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郭敬明,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九树三花 内地男星 2017-12-20 21:20:06 1501


写在前面。为了防止读者指责我标题党,我先把全文做一个提炼吧。


郭敬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新中国第一位通过正面摹写炫富而在青少年中获得全国范围影响力的作家。

他唤醒了小镇青少年的野心与追逐繁华的梦想,鼓励他们主动抛弃中国残忍的城乡二元体制,到一线城市去抢夺只凭幸运而生在那里的孩子的资源。郭敬明是旧时代的精神掘墓人。


如果屏幕前的你觉得炫富是错的,请扪心自问,为什么自己会这么认为。哦,是因为来自于从小到大强调奉献、恬淡、感恩的教育。这是没错的,炫富会给人们心中埋下不满的种子,给社会的稳定造就裂缝、引发对立,可另一方面,剂量适中的不平等,会激起人们奋斗、改变和向上攀登的欲望,为整个社会的效率带来革新和创新的动力。曾经,前者对于计划经济及其转型期是极为危险的存在,可如今,世界已开始变得不一样。


郭敬明的划时代,来自于他的《小时代》。他的《小时代》三部曲之前,没有一部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正面地、清晰地摹写中国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新贵们的世界。


这曾是一片彻底的虚空。中国传统的去人欲存天理的思想,嫁接上某某主义的清教徒范式,长久以来,奢靡与享乐一直存在着浓重的道德污点,尤其是在1949建国后的贫困三十年中。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一部分人被允许先富起来了,但这些人却因时代和惯性背负着民众的怀疑与妒恨,战战兢兢,不得不隐没在低调与迷雾中。中国的先富阶层掌控着国家命脉、引领着消费潮流,这是如此重要的一个群体,可咱们几乎无从了解他们的生活与世界。


直至《小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横空出世。这一系列书和衍生作品饱受批评,被斥之为浅薄、虚荣、拜金,但首先确实是撕开了中国新贵们生活的一角,常年据守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的郭敬明,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格写。


市场的巨大成功背后,是年轻一代对繁华的极度好奇与饥渴,而另一方面,舆论对富人的敏感底线也因为附着在郭敬明身上的骂声而向前大大推进。这不仅宣告着人们开始习惯与接受改开带来的巨大贫富差距,享乐主义也第一次在与清教徒的道德斗争中扳回一城,并昭告后者在年轻一代中不可挽回的落日之颓。


但《小时代》的深刻意义并不仅限于此。


虽然,“郭氏上流”长期为人所诟病,不仅因为过于浮夸的描写、过于臃肿的奢侈品堆叠和过于粗暴的金钱观,但他成功了,成功在于构筑了一个美丽而昂贵的幻梦。这也是破天荒的,在他之前,从未有中国作家这么做过,即使有,也是为了招募群众去批判奢靡。某某主义文学中占优势地位的,是郭敬明的反面,号召的是安贫乐道、奉献自我,以及脱离城市与文明,归寂乡土。那些出身底层的、低阶中产的低龄读者们,有幸被郭敬明描绘的物欲横流的世界唤醒了野心和上进,早早就因此立下了冲破阶层的理想,并为之早早地做了准备。郭敬明比他的小读者们还晚了一步,他是成年后因深入上海才被惊醒的,但又有多少小城市、小县城甚至农村的孩子能有机会亲身体验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文明呢?难道他们的命运活该就贫乏平淡一生吗?


郭敬明煽动性的文字就是底层中层孩子们贪婪的眼睛,以低成本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弥合了地域与贫富差距导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


这就犯了大忌讳了。比郭敬明之前板上钉钉的抄袭事件更令人无法容忍。


整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奥巴马都说了,不可能每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那些物欲觉醒了的小镇青少年招致了更高阶层的孩子们的恐慌,这些有话语权的高阶层孩子嘲笑和否定他们,并对他们的精神导师郭敬明进行全方位大批判——别妄想人人都能背上Dior,只有我们可以,你们这些跟风的俗人不配!


郭敬明的文字真真实实触碰到了日渐凝固的阶层的锋利边缘,他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新贵,不仅血统上被“老钱”们排斥,还引发了真正意义的威胁,虽然幅度微弱,可已经足够让人讨厌。


相比之下,韩寒就像郭敬明的纯粹反面。从《长安乱》、《1988》乃至《后会无期》,韩寒事业不断超越,笔触却变得愈加疏离,越来越强调一种归寂平凡的世界观,他后期的书也越看越让人觉得其实做平凡人挺好的。韩寒一方面抚慰了在社会阶层中动弹不得的夹心人,一方面他又无形中充当了高阶层孩子们的代言人,亲自替他们去劝阻小读者们的野心和上进。所以毫不奇怪的是,在中产里韩寒得到的评价远高于郭敬明。


郭敬明和韩寒出身在同一个阶层,作为同龄人最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终得跻身云际,却只有郭敬明不忘初心,把魔都上海繁华和物欲或如实或夸张地描述下来,笔触精巧,印刷成册,告诉孩子们,大世界就是比你那小城市小县城要好,奢侈品就是要比地摊货要好,你做穷人,就要面临被歧视被打压被抢男朋友的命运——有文学评论家称这是郭氏宿命论,可我越长大,越觉得其实在是意味深长。而韩寒同样拼命挤上公车后,你猜他对后面排着队的人说什么了?


物质到底是不是罪恶的,享乐到底是不是腐朽的,无论上层还是平民,在他们的语境之中这都已成为美好人生的具体体现——如今社会生产力已经能支撑起部分人群全新的生活,时代局限性造就的有局限性的道德观自然也日渐式微,然后,弄潮儿们将潮浪从一线城市推向中国的每一处角落。道德脱敏后,郭敬明以《小时代》一书,用对物质的渴望勾勒出这个国家巨大而深刻的阶层、地域间的不平等,唤醒了那些本不该有繁华梦想的穷孩子,诱惑他们去追求、去奋斗,而不是甘心活在城乡二元的剪刀差中,挣扎辗转。在改开的洪流中,设计师有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叫做“先富带动后富”,可人们总是把它狭义地理解成大款回乡投资带动乡亲就业,而无论是否为无心插柳,郭敬明的书已是用精神鼓舞为共同富裕砌上了一块基石,其所衍生出的力量,更是曾振奋了这个迷乱又现实的时代。


一句话总结:无论《小时代》的文学价值几何,它光是打开了贫乏、闭塞、偏远之中的青少年的眼界一项,就已经功德无量了。改开之后,旧意识形态崩塌之后,郭敬明是青少年启蒙第一人,至今也未被任何其他有影响力者所超越。


全文到这里本应该结束了。但(笔者话锋一转),郭敬明很大程度上,是在无意识中成就自己的伟大。而这份伟大,也随着小时代的结束而转身谢幕,空留一个巨大的剪影。

郭敬明一直在自省。悲剧和自卑作为两个永恒的元素,一直贯穿他所有的作品,这是从他的内心中散发出的阴霾。


他的作品年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时代》前的青春文学,《小时代》和《小时代》后的玄幻文学。在青春文学时期,郭敬明并未摸索到自我悲剧的边缘,这种困惑折射在他书中变幻无常的男欢女爱中,他把内生的焦虑和痛苦试图归咎于爱而不可得。但显然他没能顺利接纳如此思考的自己,因为这本质还是一种幼稚的、内卷的思维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中的他不断尝到成功的滋味、繁华的甜美后,逐渐醒悟了些什么。他下一阶段的思维开始成熟,试图阶级差异中寻觅自我悲剧的答案,这就是我所截取的他。可《小时代》后,郭敬明又成熟了一些,终于也和韩寒一般,知道了言和的可贵。与此同时,这个天才作家和天才商人的极度自负与自卑,世界已经不再能给他满意的回答,于是他抛弃了整个人间,也学着那些在现实中动辄得咎的青年网络作家们,重新执起玄幻之笔。可惜,他不明白为何比起昔日的《幻城》、《无极》,自己已不再得法。


你们说,为什么呢?


咳咳,最后,那个……感谢各位的小小的激励和大大的正反馈!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