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一哭,整个娱乐圈都得给她让路!

郑爽一哭,整个娱乐圈都得给她让路!

假装 内地女星 2020-05-26 22:00:48 502

hi,这里是麦冬。




- 本期主题 -


郑爽,拧巴的人生





每隔一段时间,郑爽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让观众瞠目结舌。


在某不知名的综艺节目中,无端cue前男友;在《拜托了冰箱》中,把自己的作为演员的职业操守丢弃,还引以为傲。



“真性情”的郑爽,立着讲真话的人设,越发令人生厌。





谁在惯着这快30岁的“巨婴”?

 


有一件很有意思的话——


大人都羡慕孩子的天真无邪,而孩子总是羡慕大人无所不能。


所以,我们总是听到大人说“年龄小就是好啊,什么都不懂”。


而恨不得快点长大的小屁孩却总会说“我小时候才会尿床”、“我小时候才喜欢看这么幼稚的东西”。


一般小屁孩说这句话,大人总会哄堂一笑,当做童言童语。


小孩子为什么喜欢说“我小时候”,因为现在的、在她觉得已经长大的自己要和以前幼稚的自己做个切割。


看完了郑爽那期的《拜托了,冰箱》,我发现郑爽就是这样一个“装大人的大人”。





何炅问她,“如果让你演《还珠格格》,你会选哪个角色?”,她的回答是“我小时候……”


问她对于情绪表达的看法,她的回答也是“我小时候完全不表达……”


她口中的“小时候”不一定是少年、童年期的回忆,很多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28岁“佯装大人的大人”,空有年龄增长,但在情绪控制、举止行为都像十几岁的小孩。



情绪化是她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谁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是对于一个已经适应社会规则的成年人来说,这种情绪化失控的次数会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减少。


对于明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一举一动都处于镁光灯之下,会被不断放大甚至歪曲,所以“戒情绪”是很多明星的必备技能之一。


郑爽不是。她情绪失控的例子非常多。


参加《演员的诞生》和演员任嘉伦排练,心情不好了就靠在墙上完全拒绝沟通。



去《这就是战甲》央视节目,因为自己的战队受到不公平待遇,当场发飙。



哭、愤怒、拒绝沟通,郑爽的情绪像是随时随地都会在某个临界点爆发。


你发现没有,她处理事情的很多方法都是哭,包括这一次,她自己说得,不想拍了导演又不放人,“那就哭”。



只有小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用“哭”来解决问题。


极端情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极端行为


拍着戏不想拍了就不拍了;拍着杂志下午可能就不见人影。


她一直说要忠于自我,做真实的自己,和我们经常说的做自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大家嘴里的“做自己”是被生活逼迫后,不想再为“五斗米折腰”想挺直腰板的反抗。


但郑爽的“做自己”呢,只考虑自己的情绪和喜好,不顾大局不顾整体极其自私的行为。


她觉得当下的情绪不适合再拍戏,她就离开了。她是真性情,是敢言敢语敢行动,但是这种“做自己”是牺牲一剧组的人为她一个人的情绪买单。


郑爽,28岁了,她还是像十几岁时那个在易碎玻璃罩里的“装大人的大人”。


她从不曾长大。


当然,现在观众也不惯着她了。





拧巴的郑爽,值得同情吗?

 


郑爽出道的前五年,她的履历相当丰富。


16岁考上北电,18岁演第一部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爆红,参演电影《画壁》入选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提名。


一路顺风顺水,但她大火的命,却败给了拧巴的性格。


她在不同的场合都曾经表示,她并没有那么热爱表演,“攒够了钱就退出娱乐圈”。



确实,她一直知行合一的贯彻“好好挣钱”的理念,巧借前任的话题保持自己的热度,上各种综艺360°展示自己的生活。


但是,另一方面呢,新戏播出她牟足了力气宣传,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天N条动态,甚至为了展现自己的演技当众自扇耳光。


她的矛盾在于,过度强调自我感受,却对外在世界有不现实的希冀。


对待演艺事业,她天生就有这样的演戏天赋,但没有为艺术付出的决心又渴望得到肯定和表演。


一旦外界不能给予她正向反馈,她就用完全不在乎或激烈的情绪反抗。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常常让她陷入自我矛盾中。


北京电影学院的刘天池老师就曾评价她,“她从自己人格当中分裂出来一个”。



年少成名,家庭条件优渥,外形条件在百花竞放的娱乐圈也不会泯然众人。


郑爽有张扬不受控、想神隐就神隐的资本。


但是,她身上完全没有优渥家庭条件出来的自信大方,反而相当敏感、扭捏。


于是,她在拍戏、综艺中有很多戒不掉的小动作。
















拧巴、矛盾,造就了一个在别人看起来“不正常”的郑爽。


这种越来越出格、不受控的性格,也在一次次的绯闻、热搜当众磨灭了观众好感。





郑爽,求求你放过娱乐圈吧!

 


郑爽,其实挺可怜的。


她父母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当演员的遗憾,从小就把郑爽按照明星的方式培养。


“小学连跳级,文化艺术两手抓,奖状一大把。5岁登台演出,12岁就远离沈阳的家,独自一人去成都学舞蹈。”


12岁从北方到南方学舞蹈,没有父母陪在身边。被同学叫“东北来的小乡巴佬”,也分不清这句话有没有恶意。



16岁,被妈妈拉着去了北电考场,成为当年班上年纪最小的新生。


郑爽妈妈在采访时曾骄傲地说,“培养她,就是为了实现我的梦想嘛。”



纵观她的成长轨迹,重大的人生节点中完全没有郑爽本人的自我意志。


郑爽的敏感多疑、自卑不自信,在童年南下求学被欺凌中形成,而她父母的强势,又造成了她本人的随波逐流。


前老板天娱集团总裁龙丹妮曾评价她:“郑爽是一个个性非常强,但没太多欲望的孩子。”


没有太多名和利的欲望,但是个性极强,这种矛盾出现同一个人身上时,只会形成一种结果——


自我和外界的不断撕扯。


郑爽在很多的场合,她都在强调做真实的自己。



可是,她所谓的真实的自己,仅仅是在社交平台上、媒体采访中、综艺节目中,不按照别人的既定规则和路线,想说什么说什么,这种最表层的做自己而已。


小时候没有能力自我选择,长大后有能力了,她已经别无选择。


她拧巴、敏感,只能借助自我情绪表达这种不安。



她的文字和访谈中,处处透露着“丧”,前一句还是一点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后一句又变成了“我不好看”、“观众不喜欢我了怎么办”。


每一次,她都像一鼓作气膨胀的气球,“嘭”地破了,便长久地蔫着瘫在地上。


“爆发”那一刻是对外界的宣告,蔫着的“丧”就是她缩在角落里自卑的自己。


就像她自己说的,除了她自己走出这种“情绪漩涡”别无它法。



今年开年,她出道十年第一次认证了自己的实名微博,言行也没有像在自己APP中那么出格和情绪化。


逐渐“正常化”后的郑爽,重拾了事业心,上综艺、拍杂志、接代言。


炒话题,搞热度是她的“事业”,拍戏变成她可以想不拍就不拍的“副业”。


她非常明白,知道一直处于舆论中心,有话题有热度,她的片酬就会水涨船高。


她也乐于用这种最快捷方便的方式坐享其成。


本末倒置的郑爽,用“杀鸡取卵”的热度,消耗她自己的路人缘,磨灭了业界对她仅有的期待。


娱乐圈的影视寒冬,这个市场愈发需要演技和敬业的演艺人员。


在这个大背景下,留给郑爽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文字:麦冬| 图片出自:网络 
                                                 




假         装


No bullshit,no cos bigger

“不说假话不装bi的时尚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郑爽饶了娱乐圈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