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唱演歌?

日本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唱演歌?

日经中文网 日韩男星 2018-12-23 08:22:13 1375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黎儿:日本每年到接近除夕观看NHK红白(歌合战)的季节,就开始有些欧吉桑、欧巴桑感叹因为年轻人不爱唱演歌,因此红白里的演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虽然NHK等或日本演歌界也费心让年轻演歌歌手登场等,不过日本演歌在电视等出现的频度的确大减,虽然许多外国人开始对日本的演歌感兴趣,觉得很能反映日本人心境,但日本年轻人却不那么爱唱演歌,为什么呢?


       我卅几年前学日文时,语音教材里还编入不少演歌系的歌曲,如千昌夫的“星影华尔滋”“北国之春”等,也觉得思乡情绪的演歌1980年初期,我刚到日本时,还是演歌的大好时代,不管到哪里的小酒吧,大家唱的都是演歌,好像只有演歌才能抒发上班族的压抑;现在年轻人连小酒馆也不上了,靠演歌与威士忌来发泄苦闷的方式也失传了吧!


都春美


      我自己也喜欢像美空云雀“悲伤的酒”、都春美“大阪时雨”等,觉得都春美的节奏感真的会让人联想京都西阵织织布机的节奏,有许多古典的迷思在其中;台湾在日本走红歌手如邓丽君、欧阳菲菲等成名曲“空港”“雨之御堂筋”等也都是演歌;台湾曾有日治时代经验,喜欢演歌的人不少,有的聚会里还有些前辈会很完整地高歌“岸壁之母”等老演歌,对石川小百合、伍代夏子,坂本冬美等的歌也都耳熟能详,许多演歌在台湾都被翻唱了,也有许多日本演歌歌手到台湾开演唱会;甚至有些台语歌曲也有类似旋律,或许有点像韩国大众歌谣「狐步」(トロット,fox trot)受到演歌影响般,大家对演歌并不陌生。

 

      日本年轻人远离演歌的原因很多,许多人认为或许演歌旋律及唱法太局限;演歌基本上是源自民谣(●●节,如冲绳八重山民谣的安里屋节、青森津轻民谣aiya节等),是去了第4音、第7音的五声调式,因此有韵味独特;虽说演歌是明治时代就流行的,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演歌是在1950、60由古贺政男、藤山一郎等人所确立的,并不那么悠久,跟西洋的蓝调或摇滚乐比起来历史较浅,而旋律以及使用乐器或歌词的世界观等都比较定型,也无法即兴演唱等,被认为发展性较低。


       演歌好坏,除了词曲外,主要要看歌手歌唱能力、唱腔、个性等来判断,如果无法共鸣就很难欣赏,而许多歌手还有些传承关系或外人不解的人脉牵连,唱法也受影响,没有演唱者的自由奔放感。


       另一方面,演歌的歌曲所表达的世界,也是比较昭和情趣的;除了感叹人生外,不少描述是在外奔走推销或流浪他乡的吃苦耐劳情境、黑社会兄弟的义理人情或是受煎熬而等待出头、衣锦还乡等,这种心路历程,现代年轻人较难感受到。

 

        演歌的主题除了「酒」「酒场」外,就是思乡念母的「眼泪」及引发眼泪的「雨」、「雪」、「雪国」等,或造成隔离与分离的「港口」「海」「车站」「旅馆(宿)」等,是日本人很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但现代生活,分离等的痛苦已经逐渐稀薄化,很难让年轻人起共鸣。

 

      演歌在表现爱情的部分,也都是相当悲惨哀怨的男女情念,内涵性感与情欲的表现,也称艳歌、怨歌等,比较黏答答的,不少是描述在酒场等夜世界邂逅后发生感情的无奈情况如不伦恋等,但现在年轻人跟谈恋爱或结婚都保持距离,更无法体会演歌中的男欢女爱。


 

冰川清志(2002年)


       演歌进入2000年代,为了挽回颓势,作了非常多的努力,也有造型跟至今表现侠义的男歌手大不同的冰川清志爆红,或有专唱日本各处景点的水森香织,她唱过竜飞岬、尾道、鸟取砂丘、钏路湿原、熊野古道、伊势周边、长良川、松岛、宫岛等等,等于是演歌纪行,符合大旅行时代的感觉,跳脱以前演歌固有的主题,很受欢迎,但粉丝都还是中高年层,年轻人不论对经典的演歌名曲或新进的演歌都不大关心。

 

       最近几年老一代的演歌歌手逐渐从红白退场,也让一些子弟兵如三山宏(2015首次)山内惠介(2016首次)登场等,这也是因为2014年开始的卫视节目「演歌男子」培养出许多年轻男歌手;这些年轻的男歌手非常积极地在餐厅等表演烹饪、魔术等,也不仅参加传统的演歌・歌谣曲节目演出,想从其他领域来展现魅力,期待能造成新的演歌热潮;因为日本许多传统艺能如歌舞伎、狂言、落语等艺人也因参加普通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演出,提高知名度而吸引年轻人对传统艺能的关切,不过目前演歌效果还有限。


黑人演歌歌手杰洛(2008年)


      其他也有前AKB48的成员岩佐美咲等开始唱起歌来,期待吸引些同年代的男女也爱演歌;此外这几年还出现了黑人演歌歌手杰洛或印度演歌歌手chada等,唱演歌的模样让人感动;虽然日本也还有1980年代末期出现的流行音乐的J-pop,但外国人认为日本歌就是演歌的人不少,想唱想学的人很多,多少让日本人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珍惜演歌,但如果年轻人没掀起流行的话,想要复兴或许并不那么容易。


刘黎儿 简历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在多家报纸杂志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等撰写专栏;书写对象包括日本政经社会议题、都会两性关系、职场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乃至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35册;小说则有「棋神物语」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阅读日经中文网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