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
早上好!
昨天在车上看到重庆公交坠江原因公布的视频,气得浑身颤抖,内心翻滚不已。一直想,我要做点什么,或者说点什么。关于这件事情,各大媒体已经评论够多,我就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来说两句吧。
还记得我曾经在班上说过的话吗?任何事情在班上发生了,我们当然会有情绪,但是在情绪之后要快速回过神来,想一想这件事情既然发生了,对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如果在教育中,我们能把一点一滴的经历,都当作宝贵的教育资源,哪里还需要去寻求什么伟大的教育良方?重庆公交坠江,我看着气愤,随即陷入深深的沉思,沉思到最后,我深深地悲哀:尽管不情愿,但是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不在这里,便在那时。
黑格尔说:“存在即是合理。”
是的,一位漠视规则的乘客,一个漠视规则的司机,一群漠视规则的人,一个漠视规则的社会,迟早会出乱子,一定会出乱子。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事情,这也是历史,这更是未来。
我有理由相信,这位女乘客一定不是第一次践踏规则。她可以因为错过一个站,纠缠六个站,甚至大骂出口、大打出手,一定是她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告诉她:我知道公交车是要停在站点的,但是也可以不停在站点啊;我知道不能跟公交司机攀谈的,但是攀谈一下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知道很多事情是有规则的,但是规则也是有人守有人不守的——不守规则的人,也没多大损失啊。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生活中你遇到过的场景:
一群人在排队买单,突然一人插进来,你不爽,你郁闷,但是你什么都不说,或者也有人骂了一句,但他依然如是,收银员有时没看见,有时也看见了,但他们一定是照常收银的,而不会因为这是个插队来的就不收他的钱或让他去后面重新排——他们就只管收钱,其他的不管。
一堆人在等红绿灯,发现红灯还要等好久,人又聚集地差不多了,这时就会有人迈出步子,开始往对面走,后面的人一看,反正他走的时候车也过不了,那不如一起过吧,然后,一场“中国式过马路”就隆重登场,偶尔留一两个别人眼中的“傻子”,非要等绿灯亮了才走。
一个单位,明明制定了各级各项的规则,有的人认认真真守规则,勤勤恳恳做工作,有的人这里触一下,那里顶一下,更有甚者,不足而道,但结果是什么呢?守不守规则一个样,甚至还不一样——不守规则人生得意,守规则者劳心劳力,还被冠以“呆子”。
……
以上场景,即使你没亲身经历过,你是否遇见过,你是否为此做了些什么——劝阻一下?说一句话?还是只是自己发发牢骚完事?我相信重庆公交车上一定也有人看到了女乘客与司机的争执,一定也有人觉得不好不妥,但是,他们不说话,他们少了湖南高速路上李先生的“飞踹一脚”——或许他们在等吧:总有人要去过问的,这个人不一定非得是自己呀。是的,人人都在想,人人都在等,结果等来了这样一个结局。哎,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无意责怪谁,我是忧虑。这些都是什么人?他们是长大了的孩子,他们是受过教育的人(至少小学教育是受过的吧),在教育中,那么多规则,他们当初是否遵守了?遵守的情况怎么样?
比如说我们,学校规定每天要戴红领巾,就是有学生不带,有的是因为学生自己忘记带了,有的是因为家长觉得没必要——天气热,带着闷。这个问题,学校很贴心地为学生考虑到了,所以规定5-9月不戴,有意思的是,不需要戴红领巾的月份,也有学生戴,也有学生不戴,结果老太太们看到学校进出的学生,表示不满:怎么这么乱,红领巾有人戴有人不戴?
比如班级里,搞活动时规定穿同一款校服,就是会有个别学生没穿;发新书时,要求学生把名字贴在同一个右下角,方便发书和拍名字给家长看,就是有学生不干,写在书页内;学校规定不要带手机来教室,就是会有个别学生偷偷带来,更窃喜不被老师发现;还有破坏公物问题、课堂纪律问题、交往问题、作业问题……
学生破坏规则的事例数不胜数。我们要如何阐述,才能说明白,这不只是一套校服,一个名字,一本作业、一朵花、一株草的问题呀。这是规则。如果这个规则,你不同意,你可以沟通,可以说明特殊原因(尤其是向孩子说明)。但是如果任由孩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逃避规则,破坏规则,久而久之,他必然会知道,原来,规则是可以破坏的,而破坏的依据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后来很多成年人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处世哲学”,都好像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说到这里,想起余秋雨先生提到过的一个事情,他说他到欧洲时看到路上都没有车,但行人还在那里等红灯。这是为什么呢?
余秋雨先生说:“因为遵守任何法律规范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遵守,这样才能维持我们的交通法规的尊严。”
德国教授说:“路上虽然没有车,但是或远或近,或高楼里,一定会有人,会有眼睛,这些眼睛中可能会有孩子,他们本来知道红灯是不能闯的,但看到你闯了,安全无恙,发现爸爸妈妈老师说得不对,红灯是可以闯……”
中国古人会怎样说?
我猜,应该是“即使没人看得见,但是天看得见,地看得见,我看得见。”是的,这是一种对规则的捍卫和追求,是已经建立好的内心秩序,一旦破坏,可能就会越来越坏。
《战国策》里的刘向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永远不知道。一件小小的事情,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孩子的心,犹如花园,不种上鲜花,就有可能被恶草占据——毕竟,它不可能光秃秃什么都没有的。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种鲜花,但是我同时也知道,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总会给他们的心灵田园飘来一些旁枝蔓草。我们能怎么办呢?勤快些吧。多种鲜花,多除恶草,尤其要除掉因无知和漠视带来的恶草。
这就是重庆坠江公交带给我的一些思考,其实远没有结束,但是思考一寸,就明白一寸,便有一寸的收获,便增加了对孩子们一寸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