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吴绮莉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与小龙女吴卓林并肩同行背影照,并写下:“姐妹”两字。
看上去吴绮莉心情不错。每次她们出现在公众视线时,成龙尴尬的脸上便仿佛多挨一记耳光,而林凤娇心上那把嗔恨愤怒的刀又深了一点。最近成龙接受采访时,掉了眼泪,但林凤娇与吴绮莉是他无法与女儿相认的两座大山。
从未见过亲生父亲成龙,17年顶着耻辱的“私生女”标签,曾受尽同学欺凌的小龙女终于长大了。她长成了吴卓林,穿中性衣服,留短发,身材高大壮实,上贵族学校,才艺多多,喜绘画,爱骑马……她画的树上只有一片巨大的树叶,去年3月她曾报警,称受吴绮莉“家暴”虐待,不久后,还割腕自残。
媒体采访时,吴卓林说报警是为了救在酒精大麻中寻求安慰的母亲,并坦言对人失去信心:“我对任何人都无信心,at the end of the day(最终)都得是自己帮到自己,不可以依靠另一个人去生存。”她说,无法恋爱。
17岁,本应是如花初放的青春美年华,却饱经沧桑,言语成熟,行为“强悍”,这些话语背后,是怎样一颗破碎绝望的心。同时,又充满了对母亲的(错位)爱,她的行为后面有一股强大的驱动力,用海宁格老师的话就是“I for you”。而促成、驱动孩子“拯救”行为,自我牺牲的,却往往是父母。这是一股隐秘的动力。表面上,我们也许看见的是父母多么地“爱”孩子,(比如吴绮莉对孩子一直的陪伴、付出、投入)。而事实上,我们却把孩子推到了承担父母命运重担的位置上。所以,卓林的报警、自残等行为,都是在说:“妈妈,我爱你,我替你,我救你……”
翻看吴绮莉与卓林的合影,卓林几乎都站在妈妈右边,这是潜意识的呈现,是父母(相对于孩子),男性(相对于女性),长者(相对于幼者)的位置,也是关系里主导者的位置。所以,即使是“姐妹”,吴卓林也是那个姐姐。而更多状态下,卓林站到了那个缺位的“父亲”位置上,成为了妈妈的情绪伴侣。
一个充满了爱与忠诚的孩子,只是这份“爱”,错了位,搭进了自己,也在混乱的家庭系统里无能为力。小肩膀要扛这么多不属于自己重担时,能不崩溃?能不越来越男性化?能不咬着牙,和着泪地好强,努力?甚至,不敢伤妈妈的心,不敢提自己想与父亲连接的要求,更不能表达出自己对父亲的渴望与爱。
这种错位的爱,这种深切的心碎之痛,我也曾经经历过。从家暴婚姻里出来后,我曾经16年时间里不让女儿去与她亲生父亲连接,理由是:我要保护你,不能让你去跟那个“烂仔”学坏。所以,我拒绝与前夫有任何来往,拒绝本来协议上的“抚养费”,我改掉了孩子的姓,让孩子叫继父为“爸爸”。
我为女儿找到一个善良宽容的继父。我们做了最“好”的安排,给她提供最好的“生活”,挑最好的学校,我们全家,从来不提那个“烂仔”。而我,却心怀强烈的内疚与自责,四处逃离,到广州,到北京,不敢真正接近、面对女儿。8岁时,女儿终于爆发愤怒,质问亲生父亲之事。再后来,12岁开始抽烟(这支烟,代表被排除在外的父亲),初二退学,彻底跟着我,朝夕相处。那时,我才看见:你越想逃离的,都会强烈地回到自己身上。打回原形,无处可逃后,不得不面对。其间,母女俩时有怨怼、冲突、争吵发生。我们无法真正亲近。她叫我“虹姐”,我称她“妹妹”。记得某个夜晚,女儿醉酒而归(当时,她的闺蜜们多是父母离异的孩子),与我抱头痛哭:妈妈,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你。而我,坚硬冻结了许久的心,被触动,开始融化。
女儿17岁时,我请吴文杰老师做了第一次我的家排个案。当场上女儿的代表四处游走,无法停下的时候,我彻底崩溃,哭声撕心裂肺,惊天动地。直到她亲生父亲代表出来,他们迅速靠近,互诉思念之情,和解从这里开始。那一夜,我彻夜未眠,我突然领悟到:孩子是无辜的,她完全不应被拉扯进父母这些恩怨情仇中,在父母忙着争“是非对错”,“好强”时,我们都根本没真正看见过孩子,遑论爱孩子了。当然,对一对内在创伤都还没疗愈过,从自己父母那里也没学会过爱的父母来说,局限与困难显而易见。
我愿意去学习,去努力,去修正,去调整。第二天,我通过朋友查到前夫的联络方式,给他打了电话:我准备送女儿来看你。他喜出望外,同时为过去的行为道歉,他的话语与家排场上代表的话完全一样。当我打电话告诉现在的伴侣这个决定时,他松了口气,说:早该这样了。
当女儿被允许重新去与亲生父亲连接后,整个家庭的紧张感消除,关系越来越融洽。
希望某一天,卓林可以对妈妈说:亲爱的妈妈,我尊重您的命运,请你允许我通过自己的眼睛来看爸爸。我尊重您们的关系,也尊重你们相处的方式,那与我无关,我的生命来自于您们,我接受,我在心里永远替您们留一个父母的位置,也请您们在心里在我留一个女儿的位置,谢谢!
不管成龙是否认回这个女儿,卓林只需在自己的内心为父亲留一个位置,接受他给自己的生命,足矣。
祝福这对母女各归其位,苦尽甘来!
身心灵整合疗愈师,作家。“自在家园”创办人、“心探索”专栏主持&导师。著有《成为自己找回爱》、《觉悟*爱》、《颂钵与身心灵整合疗愈》等书。
转自:自在家园(sxlzhjy)
原创:杨力虹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查看“如何看待父母,如何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