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个小时看完了传说中的《大象席地而坐》。本以为影片结束后会有讨论会,可是没有。于是,只好跟同伴妖怪无脸猫先生,就一起走出上师大人文礼堂去各自公交站前的那点时间,聊了几句。
我说,影片最后的那几声大象的叫声,应该是希望。猫先生并没有赞同或否定,只是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角度和观点。我想他看到的东西一定跟我的不一样,非常期待猫先生的这篇影评。他已经看了两遍。
回去的公车上,我发了个圈。很多人留了同样的言:好看吗?
好看吗?我问自己。我不能简单回答说好看,我更想说感谢这部电影。它让我更热爱生活,也提醒我多关照亲人和他人。影片片尾镜头应是本片最快乐的时刻
导演胡波透过四个不同的底层家庭,描述了四个人物及他们的生活遭遇。四人之间又因缘际会有了交集,最后走到一起,共同踏上寻找“大象”之路。夜色在雾气中越来越重,这一天终于要结束了,故事也便在此戛然而止。
韦布
韦布:按流程为同学出头却闹出了人命
高中生韦布,父亲曾是一位警察,却因受贿被开除,右腿受伤不得不囿于家中,这种境遇的人生,想来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父亲是咆哮着出场的。先是谩骂谁打开了窗户把楼下垃圾的臭味放进了家里,接着骂儿子韦布把整个屋子弄得臭哄哄的,是个看着就烦的狗东西。韦布母亲在矿区卖衣服,勤劳寡言,典型的老实巴交的北方女性形象。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概是怎样的性情呢?影片中的韦布,安静内向却颇讲义气,还有一套自己的“流程”。所以他会不问缘由为朋友出头,与校园霸王直面对抗。尤其当小霸王用嘲讽的口吻道出韦爸因受贿而被开除的事实时,内向的韦布怒了,最终,在两人的推搡中,小霸王不慎跌下楼梯。受惊的韦布不知所措,最后决定去满洲里看大象。跑路前去奶奶家,却意外发现独居的奶奶早已死在自己的屋内无人知晓。住在楼上的姑姑一家听到这消息的反应就跟隔壁人家死了条狗似的。奶奶是韦布最后的倚靠,此刻,这个支柱为消失了。
于城
混混头目于城,其实真是个爷们儿。
追自己喜欢的女生而不得,于城转头就睡了兄弟的女人,结果被兄弟发现,兄弟当场跳楼毙命。另一边,于城被家母告知弟弟被人殴打。他的弟弟,就是小霸王。在于城眼中,弟弟就是个废物,可在他们的父母眼中,这种仇恨必须一命抵一命,简单粗暴。病房门口,父母对于城拳脚相加的模样,虽管内窥豹,却也可见一斑。难怪于城会把自己的母亲称为泼妇,把父亲称为老瘪三。就不会于城一边头疼自己的事,一边在父母强烈的复仇意愿的敦促下寻找打他弟弟的韦布。事实上,于城和韦布互相并不相识,也素未谋面,以至于两人为了各自的女孩而在街边偶遇时,居然有机会来了一场颇为有趣的对话。在我看来,这两人颇有些一见如故。于城心仪的女孩,认定于城跟自己根本不是一路人而拒绝,于城尽管早就看透了女孩装中产的虚荣,也还是希望她能跟自己同行并邀请她一起去满洲里看大象。甚至,并在危难时刻(两人吃饭的小餐馆突发火灾)第一时间把她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挺身而出,积极扑火,救了后厨店板一命。这是于城这个角色的闪光点之一。闪光点之二是他主动给跳楼兄弟的母亲打电话,坦白跳楼那刻他就在现场,颇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豪气。而即便是这样一个有胆有脑有面儿的“大哥”,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烂。
黄玲
学生黄玲,跟学校副主任在一起很舒服。
韦布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是心仪对象的女同学黄玲,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被丈夫抛弃的母亲以卖药为生,整日忙于交际应酬,根本不顾家,所以这位母亲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宿醉后在沙发上歪了一夜,清晨在女儿的抱怨中醒来,早已年老色衰的脸上还残留着糊掉了的浓妆,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可以想象,为了卖药,销售与主管医师之间免不了会有不可描述的“交易”,这种事情多了,这位单身母亲的世界观也就变形了,她认为世道是肮脏恶心的,她自己也是肮脏恶心的。所以在女儿面前,她非但不避讳,反而更歇斯底里地表现自己“肮脏恶心”的一面。比如看到女儿化妆出门会不咸不淡地说上一句“别怀上孩子了啊”、“他是不是把你给睡了”……于是很自然的,在女儿眼中,这位母亲就是肮脏恶心的。相比之下,学校的副主任却让她觉得舒服。他带她去体面的甜品店吃蛋糕,带她去梦幻绚丽的KTV ,他的家里干净整洁,就连他跟她聊天说话用的字词句都是浪漫诗意的。黄玲把副主任当作了某种依托,一处可逃避肮脏与恶心的角落,尽管她知道他不会离婚。然而,这一切随着那部被盗手机里的绯闻视频流出而终止……
王金
王金,住着自己的房却被子女逼去养老院。
退伍军人王金,与女儿一家及孙女住在同一屋檐下,一室一厅,房间留给女儿一家,自己睡阳台。但即便如此,女儿妇也总是颇多怨言:爸,您这样合适吗?孩子连个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还让她在那破缝纫机上写啊?等等类似的话,像针尖儿一样,扎在老王心上。儿子儿媳是典型的当代父母:望子成龙,弩着劲儿给孩子最好的:买学区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从小学芭蕾,每天一大早压腿练功……也许正是有了这个道貌岸然的理由,他们才敢用自己所谓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奉劝父亲搬去养老院。委屈孤苦的老人只好倔强反抗:养老院里不让带狗——这只狗是老人唯一的精神寄托。可就在当天,它却被一条“高贵狗”咬死了。老人找到狗主人求赔偿却反被诬陷讹诈。
韦布、于城、黄玲、王金。四种不同的人生境遇,一样被陷进生活的泥潭里。因缘际会之下,他们的命运纠缠到了一起。
韦布为给猪朋友出头,误杀了小霸王,反被猪朋友怪罪,最后决定去满洲里看大象。为筹集路费,他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一根桌球球杆卖给老头王金,巧合之下为王金挡下了“高贵狗”主人的寻衅滋事;
于城找韦布为弟报仇,最后却为他买了去往满洲里的票,结果却被韦布的猪朋友误伤;
一度被黄玲视为温暖港湾的副主任,在东窗事发后大骂黄玲毁了他的一切,还被老婆揪着去黄玲家大闹。黄玲最终用打狗的棒球棍击倒了两人,然后随韦布而去,共同踏上寻找大象之路;
老头王金因为韦布的球杆而卷入韦布与于城的战争中,于城的小跟班跟踪老王到家却不让其进门。老王女婿见状却关门躲避,老王在失望与愤怒之下,用球杆怼了混混。之后,带上家中唯一对自己有感情的孙女也踏上了去满洲里寻找大象的路。
为了走出生活的泥潭,这四人奋而起身去满洲里看大象。
也许这正是导演胡波面对生活泥潭的解决办法。
而一定有些人,会跟胡波不同。比如,片中还有另外两类人:一类是那些成天叫嚣着的人,他们或满口诅咒着别人“被大车撞死”、或恬不知耻羞辱别人“迟早有天让人打死”,或理直气壮地哭诉“我自己还一团糟搞不清楚呢”,他们这类人,何尝不是生活在泥潭里?不同的是,他们已经默认了整个世间就是个大泥潭,逃不出去。另一类,便是在泥潭中挣扎了一下便放弃了的人,他们最终被泥潭吞没。比如韦布那位偷手机的猪朋友,最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再如于城那位跳楼的兄弟。那么,胡波呢?
用老头王金的话结尾吧: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发现,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告诉你最好的状况,就是你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那边那个地方,你想那边一定比这边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决好这儿的问题。
你不去,你不逃避,直面问题,直面泥潭,做那个破解之人。本片中,所有人都把责任推给了他人,没人觉得自己有问题。如果每个人多一些沟通,多聊会天儿,多一些耐心,多和气点儿,多一些对别人的关照,这些泥潭,可能会逐渐变为坚实的土地。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一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