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播出4天实时收视率已经破2,领跑黄金档。弹幕满屏“为陈宝国而来”、“陈宝国演的一定值得看”,尽管这部戏距离他的作品《湄公河大案》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但是他就是有这样的号召力。
从业36年,他一直坚持量少质优的原则。一个演员,一辈子能有三四个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就很不错了,但他让人铭记于心的角色却远超这个数量,这得益于他对剧本严格把关的态度。
这几年找他拍戏的人不少,但他一直不松口,就为等到一个合心意的好剧本。
“主角不是把剧本背出来就完了的,他必须是尽心尽力的人,否则过两年还能不能见着他就难说了,都知道做这行不容易。”
说到尽心尽力,他绝对是典范。
先说《老中医》的拍摄,在这120天里他不敢休息一天、不敢请一次假、不敢迟到一次,只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一个让观众喜欢的作品。
“不敢休息一天、不敢请一次假、不敢迟到一次”,这样的“不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拍《湄公河大案》的时候,他在拍摄地水土不服,身体难受,坚持了一天十几个小时工作量,晚上却仍然“不敢睡"。
他觉得戏赶得急,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今天拍完了,还有后天、大后天,要抓紧时间准备。
在拍《茶馆》的时候,他白天拍戏,晚上跑到城里挂急诊,最高烧到39度多。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和剧组说说歇几天再拍,他却选择咬牙坚持下去。
在选剧本上,他很注重剧本的故事。当他拿到剧本的时候,会先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以观众的眼光来想象这个故事怎么样。
还有剧本中那种人情的东西,人性的东西。这些能深深触动他的感情。
只要是他看中的剧本,他一句话都不改,什么都不改。
不管多少的台词量他都会背下来,而且重音、节奏、语气、语调都掌控的几近完美。
《大宅门》导演郭宝昌夸他“这么长的词,一个字不错,一点节奏没断。中间没有分镜头,一条下来。”
他说台词的语气、动作神态和导演脑子里想的,设计的一模一样。
拿到剧本,他不光记自己的台词,他还记别人的台词。他说,演戏要事先了解对方的话,要清楚对方在问什么才能回答,这是一个专业演员应该做到的。
对待角色,他更注重把握人物的内心,他觉得肢体动作必须有充分的内心依托。没有充足的内心,他不会多做一点点动作。
演技的增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的,需要演员花费一辈子去揣摩。
这么多年,陈宝国讲究的就是“入境”,即表演的最高境界——人和角色融为一体。
在片场休息时,他也常常是浸入角色的状态,用角色的行为行事,深入人物内心,设身处地的为角色着想。因为他不仅是想自己“入境”,还想带观众“入境”。能让观众深入体会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才是他角色塑造成功的目标。
在喊开拍的时候,他会把自己调整到心绪心境和角色重合,然后表演一气呵成。
“我自己演戏喜欢用比较“笨”的方式。这个“笨”可以说是“质朴”,其实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要能“落地”。”
为了能让角色落地,他每一次都是这种全心的投入。
《汉武大帝》里的汉武帝,《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帝、《茶馆》里的王利发、《大宅门》里的白景琦、《老农民》里的牛大胆......
他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个作品我们都耳熟能详、每一场表演都让人心服口服,他塑造的人物不是飘在空中的,是踏踏实实沉在地上的。
在数量和质量间,他选择了质量;在片酬和口碑间,他选择了口碑。
每一部戏,他都在力求完美;
每一部戏,他都在用心去演;
每一部戏,他想的都是不辜负观众的信任。
靠着他多年积累下的口碑,才让观众有了“有陈宝国在,这戏一定不错”的念头。他用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的态度,得到了如今长盛不衰的观众缘。
这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演员。
参考文献:广州日报、新京报、瑞文网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谢绝复制、违者必究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洛克龙表演大师Acting Studio”官方微博
关注
长按二维码
更多专业有趣的内容等着你哦
ps.我是小编一说,我们明天会继续更新关于演员剧本分析的技巧,如果大家喜欢这篇文章,请给我一个鼓励的赞,爱你们哦,大家明天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