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郑爽的瓜再爆,也比不过这个热搜……

华晨宇郑爽的瓜再爆,也比不过这个热搜……

小学数学 内地男星 2021-01-26 18:13:27 514

文:Kyle
首发:Kyle(ID:Kylehello)



相信最近大家吃瓜吃得挺累的,这不,先是郑爽代孕弃养连爆几条热搜,再是外交部的发言,而今天又来了两大主角:华晨宇和张碧晨


张碧晨发了长文,大致意思是:我一个人偷偷怀孕,惊艳了华晨宇。


而华晨宇很酷的回应: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


娱乐圈大地震。


以后没有这种热搜,我估计都不看了。


但其实,这些连环瓜背后,最不该忽略的是这条:




上海疫情上热搜了。


原因只有一个:2021年1月21日0-24时,本土新增确诊病例6例。


6例看着不多,但只要仔细看看确诊病例的行踪轨迹,稍加分析,就知道问题不简单:



首先,这6例都是相关联的,关联是结果也是原因。


目前源头还没查明,如果是病例5最初传出来,那这样还好,链条也清晰;如果不是,那其中的不确定性还会更强。


但上海卫生系统反应确实足够快,连可疑都发布。


能一次性检测出6例,是因为排查密接,但关联小并不代表扩散的范围小,至于扩散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21日下午,张文宏表示,当前上海的散发案例是医院主动筛查时发现的,目前通过第一轮的筛查,还没有发现聚集性病例的迹象。相信通过“快速反应,及时处置,精准检测,动态清零”的策略,可以在未来的几周内得到控制,相信可以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同时也说出了我最想说的一些话:


快速反应不是我快速,你也要快速,我们建了这么多的发热门诊,这么方便,不要发烧了自己随便买点药吃吃,去拍片,测一测,你早一天,我们就方便好多,你快,然后我也快,我们一起,和病毒赛跑~~


是的,和病毒赛跑。


不知不觉,我们和病毒赛跑了一周年了。



去年今天,我们刚好戴起来口罩,全民逐渐拉开了抗疫大线。


我们史无前例地对“病毒”这个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产生了恐惧,也产生了探究欲。


大波媒体兼自媒体担负起了喇叭的责任。


健康媒体开始发布关于冠状病毒的知识,各种漫画图层出不穷,历史媒体开始传播史上震撼人心的抗疫大事记,比如西方那场鼠疫,非洲那场埃博拉等等;时事媒体更没闲着,每天第一时间公布最新确诊数据,降低胡乱猜测的风险和造谣传谣的事件。


一时间,整个中国按下了暂停键。


辟谣的辟谣,查岗的查岗,封村的封村,捐口罩的捐口罩,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在不同的空间、做着不同的事,却向着同一个方向。


当全国确诊数据第一次出现0的时候,有多少人偷偷落了泪?


我不知道。


一年了,有人在这场战疫中倒下,有人奋不顾身接力;有人自以为是,有人飞蛾扑火。


而更多的人,可能疲惫了。


所以上海疫情这热搜上来,你看到的不是科普知识,而是奇怪的瓜:



人们没有恐慌了。


尽管病毒还在变异,疫情远没有到头,但因为我们曾经赢过,我们具备了更多工具和方法,物资配置到位,我们就有乐观的底气。


这当然是好事。


但乐观过了头,丢掉了该有的危机意识,就不是好事了。


特别是前两天聊起疫情很紧张,我朋友说,她妈在老家,看到新闻各种疫情信息都无感了,还说“怕什么,国家会免费治。”


听到这话,我内心真得哆嗦几句。


其实何止是老人家这样想,时隔一年,大多数人疲倦了,以至于看到疫情数据在暴增,情绪不免烦躁,就像这些攻击张文宏的留言的一样:



还有大家得知春节返乡要求后的反应:


 

烦躁、无感、麻木,是面对一项挑战时中途经常会出现的情绪。


很多人觉得,新冠就应该像非典一样,乍乍呼呼来,疯疯颠颠走,可新冠先是困住了中国人的2020年春节,再是挑起了世界的各种“战争”,而当时间轮回到一年后的今天,一切就像是:


时光荏苒,艰辛一年,一切回到了原点。


未来有层重重的迷雾,而我因为百分百的看不清,而选择麻木、愤怒、淡忘。


可病毒有多可怕?


恐怕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1月9日,《柳叶刀》发表了最新研究。


研究者随访了2020年初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住院的1733名新冠患者,年龄中位数57岁,76%的人在确诊新冠六个月后仍有至少一项症状,包括肌肉无力、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研究还提到,康复六个月后抗体水平较感染之初降低,存在再度感染的风险。


很多人以为,新冠肺炎患者康复之后就恢复健康了,实际上,多国的研究均表明:它的后遗症比大家想象中更糟糕。


微博网友@也许是大壮 说到圈里的妹子,前些年喝的到精酿抽的了雪茄,今年得了新冠,但因为年轻,很快就康复了,但也落下了后遗症 —— 玻璃肺。



这还是最轻的症状。


后遗症第一类是肺部纤维化问题。很多患者在就诊时肺部呈现毛玻璃状,轻症还好,重症肺部损失较大,基本不可逆转。好在中国疫情控制得好,这类患者数量比较少。


第二类是精神疾病。上述研究中有患者出现了失眠、抑郁等症状。美国媒体曾报道,不少患者在出院后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精神萎靡,有的甚至出现了幻觉。


第三种就是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英国医学杂志》曾刊文称,有部分患者在康复后出现认知障碍和嗜睡的问题,法国也有研究表明有患者在出院几个月后依然存在方向感不清等困扰。


英国首相鲍里斯,去年3月底染上新冠,还因病情严重住进了ICU。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鲍里斯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开始晨跑。


但他的脸色苍白,精神大不如从前,网友称如同“僵尸”。



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鲍里斯还自曝视力受到了影响。


现在我们看到,当一个城市冒几例出来,相关机构就立刻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实行全员隔离。


有人也表示,这么做是否有点兴师动众。但其实,只是因为你很幸运,和病毒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才对它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


历史的尘埃,落到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


留地过年


头两天,可能我们都忽略了一则热搜。


1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有关美方攻击中国阻碍病毒溯源等提问时强调,如果美方真的尊重事实,就请开放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请世卫组织专家去美国开展溯源调查。


这个实验室为什么被提出来呢?


导火线是推特上一篇题为《对不起,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扮演了邪恶角色》的文章。



作者名为@Samantha Hil,称自己曾在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深知那里制造和泄漏新冠病毒的内情。


文章提到,她毕业后就加入了德特里克堡实验室,是该实验室的内部工作人员。在自己的上司被密谋杀害后,她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决定振作起来,说出实验室的真相。


文章提到的很多时间线都吻合,当然还存在疑点,但美国对这方面掩饰的态度却很可疑。


先来了解下这个实验室:


70多年前,美军就选择德特里克堡作为秘密发动细菌战最重要的地点,储存有埃博拉病毒、炭疽杆菌、布鲁氏菌等致命“特定生物制剂与毒素”。


据美国媒体报道,20世纪90年代初,该生物实验室就曾发生炭疽等致命菌株、毒株丢失事件。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自2003年以来,美国实验室发生了数百起人类意外接触致命微生物事故,这些接触可能导致直接接触者被致命病毒感染,病毒经由这些个体传播到社区,形成流行病疫情。


2019年,美国政府叫停了实验室研究工作,和这个实验室有关的新闻报道被删除。


后来大家知道了,中国疫情爆发了,如今源头并未确定,还存在一系列疑惑。


源头这件事,要交给这个世界具备更高能力的人去追溯,我们吃瓜群众猜也没用,但从这则新闻,我读到最重要的一则信息,那就是我们对病毒本身的威力都存在认知偏差。


我们只知道,病毒很坏,但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离开了寄生体会死亡,这是最初的认知。可我们想不到,就算病毒离开寄生体会死亡,也不阻碍它“物传人”。



你看,关于这些种种,还有很多真相等待我们探究。


探究新冠病毒的路途,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短。


当然,我对中国有信心。


中国防疫的战线,是一群人拉起的。


每一个地方的免疫屏障,是医生、护士,居委会干部、民众、警察、海关、道口,以及无数民众组成的。在阻挡疫情蔓延这件事上,每个心在一起的中国人都是战士,都是英雄。


目前各地也推出了原地过年,虽然有很多人还是很想回家,但其实说真心话,哪怕留在孤独的城市过年,你也绝不孤独。留在当地过年,说不定会是我们这代人心中最特别的回忆。


当然,实在要回家过年,也要遵守这个规定:


1、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

2、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


最后想说,我们短短一生中,如果有些经历逼不得已,那还不如安然接受,总会留下些别样的体验。


文章来源: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京东平台有售。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微博@选择君Kyle。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学数学 新冠病毒 标签 ▍
小数 编辑 ▍
小学数学 / 综合整理 ▍

素材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