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旅游学刊》2017年第11期

目录 | 《旅游学刊》2017年第11期

旅游学刊 日韩男星 2017-11-10 11:31:15 421



《旅游学刊》2017年第11期目录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一)


  • 称手的“知-道”:旅游研究的知行合一     杨振之 谢辉基  

  • 在路上:旅游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叶超

  • 关乎理论与实践,更关乎学术思想     戴斌

  • 中国旅游理论研究的现实问题    马波

  • 旅游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吴巧红

  • 关于旅游教育与研究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      谢彦君 李淼

  • 走出象牙塔:理论在酒店实践中有用武之地吗?     徐虹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 hot

樊友猛 谢彦君


传统节日的符号学研究:框架重构与案例试析 hot

张骁鸣 陈晓莹


基于Bernstein Copula函数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预测

朱 亮 张建萍


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同步吗? ——基于MS-VAR模型时变特征的验证 hot

李维维 马晓龙


“资源诅咒”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与启示

邓涛涛 王丹丹 刘璧如


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影响因素的动态演化研究 ——基于山西古村落“煤转旅”个案的质性分析

刘改芳 李亚茹


1970—2015年上海环城游憩带时空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 hot

党 宁 吴必虎 俞沁慧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

鄢方卫 杨效忠 吕陈玲


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游客环保行为驱动机制研究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仇梦嫄 张 捷 张宏磊 李 莉 张 卉


DRD4基因多态性与旅游行为关联性初探 ——以旅游“探求新奇”动机研究为桥梁的理论构建及研究方法探析

李承哲 李 想 李玉顺 郭 为 高 洁



“体验”的内涵与旅游体验属性新探 hot

樊友猛 谢彦君


摘要:在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中,对作为中间层次的体验特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使得体验内涵的相对统一性和体验类型的多样化之间常难以有效协调。文章首先从体验与经验相区别的角度,对体验的概念进行词源学和语义学辨析,继而借鉴狄尔泰、梅洛-庞蒂和杜威有关体验的代表性观点,进一步厘清体验的学术内涵,最后结合具体的旅游行为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旅游体验具有具身性、情境性、流动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旅游体验研究要回归旅游者这一主体,加强对自然场景下游客的实时体验的研究,在非表征理论范式下关注游客的具身感知、情感和行为,并注意感官民族志等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体验;旅游体验;具身性;情境性;流动性;生成性



传统节日的符号学研究:框架重构与案例试析 hot

张骁鸣 陈晓莹


摘要:当前以象征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的传统节日符号研究较为忽视其自身的符号学渊源。“整体-结构-阐释”这样一种符号学分析新框架的提出,主要目的就在于从根源处对符号学的应用加以重构,凸显其在呈现社会现实和提出有效命题方面的独特性,并使之更适合于研究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传统节日及其变迁。鼓藏节、火把节以其典型性成为这一新框架初步试用的案例对象。在这些案例中,符号整体被诠释为由两组要件共同构成的符号结构:第一组为节日中的主要角色(鼓藏头或毕摩、村民、政府、游客),第二组为联系这些角色的具有简单性和涵括力的基本关系(支配关系、交换关系、委托关系)。符号阐释工作即基于这些主要角色和基本关系的不同组合而展开,从中可初步识别与命名包括符号竞争和符号演化在内的一些现象。

关键词:节日;符号学;整体;结构;阐释



基于Bernstein Copula函数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预测

朱 亮  张建萍


摘要:旅游需求的序列相关结构是旅游学研究中长期被忽略的一个问题。在旅游预测建模中,往往假定线性的或者是某种特定的非线性序列相关结构。这种假定虽然为模型构建带来一定的便捷性,但是很可能会影响预测的精确性。该研究引入BernsteinCopula函数刻画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序列相关结构,以构建预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BernsteinCopula模型在旅游预测中具有其优越性。研究的结果为旅游需求建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序列相关结构;Bernstein Copula函数;中国入境旅游;旅游需求预测



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同步吗? ——基于MS-VAR模型时变特征的验证 hot

李维维 马晓龙


摘要:判识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联动规律及其内在机制,是明确政策调控方向、引导宏观经济与国内旅游经济协同平稳增长的前提。从周期变量动态关系入手,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最优模型拟合、区制划分及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不具有同步性而呈现相反波动趋势,且这一规律形成实则是经济体基于特定利益诉求自发或自觉地对旅游经济供需结构施以影响致使其围绕均衡状态上下偏移的结果。文章认为,政策调控机制在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升旅游供需水平方面作用突出,提高宏观经济与国内旅游经济的协同、平稳增长水平则需要政策调控机制适时介入和有效引导。

关键词:国内旅游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周期;同步性;MSVAR模型;作用机制



“资源诅咒”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与启示

邓涛涛 王丹丹 刘璧如


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经济贡献日渐突出,目前对“旅游经济”的学术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尽管“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说”已成为旅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然而一些地区的实践却表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持续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借鉴资源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理论,来探究为何一些地区旅游业发展在长期可能会面临风险与挑战。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文章对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整合与分析,并对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产生原因进行了归纳。文章认为针对“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说”研究,今后应该加强更深层次的影响机制的讨论,研究重点要从“能否促进”向“如何规避风险、持续促进”转变。

关键词:旅游发展;经济增长;资源诅咒;“荷兰病”



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影响因素的动态演化研究

——基于山西古村落“煤转旅”个案的质性分析

刘改芳 李亚茹


摘要:文章以山西省古村落煤转旅个案现场为调研对象,以经济转型理论为基础,对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和沁水县的6个古村落进行质性分析,探索乡村集体经济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过程中,促进其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演化规律。通过对经济转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多角度构建乡村集体经济转型不同阶段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6个古村落实地文本数据进行扎根分析,探索乡村煤转旅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集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存在着动态演化的特征:转型起步阶段,集体资产和资源基础、基层组织自治水平、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强;进入转型发展阶段,社会资本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成为古村落可否跨越发展瓶颈期的关键;成熟阶段,成立合作型集体旅游企业,借助企业的市场化导向推力,加强社区网络建设,重建地区文化价值体系,进而提升古村落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集体经济成功转型。研究结果回应了经济转型理论中促使经济变迁的关键因素在古村落煤转旅实践中的作用,古村落资源的集体产权性质、乡村亟待重建的意识形态、国家治理效率目标下的村社自组织创新是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理论维度。

关键词:经济转型;影响因素;演化路径;质性分析



1970—2015年上海环城游憩带时空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 hot

党 宁 吴必虎 俞沁慧


摘要:环城游憩带是我国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市民游憩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1970—2015年新增的401个环城游憩地进行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将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时间演化归纳为探索期、介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4个阶段,结果显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偏向西南方向的圈层结构与空间外推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从分散到集聚,集聚形态具有从散点到极核到轴线到团块的演化特征,各类型的游憩地也表现出结构演替与圈层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供需机制、游憩地空间集散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是综合影响其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并给予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时空演变;上海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

鄢方卫 杨效忠 吕陈玲


摘要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目的地注重节点、线路、域面的综合协调发展,旅游廊道作为线型空间,时空压缩效应较强,在全域旅游建设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有利于推动目的地系统完善与升级,以及旅游廊道的保护与开发。文章回顾国外绿道、遗产廊道、风景道等廊道空间发展历史和功能特征,利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软件分析国内旅游廊道功能特征与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旅游廊道研究体系尚未形成,研究视角有待拓展,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迎来转变。阐释了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廊道的特征、与廊道旅游活动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提出旅游廊道未来发展趋势,以期科学指导目的地全域建设。最后,展望未来旅游廊道实践研究中需注重客源市场细分与产品设计,以及廊道游域范围规划;在理论研究中需加强相关研究方法应用以及廊道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区域旅游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国土资源空间优化。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廊道;旅游特征



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游客环保行为驱动机制研究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仇梦嫄 张 捷 张宏磊 李 莉 张 卉


摘要: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的核心吸引物,在众多类型的旅游景观中,旅游声景(soundscape)是旅游环境中各种声音现象的组合,描述了听者、声音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旅游声景的认知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活动,影响着游客的地方情感与空间行为。该研究引入旅游声景认知作为外生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鼓浪屿为例,探讨游客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环保行为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声景认知过程对其环保行为具有影响作用,其中,游客声景感知比声景思维具有更明显的影响效应,并且旅游声景认知对环保行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主动型环保行为方面;地方依恋在旅游声景认知与游客环保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与传统视觉思维主导的研究不同,主要是地方依赖维度发挥作用,影响游客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环保行为,说明游客对旅游地环境的情感态度,更多停留在“自然连接”(naturebonding)层面。基于研究结果,依据声景生态学理论,构建了游客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环保行为驱动模型:声景作为人-声音-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更强调通过其整体的感觉知觉构建游客的地方依赖,进而推动游客的主动型环保行为。

关键词:旅游声景;声景认知;地方依恋;环保行为;鼓浪屿



DRD4基因多态性与旅游行为关联性初探 ——以旅游“探求新奇”动机研究为桥梁的理论构建及研究方法探析

李承哲 李 想 李玉顺 郭 为 高 洁


摘要:现实中,“条件满足”不出游或“条件不满足”出游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显然违背了“条件满足就会出游”的旅游研究基本假设。如果现有研究范式不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那么,就需要寻找其他合理解释途径。生物学意义上,行为差异可以通过生物属性进行合理解释,因此,以基因科学、神经科学为代表的“生物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也许可以为上述现象创造新的解释体系。分子遗传学研究认为,DRD4基因多态性与“探求新奇”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探求新奇”是诸多行为的内在成因;旅游研究表明,“探求新奇”动机是旅游行为发生的重要解释变量。首先,以上述成果为依据,构建以“探求新奇”动机研究为桥梁的“出游行为与DRD4基因多态性关联”理论框架;其次,基于遗传学检测技术、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探索了适用于旅游行为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少量数据检验支持了本研究理论框架构建方向,也为将相关遗传学研究方法应用于旅游行为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旅游动机;探求新奇;DRD4基因多态性;遗传研究




hot=封面文章


本期栏目责编

周小芳

图文整理

严丽媛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