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谦叔 安小鹿
平常我们写时尚、写明星穿衣红黑榜,都是现在进行时;今天来一次怀旧之旅,带大家看看过去70年的时尚变化。
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可能无法想象:直到80年代,走在大街上,都看不到多少颜色。
每个人的穿着,大抵可以划分为两种搭配:
一种是军绿色,从军装到黄书包,都是最受欢迎的单品;
另一种是全套黑色、藏青蓝色的中山装,知识分子还会在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
因为在物质不宽裕年代,大家看重的是俭朴、奋进,五颜六色的衣服总有“小资”之嫌。
就连新衣服都不常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很多家庭的穿衣模式。
总而言之,“时尚”是最不被需要的东西。
没有这些分心的因素,全国人民都在建设新生活。
一直到改革开放,大家的物质生活好过起来了,才开始追求温饱之外的东西了。
80年代一度流行“美学思潮”,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畅销一时。
大银幕上,《庐山恋》破天荒地出现了吻戏,张瑜穿的还是当时被认为“不正经”的喇叭裤。
小荧屏的突破是,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那简直是石破天惊:
被批“靡靡之音”的《乡恋》,上了;被批判过的哑剧《吃鸡》、严顺开的《阿Q独白》,上了;
这一年春晚的斯琴高娃、马季、姜昆之后,大家才有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概念(以前统称:报幕员);
当然,最出风头的还是刘晓庆。
电影明星刘晓庆这一年有《火烧圆明园》上映,上春晚的时候也延续了这把“火”,穿了一件从香港女人街花5块钱买的红衬衫,搭配及膝裙。
这件衣服后来被称为“晓庆衫”,成了当年爆款——大家太想来点红红火火的颜色了。
就在一年之后,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上映,让红裙子又火了一把。
1986年,《中国纺织报》发了一篇《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又让黄色成了流行色。
整个80年代,西装、墨镜、喇叭裤、牛仔裤……是最时髦的,而这些流行时尚,又往往跟当时的影视、音乐打成一片。
《上海滩》播出之后,男士们都在模仿许文强的大背头和长风衣;
毛阿敏上了几次春晚之后,除了留下《思念》等金曲,还身体力行把大垫肩西装给带火了;
费翔在春晚表演《冬天里的一把火》,又唱又跳,导演组都不敢给全景,只敢拍特写。
但动感曲风实在太受欢迎了,潮人必备燕舞牌收录机的广告语“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就是这风格,魔性极了。
有了收录机,有了迪斯科音乐,跳着迪斯科的青年,扛起收音机,戴上蛤蟆镜,穿起牛仔裤,就是那个年代标准的街拍达人。
舞曲音乐还有个分支是霹雳舞,迈克尔·杰克逊的招牌动作,是霹雳舞的教科书级示范。
90年代头几年,港台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大家的穿着也开始向港星靠拢。
(猜猜这是哪一位)
当时最流行的发型,就是梅艳芳、叶倩文式的大波浪,而且要在头顶高高耸起一块,然后烫出蓬松的效果。
直到多少年后,叶倩文依然顶着一头大波浪表演、开演唱会。
同时呢,眼线是要全包的,口红是要涂得又满又鲜艳的。
满大街播的都是《潇洒走一回》、《来生缘》,满大街行走的都是越来越时尚的人,我甚至在街上看到了烫发穿着一字肩连衣裙的女性,跟港星一模一样。
当然,也有走纯情路线的小姐姐,她们copy 的则是甜丝丝的杨钰莹:笑得要温婉,声音要甜,穿的要介于女学生和女人之间。
内地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呢?有。
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行过一阵“土味风”“西北风”,冒出了那英、田震、杭天琪、范琳琳……这批歌手,但雷同率太高,只有那英&田震一直红到了千禧年以后。
90年代初,国产电视剧倒是越来越好看了,《北京人在纽约》的王姬、《过把瘾》的江珊除了戏演得精湛,也给大家贡献了穿衣打扮的模板。
王姬相当于高街时尚,质地精良的大衣、套装,对应气场全开的特质;
江珊的“杜梅头”,是每个中国时髦女性跟Tony 老师的接头暗号;
《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则是把文化衫穿成了流行符号。
到了神奇的94年,内地原创音乐表现很争气,甚至可以跟港台流行音乐分庭抗礼了。
跟着《白衣飘飘的年代》、《同桌的你》一起流行起来的,还有白衬衣、长头发的校园风、文艺风。
哪个男生要是弹得一手好吉他,女生都会围着他打转的。
而理想型的女生,参见《致青春》里江疏影扮演的阮莞。
从这时到千禧年之前,内地时尚风向跨了一个台阶,开始放眼国际。
巩俐们最早踏上国际影展的舞台,把白衬衫花肚兜都演绎得活色生香;
时装表演也不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事,陈娟红、胡兵、瞿颖、马艳丽成了第一波国模;
1991年第二届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瞿颖(左一)拿了亚军
瞿颖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签约BMG出了唱片,跟刘德华成了同门;还被张艺谋相中,成了谋女郎之一(不过差点因为太时髦没选上)。
“安红,额想你”就是冲她喊的。
刚刚兴起的偶像剧,瞿颖也赶了趟时髦,跟男闺蜜胡兵组CP。
与此同步的是,不少年轻人学会了从偶像剧里学穿搭。
在上海拍摄的《粉红女郎》,成了千禧年时尚风格的集大成者。
我们之前就有写过,在这部剧里,“万人迷”陈好的造型,几乎每一套都值得单挑出来做穿搭示范。
同样在上海拍摄的《情书》,徐静蕾走的就是青春玉女路线。
人红了、剧火了之后,还接了个叫“N自由”的洗发水广告,代言了匡威帆布鞋。
这个时间段里,恰巧还遇上了日韩文化的流行,韩剧和韩式偶像的大热,把五颜六色的时尚风潮给带了起来。
李孝利2003年的solo单曲《10minute》,橙红色的超直发、凸显身材的小吊带+修身喇叭裤,基本就是那个时候大家最爱模仿的穿搭。
孙悦当时也尝试过夸张造型,在MV里穿得如同太空战士,至于效果,就见仁见智了。
消化了日韩潮流,穿出了自己风格的,是歌坛影坛两开花的郑秀文。
永远是亚麻色的头发、满耳朵的各式耳钉和细细的两条挑眉,和现在流行的“野生眉”看起来完全不同。
二十一世纪头几年,乐坛有两个“电音天后”,郑秀文唱《眉飞色舞》,陈慧琳有《花花宇宙》,也没分出个高下,倒是带动了舞曲的复兴。
身材娇小的蔡依林,之前一直走“少男杀手”路线,到了2003年出《看我72变》,一下子就造型大升级,甩掉了玉女包袱。
萧亚轩的歌儿,也像是通了电流,让你止不住想要舞动。
响应这股潮流,当时的时尚风向,走上了超紧身VS超宽松两个极端。
其中紧身模式被大家选择的更多,潘玮柏和张韶涵的那首《快乐崇拜》里唱到:
千禧年我们狂欢一整夜,紧裤子紧上衣秀出你的身材。
紧身T恤、小吊带+拖地滑板裤,成了当时的标配。
这个组合今年夏天又重新回溯过来了,现在走在街上,10个姑娘8个都是短上衣配高腰牛仔裤的模式。
另一种就是极度夸张的oversize风潮。
最早起源于美国黑人说唱文化圈,后来被日韩爱豆们穿着排起MV上了打歌现场,一下子就流行开了。
2001-2003年,整个华语乐坛都在Hip-Hop ,光是陈小春一个人,就出了《抱一抱》《算你狠》两张嘻哈专辑。
“上宽宽下也宽”的穿搭,经过歌手们的演绎,被叛逆青春少年们pick,嘻哈风大肆发光发热。
这几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电视和报刊杂志不再是时尚的唯一平台,审美也开始越来越多样。
喜欢韩团风的和痴迷日系小清新的都可以和谐共处,偏爱欧美飒爽路线的和法式及欧洲小众优雅模式的,也互相看起来都很契合。
年轻人在穿着打扮上,从风格到款式都变得多姿多彩了起来。
还有一个动向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抢滩中国市场了。
这几年时尚高奢大牌们,纷纷将目光转到了上海和北京。
旗舰店一家一家的开,无数个“国内首发”都陆续诞生了。
对大牌们来说最重要的秀场,也都开始从各地的总部搬向中国了。
就在今年上半年,Prada、Chloe和Fendi ,都将自己的新一季秀场,第一次搬出大本营,选择的地点还都在上海。
中国除了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时髦,在时尚方面,也开始掌握话语权。
80年代和90年代流行的Disco舞曲文化,让蒸汽波和运动休闲风成了主流,这股风潮历经升级换代,形成了“国潮”。
中国设计师开始走上世界舞台,MetGala 特别举办过“镜花水月”主题专场。
透过这70年的时尚变化能看出:时尚是时代的一个侧面。时代有多包容,时尚就有多缤纷。
从统一着装到想穿什么就穿什么,选择越来越多元;从穿衣自由到择业自由、择偶自由,都可以听从内心,选你所爱——这是时代给予的,最好的礼物。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