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电影为什么如此迷人?

宫崎骏电影为什么如此迷人?

第十放映室 日韩男星 2019-07-09 21:45:03 854


截至今日,上映19天,《千与千寻》的国内票房累计达4.6亿元。



对于一部18年前的老电影来说,这个成绩无疑是骄人的。


不信?不妨前后观瞻下近期的动画电影。


要说情怀,和它同档的《玩具总动员4》,票房不及一半,即便有着24年的情感积淀,也要自叹情怀供应不足。


要说原创力,在其之后上映的《爱宠大机密2》,5天不到9000万,未免过早宣告了后劲乏力。


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这部重映的电影叫《千与千寻》。


或许,更是因为《千与千寻》的导演叫宫崎骏



对于动画从业者和影迷来说,宫崎骏就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


作为宫崎骏的粉丝,如果你只是看到了他作品中的童真与美好,那么你这个粉丝可是不合格的——


宫崎骏作品中高度的人文关怀与深切的社会意识,才是他名扬全球的原因。


近些年关于宫崎骏的文章和话题也是层出不穷。有的媒体会歌颂下他电影的票房成绩,也有不少唱衰的媒体总是拿封笔之作《起风了》的失败嘲讽一下,还有一些中立的媒体在深思究竟谁能担起宫崎骏的接班人。



好像都很重要,又好像都不重要。


在我看来,这些远不及大师在作品中展现出的理想主义国度与现实中的悲观主义思想相冲撞更吸引人,当然,他把这种矛盾冲突也直接赋予在了角色身上。



一个厌恶日本的大师


宫崎骏作品中复杂的冲突性其实并不明显。若用浅显的目光来看,处处是理想主义色彩:枝繁叶茂的森林、自由浪漫的飞行、改邪归正的反派,最终结局就是其乐融融,万物皆美好的祥和状态。



但若深思,他的作品中有着对现实国度的不满与愤怒,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思考,并把自己的阴暗面悄悄加入角色中。这导致有的角色会有暗黑属性,且这一副线是于润物无声处悄然呈现。


挖掘出这一点就好像我们刷游戏中的副本任务一样,多看几遍才能体会。


当然这样的风格自是和他的少年时代相关。


4岁便经历宇都宫市被空袭的宫崎骏,从那时起就对战争报以唾弃的态度。


可懂事后才发现自己家军工厂生产的飞机尾翼根本不符合标准,全是些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临时女工制作加工的,他的父亲也是靠着战争发了财,这让本就厌恶战争的宫崎骏的内心深处更是充满了愧疚感与罪恶感。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举国哗然,日本政府在国内也是饱受民众质疑,那些所谓的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也立马变节,跟着舆论齐声讨伐。


正是这样的种种因素,宫崎骏才觉得自己的国家没救了,少年时代便对国民与祖国充斥着怀疑与不安,也滋生了宫崎骏乖巧与执拗共济,胆小与开朗共存的性格。所以宫崎骏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性,而这一切也直接在他今后的作品中呈现出来。



宫崎骏的矛盾性


说起宫崎骏的作品中某些不为人知的属性,就要回归到作品本身。


比如,《风之谷》中娜乌西卡的阴暗面。



作为宫崎骏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处女作(宫崎骏个人处女作是1979年的《鲁邦三世》),宫崎骏把自己的独立、自由、怀疑的精神均投射在了女主娜乌西卡身上。


电影中娜乌西卡杀死了多鲁美奇亚士兵之后便开始正义之战,越挫越勇,但不少观众觉得此段的出现略显突兀。



而事实上,《风之谷》的漫画版与电影版风格大相径庭,漫画中战争的血腥与人性的扭曲,简直就是宫崎骏童年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真实投射,娜乌西卡这个角色也有着宫崎骏泄恨之意。


漫画中的娜乌西卡会将战斗机上的腐海孢子放置于风之谷的长老树上,还会在内心涌动着成为独裁者的想法。



电影中因不能呈现这部长篇漫画真正的内容与主题思想,所以宫崎骏将电影主旨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但他内心还是有着暗潮汹涌的矛盾冲突,这也是他为何在电影中仍将杀敌片段保留,但又不得不把娜乌西卡打造成一个心地善良、有着大局观、和人类共同生活,建立美好和谐家园的女英雄。



这也是宫崎骏骨子里的矛盾性的深刻体现。

 


《龙猫》中的龙猫是不是死神


我们大多数人看《龙猫》会感动,很多人认为龙猫是母亲的形象代言,也是宫崎骏心中妈妈的化身。



这么理解没错。


但多年后,有人发现《龙猫》的故事好像是取材于日本一则两姐妹被虐杀的真实事件,发生地点所泽与电影中的所泽不谋而合,日本也曾有人发文称当事者姐姐在做笔录时说自己见过很大的狸猫之类的话,似乎事件与电影很多地方都存在了很多共通性。



于是有的影评人认为具有深厚文学底子的宫崎骏在暗示龙猫是死神的象征,但带有上帝属性,美好又温暖,抚慰人受伤痛苦的心灵,所以电影并不只是好好活下去的意义。


宫崎骏本人在一次采访中说过,《龙猫》结尾处,他故意没有将龙猫和姐妹俩放在一张画面上,因为如果姐妹俩太留恋神奇的世界,就无法回到人类世界了。


宫崎骏一向不爱直接点明自己作品中的真正意图,所以龙猫到底暗指活着还是消亡,恐怕只能靠影迷自己再去解读了。


但不得不说,这句话还是能看出宫崎骏对现实社会寄寓了一定的希望,尽管他分分钟都在讨厌这个令人鄙夷气愤的祖国。

 



《天空之城》中的巴鲁与罗穆斯卡的合二为一


作为宫崎骏代表作,《天空之城》的男主巴鲁恐怕是很多影迷的心头肉。


乍看电影,依旧沿袭了宫崎骏以往风格,最后皆大欢喜。


但是细品下来,你会发现男主与反派罗穆斯卡都执着于对拉普达的追寻,最后的胜利居然是巴鲁与希达紧握宝石散发出的强大力量击败了罗穆斯卡,而继承者希达靠自己是打不过罗穆斯卡的,唯互为分身的两个人才会有这样的能力。



即使拉普达王国出现后,巴鲁还是选择回到了地面世界与人类和谐生活。



我们再细想,拉普达世界不就是宫崎骏理想国度的映射么?


这个世界早已消亡,而说着人类是垃圾又是拉普达后裔的罗穆斯卡,的确是想发扬光大老祖宗王国的。


还是那句话,宫崎骏在经历了一定人生思考后知道自己仍要回归到当代社会中,所以互为分身的两个人仍要以现实为依据做出最终选择。


《红猪》中战斗英雄的反英雄情节


这部被誉为宫崎骏自传体的动画电影,直接将个人的政治倾向与鲜明的风格融入到主角波鲁克身上。



理想主义者波鲁克在一战期间成为英雄,却又郁郁寡欢地非要把自己变成一只红猪,这只猪一面痴迷于军事武器的研究与收藏,还打败了美国飞行高手柯蒂斯,但另一面波鲁克又是个坚决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者,这简直就是宫崎骏本人自喻式体现。



带着戏谑自嘲的态度,于不断地否定又不断地肯定中,最终将这种矛盾思想借助角色形象化表达,踉踉跄跄地继续探索着不明的未来之路。


《幽灵公主》两个世界的对立呈现


这部集大成之作更是直观地把宫崎骏的矛盾性呈现出来。



电影中的黑帽大人,可以说在精神与物质上都尽最大能力为百姓谋福,这里的人们以炼铁为生,随时准备发动战争,但每个人都其乐融融地认为这是人类的完美世界,心之所向的归宿。



但炼铁厂在我们的思想意识中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里的人们还要试图毁灭原始社会的生物与环境,如此下去,上古文明遗留的美好也终会随着现代文明的破坏而消逝。



宫崎骏既想要仿佛乌托邦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互相冲突,但最终又想完美统一。


理想主义的感性与现实主义的无奈在他的脑海中时刻都斗争着,但没得选择,更多的也只能是对现代文明的希冀。


宫崎骏动画生涯的非议


其实在《千与千寻》之后,宫崎骏之后的作品发生了一系列思想上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矛盾性的渐弱,这样的变化在他后期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哈尔的移动城堡》便是其分水岭。



在新千年之后,日本的飞速发展与祥和美好也感染着宫崎骏,他渐渐放下了这种痛苦的自我挣扎,取而代之的反倒是自我认同、成长与情爱,而这样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电影评价的两极分化。


比如《哈尔的移动城堡》,虽然还是反战与爱的主题,却被诟病为叙事过于平面化,尤其是女主苏菲的性格不够鲜活饱满,导致整篇故事缺乏了以往宫崎骏独有的内涵性。



之后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以安徒生童话小美人鱼为依托,宫崎骏用自己的想象力打造了一出日式人鱼故事,叙事角度和人物刻画与早期作品相比更少儿化一些。


简单说来就是小人鱼与5岁的人类男孩彼此投缘,小人鱼不顾家庭反对来到陆地与男孩相见,还变成了一个五岁的女娃的故事。



收山之作《起风了》,更是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以往我们眼中那个有顾虑,浑身带着刺,用批判的眼光质疑世界的大师消失了,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全新的宫崎骏。


此话有失偏颇,事实上,宫崎骏还是那个宫崎骏。



我相信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因为周遭的人、物、环境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改变,曾经想不通的事情与观点也许就在某一天豁然开朗,不再固执己见。



宫崎骏则是典型的与自我达成和解的人,之前几十年不认同的生存方式与大环境,如今看来更多是对于当下的苟同,多年的梦想最终要与现实磨合成一体,那些曾经的质疑也无法得到回答。


所以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而当你明白这些、学会放下的同时,内心就会变得分外柔软与平和,生活处处是盛放的灿烂之花。


世间再无第二宫崎骏


如今已经将近八十岁的宫崎骏将精力放在了挖掘日本动画新人才上。


作为影迷,我们深知自近藤喜文、高畑勋去世后,日本动画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出现继承宫崎骏衣钵的接班人,人才的凋零与青黄不接,才是困扰宫崎骏的最大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期盼着能再出现这样的动画奇才,打造属于未来的吉卜力与世界动画王国!



- END -


 互动话题 


你最爱宫崎骏哪部电影?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