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棍棒教育”伤害的陈乔恩,靠什么力量自我疗愈?

被“棍棒教育”伤害的陈乔恩,靠什么力量自我疗愈?

博雅小学堂 港台女星 2016-03-07 18:20:50 511


也没料到,湖南卫视一档主打明星子女“孝亲”的真人秀《旋风孝子》,会引发两代人关于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共鸣。节目中,陈乔恩和母亲的尴尬相处,以及陈妈妈掩面痛悔过去对女儿的“棍棒教育”,唤起屏幕前许多父母孩子的回忆与自省:我们应该如何与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相处?


文 |  valar

来自:壹心理精选(ID:yixinlijx),已获授权。


真人秀《旋风孝子》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是,终于有节目把80后和父母的关系拿出来讨论了——在25岁到35岁这个年龄段,我们的逐渐成熟和独立,某种程度上是对父母地位的挑战。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开始悄然转化,对调角色,成长中父母的教养方式问题显露出来,变得尖锐。虽然真人秀有效果需要,但和父母的关系其实很难演,如果关系融洽,聊个羊肉串吃不吃都能你来我往停不下来▼

 

如果关系僵化,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也无话可说

陈乔恩和母亲的关系有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的色彩:没话说,沟通少,暗涌多


同乘一辆车,也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所谓“僵化”,不一定是和父母有显化的矛盾,而是你们的关系里充满了暗涌和不自在。我们和父母最不和谐的5个类型是:依赖、冷漠、生气、尴尬、担心,《旋风孝子》让明星和家人一起待6天5夜,这个时长足以看出家庭关系。


陈乔恩为什么和母亲关系僵化,原因来自从小母亲对她的棍棒教育,“因为她经常压力很大,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讲话,我怕她随时会打我。”




甚至恐惧到在节目录制现场讲出这些话,也会突然惊心回头,看母亲是否不在。

 

陈乔恩母亲的反应也很典型:我是爱孩子的,我不会故意去伤害孩子。

 

然后,陈乔恩的一句话,说出了大部分人和父母关系差的核心原因:我想真实地跟她相处。


 


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就失去了真实的机会



不能和父母真实地相处,也许是从我们学会“闭嘴”开始的。


开口说话就被评价、被指责、被骂、被贴标签,父母想跟我们聊天,其实听到的是“说教”和“控制”。对父母的信任,随着每次被评价、被骂、被越界(偷听电话、偷看日记)慢慢慢慢崩解。我们越来越不相信父母是真心想听自己说话,不相信父母说的“有事情可以告诉爸妈”,不相信可以得到父母的帮助。


这样的“沟通方式”一直伴随我们,当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时,这种“闭嘴”的习惯也被复制到了我们的关系中。与朋友可以自在地聊天,但对最亲密的人——恋人、另一半、孩子,总是自以为有权利对对方做出评价与批判。为何我们站上了某种“角色”,某种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角色,觉得有权力控制对方?


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让我们在人生中的其他关系中,也失去了真实和信任。曾经被父母评价和指责时,我们感受到的既不是理解,也不是协助,而是控制,此时,父母的话已经失去了价值。孩子可以细微的感受出父母真实的态度。


成年后,伤痛像轮回一样循环


曾经在豆瓣上有一个提问:“你是否能想起,小时候是否有什么事,让你变成了这个样子?或者留下了阴影?”摘录几个与大家分享:


  • “父母从小就说我不会来事儿不会说话不会聊天,然后现在我看见长辈什么的就打怵紧张。”


  • “从小父母就没把我当做一个个体,而是他们的附属品,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愿把我塑造成他们想象的样子,逼迫我去发展他们喜欢的,打压各种他们不喜欢的。”


  • “从小就被灌输要争胜,只要努力追求就可以实现,时至今日,把自己逼的很累。只会拿起无法放下。”


  • “小时候父母的说教吧……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你以后也不能有大出息。再就是因为自己比较中性,父母就会说,你这样别人怎么看我们,以为我们都不正常之类的……再加上性格本来就很闷,到现在都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活得很累。”


(这样的倾诉会让人释放痛苦,但你往下看就会发现,仅仅倾诉还不够)


很多人想要成功,但成功所需要具备的品质与精神,都是儿时培养起来的。性格的微调可以改,但很多大的精神品格基本上定了,所以,当有人问”如何坚持学英语?”“怎么能早起?”“下班后怎么坚持学习”,其实多半是无解的。


成年人自我成长改变命运,是在改变内核,需要重新撕裂自己,重新自建。只要重建成功,后半生就可以活成另外的样子。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可怕的,但如果不重建,很多问题就像轮回一样,不断出现在你生命的每一个新阶段里。


足够勇敢,就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


很典型的情况是,我们会为了童年的痛苦而持续惩罚自己。有一位咨询师在童年遭遇父母的抛弃,接受训练时,被老师问到:你觉得别人抛弃了你,可是我们没有抛弃你,到底是谁抛弃了你呢?


这个问题打翻了她的信念:在别人抛弃我之前,我早已抛弃了自己。那么,我在报复谁,在替谁惩罚自己呢?


现实中很多人做着类似的“傻事”,父母在我们童年时的所作所为早已过去,可我们却为了过去的经历,而惩罚今天的自己。我们把父母的角色印刻在自己的心中,变成一个束缚自己的“内在父母”的角色。如果我们不跟内在的父母和解,就很难真正爱自己。


一个人满了25岁之后,就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小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父母,但是到了25周岁之后,我们的心智足以支持自己成为一个成人,这时候就可以做一个决定——我要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把过去期待父母对我说的话,变成内在的父母说给自己听,停止伤害自己,学习如何爱自己,为自己内在的情绪、期待、渴望负责任。在严苛或虐待的处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发展出大量的内在资源。




情绪决定幸福,在学会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之前,首先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如何做个好妈妈?本周二哈佛心理学家在线微课,给你答案。


博雅小学堂明日微课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张璐情商微课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