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怡 微 作 品 —— 持 续 更 新
2005年2月【萌芽:新影客】影评《朋友》
我们常常把友情放在不算重要的位置,在拥有亲情和爱情的时候,它被理所应当搁浅在一边。而在没有亲情和爱情的时候,友情却挽留下生命最后一丝暖意。它从来不离不弃,在生命的一旁,绽放微弱却永恒的光。
对于友情,我有着一贯的信仰。
看《朋友》的时候,会很有意地在大量堆积起来的暴力和血腥背后寻找这种细微的感知,属于友情的,也属于内心深处。看到东洙最后谈判时的眼神,那种细微间荡漾的东西仿佛记录了内心间不停涌动的挣扎,最后他还是让步了,也将自己的生命推向了毁灭。这种让步是对于友情的信任也是放纵,更甚是一场赌博。只是他输了,他所卑微信仰的东西背叛了他,童年的友情背叛了他,当然也刺伤了他留与世界的最后一丝真诚。
我开始怀疑了,我默默凝视的目光中开始怀疑电影的主题,究竟是宣扬友情还是漠视,最终等待我的竟然不是释怀,而是深深的无奈。原来看似风光的权利,其实都不过是别人的爪牙,根本无力抵抗命运安排,珍贵友情在残酷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只是但愿身中30多刀的东洙能够在弥留之际有所领悟,一切无关友情的,一切只是这世界。
电影似乎是在渲染一种情绪,并不仅仅停留于情感,而是整个时代的反抗力量。七八十年代的韩国社会是残酷的,竞争压力不约而同的降临到每个人的肩上,亲情在淡漠,友情在疏远,爱情在降温。东洙的死恰似一个悲壮的仪式祭奠一种情感的死亡,在他心底“朋友”最终成为最深的疑惑。黑帮斗争似乎没有走出忠诚与背叛惯用套路,只是无论在哪个国家,某种游戏规则的重新建立都标示着一种情感的再确证。血雨腥风的洗礼是纯洁性与毁灭性交融的极端形式,让观者更为透彻的了解是非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犹豫与不忍。敌我的任何一方都无权决定命运,谁都像动物一样求生,并因此殉难。结局并不是一切,殉难者,无论是谁,都无法规避悲怆。曾经是朋友、曾经是战友,如今看似为了信仰而叛离。可他们的信仰是什么?是求生?如此简单,让人唏嘘不已。
这是一部紧凑精致的娱乐电影,披着暴力外衣,却有着文艺片直面真实的勇气。与一贯舒缓冗长的韩片相比,《朋友》仿佛一个异类,它极致的刚烈和紧促令人窒息。
‘杀人的刀不必太长,15厘米就够了。刀不能太薄,……,捅入之后,再旋转90度……'
这样的暴力太过冷静的,也太过苍白。这部影片的主题是男人的友情,这部影片由于太过暴力和血腥被韩国定为限制级。这部影片的票房是韩国历史上最好的,这部影片在各大影展几乎全军覆没……
我不晓得这样的信息是不是能够串联成连贯的逻辑反映什么问题,我只是渐渐有些清晰,眼底升腾起的血丝和胸口不断起伏的恐惧来源于哪里。它用一个纯韩国的方式演绎了一场现实世界的友情,或许太过赤裸了,触痛了太多的麻木和伪饰。它胜在单纯而尖锐,一个主题,切下去,淋漓尽致。
这个主题我认为的,便是对于友情现实意义的探索。探索而已,至始至终,影片都没有给于一个清晰的答案。恍然堆积了那样多的鲜血,断然扼杀了那样多的生命,能看到的一切都让人看到了,刀划在脸上,鲜血从伤口处无声无息地涌出;东洙轻轻松松就卸掉了暗杀者的腿,最后那30多刀的刺杀几乎可以一刀一刀数清楚。一部韩国版的《青春残酷物语》,承接着褐黄色的中长镜头,构建了一大幅斑驳而偏离的激情和迷茫。从头开始回想,仿佛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个巨大的枷锁,诅咒着个人和群体的命运。仿佛坏人从来就是应该坏的,好人似乎从来就不应该沾染一丝一毫的惊惧和威胁。
映像很深的一段情节是,一贯品行很好的相泽曾经收拾好家当想要跟俊硕一起加入黑社会,俊硕好言相劝终于是让他断绝了这样的念头。最后相泽考上了大学,而俊硕却仍然在光明的边缘混迹,没有灵魂没有未来。多年之后想见,俊硕感叹道:
相泽,你知不知道,我那时多想有那么一个人像我帮你那样帮我啊,这样的话我的人生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可是根本没有这样的人。
这是一抹很重的宿命色彩,也是为最终无可逃开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我忽然感到,隐藏于暴力背后的柔情是多么可贵,尤其是俊硕靠在相泽背上剧烈地颤抖和呕吐的那番情景,让我不经意地想到了我所指的同性间超越友情的那份珍爱和怜惜。只是那是男人的方式,刚烈而深沉,即使是痛也是残酷的流淌,不沾染丝毫呻吟的。
暴力是否也意味着迷茫呢?片中的暴力场面相当频繁地出现,从学生时代到社会完全是拳脚的生存方式,'朋友'们一直在行使暴力,却未必是张扬暴力。他们用暴力抚慰伤口,用暴力结束自己的人生,有时也是无奈的,有时看起来更为令人伤痛。真实的社会中存在着更加凶残的暴力,电影只是把现实原原本本地反映了出来,真实的社会中未必有这样高密度的死亡,只是生存本身也是煎熬的,尤其是看不见友情的时刻,尤其是曾经付出而如今找不到往昔的时刻,一切看起来才这样孤独和可悲。
影片的末尾,四个孩子在海中玩耍,共同抓着一个救生圈。一个孩子说,天黑了,我们要回去了。另一个孩子说,是啊,离岸这么远了,再漂得远一些,就回不去了……
只是在这样混沌的时刻找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只是在这样迷惘的年纪才有心把情感分离得这样细微和深沉。迎面袭来的震撼和冲动令我身体里的鲜血翻滚起来,也令脑海中的理性思维渐渐混乱重组崩塌。我想,友情若仅仅是人生中一道浅显的浮光掠影,定是不能吸引这样的方式来演绎的,而探索而已,若是能够轻易得到结论,主题的意义便也要受到质疑了。
回到生活,回到我们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视角,我所想到的不仅仅是那些共同玩耍的默契,而是陪伴,是长久的寻觅、磨合与忠诚。友情比爱情来的宽容,友情也比爱情来的长久,有些念念不忘的话,有些一生都未曾背叛的诺言,竟然在这样的情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怀的是我们身处这样的年代,不用为了生存在所剩不多的珍贵情感中做抉择。忧心的是,我们是否还会途径某个年代,在混乱中不分彼此,忘却过去,一切只为“利”而鼠窜,只为保全自己而不惜牺牲一切。
残酷的是生活本身,印刻于生命深处的那样一道留白给予我们更大的空间去寻觅和体验,但愿会是一道终于明亮的痕迹,足够品味一辈子的温存。
友情仍然算作我的一个微弱的信仰,它在无尽的黑暗中闪耀着光辉,也在晕眩的光明中绽放令我心醉的一抹暗痕。
One day ,not alone
你 可 能 还 想 读 :
影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A.「兴趣社群」
发现兴趣&收集美好
B.「壹周电影」
影视歌曲&影评汇总
C.「音乐&书」
单曲循环&好书推荐
D.「寄明信片」
明信片代邮寄&公益
关注©壹周文青推荐,可加入张怡微读者社群
你也可以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