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春丨十孩之家

王景春丨十孩之家

武大摄影群体研究 内地男星 2022-12-30 06:06:26 296

十孩之家


这个家庭是三个国家的交汇,父亲怀特来自美国,母亲迪雅来自俄罗斯,来华 23 年,他们先后在厦门、哈尔滨、北京生活,定居广东清远也已有 11 年。当下中国生育政策正从“计划”转向“鼓励”,这个 10 孩之家的跨国生活像一个特别的参照。


孩子们玩跑火车游戏。广东清远,怀特家的客厅里,怀特弹着吉他和孩子们玩跑火车游戏。


邻居家的儿子到怀特家串门,和怀特家的孩子们一起玩认卡片的游戏。 


普通中国人已经很难想象拥有 10个孩子的家庭的日常生活,毕竟这样人丁兴旺的家庭记忆属于三代人以前。如果你有机会在某个傍晚走进怀特的“10孩之家”,便可一窥这种生活的片段:做完功课没多久,怀特 17岁的二儿子亚瑟就钻进厨房开始准备晚餐。今晚他要做自己擅长的肉末辣椒酱煮豆子,搭配米饭和蔬菜沙拉。亚瑟动作迅速,多数时候会在 30分钟至 1个小时内为十多位家庭成员做好晚餐,偶尔才会花 3个小时做一些特别的意大利千层面。很快,酱汁的味道就弥散在屋子里,并中和掉些许广东春天空气中令人不悦的潮气。原本在客厅阅读的双胞胎兄弟开始在厨房里打转,晚餐会让他们兴奋。母亲迪雅在一旁切碎西红柿和生菜,她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这份食谱,然后又传给亚瑟。尽管每一代的食谱在呈现上有些变化,精髓却能留存下去。父亲怀特忙完工作也走进餐厅,一边摆放餐具,一边叮嘱最小的儿子,晚上不能再多吃一块曲奇饼干。三女儿卡瑞娜也从外面回来,并和妹妹们约好晚上的娱乐活动。终于,亚瑟放下肩膀上的毛巾,晚餐可以上桌了。 


母亲迪雅和三女儿卡瑞娜为家人准备餐食。帮父母承担家务是这个家庭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培养家庭感情的重要一环。 


母亲迪雅和孩子们在家里的餐桌上一起做手工。 


10个孩子的午餐。比萨是用买的馕饼做底,上面由孩子们依次涂抹自己喜欢的食物。


三女儿卡瑞娜在客厅沙发上看书。 


邻居家的儿子看着四女儿索菲亚演奏电子琴,三女儿卡瑞娜在一旁看书。 


三女儿卡瑞娜骑在自己吹好的海豚救生圈上,被父亲怀特扔进泳池里。


初来乍到


在来中国前,美国人怀特作为旅行社代理人在俄罗斯工作,在莫斯科遇到了迪雅,两人相爱结婚。不久之后,两人在怀特弟弟的鼓励下决定到中国发展:“20多年前,我的兄弟在中国厦门学习,是他告诉我开放的中国充满了机会,尤其对外国人。”在那之前,怀特基本上只是通过一些纪录片了解中国,“我看到的很多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所有人都穿着蓝色或灰色的衣服,骑着自行车。这似乎很片面,因此很想亲眼去看看。”就这样,为了获得新的体验和工作机会,他和妻子带着不到两岁的大儿子,一起来到厦门。


1999年 10月 1日,是他们一家初来中国的日子。那一天正逢新中国成立 50周年纪念日,“人们放了烟花,很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我们知道他们的喜悦不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我们仍乐在其中”。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在中国出生的孩子,帮助她接生的中国医生是他们在厦门结识的好朋友。之后,由于工作原因,怀特一家从厦门迁居至哈尔滨,作为少年宫的英语老师工作了 4年,又搬到北京从事语言教育培训工作。2011年,他们从北京远迁至广东清远,居住至今,并逐步发展成一个拥有 10个孩子的大家庭。


2015年4月2日,排行第九的丹尼尔在广州南方医院做兔唇手术。手术后,父亲怀特在电梯里亲吻还在麻醉中的丹尼尔。 


怀特、迪雅与他们养的小鹦鹉。 


运维大家庭


在许多人眼中,生养 10个孩子是件天大的难事,中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育模式不可能适用于 10孩之家。怀特夫妇谈不上富有,但对他们而言,养育 10个孩子不是 10倍养育成本的叠加,相反,孩子的次第降临给了他们不断总结经验的机会,学习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平衡大家庭的开支。


对于日常生活采购尤其是食物,怀特夫妇喜欢批发,比如一次性采买 25公斤的奶粉、几十斤的肉和蔬菜。在他们看来,中国的蔬菜和水果不仅种类丰富,关键是价格比国外便宜不少。家庭在服装上的开销也不高,迪雅非常擅长网络购物,总能淘到物美价廉的衣物。而且,哥哥姐姐的衣服、玩具会“循环”给弟弟妹妹们,物尽其用。教育方面,怀特夫妇俩都从事教育工作,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师从父母,如此一来,主要的教育支出只集中在购买教材以及美术、音乐等兴趣班上,夫妇俩的日常工资便足以负担,这个大家庭不存在难以负担的过度消费,夫妇俩也因此少了对 物质的担忧。


2015年4月2日,丹尼尔在广州南方医院做兔唇手术。手术室外,父亲怀特为孩子祈祷。旁边来自湖南的姑娘刚做完垫鼻梁的美容手术。 


国际学校一学期典礼,家长们负责包饺子。 


当然,孩子并不总如大人所愿“无欲无求”,这对夫妇的理念是:并不是孩子的所有需求都需要被满足,“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很重要。如果孩子想要一个手机,那我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存钱买”。三女儿卡瑞娜对此已经很有经验,今年 16岁的她在应对自己的学业之余,抽出时间帮助社区的孩子学习外语,这种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赚“外快”的方式帮她存了不少钱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无需再向父母伸手。


除了平衡生活成本,母亲迪雅深知家庭健康运作的秘诀之一——父亲的在场。从生第一个孩子到第十个孩子,怀特从未缺席。这不仅是指分娩时的在场,而且是指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场景。迪雅说:“只要在家,他总是很活跃地照顾孩子、帮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或者带他们去公园。他总是在那里,如果靠我一人之力,那简直无法想象。”父亲的陪伴一方面让孩子们获得了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妻子,让这位 10个孩子的母亲不需要做全职主妇,还能从事自己喜欢的教育工作。


国际学校一学期典礼,大家一起自制比萨。低年级同学负责磨碎奶酪等,高年级同学负责烘焙。 


国际学校一学期典礼,四女儿索菲亚站在家门口穿着中式服装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除了大儿子山姆在美国所生,怀特一家其余9个孩子都是在中国出生成长,怀特说孩子们其实是中国人。


这样一个大家庭要想顺利地运行,除了父母的默契配合,得到孩子们的帮助才是关键。“我们家不像很多家庭,做家务会给孩子零花钱。做家务是大家的事情。因为不是爸爸妈妈把家弄脏的,是我们所有人。”做家务可以让孩子们懂得分工、合作和责任。大孩子们主动分担家务,甚至可以独当一面,而当他们长大需要离家去求学或者工作,弟弟妹妹们也已经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接班”,如今 11岁的埃里克已经能在哥哥亚瑟的帮助下为家人准备晚餐了。


由于见到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家庭的绝对中心,把一切好处视为“应得”,甚至动辄对长辈发号施令,怀特把家庭规则比作房子里的墙,如果想在家里感到安全,家就必须有坚固的墙壁。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必须为他们设置一些界限: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一旦有了边界,孩子们会有一种安全感,接下来他们就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国际学校圣诞餐上,高年级同学为低年级同学表演节目。 


二女儿玛丽安吉拉和四女儿索菲亚给母鸡喂食。


世界公民


或许因为自身家庭的“国际化”特征,怀特对“世界公民”这个概念体会尤深:“我们不能用国别区分对方,要把他们当作人来关心。”然而一旦看向当下的世界,忧虑也随之而来,因为似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包容、友善正在面临消逝。2022年 2月底开启的俄乌冲突对他们家而言还有更五味杂陈的因素,迪雅的嫂子是乌克兰人,迪雅的一位乌克兰朋友娶了一位俄罗斯妻子。“我们有相同的血脉。在我的成长中,我们从来没有区分过谁是乌克兰人,谁是俄罗斯人。但是现在国籍身份被凸显出来了。”迪雅讲述这些的时候,下意识地握紧了丈夫的手。


“我每天都为他们祈祷,真的希望这场冲突能尽快结束,这么多无辜的人正在遭受痛苦,儿童、妇女和年轻的男孩,他们正在死去。”这对父母并不避讳和孩子们讨论世界的苦难,相反认为这是应当教给孩子的事情。他们笃信树立屏障并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只会加深误解与隔阂。“爱人如己”既然可以维系一个大家庭的团结,为何不可以是大世界的运行方式?


国际学校毕业季上,高年级的同学们在地下车库拍摄合影。


国际学校游泳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跃进泳池拍摄合影。


五十而知天命


“如何成功地养育 10个孩子”是怀特常被问起的问题,可他对这样的“恭维”却很谨慎,反复强调自己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种自主选择的实践——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应是独一无二的。他不想传递一种误解,好像自己养育每个孩子都是一帆风顺的。事实上和大多数家庭无异,这个过程中永远充满着挑战与挫败,他们也常常沮丧、生气。他们并不自诩为“经验老到”的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路在学习和探索。孩子出生成长并非一种线性的发展,而是多种力量交织影响的过程,家庭教养塑造了孩子,孩子也在成长中重塑着大家庭。


2023年,怀特就 50岁了,中国人说“五十而知天命”,“有时我们看着镜子,看到自己变老了,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和我的孩子们正在一起经历时间,一起感受生命”。 


2015年11月14日,怀特一家在家门口拍摄全家福。从右边开始依次是:父亲怀特抱着刚满月的麦克、母亲迪雅、大儿子山姆背着排行第八的加布里埃尔、大女儿朱莉亚、二女儿玛丽安吉拉、二儿子亚瑟背着排行第九的丹尼尔、三女儿卡瑞娜、四女儿索菲亚和排行第七的埃里克。 



本文原载《财新周刊》

撰文:慕蓉(特约)


 人物介绍 


王景春


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摄影专业

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

201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英国伯顿大学获全媒体文学硕士学位


先后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任摄影记者;2008年至2015年任《南方都市报》视觉总监、编委。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等 。2012年担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新媒体评委。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摄影委员会委员,第24届国展、第28届国展评委,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区大赛评委。



往期推荐(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丁遵新丨通向彼岸的桥梁 ——关于摄影理论价值的思考

郭建良丨童年时光

颜长江丨三峡景观

谢将丨城观——心向高远!

张力平丨亲历对越自卫反击战

胡小平丨八十年代凉山诺苏

武建国丨慕士塔格峰下的狂欢

丁遵新丨原生态:“没有戳记的金条”——兼评林永惠的《东北人》



识别二维码

关注“武大摄影群体研究”

了解这个群体更多相关信息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