐号曰“德”,故被称为观德王,其子孙便以“观王房杨氏”自称。观王房中共有三位李唐宰相,他们分别是杨士雄长子杨恭仁、七子杨师道和曾孙杨执柔。


杨牧第12世孙杨坚,为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之三弟腾穆王杨瓒,有后裔居四川剑阁县羊岭镇。

   

杨坚第5世孙荣王杨白因隋失统绪,遭难,携韩妃逃难隐居于彩烟沥江三渡(今浙江新昌双彩乡白王庙),是为“浙江新昌彩烟杨氏”始祖。

    

六十二世,杨秉:公元92—165年。字叔节,震三子。东汉桓帝(刘志)宰相,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隐居教授。四十岁入仕,官至太尉。杨震与其子杨秉及曾孙杨彪(142—225年),均为汉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生一子,赐。

     

杨赐之孙杨修,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时年方四十四岁。

    

六十二世,杨奉:字季叔,震五子。东汉城门校尉、中书侍郎。卒葬华阴西南潼亭,有碑记。配邴氏,生一子,敷。

    

六十三世,杨敷:又名敬,字康锡,奉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其笃志博闻,曾任东汉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等职。因病早逝。配梁氏,生二子,纂、众。

    

六十四世,杨纂:字茂集,敷长子。承袭先业,为时所重,官汉(献帝)大中大夫。配梁氏,生一子,品。

    

六十四世,杨众:敷次子。汉末兴平2年(195)以谒者仆射随汉献帝入关,后迁御史中承。及献帝东还,夜走渡河,与从兄杨彪(汉太尉)等率百官步从,跟至太阳(山西晋城)后升任侍中。建安2年(197)被封为蓩亭侯。配陈氏,生四子,炳(字文宗,魏通侍郎、袭蓩亭侯)、骏、珧、济。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在位)时期作为皇家外戚的杨骏、杨珧、杨济(字文通,晋镇南、镇北将军,太子太保、太傅)兄弟三人,辅佐西晋开国君主司马炎,分掌军国大权,势倾天下,时称“西晋三杨”。

    

六十五世,杨骏:?---291年。字文长,众长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初为高陆县令,累迁至车骑将军,封临晋侯。因女(杨芷)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

    

临晋侯杨骏世系:杨骏—杨遇春—杨光荣—杨淋—杨綋—杨文光—杨蓁—杨天赐—杨暑—杨仲。

    

六十五世,杨珧:?-291年。又名瑶,字文据,众三子。历官晋武帝仪同三司尚书令、卫将军。时族中一世三公、一门两后,权倾宫廷。终因势重,牵连进“八王之乱”,导致灭族。幸卜玄机,得帝恩准隐退,至杨氏灭门时,有孙幸免于祸,时人莫不磋叹。生一子,超。

   

    

六十五世,杨品:字长卿、文品,纂子。三国时曹魏中大夫。配姚氏,生二子,国、仁(生四子,治、汉、江、海)。

    

六十六世,杨国:字安国,品长子。晋武帝弘农令,卒葬弘农县。 配扛氏、何氏、郭氏,生三子,袭、宁(字仲朴,生二子,先礼、先乐)、伦(字仲常,生一子,奇玉)。 

    

六十七世,杨袭:字仲素,国长子。晋武阳长吏,封威侯。配阮氏,生八子,世昌、万穆、行可、浦、元伯、综、任可、隆。

    

六十八世,杨隆:字允高,袭八子。封王南公。配刘氏,生四子,结、衍、律、宏。

    

六十九世,杨结:字昌时,隆长子。东晋十六国时,仕南燕国(慕容德)中山(今河北狼牙山南)相。配于氏,生二子,珍、继。

   

七十世,杨珍:结长子。任魏太祖(拓跋挂,公元386-404年在位)上谷(河北怀来县东南)太守,系四知堂“上谷房杨氏”始祖。生子,真。

    

杨珍第11世孙杨辂于唐朝末年官居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遂与诸子居家庐陵(吉安旧称),是为江西“庐陵杨氏”始祖。后因裔孙支派繁衍,遍及南方诸省。江西、广东、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省的多数杨氏均尊崇杨辂为始祖,故有“江南各省杨氏始祖”之誊。 

   

 杨辂之五子杨耸,字云岫。进士及第,官至都御史,朝议大夫,潮阳(今广东潮安县)太守。宦暇之日,览山水之胜,筑室于梅州水南里,因家焉,是为“广东梅州杨氏”始祖。其后裔遍布华南、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地。

    

杨辂第五世孙杨允素,名绘,字富,行十二郎。少时随父(杨时清)客居洪州(今江西南昌)新建县云龙乡铁树观。宋高宗时为岳州府(今湖北孝感市)守备、少师兵部兼华盖殿大学士。后归居吉水上径。后从吉水上径迁居江西泰和东门外清溪,是为“江西泰和杨氏”始祖。

    

杨允素第15世孙杨士奇,名寓,一作遇,以字行,号东里。泰和澄江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仕至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四朝,为明初“布衣卿相”,江南显赫一族。

    

杨辂第7世孙杨沈迁居江西永丰,杨惟圣迁居湖南邵阳,杨惟贤迁居湖南安化。后裔繁衍。

    

杨辂第10世孙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诗人。

    

杨辂第13世孙杨万真于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由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洴塘徙湖南宁乡五都桃仁塘白石,因家焉。


    

杨辂第14世孙杨文清,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迁居湖北竟陵,是为“湖北竟陵杨氏”始祖。

    

七十一世,杨真:又作贞、仲真,珍子。魏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清河(今河南清河东)两郡太守。生二子,兹、德。

    

杨真长子杨兹系“上谷房杨氏”分支“河中房杨氏”始祖。杨兹第8世孙杨国忠为唐玄宗(李隆基)宰相,8世孙女杨玉环则被册封为贵妃。

    

七十世,杨继:字衍祖,结次子。北魏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治书侍御史、中山相、潭州刺史。配张氏,生一子,晖。

    

七十一世,杨晖:字永吉,号松波,结子。任北魏库部给事、平南将军、洛州(今河南洛阳)刺史。卒赠弘农公,谥简。配张氏,生二子,祐、恩。

    

七十二世,杨祐:晖长子。后魏宁远将军、长宁男。生子,胤。

    

七十三世,杨胤:祐子。后魏持节都督华州、东荆州、南秦州诸军事、左将军、南秦州刺史。卒赠使持节平东将军、济州刺史、长宁男。生二子,宜成(公元483—526年)、熙仙(公元484—515年)。

 

    

七十二世,杨恩:字会相,晖次子。后魏镇远将军、河间太守。配温氏,生一子,钧。

    

七十三世,杨钧:?—527年。字当翊,恩子。后魏历廷尉正、长水校尉、中垒将军、洛阳令。出除中太守,入为司徒左长史。又除荆州刺史,还为廷尉卿。拜恒州刺史,转安北将军、怀朔镇将。后为抚军将军、七兵尚书、北道行台。卒赠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华州刺史。谥越恭公,系“越公房杨氏”始祖。配陈氏,生四子,暄、穆、俭、宽。

    

七十四世,杨暄:字景和,钧长子。西魏度支尚书、华州刺史、临贞忠公。生三子。敷、原(生子,实)、济(生子,宏)。

    

七十五世,杨敷:字文衍,暄长子。后周开府仪同三司、汾州刺史、大将军、临贞公。生七子,素(字处道,隋尚书令、司徒、楚景武公)、约(隋万年令、脩武公)、询、操、戾、慎(义安侯)、岳

    

七十六世,杨素:字处道,敷长子。隋光禄大夫、司徒、尚书令、太师、太尉、楚景武公。少而轻侠,淑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虚,市朝霜露,阖门殂戮,举家灭族。生七子,玄感、玄纵、玄挺、万石、仁行、玄奖、积善。

    

杨素第7世孙杨发,官居唐婺州(今浙江金华县)刺史,遂家于此。后裔兴旺,遍布各地,是为“浙江金华杨氏”始祖。

    

七十六世,杨岳:敷七子。隋万年令、苍山公。生三子,弘礼、弘文(驾部郎中)、弘武(唐高宗宰相)。

    

七十七世,杨弘礼:岳长子。中书侍郎、太府少卿。生一子,春高。

    杨弘礼第8世孙杨端,于唐僖宗乾符3年(876)率军击败占据播州(今贵州遵义)的南诏。其子孙遂家播州,是为贵州“播州杨氏”始祖。

    

七十四世,杨俭:字景则,钧三子。西魏仪同三司、侍中、夏阳静侯。赠华州刺史,谥曰壮。配罗氏,生十一子,文升、文殊、文休、文褒、文异(隋邢部尚书、吴州总管、乐昌县侯)、文勰、文举、文胐、文雅、文若、文伟(隋安温二州刺史、安平公)。

    

杨俭第7世孙杨宁,有高操,谈辩可喜,以处士征入朝,优游公卿间,擢明经,调临涣(今安徽宿县西南临涣集)主簿。其家子孙因居长安朱雀街第五街次南之静恭坊西袄祠西北隅,号静(靖)恭杨家,是为“静恭房杨氏”始祖。

   

“静恭四院”之二院杨虞卿(杨宁次子)之孙杨承休,仕唐,以刑部侍郎持册仕吴越,故称浙院杨氏,是为“浙院杨氏”始祖。因其生有八子,鄩、郾、郜、郁、鄑、邻、酀、祁,又称“丞相八院”。

    

杨承休之五世孙杨锐三子杨瑛迁居浙江磐安县仁川镇,是为“磐安仁川杨氏”始祖。

   

“静恭四院”之三院杨汉公(杨宁三子)之38世孙杨尚昆,号诚五。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市)长滩子人。1988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杨宁第12世孙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州将乐县(今福建明溪县)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是为福建“龟山杨氏”始祖。其后裔遍布内地,亦有多支播迁宝岛台湾,成为杨氏道南衍派各宗支在台湾的开基始祖。

    

杨俭第13世孙杨再思唐朝末年割剧叙州(今湖南黔阳),被尊为“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是为湖南“靖州杨氏”始祖。

    

 

七十四世,杨宽:?—561年。字景仁,钧四子。陕西华阴人。后魏侍中、尚书左仆射、骠骑大将军,北周大将军小冢宰、大御正、华州刺史、华山元公。配孟氏,生四子,文思、文纪、文矩(生子孝仪)、文愻。

    

七十五世,杨文纪:公元545—603年。字温范,宽次子。北周车骑大将军、翼州(今河北翼县)长史。隋朝黄门侍郎、宗正卿、礼部尚书、荆州总管、仪同大将军、上明恭公。隋文帝(杨坚)仁寿3年(603)五月廿二日遘疾薨于州馆,卒谥“恭”。配李氏,生三子,孝谟(隋膳部郎中、太仆卿。生子,弘胄,水部郎中)、孝偡(生子,弘业,主客员外郎)、孝俨。                    

    

七十六世,杨孝俨:文纪三子。隋行台都御使。配郑氏,生二子,弘毅、弘暕(工部员外郎)。

    

七十七世,杨弘毅:孝俨长子。唐朝洺州(今河北永年县广府古城)长史、岐山刺史。配田氏,生二子,瑾(瑾生冠乡,冠乡生鳣,鳣成器。成器乃涪州刺史)、珪。

   

七十八世,杨珪:弘毅次子。唐辰州(今湖南沅陵县)掾曹、司户参军,卒赠膳部员外郎。配柳氏,生三子,冠甫、冠俗、冠青。

    

七十九世,杨冠俗:珪次子。唐奉先(今陕西蒲城县)主簿、县尉,卒赠吏部郎中。配崔氏,生三子,太元、太初、太清。

    

八十世,杨太清:冠俗三子。唐天宝元年(742)进士及第,官宋州单父(今山东单县)县尉、济南太尉,累赠至太保。天宝末年客居河朔(今山西北部,内蒙中西部的黄河以北地区),死于安史之乱。配周氏,生二子,于陵、玄思。

    

八十一世,杨于陵:公元753-830年,字达夫,太清长子。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建昌(今江西永修县)。少年就有奇志。18岁中进士,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历官吏部郎中、中书舍人、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今陕西华县)、浙东(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入为京兆尹,官至户部侍郎、弘农郡公。因居长安朱雀街南新昌坊,系越公房分支“新昌房杨氏”始祖。配韩氏(节度使韩滉之女),生四子,景复(卫尉卿、同州刺史)、嗣复、绍复、师复(大理寺卿。生二子,拙、振)。

    

八十二世,杨嗣复:公元783—848年。字继之,也字庆门,于陵次子。建昌人(今江西永修县)。20岁进士及第,累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吏部尚书。曾在唐文宗、武宗时期(838-841年)任宰相,勤于政务。卒谥孝穆。配韩氏,生子五,授、损、技(字昭文,中书舍人)、拭(字昭玉,考功员外郎)、捴(字谦光,兵部郎中)。

    八十二世,杨绍复:字绍之,于陵三子。中书舍人。生三子,擢、据(字道协)、揆(字知几)、拯(字致尧)。

    

八十三世,杨授:字得符,建昌人(今江西永修县),嗣复长子。大中9年(855)进士擢第,为鄠县尉(今陕西户县)、集贤校理。历任监察御史、殿中,分务东台,司勋员外郎,洛阳令,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左谏议大夫,给事中,河南尹,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

左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卒赠尚书左仆射。生三子,煚、然(字公隐)、景。

 

    

八十三世,杨损:字子默,嗣复次子。建昌(今江西永修县)人。以荫受官,为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尉。三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入为殿中侍御史。唐懿宗咸通10年(869)任陕虢观察使。唐末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节度使、检校刑部尚书、郓州刺史。未赴郓,复留青州,卒于镇。生子,溥。

    

八十四世,杨溥:字无尤,损子。配王氏,生二子,安贞、安吉(字垂则)。

    

八十五世,杨安贞:字不忒,溥长子。迁入陕北,勤于耕读,不仕朝廷。配罗氏,生一子,蜦。

    

八十六世,杨蜦:字培公,安贞子。以农为业,不仕朝廷。配高氏,生一子,攽。  

    

八十七世,杨攽:字彦询,蜦子(此处存疑,敬请斧正)。初为后梁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手下“银枪节效军”统领,再事后晋高祖(石敬瑭)为齐州防御史、检校太保,旋改宣徽使(注:曾屡出使于契丹),加左上卫上将军兼职。契丹亦拜为威德军节度使,以华州(今陕西华县)节度使有政绩名闻。开运初年(944)授金吾上将军。卒于官,赠太子太师。振迹太原,椒衍麟州,世为豪族。生子,衮。

     

八十八世,杨衮:公元895-954,谱名宏范,又名弘信,攽子。因避赵匡胤(宋太祖)父赵弘殷的名讳,故改作杨信。徙河西府麟州(今属陕西神木西北)杨家峪,麟州土豪,自为刺史。时值五代后晋,契丹常扰,为保家乡,便组训兵戈,结堡筑城,抵御契丹。人称“火山刺史”、“火山大王”。伺后汉立,得封“麟州刺史”,任霍山君主,亦称霍山王。配焦氏,生四子,杰安、杰康、继邺、崇勋。

    

八十九世,杨业:公元932-986年。又名继邺,本名重贵,衮三子。麟州新秦人,后居山西太原。宋朝名将、军事家,号金刀无敌老令公。初仕北汉,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因功升建雄军节度使。北汉天会元年(957),加封侍卫亲军都虞侯。建隆元年(960),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北汉兵败,业奉国归宋,被任命为左领军卫大将军,驻守于代州(今山西代县)。时辽人侵犯边境,“雁门关大捷”后,威名远扬。屡建功勋,所向无敌,人号杨无敌。卒于朔州陈家谷狼牙村(今北京怀柔东北)。系山西“杨家将”始祖。配折氏,生七子,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昭、延嗣。

    

八十九世,杨崇勋:公元936—975年。本名重勋,衮四子。继承父业,为北汉麟州刺史。生一子,光扆(生子。琪)。

    

九十世,杨延昭:名景,业长子。本名延朗,后因避赵玄朗讳,改名延昭,亦称杨六郎。山西太原人,生于五代后周显德5年(957),卒于北宋大中祥符7年(1014),卒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丰姿出类,机谋深远,英勇果敢,随父征战。父战死后,奉命镇守边关。官至崇仪副使,迁知定远军、淮南巡检使等。宋咸平3年(1000),宋真宗巡驻大名(今河北平泉县北)时,契丹大兵压境围城,延昭率兵抗击,屡立奇功。戍边二十余载,契丹惮之,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配黄、柴氏,生四子,充广、文广、文贵、德正。

    

九十一世,杨充广:延昭长子。曾任莫州(今河北任丘县)刺史,宋景佑初年(1035),奉诏出使广西,时与播州(今贵州遵义)州主杨昭叙谱,方知同为越公房杨氏之后。杨昭无子,充广便将其长子贵迁过继给杨昭。

     

九十一世,杨贵迁:充广长子,延昭之孙。官至武功大夫、德州(今山东德州)刺史、播州(今贵州遵义)安抚使。承嗣杨昭(越公房杨端第5世孙),袭播州州主,是为贵州“播州杨氏”始祖。

    

九十一世,杨文广:字仲容,延昭次子。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生于北宋大中祥符5年(1012),卒于熙宁7年(1074)。在宋庆历2年(1043),因功授殿直。曾为范仲淹所擢用,以功封大将,辅佐范仲淹检察军事,后任供备库副使。宋治平3年(1066)为宿卫将。熙宁元年(1068),率兵出击,一举夺西夏地700里。官封无敌大将军、忠烈候、宁国公。熙宁7年(1074),以步军都虞侯出任定州路(河北定县)总管,自制阵图,拟取幽燕,以雪国耻。未报而卒,可惜壮志未酬,追赠为同州观察使。配慕容氏,生三子,邦怀(后代在云南贵州)、邦仪、邦玉(后人在山西代县和全国各地)。

    

九十二世,杨邦仪:公元1035—1100年。字希稷,文广次子。北宋通判史、议政大夫。配闵氏,生三子,通沾、通溥、通贯。

    

九十三世,杨通沾:邦仪长子。为人慷慨豁达。早年出仕蜀地,后归长安旧居。卒时74岁。配赵氏,生子,卫。

    

九十四世,杨卫:又名贵,通沾子。生子,光希。

    

九十五世,杨光希:卫子。生子,益。

    

九十六世,杨益:光希子。南宋辰州(治今湖南沅陵县)通判。配耿氏,生子,胜达。

    

九十七世,杨胜达:益子。生子,宋卿。

    

九十八世,杨宋卿:胜达子。聪慧过人,居山东泰山崔季家。配崔氏,生子,宏众。

    

九十九世,杨宏众:宋卿子。南宋大学士。生二子,辟举、定堡。

    

一百世,杨定堡:宏众次子(此处存疑,尚待考证)。南宋南昌县(今江西)正堂,卸篆,遂居家于本县东正街。配汪氏,生子,成周。

    

一百零一世,杨成周:又名继周,定堡子。配陈氏,生四子,仲金、仲立、仲荣、仲连。 

    

一百零二世,杨仲荣:成周三子。南宋末年人。居赣州府龙南县。职居江西吉安府阜宁县。生四子,顺弼、顺转、顺龙、顺虎。公之诸子于明初由江西吉安府分别迁居湖广省辰州府(今湖南泸溪县)、四川、贵州等地。

   

    

一百世,杨辟举:字中立、或亦字仲立,宏众长子。南宋谏议大夫。后辞官归隐,以学高闻于乡邻,从学者甚多,称为定山先生。配张氏,生子,恃。

    

一百零一世,杨恃:辟举子。配刘氏,生子,祯。

    

一百零二世,杨祯:字廉天,恃子。南宋末仕提举元,携家往华停传学,世称夷崖先生。卒时94岁。生子,载宁。

    

一百零三世,杨载宁:字季达,祯子。作文奇秀,尤以诗名,少时客游成都,有少妇见其俊俏丰采,出词戏之。公不为所动,正色拒之。进士及第,元朝司理。卒时88岁。配李氏,生子,霆。

    

一百零四世,杨霆:公元1332—1381年。字素元,又名鼎,载宁长子。元正統末科榜眼,官典元知事,政绩甚善。卒时79岁。配朱氏,生二子,寅、卯。

    

一百零五世,杨寅:或作莹,霆长子。生子,真。

   

 一百零六世,杨真:莹子。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时运不济,中年才得补缺,不料竟受好友牵连,诬陷被害。子孙只好背井离乡,四处藏匿。卒时仅41岁。配薛氏,生二子,名(迁居顺天府,后裔无考)、固(公元1453年迁居云南永昌府永平县)。


杨真第5世孙杨果智于明万历8年(1580)由云南永平县奉昭入职夜郎县平川,奏凯,因家大定府凤凰山(今贵州省大方县天宝村)。与副将宣尉使(陆昆)联姻,建都为王,营造都堂于凤凰山前,自作水西罗甸王。是为贵州“凤凰山杨氏”始祖。


一百零五世,杨景聪:字卯,号印褥,霆次子(此处存疑,尚待考证)。公于元末或任山东巡抚,明初屯田于江西。明洪武元年(1368),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千丘田永兴坊鹅公桥铁炉巷居住。始立字辈先籍:“景荣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胜高广。”详情请点击:《杨氏字辈考证。大明洪武4年(1371),公及族众应明王朝“江西填湖广”政策,迁居于湖广省辰州府老屋场(今湖南泸溪县白羊溪乡马王溪村瓦屋场),后又迁于一都阳(今永兴场乡三冲坪村)。其裔孙及族众又于明朝,特别是清康熙年间,除留住湖南泸溪县外,先后迁播于湖南的辰溪、武冈县和云南、贵州、陕西、吉林长春及四川之遂宁、安岳县等地,至今已遍布全国,逾644年,近25代人矣。

    

杨景聪被尊为湖南泸溪县“一都阳杨氏”始祖。详情请点击:《湖南一都阳始祖杨景聪世系》


一百一十八世,杨宣泰:号尔相,景聪第13世孙。其父伏堂,祖荣高,曾祖秀朝。公于壬辰年(1712)十一月初十生于湖南泸溪县桐木冲(今永兴场乡三冲坪村一都阳)。清康熙58年(1719)年,公与祖母杨滕氏应清王朝之“湖广填四川”政策,迁居于大清国西蜀四川省北道潼川府安岳县喜井乡庙河沟(今鱼龙乡高塘村九组踏水桥水库旁)。四川安岳县续派议定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长”。入川至今,已逾293年,近12代人矣,枝繁叶茂。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