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原创】 随笔:货币超发的“毒品”属性

【张超原创】 随笔:货币超发的“毒品”属性

宏观经济观察 内地男星 2016-03-16 16:12:39 472
请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宏观经济观察”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作者姓名,并同时标明文章出自公众号“宏观经济观察”,否则视作侵权】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其他类型媒体如希望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MacroObserver)联系。



在落笔之前,本人犹豫很久是否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是不是要用《货币超发的毒品属性》这样一个危言耸听的标题,冲击大家的直观感受。反复思索,确实很难找到像毒品对身体的毒害这么贴切的描述来比喻货币超发对经济的作用。虽然用毒品对身体的损伤比喻货币超发对经济的损伤难免“夸张”之嫌,但正是用这样的描述更能让读者体会货币滥发的危害。

 

首先普及一下,目前泛滥的毒品主要分为两类:镇静类和致幻类,其中鸦片、吗啡、海洛因属于镇静类毒品(传统毒品),可卡因、大麻、苯丙胺类属于致幻类毒品(新型毒品)。而就毒品的泛滥程度,目前致幻类毒品逐渐替代镇静类毒品;就损害而言,新型毒品远大于传统毒品,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伤。而货币超发对经济的毒害与毒品泛滥的趋势及损害相似,越晚戒除损伤越大。


没有“毒品”的日子里




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虽然世界经济发展被区域不均衡和特里芬难题困扰,但总体依旧维持在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正确轨道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没有额外的动力,因为大家的货币都有,其他货币锚定在美元上,美元锚定在黄金上。为了维持的稳定,货币超发现象虽然存在,但总规模有限且很容易被修正。货币超发的毒品效应被严格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而且主要经济体对于货币毒品毒性的恐惧大于对快感的追求。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1945-1976),世界范围和大洲范围的经济危机难觅其踪。从现在的角度解释:虽然日子过得稍微苦点,但还算稳定,至少是往前走。后来,技术进步速度有所放缓,但大家对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期并没有回落,没办法,短期需要额外动力弥补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下滑。目光自然落到被关在潘多拉盒子里很久的货币毒品上,再加上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里根、撒切尔主义的盛行,为货币刺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从此,经济沾上了货币毒瘾并出现一系列理论证明吸毒有利健康



“镇痛效果”是出发点




初试货币毒瘾是为了安慰,效果和吸食海洛因相仿。说到阵痛效果就不得不说一下海洛因。记得读过一本药理学简介,里面介绍过海洛因,而且同类型的药品还有吗啡和杜冷丁,这类药品的效果是通过激活吗啡样受体达到止痛、阵痛效果,原理是通过镇静让身体产生的感觉以达到镇静效果。

 

货币毒瘾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经济起来以缓解下行的阵痛。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治理经济滞涨,重要手段就是大幅收紧货币以抑制通胀,经济放缓是自然现象。而在80年代初,金融行业以自由经济为突破口,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缓和经济增速下滑的痛楚。然而金融业的发展需要突出货币的商品特点,需要不断增加商品的数量以支持其不断发展。并且由于的限制取消了,货币发行量由所谓的决策意志决定,因此,全球货币超发和滥发逐渐成为常态。

 

不过由于刚刚起步,此阶段的货币毒瘾还处于安慰经济下行的镇痛药但这种确实很爽!经济高速增长,财富快速积累,预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除了在世界的角落里不断发生的小规模的金融危机之外,全世界都是一片祥和。不过,货币毒瘾很快就不满足于镇痛的作用了。



“致幻作用”更刺激




21世纪初试,互联网技术大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与超发的货币形成“共振”,对经济的强刺激作用十分明显,并迅速吹大资产泡沫。美联储有些担心,希望调整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泡沫快速膨胀,貌似决心“戒除毒瘾”。但为时已晚,货币政策调整刺破泡沫再次引发经济下滑,再加上“911”事件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打击,美联储开始担心经济有出现通缩的风险(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当即决定暂缓“戒毒”。当时(20011季度)美联储的政策利率为6%左右,为了应对潜在的经济下行,美联储立即降息。到了政策利率下降到4%左右的时候,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这次袭击对华尔街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事发突然,许多交易瞬间终止,交易记录也被毁于一旦。由于不知道这次事件到底对华尔街造成了多少损失,美联储选择继续大幅度降息,给华尔街提供流动性以助其度过难关。仅仅12个月,美联储基准利率已经降到2%左右。货币超发开始由“镇痛”向“致幻”转变。

 

之后便是大家熟知的2008年次贷危机。危机之后货币超发已经摆脱了“镇痛”的作用,肩负起刺激经济的重任。至此,货币超发已经完成“镇痛”向“致幻”的转变。QE带来了几乎无限量的货币供应,货币涌向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全球资本市场迅速遗忘痛苦,完全沉浸在“货币毒品”带来的快感当中。就像前面提及的,致幻类毒品比镇静类毒品危害更大,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以刺激经济为目的的货币超发不但没有挽救经济,反而完全扭曲了价格体系、扩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加剧贫富分化,在埋下隐患的同时把全球经济逼到了“货币毒瘾戒除与不戒除都不行”的两难境地,这就是目前全球经济的“致命伤”。



“早戒”或“早死”?




依靠毒品度日的最终结果就是死亡,这个毋庸置疑。虽然知道早一日戒除就早一天恢复健康,但目前全球经济“毒瘾”已经太深重了,“戒毒”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太高了。且不说经济放缓,就是资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就足矣让部分人痛不欲生,以至于令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比着“吸毒”,看谁吸食的多,看谁吸食的久,看谁吸食的花样翻新……,简直就是“作死”的节奏(对不起,语言稍显不文明)

 

以上并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杞人忧天,是实实在在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只是还在“量变”的阶段,何时、因何事触发“质变”很难预料。作为一个研究经济的普通人,只能寄希望于经济不要继续沉迷于“毒品刺激出来的虚幻之中”,早日戒除“毒瘾”,早日回归正常的发展之路,脚踏实地地发展哪怕慢一点也好!虽然目前“戒毒”的成本已经非常高昂,但不戒除毒瘾只有死路一条。 



作者:
张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此文系作者本人观点,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ZhangC1983)

感谢您对宏观经济观察微信公众号的关注!

我们致力于经济热点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经济学及货币银行学理论的研究。

我们将结合系统性经济理论和实时经济动态发布评论和研究报告。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