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李小龙之死

【7.20】李小龙之死

馒头说 港台男星 2018-07-20 09:54:42 374

今天是2018年7月20日


这是馒头说第 274 篇文章


如果有一位电影演员


说他能成为所有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


这样的人选肯定是不多的


而李小龙肯定是最无可争议的一个


他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包括他的电影,他的哲学,他的双节棍,他的啸叫


也包括他的猝死




【今日由头】

1973年7月20日

李小龙猝死


 1 


1973年7月20日下午2点,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老总邹文怀来到了李振藩的家中。


两个人针对要拍摄的电影《死亡游戏》剧本大纲做了意见和交流。


下午4点半,两人一起来到了剧中另一位女演员丁佩的家中,三人对剧本大纲又做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和沟通。


晚上7点,三人准备去凯悦酒店楼下的日本酒家用餐,临走前,李振藩突然说:


“我不舒服,头疼起来了。”


由于李振藩近期来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头疼,所以丁佩拿出了一片阿司匹林让他服下,并要他去卧室休息。


晚上8点30左右,丁佩进卧室去看李振藩,发现他正在熟睡。因为不忍叫醒他,丁佩就打电话给先前因为要接人离去的邹文怀,说索性就别去酒楼吃饭了。


到了晚上9点45分,邹文怀回来了,走进卧室,发现李振藩还没有醒。邹文怀试着叫他,却叫不醒。


邹文怀和丁佩意识到可能事情不太妙。


晚上10点,一个叫朱博怀的私人医生被叫了过来,他做了检查后发现,李振藩已经陷入昏迷,而且心跳、脉搏和呼吸都没有了。


另一名叫邓宝志的医生随后赶到。等他做检查的时候,直接宣布:


李振藩已经死亡。


这实在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意外消息。


因为李振藩是死者的本名,他还有一个在全世界都如雷贯耳的名字:


李小龙。


而他死的时候,只有33岁。




 2 


1939年,香港的粤剧名角李海泉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去旧金山唐人街演出。


李海泉在那里一直呆到了1940年,在这段时间,妻子在那里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旧金山市又被华人称为“三藩市”,所以李海泉决定把儿子起名为“李振藩”。


直到十年后,这位被称为“小李海泉”的李振藩在出演电影《细路祥》中的角色时,因为他出生的1940年是庚辰年,按中国人的生肖传统,是龙年,又因为他出生的时辰是辰时(“龙”时),所以被起了艺名:李小龙。


襁褓中的李小龙


李小龙在一岁的时候,被父母带回了香港,开始了在香港18年的生活。


学生时代的李小龙,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劲头,除了一样——学习。在他的学习成绩中,历史和社会学还算可以,但数理化简直是一塌糊涂。李小龙的妈妈曾开玩笑说过:“小龙10岁的时候,他只能数出来10以内的数字。”


李小龙12岁的时候进入的是一家叫拉莎莉学院的天主教学校,学校授课全程用英语,而李小龙却没有任何英语听说基础。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李小龙对学习完全丧失了兴趣。


中学时期的李小龙


当孩子们的荷尔蒙在课堂上得不到转移的时候,就很容发泄在其他地方。李小龙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发泄渠道——打架。


1940年代到50年代的香港,除了被日本占领了三年之外,都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在广大百姓所处的街区,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拳头就是法则。


李小龙进入拉莎莉学院后不久,有一天忽然跑回家,对妈妈说自己想练武术。于是,父亲李海泉开始教他太极拳。在跟爸爸练了一两次太极之后,李小龙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慢节奏的拳术而选择了放弃。在这一点上,妈妈倒还是继续支持李小龙,她为儿子支付了学费,让他去拜了一位师父,那位师父的名字,叫叶问。


叶问和李小龙


叶问的“咏春拳”很快吸引了李小龙。一旦确立了自己喜欢的事,李小龙就开始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武术这件事上:在咏春拳的道场,李小龙是从来不会逃课的孩子;走在路上,他会突然挥拳或用脚去踢路旁的树木,吓路人一大跳;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会双掌轮番猛击身边的小凳子,说是可以加强掌部力量并让肌肉更强健有力。


混乱无序,强者为王的香港街区,为李小龙提供了理想的土壤。训练有素的他很快就以强悍的体魄和勇猛的斗志,成为一帮少年中的首领。


李小龙的家人曾回忆,这个孩子会将自己的利器都藏在一个秘密地点,并且经常将一条铁链缠在腰间再到街上逛来逛去。而李小龙的兄弟也回忆,“如果小龙不喜欢谁,会直接告诉他。”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年轻时还拿过全港“恰恰舞”的冠军。他后来在格斗中那如同舞步般的步点,有人认为就是受到了跳舞的启发


1967年10月号的《黑带》杂志也曾登出过李小龙自己的回忆:


“那时候我是一个小混混,年轻无知,随时都在寻衅滋事,大打出手。我们的身上暗藏着链锁和尖刀。”


当时李小龙的目标只有一个:“打架就要打赢”。所以他除了咏春之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功力拳、谭腿、少林拳、戳脚、节拳等各种拳种,还在1957年夺得过香港校级拳击比赛少年组的冠军。


李小龙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是,那些年在街头上的打架经验和学习的各家拳法,对他后来武术观念和自成一派打法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切从实战出发。


当然,幸好李小龙后来没有继续沉迷于街头打架,不然全世界现在也不会知道他的名字了。


 3 


改变李小龙人生轨迹的,首先是电影。


其实在1941年,李小龙只有3个月大的时候,他就客串过电影《金门女》,在里面扮演一个婴儿。因为父亲李海泉和演艺界的关系,李小龙在孩童时代客串过很多部电影。


直到1950年,10岁的李小龙作为主演之一,出演了电影《细路祥》——他在里面扮演一个父母早亡,不甘于贫穷又良心未泯的不良少年形象。也正是在这部电影后,他正式以“李小龙”的艺名出道。


《细路祥》的电影介绍里,“李小龙”的名字已经赫然在列


在1953年到1959年期间,李小龙拍了十多部电影,各种类型都有,包括还拍过《雷雨》。李小龙似乎从小就有演电影的天赋,他能把握住角色的内心,而在眉宇之间,就能将自己扮演角色的神韵传递出来。当时的影评人向宸曾在《文汇报》撰文,提醒各位:


“(李小龙)可以说是称粤语片‘天才童星’,粤片工作者应该好好重视他。”


李小龙在电影《雷雨》中扮演二少爷周冲


应该说,如果不是拍电影让李小龙花费了不少的精力的话,他可能还会沉浸在无休止的街头打架甚至斗殴之中。而他在那么多部电影中获得的经验和成长,也为他今后的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59年,那个骁勇好斗,却同时能演十多部电影并获得好评的李小龙,18岁了。


他需要换个地方施展才能了。


 4 


接下来对李小龙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赴美。


1959年,由于李小龙糟糕的学习成绩和经常与人争斗,家人还是决定送他去美国念书。


李小龙出生在旧金山,按照美国的法律,他已经可以合法拥有美国国籍,所以他去美国读书倒不是什么问题。不过他和家人在那时肯定不会意识到,李小龙的美国之行对今后的华人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意味着什么。


李小龙于1961年考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并辅修了哲学、心理学及其他学科。在就读的同时,他也结识了他后来的妻子琳达。


琳达有英国和瑞典血统,后来为了李小龙,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当然,李小龙在大学期间的收获不仅仅是自己未来的妻子。在大学期间,他自己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学校里表演各种训练。在大学两年级时,他在学校停车场的一个角落租了一小块地,开了一个叫“振藩国术馆”的武馆。而他自己在练拳之外,也开始接触各种兵器,包括长棍、短棍,尤其是双节棍。


李小龙确实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在街头打架的小混混了,他依旧痴迷中国武术,却学会了将自己学到的其他击技技术揉入武术,融会贯通,最后创造出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击技体系——截拳道。


在李小龙看来,主动的以攻为守的“拦截”可运用多种方法去实现。“截”不是阻挡的意思,但它可作为一种积极的防御方法来化解迎面而来的打击。学哲学的李小龙甚至给“截拳道”定下了这样一个纲领和要义:“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当然,作为一种击技,名字和道理讲得再好听也没用,最关键的,还是一个字:打。


1964年,李小龙应邀出席美国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LongBeach International Karate Championships)。他表演了双指俯卧撑(即用同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双脚分开大约一肩宽)



此外,他还表演了“寸拳”:李小龙站直,右脚靠前,右膝微微弯曲,面前站着志愿者鲍勃·贝克。李小龙右臂部分扩展,右拳距离对方胸部约一英寸。在没有收回右臂的情况下,李用力打出一拳,同时保持姿势基本不动,将对方击退,摔倒在后面的椅子上,这张椅子放在对方身后以防止摔伤,但强大的冲击力还是让对方摔倒在地。


按照贝克的回忆:“我告诉李小龙不要再做这种示范。在他击打我后,我的胸部疼痛得难以忍受,不得不在家休假。”


此外,在旧金山开设武馆的李小龙,还要接受来自各种武师的挑战。


1964年,李小龙在加州奥克兰唐人街与华人武师黄泽民进行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比武。黄泽民与李小龙同龄,是形意拳、北少林拳以及太极拳的好手。据李小龙称,一些华人向他下达了最后通牒,命他停止向非华裔教授武术,但李小龙拒绝了。于是,黄泽民就带着六个人到上门挑战。


据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回忆,这场比武只持续了3分钟就结束了——李小龙将黄泽民打倒在地,问:“认输吗?”对方回答:“认输了。”


随着李小龙的声名鹊起,到他武馆来学艺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有华人,也有美国人和欧洲人。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李小龙可能也就是一个在美国华人界比较有名的武师而已。


真正让他成为如今一个文化象征符号的,还是他3个月大开始就接触的那个行业——电影。


只不过,这次拍电影的地方,换成了美国好莱坞。


 5 


1965年,25岁的李小龙前往福克斯电影公司试镜。


从这段试镜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年轻的李小龙自信,沉稳,对武术有自己的理解,以及当时他的身段和武术非常让人赏心悦目。




李小龙的谈吐、外表,以及当时让西方人耳目一新的击技方式,很快让他得到了好莱坞的另眼相看。1966年,李小龙得到了参演30集美剧《青蜂侠》的机会,饰演配角加藤。1967年,他又参演了《蝙蝠侠》。


李小龙在《青蜂侠》中的剧照


在1969年的1月,马上要步入而立之年的李小龙非常直白地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总目标”:


“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5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个时候的李小龙,虽然以“截拳道”在美国华人武术界较有名气,但在好莱坞,他毕竟只是刚刚崭露头角,还只能演一些配角和客串,他真的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李小龙和琳达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李国豪,女儿李香凝


李小龙对儿子李国豪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命运的安排。从1971年开始,李小龙真的就开始步入国际巨星的行列——但不是在好莱坞,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香港。


其实从1970年开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就邀请李小龙回香港拍片,但当时李小龙提出了自己的条件:电影制作成本不能低于60万港元,自己要担任影片的武术指导,有权修改剧本,自己邀请的外国演员片酬要以美元支付等等。这些要求令邵氏公司无法接受。


此后没多久,邵氏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邹文怀离职,自己组建 了“嘉禾”电影公司,开出1.5万美元的片酬邀请李小龙回香港拍片,并答应他的一切要求。


李小龙随即答应回国,在1971年回到香港后拍了第一部电影,那就是《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讲述了在曼谷一家制冰厂工作的华人青年郑潮安(李小龙饰),经历过多年的冤冤相报之后,领悟了人生,誓言不再与人打斗,对别人的多次羞辱都忍耐下来,但当他发现这个制冰厂实质上是掩护坏人进行非法勾当的处所,且他人的逼迫到了无可忍受的地步,于是重施拳脚,与坏人展开大战的故事


《唐山大兄》的制作成本虽然达到李小龙要求的10万美元,但其实拍得非常仓促,连剧本都是边拍边写的。但是,李小龙在片中的三脚回旋连环踢、凌空飞脚以及独创性的啸叫,让所有观众都耳目一新。这部电影在香港的票房达到了300万港元,震动业界。


嘉禾公司趁热打铁,在1972年与李小龙合作推出了第二部电影:《精武门》。


精武门》的投入比《唐山大兄》提高了一倍,带来的回报更是惊人:当年票房打破了亚洲纪录(百度百科显示为443万1423美元)


《精武门》打破了传统武打片狭隘的复仇主题,而是上升到了民族大义的高度。而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在片中更是上演了一口气踢倒八人的“李八脚”,以及第一次将双节棍展现得出神入化,一改观众以往对花拳绣腿的香港武打片的认识。



从此以后,“双节棍”和“李小龙”就联系在了一起。李小龙的双节棍水平之高,一度让很多人都相信这段打乒乓球的视频是真的。但事实上,这是一段特效片,是当初诺基亚为宣传N96而拍摄的广告视频


凭借两部电影奠定地位的李小龙,终于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对电影的掌控权。于是,同样是在1972年,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了他一生的巅峰之作——《猛龙过江》。


《猛龙过江》公映的时候,有些电影院因为观众实在太多,不得不出动警察控制人流,其中一些影院最终只能停止放映。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去欧洲取景的电影,而高潮部分是李小龙在古罗马竞技场对决两个国际空手道冠军(罗礼士和罗华尔)。李小龙没有采用任何镜头剪辑,一镜到底,成为经典。


有意思的是,据说因为在影片中两位空手道世界冠军要输给李小龙,所以两人不服,约李小龙各自带着助手,在拍摄前去一个郊外指定地点“切磋”一下。后来李小龙轻易取胜,两人才心服口服拍戏。


《猛龙过江》当年不仅称雄香港,更是横扫东南亚票房


相比之下,李小龙在1973年的《龙争虎斗》虽然是他第一部正式进军好莱坞的电影(由嘉禾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联合摄制),但受到的约束比较多。好莱坞因为不太相信华人演员,还给他配了两个白人主演。


但是,影片的票房让时代华纳公司目瞪口呆——投资才80万美元的《龙争虎斗》,击败当时很多好莱坞大制作,在北美就拿下了2500万美元的票房(那可是1973年的2500万美元),全球票房更是惊人(有数据说是2.3亿美元,存疑)


《龙争虎斗》节奏更紧凑,剧情更新奇,但不少影迷认为论打斗不如《猛龙过江》


拍完《龙争虎斗》之后,李小龙已经彻彻底底成了美国好莱坞乃至世界影坛的巨星。因为他创立的“中国功夫片”,一个完全因他而生的英文单词“Kung Fu”由此诞生,被收入词典。很多美国人甚至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和李小龙一样,都会“中国功夫”。


这个时候,是1973年,李小龙才33岁。


从《唐山大兄》算起,他正式主演的功夫电影不过也就四部(不算还没拍完的《死亡游戏》),大好的前途正在等待着他。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年,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李小龙的生命,戛然而止。


出于对李小龙的崇拜,网上其实有各种PS的照片和视频。这张和MJ的合影也是PS的。李小龙去世时,MJ才15岁。


 6 


李小龙的猝然而死,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当时人们给出了各种猜测。李小龙的影迷们首先寄望于法医 。


来自当时法医叶志鹏的记录显示:


检查李小龙尸体时,发现李小龙的左脚趾上有一处切开输血过的痕迹,左胸处也有做心脏内注射急救时留下的针孔,但是身体的其他部分并没有新留下的伤痕和暴力迹象,而丁佩寓所也没有发现打斗迹象和有毒物品。


所以,叶志鹏认为李小龙没有遭到谋杀。


不过,叶志鹏说,由于李小龙曾有过在拍片现场突然昏迷的经历,这可能就是李小龙猝死的前兆。


叶志鹏指的“突然昏迷”,是李小龙在拍摄《猛龙过江》时曾突然晕倒在洗手间门外。幸好工作人员发现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李小龙才躲过一劫。当时医院诊断李小龙为“脑水肿”,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回忆,李小龙发病时唇颤抖的厉害,像“羊癫疯”一样。


根据丁佩的回忆,说李小龙平时用很极端的方法练功,包括用电来刺激自己的肌肉群(所以后来有一种说法甚至说是日本人害死了李小龙,因为那套电击系统是日本人推荐的)。平时在家,李小龙为了增强格斗能力,每天都有密集的训练,如骑单车、跑步、跳绳,仰卧起坐,举重等力量练习,他希望通过训练来让他维持超人的力量和精准的敏捷度。


另据李小龙的友人介绍,生前李小龙为了保持强魄的身体,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饮食菜谱,而且还经常配制一些特殊的饮料。在拍戏期间,李小龙经常用生鸡蛋的蛋清来制作饮料,在当时,这些都没有医学根据作为支撑。


法医的裁定当然不能成为最后结论,李小龙的影迷们等待着第二步:尸检。


李小龙的尸体被解剖后,验尸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他的体内发现微量大麻——不过,专家指出这点大麻不可能诱发李小龙猝死。


尸检报告指出:


李小龙头部没有发现伤痕,既没有出现脑出血,其脑血管也无梗塞之处,身体的其他器官也都很正常,唯独脑部有中度肿胀,其脑肿很可能发生在死亡前半分钟,而且来势很快,但脑肿并不一定能致使人死亡,李小龙的死因很有可能与止痛药过敏反应有关。


所以,尸检报告给出的结果,倾向于李小龙的死因是急性脑水肿,原因是对止痛药中的某些成份产生了过敏反应。


但这个答案似乎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所有关心李小龙的人,最终等来了第三步:法院宣判。


1973年9月24日上午,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论证后,香港法庭的董梓光法官对李小龙的死因做出了七种解释,在排除了“谋杀”、“误杀”、“自杀”、“自然死亡”等可能之后,最终裁定李小龙是因为服用止痛药过敏而导致“意外死亡”。


结论一出,很多李小龙的影迷都表示不能接受,认为里面肯定存在“阴谋”。


但此时,李小龙的葬礼已经举行了——在香港出殡一次,在美国出殡一次,最后落葬在西雅图。


李小龙在香港的葬礼,马路上人山人海


尽管时至今日,还有不少李小龙的影迷坚信自己的偶像是死于阴谋,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且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


还记得李小龙在1969年立下的那份誓言吗?


从1970年开始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他真的做到了。


而到1980年,积累1500万美元的财富——其实他应该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轻松做到。


如果,他还活着的话。


这是一张让人伤心的照片。李小龙唯一的儿子李国豪,在父亲去世后子承父业,同样投入好莱坞的功夫电影。1993年4月1日晚12点半,他在拍摄电影《乌鸦》中的一场枪战戏时,道具枪竟意外射出真子弹,李国豪腹部中弹,失血过多身亡,终年28岁。他的墓,最终和父亲放在了一起。




【馒头说】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不是看李小龙的那一代。


对我这一代产生影响更深的功夫片或武侠片,属于成龙或李连杰。而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无论当年的《唐山大兄》还是《猛龙过江》,从武打设计到剧情逻辑,都似乎与时代有点脱节。


但是,我个人觉得,李小龙的成就,并不是这样来评价的。


抛开格斗技术本身不谈,单说电影。就像第一列火车,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论速度,论性能,肯定远远比不过现在的产品,但是,这些都是开创整整一个全新时代的产物。


换句话说,李小龙就是凭一己之力,开创了一整个中国功夫片的全新时代。


不仅如此,在李小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他作为黄种人娶白人姑娘,共同经营也教外国人武术的武馆;将中国武术加入西方格斗技巧,成为MMA格斗的先驱;将功夫电影推向欧美,又将欧美电影制作理念带回香港……


也正是因此,李小龙在2018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来的“百年地球十大文化偶像”排名中,还能够名列第五。


他确实已经成了几代人的一个文化标志和象征,并且在未来依旧会是。


我一直记得这样一幕细节。


2011年,我去韩国大邱采访世界田径锦标赛,晚上和几个中国记者在一家路边烤肉馆吃烤肉。


邻桌的四个下班的韩国警察大叔,听老板娘说我们是中国来的记者,非常兴奋,围到我们桌前。但他们不会说英语,叽里呱啦说着韩语,我们只能保持尴尬但不失礼貌的微笑。


其中的一位大叔忽然一拍脑袋,掏出了皮夹,拿出了里面的一张照片——是张李小龙拿着双节棍的照片。


他说了一声:“Bruce Lee(李小龙的英文名字)”,随后拉开架势,发出那招牌式的啸叫声。


我们恍然大悟,而整个小烤肉馆的其他客人都鼓起了掌。


这,就是李小龙的魅力。





2009年,美国人拍了一部《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不过没有中文字幕)。


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是:“他用人类最强有力的右拳,击中了整个流行文化,我们至今在他的重拳中晕眩。”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我的丈夫李小龙》(琳达 著)


2、《李小龙: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何潇,《三联生活周刊》)


3、《李小龙的真实战斗力》(知乎)


4、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李小龙”词条



感谢关注微信公号 馒头说 mantoutalk。有件事要和大家汇报一下:


明天一早,我就将陪女儿汤圆妹去美国过夏令营了。有人曾问我,辞职后准备干什么呀?其实我辞职的一大动力,就是为了能多有时间陪陪家人——比如像这样陪女儿去夏令营,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而这段时光是没有“倒退”键可以按的。


在美国会呆比较久的时间,所以我会尽量倒着时差继续写推送,但如果会有请假,还请谅解,先打个招呼哈~


大家周末愉快!





新来的读者可以看看我的书——《历史的温度 2》已经上市,连同之前的《历史的温度 1》,大家可在京东亚马逊当当淘宝上搜索可得,单本套装都有。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