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何、许晴等时尚女王的选择!她在大山里无人问津,却...

白百何、许晴等时尚女王的选择!她在大山里无人问津,却...

罐头文艺 内地女星 2016-07-22 18:00:15 372


有人把历史写在书里

有人把历史留在网络上

有人把历史刻在碑文里…

然而

苗族把数千年的历史留在服饰里

绣进【苗绣】中


一幅苗绣就是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早在5000年前,苗族人文始祖蚩尤就已用针线勾勒出了苗绣的萌芽。而直到苗人建“三苗国”后,苗绣才伴随着“卉服鸟章”被历史记载下来。

在清末时期、民国早年间达到了巅峰时代。苗族人把对自然的理解,把自己生活环境的变迁都通过一针一线织绣在自己的服装上,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便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针当笔、用彩线为墨,把几百年的风雨历史绣在衣裙上,羽化成苗绣,被苗族女人穿在身上,那些属于这个民族的故事,就这样世代流传下来,成为苗族人民美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工艺以及传递美丽的风尚。 


提起苗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

2014年国庆期间,全球著名时装杂志《嘉人Marie Claire》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法国巴黎联合举办了“2014中国苗绣公益展”。在此次中法两国时尚界、文艺界人士积极参与,众星闪耀的活动中,安静地在展区一角绣着苗绣的欧东花意外地成为焦点。人们争相与她合影,对她带来的77件苗绣珍品赞不绝口。


     欧东花,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人,一个土生土长的苗家女。从小因家中姊妹多,读书对于她而言只能是奢望。8岁开始,欧东花就跟随祖母、母亲学习刺绣,至今已有38年。

  19岁那年,为了掌握更高深的刺绣技艺,欧东花背上牛仔包,行走于山高坡陡的苗乡侗寨,开始收集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欧东花知道,越偏远的地方,就珍藏着越有价值的东西。


 
 有一次,欧东花背着年仅3岁的小儿子,到从江县收集工艺品。沿着村民上山砍柴的山间小路,她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寻访。天色已晚,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下雨,山体塌方,汽车无法通行,欧东花只好背着儿子,肩上挑着从老乡家里花钱淘来的“宝贝”,徒步穿越塌方路段。

       黑暗之中,踩在稀烂的泥土上,欧东花的两条腿都陷了下去,担子上的东西也掉了不少。寂静的深山里,她大声喊了许久,才有人闻声前来解救。回到家,欧东花发现收集到的东西已所剩无几,血本无归。


 
 几十年如一日,欧东花的足迹遍及贵州以及云南、广西、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风里来,雨里去,说起收藏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的经历,欧东花一肚子的辛酸。其中最让她痛心的,是黔东南丰富的苗族服饰因本地人的兜售、外国人的收购而大量流失。



    欧东花对工艺品的热爱近乎痴迷。对于自己收集到的工艺品,她不会卖掉,而是拿来研究,学习花纹、针法、颜色的搭配等。现在,她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苗族传统的平绣、打籽绣、堆绣、叠绣、贴布绣、马尾绣、破线绣等绣法。


     
2013年,欧东花自己创作设计的民族服饰工艺品,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获得了5个奖项,同年她还获得了“民间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东花收集的工艺品越来越多,珍贵的民族服饰就达一万多套。在她拥挤的家里,已找不到一个角落可放了。

   于是,欧东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办博物馆,将二十多年的心血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苗族文化并没有消失,它依然是那么多彩。


     
说干就干。欧东花不顾家人的极力阻拦,向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款,甚至把自家的房子也卖了。筹款200多万元,欧东花在凯里民族风情园租下了1400多平方米的三栋楼房,开起了博物馆。


  欧东花博物馆的藏品中,苗族刺绣、银饰、蜡染、挑花、织锦等占据了大多数。除此以外,还有壮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艺术品。这些珍贵的藏品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她的博物馆因此也成为黔东南乃至贵州省收藏苗族工艺品最多、最齐全的私人博物馆。


2011年,神秘的苗绣走出大山

与国际顶尖时尚品牌邂逅


同年12月

许晴身穿苗族“百鸟衣”

现身《嘉人Marie Claire》杂志

2014年

中国苗绣公益展在巴黎惊艳时尚界


高级时装品牌与古老神秘的苗族盛装的融合

呈现出奇迹般的和谐与张力


从大山深处到法国巴黎

从濒临失传到时尚宠儿

从身价数元到价值万金

……


苗绣,这部无字天书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记录着苗族人的历史变迁

含蓄地用民族文化征服了全世界

一块块古老精致的手工绣片

是苗人“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

刺绣不打底稿

图案灵感来源于自然


纹样造型夸张生动

构图强调对称和谐

红配蓝,黄配蓝,红配绿

大胆的配色让顶尖设计师也赞叹不已


花纹繁复稠密,针脚扎实细密

飞针走线中诉说着背后的传奇故事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大抵就是一门手艺所能达到的至美境界


在苗族

绣工的好坏,是苗族人评判妇女能力的重要标准

甚至关乎择偶与婚姻

苗家的姑娘

从7、8岁就开始学习绣花、制作女红

手艺从母亲传给女儿

从长辈授给晚辈

没有师徒关系

15岁的姑娘已经掌握了相当娴熟的刺绣技艺

这意味着

此后终其一生,她们都将不会摒弃绣花针

直到双手再也拿不稳针线

眼睛再也看不清针脚

出嫁是每个苗家女子一生中最隆重的时刻

一袭嫁衣需要耗费四、五年的时光

准备多年的首饰穿戴完毕要花上几个小时

戴上之后就不能轻易低头,就像王妃


无需多言

一件衣服

足以替苗族人说出内心积累与岁月沉淀的审美和观念

曾经的苗族人在自然环境中安宁淡泊

如今男人们为了给家人谋得更好的生活背井离乡

女人们背负起里外粗细

无暇专注于女红

随着老一辈妈妈们的老去,苗绣也濒临失传



然而,专注的人有着难以言说的感染力

那些毕生致力于某一职业者,总不会全然孤寂


我们惊艳于民族与时尚联姻

也骄傲于苗绣能登上国际舞台

然而,一样真正好的东西

如果在本土没有生存条件

就会有灭绝的可能


近年,日本、美国、英国等相继组队走进贵州大山深处,探寻苗绣这一传统工艺。用影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下中国古老而旖旎的东方美学。

上了年纪的绣娘,每次看到外国人进寨都会感到懊恼和不解,“外国人漂洋过海来了解民族文化的东西,为什么本民族的人却无动于衷。”

对于绣娘们来说,苗绣手艺无人继承是心头大事。然而,民族文化的记录和归属,却更让他们焦虑不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们期待苗绣能被更多的人所瞩目

也盼望这朵大山里的蓝花拥有更肥沃的土壤

毕竟,有些东西遗失了

他日便只能望向别人的橱窗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