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与孙燕姿儿子同校,来说说女儿5年来就读新加坡中学的体验…

碰巧与孙燕姿儿子同校,来说说女儿5年来就读新加坡中学的体验…

小花生网 港台女星 2025-09-02 14:26:07 31

橘子:前段时间,我们跟大家分享过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新加坡教育也很“卷”,孙燕姿因为儿子小升初暂停工作...

当时不少朋友好奇,孙燕姿儿子到底要考什么样的中学,需要大明星暂停演唱会来支持?

图片孙燕姿自称因儿子小升初暂停演唱会


后来,还真有新加坡的朋友扒出来,孙燕姿儿子上的是一所国际学校。

新加坡一共有60多所国际学校,好像也没啥稀奇的呀,有那么难进吗?

我带着好奇查了一下,发现还真有点说法,整个新加坡一共只有3所国际学校有资格招收本地小孩,孙燕姿儿子读的就是其中一所。

地位有点儿像上海的包玉刚,里面很多名人的娃。


这是一所六年制的IB学校,初中四年,高中两年,2024年的IB均分37.9(满分45)。

有意思的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50%进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当然拿到牛津、剑桥、藤校offer的也不在少数。

学校校园

新加坡的教育虽然卷,但是成效也很明显。在牛津、剑桥的录取率上,新加坡甚至能超越欧洲。

图片

咱们体制内的娃,万一初中或高中想转轨国际路线,新加坡看起来好像还挺不错。

碰巧我们就有一位花友@nbqiqi ,她家女儿碰巧跟孙燕姿儿子同校,在这所学校留学5年,切切实实体验了一把新加坡教育。

花友一家在宁波,一直在体制内公立学校读书。

女儿在小学时,还算得上是个性格开朗的“学霸”。但升入初中后,她很难再看到女儿脸上的笑容。用她的原话说,就是"真的是要了命了"...


她觉得这样的环境给女儿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于是五年前,花友@nbqiqi 一家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转轨到新加坡读初中。


这家人行动力超强,如今女儿已经留学五年,已然适应新的生活:


“笑容多了,还比以前更自信和阳光!”


图片

回国后,正在做学习分享的女儿


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读书,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新加坡教育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

把孩子送去新加坡留学,值得吗?


今天,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感谢@nbqiqi 

本文由@nbqiqi 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在国内的时候,我们读的是家门口的公办小学,孩子学习情况还算是不错,在班级前几名。


在孩子小学阶段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到小花生,看到一些爸爸妈妈分享的一些国际教育经历和教育理念,我觉得都非常好。因为我和孩子爸爸都没有出去留学过,还是很想让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经历,出去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


那时候,就有了想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念头,但没有很明确的规划要什么时候送出去。


当时的想法,是多借鉴别人做得优秀的地方,在孩子教育路上进行引导,为以后的留学暗暗做着准备。


所以从小学时,我和我先生就一直有意识地抓女儿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和各种素质教育... 。


比如,阅读习惯。孩子很喜欢看书,家里最多的也是书,我对书的投资毫不吝啬,中文的,英文的,只要喜欢的都买。 


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技能,甚至是一个取得快乐的能力。


图片


比如,英语学习。并不是为了要去应付各种英语考试,语言是一门工具,最直接的就是要说它、要用它,用英语来阅读、写作和演讲。


除了原版阅读,从孩子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每个礼拜一到礼拜五晚上都有1个小时的外教私教课,这个课是一直到出国前都没断过的。


同时,也一直培养着她练琴、每日运动和自律学习的习惯。


图片

正在学习网球的女儿


1. 

决定离开


女儿升入了初中,读了半个多学期,真的是要了命的那种。


几乎每个月学校都会安排一次考试,而且考试后必定有一张排名表。后来我才知道,她们班的座位都是按照排名来安排的。这次你考得好,座位就靠前,下次差一点,就会离前排远一点。


除了排名,我们还要面对每天写不完的作业。老师上课讲得是很简单的,但作业全部超过了讲的难度,所以女儿每天回家后,要花很多时间去写作业。


同时,我们也没有放弃英文,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小时的私教英语还是要上的,时间真的不够用了。


图片

女儿当时的书架


我觉得这样的环境给她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所以我和我先生就合计着,把留学计划提前。反正早晚都要出国,早走迟走都是走,不如早早先送出去。


我们其实也算过一笔账,考虑过要不要留在国内,转到国际学校读书。


但我们本地其实没有特别好的国际学校,如果去上海的国际学校,一年的花费也要30-50万,其实算下来和留学的费用差不多。


而且最主要的是,当时(2020年)疫情还比较严重,国内的新闻有段时间一直在集中报道外教问题,外教很不稳定,不能保证孩子能享受稳定的优质教育。


身边有熟人的小孩去过新加坡留学,所以我们对新加坡整体的印象还是比较满意的。


综合各方考量后,我们最终决定初中就走,把孩子提前送去新加坡留学。


图片

女儿的英文手抄报


2. 

为什么是新加坡


为什么是新加坡?其实我们也有考虑。


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我和我先生就一直在关注国外的教育情况。我们选择去新加坡主要基于这些考量:


新加坡的教育完全是跟国际接轨的。


他们的很多老师都来自世界各种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留学经历和教育背景,这天然就能给孩子带去一个世界视野。


而且他们学术管理相对比较严格,几乎不存在学术造假的问题,欧美等国家对新加坡学历的认可度也很高,这个是我比较看中的。


而且我们有熟人的孩子也是“走这条路”过来的,他们读下来整体感觉新加坡的教育非常不错。


图片

参观新加坡的国际学校


再就是很现实的距离问题。


我们住在宁波,新加坡距离比较近。相比较去上海两个多小时,在浙江去新加坡的来回还是很方便的,我还能去陪读。


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也是我们家非常看重的。


像美国,可能会面临人身安全的问题,其次就是对孩子比较放纵,没有严格的管理可以保障孩子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成长。


而新加坡的管理就会比较严格。比如它从法律上就规定禁止向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售卖香烟,晚10点半至早7点之间所有上架不允许售酒。它也是全球犯罪率极低的国家之一。


对我们这种“小龄”留学家庭来说,安全也是需要严格考量的因素。


最后就是极具性价比的优势。按照朋友家小孩的留学情况来看,新加坡一年的留学费用大概在30-50万,其实和国内国际学校的费用是差不多的。


所以综合考虑下来,新加坡就是我们家的最优选择。


图片

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找资料


3. 

陪读一年


1月份,女儿初一上学期还没结束,我就带着娃动身前往新加坡了。


其实走之前,女儿都没有什么顾虑,反而签证下来的那一刻,我有点害怕和退缩了。


我们家之前出国游其实都是比较依靠我先生的,比如他会带着我们在国外自驾旅游。但这一次,是我实打实的要带着孩子开启一段漂泊异国他乡的求学路。


前面一切都是未知的,会遇到什么问题?会有什么麻烦?会一帆风顺吗?这些我都不清楚。


那时候也快过春节了,我和女儿是第一次在春节前离家,心底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我先生这时候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反正你也有自己去国外进修的规划,这次带女儿去就当先锻炼锻炼,而且还有女儿陪着你。


我想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何况现在签证已经下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就走吧。


图片

带女儿去书店


我和女儿当时是拿的旅游签去的新加坡,旅游签期效只有一个月,一个月后就必须要重新签证。


所以,“身份问题”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去新加坡之前,我先生就一直跟我讲:


你必须要做好准备,用最快的速度先让孩子读一个培训班,拿到一个可以留在新加坡的身份。接下来就是去报学校,参加面试和考试。


刚出去时,其实我对新加坡也是没有任何认识的。在各种机构、中介的“忽悠”下,也走过弯路,踩了坑,还花了很多冤枉钱。


但我们学校选得非常坚定,而且offer拿得很快,所以也很快从坑里爬了出来。


我们选的这所学校,背靠新加坡最顶级的中学。它是一所新加坡本地的民办国际学校,同时能招收新加坡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并且这所学校的生源有一半以上都是新加坡本地的学生。


在新加坡目前只有三所国际学校可以招收新加坡籍学生,我们读的就是其中一所。我女儿的班里,基本上一半的学生是都来自新加坡本地的学生。


图片

参观新加坡的国际学校


而且孩子也很争气,4月的时候就拿到了学校的offer,6月开学便正式入学开始读书,刚好赶上新加坡的第二学期开学。


因为我们时间抓得紧,所以女儿的学习是完全接上轨了的。


国内的教育学年是上下学期制。

上学期:9月-次年1月

下学期:次年3月-6月


而新加坡的学制完全不同,一年分为2学期4学段。

第一学期:1月-3月(学段一)、3月-5月(学段二)

第二学期:6月-8月(学段三)、9月-11月(学段四)


其实刚去新加坡的时候,女儿生活上适应得很快。第一周我基本上都会陪着她去培训学校,2-3天后她就能自己独立坐地铁、转公交回来了。


玩和运动,这两点是我女儿迅速和班里小孩成为朋友的关键。比如Chinese New Year的时候,他们班里需要一些氛围布置,我女儿就很热心地参与到这件事里,为班级建设做了很多贡献。


加上她本身也是比较开朗的性格,英语也慢慢融入到当地,所以很快就很班里的同学玩到了一起。


图片

无论多忙,都不会忘记每周的打球


第一年基本都是我在陪读,完全确定了女儿能适应这个学校和目前的学习生活后,我便回国了。


4. 

初中读下来,

全英教育挺“香”


中一到中四读下来,我们对新加坡的教育还是非常认可的。


首先,新加坡很多老师都来自海外,就算是本国人也有丰富的留学背景。欧洲方向的、北美方向的、澳洲方向的……国际氛围非常好。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跟我们国内的国际学校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新加坡还有全英的教育、全英的环境以及英语的思维。


我们英文还是停留在刷分上面,大家衡量英文好不好的标准永远是:


“你分数考了多少?” 

“我托福考了多少……”

“我雅思考了多少”


但是真正能用到英文的时间其实很少。很多小孩托福雅思分很高了,出国后听不懂的还是很多。


生活上的英语都搞不清楚,又怎么去跨越英语学习上的壁垒呢?毕竟学术英语比生活英语更难更深奥。所以提前在一个全英的环境中去学习英语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观展路上


还有多样的上课方式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形式。


我记得第一学期时我们是买了一些教材的,没几本书就要200多新币(约人民币1000元),也挺贵的,但是这些书买来后基本上没用过。因为每一个老师他都会给孩子发Note,上课就会根据自己的Note去讲。


所以任课老师有很大的空间去做一些,适合自己这一班学生情况的调整。

比如说我们同样是一个老师,他教不同的两个班。他就会根据班级的情况做教学的调整,从上课到作业都会有不同。


和体制内的教育相比我觉得新加坡的教育会更注重对思维的训练。


比如我女儿最近在学“BBC、学杂志”,学习如何认识媒体。老师肯定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的。


第一课他们就是引导孩子们去回答,什么是媒体。答出来了还要通过具体案例去分析,媒体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怎么去分析真、假新闻?如何判断一个媒体的模式是怎样的?


如果是我们体制内的老师来讲,可能就是抓几个语法来讲解一下,至于更深层的回答,可能也比较表面。因为很多老师他其实也没有经历过的,因为也只有就是从书本上面去翻译一下。


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找资料


但是国外的老师他不一样,因为他们本身就有留学背景,经历的东西比较多。


特别是“欧美”方向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小在这种“媒体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他可以给你讲解的更详细、更有趣、更生动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其实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批判性思维。


还有考试,新加坡成绩综合了四种成绩,并非一考定终生。


孩子们的总成绩由作业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coursework 四种考核组成。


后来我的女儿慢慢开始进入了IB的学习,考核方式就变得更广、更立体。


5. 

上了高中,

中国孩子都在“卷”IB


今年,女儿即将完成IB第一年课程,将在明年1月份进入IB第二年课程的学习。这相当于国内的高中阶段,准备冲刺大学了。

女儿在学校里学习还不错,不算特别拔尖,但也能稳在年级前十。

我发现,跟国内的应试教育不一样,新加坡教育是真的在做学术研究,这也是让我很欣慰的一点: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即使没考入理想的大学,在社会中也是能有一席之地的。

进入高中,IB的学习难度高了很多,女儿每天忙得不得了。

她要学习英语、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经济这六门学科。每一门学科都必须写一篇论文,除了中文科目外都要求全英文,3000字左右。

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英语的跨学科大量阅读太重要了

国内好多学校教英语,只是当做一门学科再教,让孩子们背语法、背单词,如果是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到要大量查文献的时候,绝对会被难到吐。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里,高中的课程学习全部都是跨学科的。

女儿在学的时候就发现,做化学的时候跟生物有关系,做物理的时候跟化学有关系,做物理的时候跟数学有关系,做数学的时候跟经济有关系,所有的学科都是串联起来的,并不是独立的。


很多人都以为,孩子只要学了英语,就可以看得懂,还真不是这么简单的...


比如孩子没接触过医学,但是学的化学里出现了医学的东西,你完全没有接触过,怎么可能搞得明白。


回头看来,孩子真要从小大量的做英文阅读,看文献、看学术书籍、看杂志,让孩子把知识框架搭建起来,后面才不会那么累。


图片

正在阅读中的女儿


还有一个让女儿累的点是,老师教得真的不细致,需要孩子大量的自学


国内的老师是巴不得把知识揉碎了,一口一口的喂给孩子。新加坡的老师不会,他们更多的是把孩子当做天才一样来对待,老师教过就OK了。


你自己想要学更多,那你就自己多学;你觉得课堂上教的就够了,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有句话叫:“学时一粒沙,考时撒哈拉。”


高中的学习就是这样子,老师上课的时候就是讲课,比较水也比较宽泛,跟考的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需要孩子花很多时间自己去学。


国内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新加坡的考试是允许孩子带计算器的。


数学里的导数计算,要用到德州仪器的计算器,操作起来非常麻烦。但是老师基本上也没怎么教孩子怎么使用,然后考试突然就用到了,不少孩子在这里踩了坑。


这个计算器键盘很小,使用体验又很老套,网络还经常连不上,考试的时候又不太会用,真的很让女儿着急。


但是没办法,他们学校就是这样的。



上了高中后,社团活动全部停掉了,唯一还在坚持的就是公益活动


中一到中四的时候,学校里还是挺多社团活动的,滑板、骑马、乐器等等,

有好几十种选择。


到了高中,社团活动全部停掉了。但是又要求孩子自己去找能体现领导力的活动。


于是,女儿自己找了新加坡一个比较大型的公益组织,跟他们合作去开展一些模拟联合国、辩论之类的活动。


学校每年还会组织学生帮扶老人,或者去越南保护小动物等等活动,去的地方环境都是比较艰苦的。


图源网络


学校的同学50%以上都是新加坡当地人,但是5年过去,女儿依然没有融入当地孩子的圈子


有两个原因,首先生活方式不一样,其次就是真的没时间。


孩子中一中二的时候,还有时间跟本地孩子出去玩,上了高中之后,真的没有时间去社交了。


新加坡当地的孩子不太卷,很放松,经常还会一起约着出去玩。卷的其实都是国内去新加坡留学的娃...


孩子有时候也会说,自己上厕所的时间,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因为很多考试要弄。她自己也很清楚,现在还没到玩的时候。


图源学校官网


女儿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目标,她想申请美国排名比较靠前的一所理工科大学,或者留在新加坡读国立大学。

孩子的最终目标还没定,到时候看她自己的想法吧,想去美国就去美国、想留新加坡就留新加坡、想去英国或者欧洲也行。

就看她最终申请的结果如何了,孩子大了,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帮她决定的了。

其实考虑到后续的资金投入和就业问题,我和爸爸建议她去瑞士,但是孩子并不愿意。

我们做父母的,经验丰富一些,想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

后面怎么就业?在哪里生活?这些孩子考虑欠缺的,还需要大人多提点。

但是,我们也只能给她做个参考,人生的路还得她自己走。

图片

看展路上


6. 

回头看,新加坡IB学校

依然是我家的首选


虽然上了高中孩子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我们完全没有考虑过要回国读书。原因有四点:


其一,孩子初中出国留学,高中再回来也很难适应国内的学习模式了。


其二,从我目前对国内IB学校的了解来看,我还是更看好新加坡的IB学校。


从IBO的国际排名来看,全球前30名里,新加坡学校有7~8个,而国内的最多只有1个。新加坡学校的 IB 分数也是远超国内学校的,并且如果孩子以后要申请好的大学,新加坡教育的学术背景可以给孩子做背书。


其三,新加坡学校对孩子的学术诚信非常看重,这也是我和她爸爸比较看重的。


他们IB论文都是需要各种查重的,如果查重率比较高的话就会被退回,学校对这个非常的重视,如果有发现学生作弊,第一次学校警告,后面再发下就报告IBO了。


同时,老师对学生所做的课题的题目、机构、实验和框架都是要多次审核的,完成后甚至会抽查实验数据,即使有些已经到一半的进度,都有可能重新再来。


其四,国内很多学校的理科还是会用中文来教,这就导致了用英文来做IB 的IA(内部评估)、EE拓展论文、TOK知识理论等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度。而在新加坡除了中文课,其他都是用英文来授课,这样对孩子的英语能力是绝对的锻炼。


图片

正在拼图中的女儿


确实,按照咱们国人的思路看,在这所学校留学的性价比不太高。还是有挺多槽点的:


首先,学校上课的时间太少。新加坡学校假期比国内的要多很多,新加坡自己的假期、中国的假期、印度的假期、马来的假期...反正我看学生都在忙着放假。

很多时候老师这一学期的课程内容还没有上完,考试就开始了。另外孩子基本上每个月都有2天的HOME BASE LEARNING ,也就是在家上网课,网课上能听进去多少,得看孩子自己了。

其次,老师也很少在课上讲得非常的细致,作业也是一周或者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就OK,至于考试前的复习,最多也是孩子自己向老师要一些 PAST YEAR PAPER(历年真题) 来稍微练一下手而已。


如果没考好,学校会安排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进行免费补习,也会找家长说要不要孩子降一级或者直接去其他的学校。


其次,课外活动和竞赛都要另外收费。学校有很多CCA 项目,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课外活动,每个孩子必须要有1个以上,这些都是要另外算钱,连参加个竞赛,要是要另外收费的。


但是,综合考量下来,如果重来一次我们还是会选择新加坡。


最后,想说明这是我们家的“个性”选择,如果其中有一些元素能给大家带来信息参考、思路启发,我已经很满足了。


祝愿花友们都能带娃走上适合自己的教育路,我们共勉。


图片

女儿读过的书


支持小花生持续分享真实教育好经验
不要忘记点赞、转发、收藏哦!

开启亲子阅读记录

每月为孩子获得免费阅读报告

扫码下载小花生App

图片
图片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