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实务培训班走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环境教育实务培训班走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WWF熊猫自然学堂 内地男星 2017-11-02 21:30:38 184

10月24-26日,WWF环境教育实务培训落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近五十位来自来自全国各地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环境教育公益机构、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以及社会企业的环境教育老师、科普宣教人员、教师等参与培训,共渡了研习环境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方法和实践体验的三天。

第一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举办的WWF环教培训圆满落幕 © 王晰

开班仪式上,WWF环境教育高级项目经理雍怡博士向学员分享了WWF环境教育实务培训的缘起,核心价值以及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逻辑。

WWF环境教育实务培训是面向环境教育专业从业人员及基地推出的集培训、注册和实践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化人才培养计划。培训以WWF独创的环境教育课程设计方法论为核心,辅助以系列WWF课程实践体验,并提供配套的课程教具包,以实现理论学习与课后实践的无缝对接。

面对一线从业者的困惑,WWF给出的解决方案 © WWF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的林金昌副主任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40多年湿地保护经历的感悟和对湿地宣教工作的期待。林主任说:“我深深感受到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公众,对湿地保护工作的认识和行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愿意将西溪湿地作为全国人民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一扇窗口,共同探索如何将自然保护知识通过挖掘、设计形成生动而又严谨的环境教育方案,特别是对文学、历史、科学等领域的跨界合作,让更多人理解自然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来实现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这是在做每一位肩负的使命。”

林金昌主任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 陈莉

本次培训还邀请到了亚洲地区知名环境教育先驱,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周儒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为学员们做了“在自然学校里超越自然”的专题分享。周教授分享了全球最前沿的环境教育研究进展和实践趋势,更用自己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鼓励大家:“环境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环境知识的传播,更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环境素养的培育。通过环境教育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环境、理解社会、更重要的是去思考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实践路径。”

周儒教授跟大家分享 © 张娇阳

此次参与培训的学员基本来自一线的教育机构和保护单位。在课程带来和设计实践中积累了不少问题。雍怡博士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WWF课程设计的“七步走”法、模块化构架和组合、课程编写十项原则和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等基础理论课程。此外,还介绍了环境教育目标的设计,如何与学校课程体系结合等目前在环境教育课程设计中普遍有待加强的部分。

培训现场 © 王晰

除了理论授课,培训还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邀请学员体验了《生机湿地——WWF中国环境教育课程:湿地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WWF中国环境教育课程:旗舰动物篇》等系列专著中的部分课程。每位学员都收到了两套教材配套的教学工具包,便于培训后的教学实践开展。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课程配套折纸工具包 © WWF

关于野生大熊猫生存状态的课程体验 © 王晰 

关于湿地提供生态安全保障功能的课程体验 © 王晰 

原来,每个人心目中都住着一个神秘动物 © 王晰 

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之后,学员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练习,在培训3天时间内按照WWF课程设计的十原则、七步走、模块化组合等方法,完成了一套课程的系统框架、以及一节课的目标和内容流程设计。

挑灯夜战,认真的学员们 © 陈璘

雍怡博士点评学员的课程设计并给予改进建议 © 王晰

培训结束前的重要内容,是6个团队分别从自己的专长领域出发,设计的6套特色鲜明的课程方案汇报。它们有的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比如“认识身边的湿地”和“垃圾0好”小组,关注的主题是日常生活里的环境教育。“恋恋母亲河”小组则从长江着眼,从一滴小水滴降临人间展开,引出从上游到下游一路游历的故事,非常有代入感。还有的小组是从单一物种出发,如“白鹭”和“江豚”组,课程不仅从物种本身的特征以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做了细心的设计,还援引了不少该物种的典故,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拉近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中华神兽小组还在设计课程的同时,设计开发了自己的课程教具。经过导师点评和学员投票,最后“白鹭”小组获得了最佳课程设计的殊荣。 

为我们投票吧 ~

三天的实务培训只是WWF环境教育人才培养系统工作的开始,如何持续支持和推动学员们回到所在机构继续开展实践,我们将通过WWF环境教育讲师和基地注册申请机制来衔接,鼓励学员能将培训所学的WWF的课程和设计理念运用于实践。我们将跟踪和指导申请学员的实践过程,一年后合格学员将获得我们的注册讲师资格。我们希望通过3-5年的积累,培育一批分布在全国各地,专业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WWF环境教育讲师,以及若干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WWF注册自然学校。


学员感言

——“这次培训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指导一线工作中有很强的操作性。WWF的环境教育课程有很明确的目的导向,这些目的不仅仅停留于知识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环境教育目标的五个维度。缺乏明确的意识、态度层面的目的恰恰是我目前教育活动开发工作中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七步法帮助我构建出更完整的课程结构;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的目标下将丰富的教育活动资源更灵活地组织起来。”

——“这次的培训让我明白了环境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身体力行去做这件事情,开拓了自己下一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的思路。以前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比较凌乱和随心所欲,通过这次学习了解了系统的理论方法,知道如何去做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也对开展既有趣又有意义的环境教育项目更有信心。”


未完待续

我们将通过问卷反馈向学员们征集宝贵的建议意见,帮助我们去不断完善培训框架、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我们也会努力在未来为环境教育者带去更丰富和更实用的培训课程,助力中国的环境教育人才培养工作。

如果你错过了这期,别着急,后续培训将有计划推出。请密切关注“WWF熊猫自然学堂”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WWF环境教育项目的最新资讯。


清晨,小䴙䴘在湖面上划出了淡淡的波纹 © 陈璘


-随手转发朋友圈-

欢迎订阅“WWF熊猫自然学堂”微信,请点击文章标题下的微信名称,或查找微信公众号:wwfnatureschool。

【关于熊猫自然学堂】

熊猫自然学堂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环境教育项目推出的公众参与自然保护的平台。面向一切关爱自然、期望参与自然保护的朋友,用互动式、参与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演绎自然保护的专业故事,旨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引领行动。熊猫自然学堂也将邀请世界各地自然保护不同领域的杰出代表,为保护世界的伙伴们提供相互交流分享的平台。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