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琼的影后梦,失去内核的奥斯卡

杨紫琼的影后梦,失去内核的奥斯卡

酷玩实验室 港台女星 2023-03-22 23:52:30 406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邀请了一个名为杨奕的老中医来参加综艺,老中医号称是台湾自然疗法世界总会的医学顾问,一上台就整了个大活:

“只要张嘴让我看一眼,我就能知道各位哪个患上了痔疮。”

嘉宾们一脸懵,老中医进一步解释,“患上痔疮的人,上嘴唇翻起来会有一条线,线上有小白点的人有痔疮。”

结果话音还没落,主持人谢娜就像小学生打报告一样,举起嘉宾主持朱梓骁的胳膊特别大声地喊:

“老师,朱梓骁有个特别大的,老师,这个真的好严重!”

老中医正愁找不到病号呢,走过去一把给朱梓骁上嘴唇掀了起来,然后说了句让对方瞬间破防的话:“你有肛裂吧。”

老中医说完转向台下观众,嘿嘿一笑,深藏功与名,只留下黑脸的朱梓骁给了个苍白无力的解释:可能是个米饭粒吧……

作为一个和郭敬明接触频繁的男流量,肛裂了总归是件只要说出口就挺难让观众不想入非非的事情,但要我说,主要也还是那个时代不太行,普遍对造成肛裂的原因缺乏足够的想象力。

就比如说,假如今天你把一个人为啥会肛裂这个问题,抛给看过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瞬息全宇宙》的观众的话,他们大概率会这样回答你:

小伙子,你不会偷学开启平行宇宙的技巧了吧?真找了根大木桩子坐上去给自己弄肛裂了吗?那另一个宇宙的你来附体了吗?有没有变身超级赛亚人啊?

这并不是我编段子,恶意调侃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而是电影《瞬息全宇宙》中的真实剧情。

告诉你肛裂了别难为情,抓紧享受变身超级英雄的《瞬息全宇宙》上周横扫了奥斯卡7项大奖,杨紫琼也凭借该片,成为了奥斯卡90多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亚洲影后。

说实话,当这个消息最开始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时候,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同为亚洲人我当然与有荣焉,当天就凭借多年找种子的经验,第一时间把片子下了下来。

后来编辑部对这部片子感兴趣的人挺多,就找了间会议室投屏大家一起看,但实话实话,电影进行到十几分钟的时候,我就已经蚌埠住了,特别想站起来离开。

但考虑到这毕竟是奥斯卡最佳,别是因为我欣赏水平不够,一旦说不好看,在同事面前台笑大方可就不好了,于是硬着头皮在那陪大伙熬鹰。

直到后半段老板Hugo自己蚌埠住了,我发现大家好像都松了一口气,于是纷纷卸下心里的文化包袱,花式吐槽起这部片子。

《瞬息全宇宙》的剧情并不复杂,简单点来说,就是杨紫琼扮演的55岁华裔移民在美国正经历着家庭和事业两崩溃。

她的老公是个废物,并且想跟自己离婚。女儿出柜,一言不合就跟她吵架。

处在崩溃边缘的杨紫琼可能出现了幻觉,在税务局她的软烂老公突然化身黑客帝国,说现在的他是另一个宇宙版本中的他,并且称杨紫琼也在各个平行宇宙中有另一个自己。

而且现在全宇宙即将被毁灭,反面大Boss就是杨紫琼的女儿,只有杨紫琼能阻止她。

于是杨紫琼开始穿梭各个宇宙跟各路牛鬼蛇神展开战斗,与其说是战斗,我更愿意称之为双方比拼下限:

吃唇膏、纸板割手、自爆菊花……穿梭宇宙非得先对自己身体整点狠活儿才行。

一顿折腾之后,总之,杨紫琼跟出柜的女儿和解了,看废物老公也顺眼了,哪哪都好了,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也可以换个更好懂的片名,比如可以叫《税务局的一场大梦,治好了洗衣店阿姨的中年精神内耗》。

当然了,虽然我们编辑部并不认为这是一部优秀到能得奥斯卡最佳的片子,但“身边统计学”非常片面,并不可取。

想要有客观的评价,肯定还需要一份更大的数据样本。


截至目前,豆瓣超过48万人给这部片子打出了7.6的平均分。我觉得48万的数据样本已经足够大了,结论也非常明显:

这并不是,起码并不是中国影迷心中去年的奥斯卡最佳。

比如同样是科幻题材,它的评分在豆瓣其实要低于同样被很多人吐槽不如前作的《阿凡达2》(54万人打出了7.9分),而《阿凡达2》在今年的奥斯卡角逐中,完败于《瞬息全宇宙》。

纠结于谁比谁多零点几分可能都有点无关痛痒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开始轮到豆瓣七分多的电影来竞争奥斯卡了啊?

不知道大家心中对奥斯卡最佳电影是什么印象,反正作为一个老影迷,我印象中奥斯卡最佳电影是《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教父》《飞越疯人院》这样的,豆瓣评分超过九分是常态,八点几分就算是奥斯卡小年了,什么时候见过几部豆瓣七点几的歪瓜裂枣来决战奥斯卡之巅啊?

而现在七点几分的电影不仅得奖了,还是横扫七大项,更离谱的是我查了一下,这其实不是第一回发生这种事了,201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和2018年《水形物语》情况甚至更差,中国影迷只给出了七分出头的平均分。

当觉察到现在奥斯卡最佳电影和我印象中大不相同时,我第一反应是可能美国观众和我们的审美产生了分化,就是说虽然咱们觉得这些片子不好看,但美国人是真心觉得好看。

于是我又去查了下《瞬息全宇宙》在IMDb上的评分以及北美的票房情况,结果显示其IMDb评分为7.9分,北美票房7000万美元。

同样拿《阿凡达2》来做个对比,《阿凡达2》的IMDb评分为7.8分,北美票房近6.8亿美元。

很显然,美国人也是在用脚投票,真金白银买票进电影院都更愿意花在《阿凡达2》身上。

有人可能就要说了,奥斯卡最佳可不能只看票房啊,只提钱就俗了,最关键的还得是价值观,你别看《瞬息全宇宙》IMDb只比《阿凡达2》高了0.1分,但这0.1分把种族牌、女性牌、LGBT牌全给打了,妥妥的政治正确啊。

政治正确是一个近几年已经被说烂的词,就像台湾问题肯定是中国当下的共识一样,政治正确也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现在的社会共识。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说实话,我就更不能理解了。

因为一个常识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它强盛与否的关键就在是否有一个强大的表达内核。

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比如说,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表达内核用四个字就可以高度概括,就是反思文革。

不管是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还是田壮壮的《X风筝》,第五代导演的成名作无一离不开创作母题“文革”。批判文革,反思文革。

这是不是一个强大的表达内核呢?

肯定是的,因为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就是证据,说明这个内核是一个极大规模群体的共识,它能够获得广泛的共情。

同样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创作母题是关心社会巨变中的人物,因为有社会背景改革开放。台湾新浪潮的表达内核诞生在社会逐渐解冻的过程中,法国新浪潮也与1960年代躁动的社会息息相关。

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如果一名导演真的切准了时代脉搏,能够准确地把一种社会共识拍成电影的话,一定是会赚钱的,不会是小众的、孤芳自赏的片子。再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战狼2》《红海行动》《长津湖》这些片子能轮番打破中国影视票房纪录,说明爱国就是中国年轻一代最广泛的共识,而且规模极大。

那“政治正确”到底是不是美国当下的社会共识,是否能成为支撑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坚硬表达内核呢?

我觉得从近几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票房数据来看,纯属扯淡,根本不可能是真实的共识。

2017年政治正确的《月光男孩》北美票房2785万美元,2018年政治正确的《水形物语》北美票房6268万美元,2019年政治正确的《绿皮书》北美票房8540万美元(跟在中国票房差不多,还不如在中国有共识),……,2023年政治正确的《瞬息全宇宙》北美票房7000万美元,如果政治正确真是美国社会共识的话,那基于这个母题创作的电影不可能不出现类似《战狼2》在中国屠杀票房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国政治正确的概念太宽泛了,可能各个群体只关心自己那部分“政治正确”,这一块哪一块的,票房聚不到一起。

但其实依然说不通,因为这几年很多导演学聪明了,直接各种BUFF给你叠满,一部片子凑齐所有政治正确,但依然没有出现票房屠杀级的影片。

可是明明美国到处都在说政治正确啊,政治正确怎么可能会不是美国的社会共识呢?

我觉得上周看完《瞬息全宇宙》,一位同事讲他朋友在美国工作的一段故事,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些启发。

同事的朋友在硅谷当程序员,有一次他俩人闲聊,同事朋友说他刚参加了场LGBT的游行,我同事一听就愣了,没听说过你属于这四个字母里的哪种啊,为啥还去参加这种游行?

结果同事朋友说,虽然我压根不关心啥LGBT,但假如我不参加的话,我的领导是有可能在小本本给我记上一笔的,认为我这个人政治不正确,不支持LGBT,那下次公司裁员的话,就有可能优先给我裁了。

而且据他观察,身边很多同事都是这种心态,啥MeToo、LGBT啊,跟自己无关有啥可关心的,只是在假装关心政治正确罢了。

另一个能佐证这个观点的证据,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收视率,从2017年开始连续把大奖颁给政治正确的作品后,奥斯卡在近5年迎来了史上最低收视率的5年,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我压根不关心政治正确,那为啥还要来看谁拿最佳影片呢?

基于政治正确这个内核塑造的片子,也没办法把那些假装关心政治正确的美国人喊进影院,他们平时跟身边人演戏就已经足够累了,还得花钱进电影院受教育,搁家里逛逛P站不香吗?

而奥斯卡最佳影片如果连美国人都打动不了,又怎么能让国外观众共情,收割国外票房呢?

这也是曾经奥斯卡最佳影片和现在最大的区别,过去《阿甘正传》不光美国人感动,你把它给中国人看,中国人也感动,拿到非洲去,非洲人也感动,原因就在于它的内核足够坚硬——一个“笨小子”也能跑出美国梦,太励志了。

过去《辛德勒的名单》,你把它拿给从没经历过战争的人看会感动,拿给小孩看也会感动,原因就在于它的内核足够坚硬——和平太珍贵,黑暗中闪烁出的人性光辉太美好了。

过去《飞越疯人院》,你把它拿给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看会感动,拿给社会主义的国家人看也会感动,原因就在于它的内核足够坚硬——“不自由,毋宁死”可太有启发性了。

“和平”“自由”“美国梦”“人性的光辉”“相信奋斗的意义”这些内核都曾在不同的时代中,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那时人们也是真心觉得好莱坞大片牛逼。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magasa曾说,奥斯卡代表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电影国家所输出的一种品位典范,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中影响着人们拍什么电影,看什么电影。

“当这个电影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颁发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它既是电影行业的风向标,也是美国价值观的集中展示。”

奥斯卡如今已失去了它定义全球最佳电影的能力,这不是说它的电影工业能力、讲故事的能力下降了,好莱坞现在可能依然是全球最会讲故事的地方,但它失去了那种用文化征服世界的进取心,失去了那种代表全人类普世价值的自信。

政治正确,更像是美国的文化精英为了防止国内出现贫富差距叠加种族宗教问题,造成极端割裂对立甚至内战,而提出的防御性的口号。

这就注定了它必然是空洞乏味的,是表面的,是一个伪社会共识,是无法让绝大多数美国人共情,更无法让世界其它国家人共情的一个假内核——也是美式价值观文化输出的终结。



尾声


当奥斯卡失去了那种代表全人类普世价值的自信后,世界观众对于优秀文化产品的需求却并不会减少。

问题的关键在于,谁能接手好莱坞丢失的那些市场呢?

不得不承认,亚洲最有希望的现在看起来不是我们,而是韩国。

这几年,韩国凭借《寄生虫》《鱿鱼游戏》等全球爆火的影视作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积累起了一定的口碑,而中国电影人还是只能跟着华裔影星杨紫琼获奥斯卡影后这种新闻,收获点零星的国际影迷关注。

我觉得这可能完全归咎于中国电影人不争气,更多还是缺一点文化自信吧。

一个崛起的中国,如果没有同步崛起的文化产品在向外辐射,是不太科学的。

一个崛起的中国,需要影视剧来承担些低水平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也是不太科学的。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酷玩实验室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


文化输出我们也要搞!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