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的处世哲学:成全别人,陶冶自己

葛优的处世哲学:成全别人,陶冶自己

国家人文历史 内地男星 2021-12-10 20:37:21 518



本 文 约 515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最近,《古董局中局》正在热映。葛优在其中既是灵魂人物,也是笑点担当,再次贡献了不少金句,比如“人活在世上谁没个坎。”“我们鉴的不是器物,而是人心。”等等。

新电影预告片中的葛优。来源/电影《古董局中局》预告截图

细数葛优这些年演过的电影,几乎每一部都能留下一些经典台词,像《天下无贼》中的那句“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直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经典台词。来源/电影《天下无贼》片段

这些台词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幽默特色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总能准确地戳中人们心中某个泪点或痛点。而且,这种感慨,随着岁月的积累,愈发深厚。

“我从一出生,就比一般的孩子老”


1998年,在电影《甲方乙方》中,葛优饰演的姚远与刘蓓饰演的北燕结婚。北燕的父母在谈话时问姚远是不是隐瞒了年龄。姚远告诉他们,我从一出生,就比一般的孩子老。

长相着急的姚远。来源/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1957年4月,葛优出生在北影厂大院。父亲葛存壮是演员,母亲施文心是北影厂剧本编辑。年轻时的葛优,发量茂密,虽说不上有多帅气,但看起来也算眉清目秀,他似乎已经赢在了“成为演员”的起跑线上。然而,葛优腼腆害羞,遇事喜欢往后缩,形象上也不占优势,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适合干演员这行。

影像资料中的小葛优。来源/某访谈节目截图

其实,葛优自己也没有想得特别清楚。多年以后,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院儿里当演员的叔叔阿姨,觉得他们实在太幸福了,可以尝试那么多不同的身份、体验不同的人生。

不过,“家里有人”的葛优在报考演员的路上并没有顺风顺水。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他因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被淘汰。在北京电影学院,他又因为太瘦被嫌弃。

整整一个月时间,葛优奔波于各大艺术院校和团体,结果无一例外、全部落榜。最后还是父亲葛存壮出马,给他出了个主意——利用知青的经历表演一段喂猪,这次,终于被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录取。这一年,他22岁。

此后,葛优跑了10年龙套。这段时间,他开始疯狂掉头发,人也越发消瘦,很多衣服跟挂在他身上似的,长相也越发着急了。期间,母亲施文心疼儿子,想让他改行。但“人活在世上谁没个坎”,葛优不想放弃,“也没有说不演主角就怎么着,心理挺平和的,没那么多奢望,想当这星那星的,没那么迫切,只是觉得已经干上演员了,就挺不错的了,慢慢找机会呗。”

祸福所依,这副尊容入了导演米家山的法眼。1988年,导演米家山准备开拍王朔的《顽主》。选角时,葛优的一个李姓团友参加选角,因为没有个人照,就寄了张合照给剧组。米家山拿到照片后,发现团友旁边这位已经有点脱发的葛优更符合角色。葛优后来也说,《顽主》当时也没想找我,开始找的是一个浓眉大眼的男演员,米家山也没看过我的戏,看了照片就让我到峨影试镜头了。

葛优参演电影《顽主》。来源/电影《顽主》片段

葛优的外形和表演都契合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饰演的杨重虽是剧中三号人物,但风头甚至盖过张国立和梁天两位主角。凭借这一角色,葛优获得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葛优参演电影《顽主》。来源/电影《顽主》截图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社会上流行一股解构崇高的风潮,人们更想看到平凡、真实的人,像葛优这样其貌不扬的长相反而成为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葛优所饰演的杨重代表着社会上的小人物,他自嘲式的幽默让人感到亲切,瞬间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从杨重开始,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葛优”。

他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李东宝——

来源/电影《编辑部的故事》片段

是《大撒把》里的顾言——

来源/电影《大撒把》截图

是《甲方乙方》里的姚远——

来源/电影《甲方乙方》片段

是《非诚勿扰》里的秦奋——

来源/电影《非诚勿扰》片段

这个“比一般的孩子老”的长相,反而成了葛优的优势。

“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好”


这是电影《活着》中,福贵对春生说的话。

葛优扮演的福贵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与生死考验,最终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

来源/电影《活着》片段

生活中的葛优,一样是个把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只要没戏拍,葛优都会在家里陪妻子,抢着洗衣、做饭、拖地板。这对一个影帝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葛优是在跑龙套期间与妻子贺聪认识的。当时不光贺聪的父母反对,她的同事、朋友们也都劝劝她别找文艺界的。一向温和的葛优发火了:“你难道还要像封建社会那样,自己婚姻由父母做主?如果你要是觉得我是跑龙套没出息,要离开我那行;如果只是因为我是演员,那就不行!”

后来,贺聪被葛优诚恳的态度感动,选择了爱情。30岁这年,葛优与贺聪结婚。两人连婚礼都没办,就简单了吃了顿饭。或许是贺聪给葛优带来好运,婚后第二年,葛优被《顽主》导演选中,迎来了他演艺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成名后,提到自己的婚姻时,葛优说,我们是在没名的时候就同甘共苦的,干不出再婚换人的事。简单话语的背后是葛优传统的家庭观。他认为,“绝对还是有家好。我还是喜欢有家这种日子,另外,为了家我还能牺牲自己,比如说有时候想自个儿出去玩儿去,太太不想去,那我可能也就不去了。责任这两个字年轻人现在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可我还有。另外那种,我也受不了,说俩人一直就那么过着,都七八年了不结婚,到最后散了,我不能理解。”

这样的家庭观,可能也是为什么葛优观众缘好的原因之一。

来源/电影《活着》片段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句话,出现在电影《甲方乙方》片尾,是姚远的独白。

来源/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这话看起来普通,但很有力量,把“1997”换成任何一个年份,这句话都可以在某个瞬间给人带来时间与梦想的遐想。对葛优本人来说,过去同样值得怀念。

《顽主》之后,葛优有了名气,片约也多了起来。不久之后的两部作品把他的声望推向顶峰。

一部是《编辑部的故事》,让他火遍全国。剧中诸如——

“你说这人吧,饿了吧,没精神头,哎,吃饱了吧,更打不起精神来。”

“这人生不是一大苦瓜子,光苦不甜。”

这些台词,即使放今天来看,依然很有意思。

来源/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截图

彼时的葛优如日中天。凭借李东宝一角,他获得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活着》中的福贵,则让他斩获法国戛纳影帝桂冠。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和哪个导演合作,葛优都是当仁不让的主演,拿奖也拿到手软。

但是,再强大的人也敌不过岁月。这几年,葛优多次公开表示,不拼了,怕累,怕太艰苦的戏。对于演戏,葛优在接受专访时认为,年龄越大戏路越窄,20岁能演80岁,但80岁演不了20岁了。

葛优接受采访。来源/微博视频号@新浪电影

电影《古董局中局》中,他是配角,对于这种转变,葛优说自己心态能调整好,毕竟自己是从配角起步,十多年后才慢慢出名,回到配角,感觉挺好,不过前提是剧本要好。

对于做“配角”这事,葛优表示“看开了”,不过看开了不代表内心一点波澜没有。在某次电影路演时,他谈到做演员的肯定都想演主角。或许,对葛优而言,应该是“当主演的时代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来源/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片段

当然,做不做主角,都不影响“葛大爷”的星光闪耀。

“做人要厚道”


2003年,电影《手机》中,葛优饰演的严守一,面对戳穿他谎言的费墨说道:“费老,做人要厚道。”讽刺的是,无论是严守一还是费墨,做人做事都与“厚道”二字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过,实际生活中的葛优,却的确是个厚道人。

来源/电影《手机》截图

葛优的厚道,首先体现在对电影的态度。葛优曾经对演员的本分做过阐释,演员要“诚”,你得对得起观众。观众喜欢你,对你有期待,你不能把这点儿期待给砸了。绝没有什么演员,能演任何角色。你得牢牢地记住你的本分。你红了,要本分;不红,也要本分。一个演员的本分就是,你得演戏,演好戏,好好演戏。

其次体现在待人接物上。导演米家山说他“是个总愿意替别人着想的人”。对影迷,葛优始终客客气气,碰见影迷,想请他照个相,手边没相机。他说你回屋去取吧,我等着。除非他要赶时间,但凡能,都答应人家。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想让葛优给他签名,可摸了半天口袋只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葛优笑说,没关系,不是借条就行。

不过,如此厚道的葛优,有时也被别人坑。2006年,葛优参拍电影《桃花运》,拍了三分之一不到片子就停了,2008年,《桃花运》重新开拍。后来有媒体采访时,他说“这是部东拼西凑的片子”,意思是拍摄周期断断续续,不料马上被媒体断章取义说他“炮轰导演马俪文”。后来冯小刚要去香港宣传《非诚勿扰》,葛优调侃老友:“你还是别去了,我看你的片子在香港就没卖过座。”媒体又写成“葛优炮轰冯小刚”。

这一切,不得不让葛大爷感慨人心险恶。所以他对“我们鉴的不是器物,而是人心”这句台词特别认同,人太难了,人哪能琢磨透人?

“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这是2013年电影《私人订制》中的一句台词。

《私人订制》被看做是《甲方乙方》的姐妹篇,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大体相似。葛优在其中饰演愿望规划师杨重,主要负责为不同客户量身定制“圆梦方案”。这句话里,表面上看是是句广告宣传语,与《顽主》中3T公司“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异曲同工。

《甲方乙方》中也有一句相似的话,叫做“成全别人,陶冶自己”。这句话,用在葛优身上则更加合适。

来源/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演戏之外,葛优与观众始终保持着一种亲切感,观众了解他的家庭成员,知道他与妻子贺聪的婚恋故事等等。即便对有记者到他们家拍照这事,他也不生气,理由是“想想拍照片的这些小孩,冒了挺大的危险,得潜入你们家,你们家人要是知道得揍他一顿,轰出来。他为什么呀?就为了挣点钱。让他拍就完了。我觉得我做了件好事。”

“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



电影《顽主》中,有一幕是葛优饰演的杨重与马晓晴饰演的刘美萍在探讨。葛优说道:“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就是踢足球。也许啊,这个,一大帮人在这儿跑来跑去,也许你整场都踢不进一个球,但是你还得玩命儿踢。因为观众在玩命儿地喝彩打气。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

而演员就是这样的职业。这些年,葛优在演员这条路上跑来跑去,以“小人物”走红,之后也尝试过其他类型的角色,如电视剧《寇老西儿》中的寇准——

来源/电视剧《寇老西》截图

电影《夜宴》中的皇帝——

来源/电影《夜宴》剧照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黑帮老大——

来源/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片段

转了一圈发现,人们最认可的还是他演小人物时的“喜感”。葛优后来不再纠结于突破不突破了,只要观众喜欢,他就演。他的认识很朴实:我的工作就是等老百姓一天干完活了,吃完喝完了,人家在那里看你,怎么逗他玩,说得高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他看来,往大了说,电影的生命力在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你老把自己当回事,你的艺术生命也就快到头了;往小了说,这人呢,得意,但不能忘形,“如果你给自己定成艺术家,那么有人说你是戏子的时候,你得扛得住,心里能承受就成。我呢,给自己定一个标准,就是戏子,当有人说我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也别晕了。这很重要。”

曾经狡黠的小人物。来源/电影《不见不散》截图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葛大爷”对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刻。刚得戛纳影帝那会,由于荣誉短期内集中“轰炸”,他也飘过,“胳膊和脚都离地了,总想着接下来该拍什么呀?要多少钱呀?拿了奖之后我就不知该怎么着了。”后面几部扑街的影视剧,让他终于冷静下来。现在葛优的境界,已经到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台词)的境界。他在一篇《人生就是“上山下山”》短文里谈到,人的一生都是偶然,自己得奖也是偶然,他不怕年华老去,认为下山也是一种美。这样的人生态度,不得不让人感慨: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至于演到什么时候,葛优目前并没有定论,也许会像他父亲那样演到八十多岁。对葛优来说,可能演戏已经无关名利,而对很多观众而言,“葛大爷”能继续演戏,仍是件开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解宏乾:《葛优:熟悉的陌生人》,《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1月;
2.葛优:贺岁片千万别沉重,《南方周末》2009年1月12日;
3.葛优:年轻人爱“躺平”没毛病,《凤凰网》“非常道实录”;
4.石鱼:光头葛优、智者若愚,《航空港》2004年1月;
 
END
者丨番茄汁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苗祎琦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果粒历史”限时特惠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享89元/年会员续费
168元/年新会员优购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