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的。以汪涵的地位和走红程度,在大家的心目中扎根的深度,知道这么回答会被很多人骂,来吧。
爱喷的喷,我感觉就是这样。在娱乐圈你说汪涵有文化,当然算。娱乐圈如今能不念错别字正确说话都算不错的了,自己可以写书的明星,相当惊艳啊!
可是这个问题没有“娱乐圈”的前缀。
只能说汪涵爱看书,他也看了很多很多的书,但是如果会背书里的句子,爱秀自己看了多少书就是有文化,那文化这东西也太肤浅了,这事儿反而更没文化。
大家都知道汪涵是从《超级女声》那会儿红到全国范围的,当然之前的《越策越开心》在湖南范围也很红。但是红跟红还不一样,之前在湖南红,是湖南人喜欢他的机智应变和嘴溜,而且方言对当地人当然天生有好感。
《超级女声》之后的红,是不会唱歌的能出单曲,不会演戏的各种客串,广告代言接得挑挑拣拣。
但是忙和累让他从《快乐女声》那会儿就有主持节目时候边说话边流鼻血的报道,身体出问题了。
汪涵养病之后风格大变,蓄须,换发型,连主持的节目都不一样了。
大家还记得以前汪涵说过的话吧,大病一场人生顿悟了,准备退出主持界离开娱乐圈,专心看书,做手工,归隐田园,之后还出了一本手工和生活方式的书,叫《有味》。
看过这本书,不得不说很有逼格,作者在书里的图片和文字,看起来像个遗世独立的高人,傲视人间俗众。
可越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越觉得有点装逼。汪涵的学历不高大家都知道,但是学历不等于文化,很多有文化有内涵的大家文化都不高,这不是理由。但是无时无刻不在装自己博学,无时无刻不在炫自己读了很多书也说了很多书里的句子,那学问和书不过是他西装口袋里的手绢罢了。
说回刚才汪涵大病要退出娱乐圈的念头,当时叫好声一片,实际上呢?不仅没有退出,反而接了更多的节目,忙得不亦乐乎。这一两年网综的红火也没少了他,可同时还得满世界告诉大家他从来不上网,不会用电脑,甚至不会打字,不知道节目里动不动就是网络流行语是编导逼着他说的?
另外,芒果台的重大活动和重大娱乐节目,哪次哪个少了他的身影?《天天向上》偶尔也看,各种挂着文化羊头卖娱乐狗肉,哪一点透露着文化味道?
做娱乐不丢人,特别是汪涵这种已经做到一线顶级主持,有名气高收入有地位万人羡慕景仰,为什么自己觉得娱乐浅薄到一直想跳出去在文化圈,其实哪个圈还不都是圈,谁比谁高贵啊。
知道很多人都会说《我是歌手》孙楠退赛那一刻的惊艳挽救,可是作为一个专业主持人,这种反应都没有,只能说大家对主持人的要求太低。这事儿换崔永元、白岩松、孟非、何炅、蔡康永,谁不能平安过渡甚至出个彩?
身在娱乐圈,靠娱乐全国闻名,然后想用文化作为自己的标签区别于一众明星,大家哈哈一笑,承认你与众不同就好了,这定位这角度,干得不错。人家蔡康永有文化,吸粉无数,之后也有很多主持人这么跟风,都想往文化刻度上钉。出书啊,写不了可以代笔,代笔不像出写真,写真的配文也写不来?那可以多看书嘛。看书实在枯燥?可以秀看书。秀看书也累,那就主持个读书的节目。
如今文化的帽子戴了,领导头衔也有了,大家都承认你和外面的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更有内涵,更有修养,更有底蕴,人脉强大到能调动好几个国家的领事馆,大家也都惊叹了。可以了吧,用力过猛容易假。
有语言天赋,会各地方的方言,还启动了方言项目,自掏腰包也值得佩服,毕竟是好事儿,而且跟文化有关系。但是非要往千秋大业典籍文献上扯,就尴尬了。
其实只想问一下,汪涵的这么多节目,每周录制时间都卡得紧紧的,还有各种社会活动广告代言,看典籍览文献做学问的时间哪里来的?不睡觉?大家再看看他无时无处都在秀自己看的书 ↓
龙应台的《目送》《野火集》、周国平的《风中的纸屑》《人与永恒》、梭罗的《瓦尔登湖》、漫画《鼠族》、张悦然的《昼若夜房间》《沉淀》、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诗集有徐志摩的,顾城的,席慕蓉的。
这些书好么?当然算不错的,可是注意了,什么流行他推荐什么,什么书容易出金句好观点他说什么。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大家以为自己很有文化,反正鸡汤再便宜,好喝啊,喝完谁也不能说不好,而秀文化,书和诗是最方便的标签。
有文化,是看一个人产出了什么,原创了什么,从0到1从无到有创造了什么。
论读书,很多人都不如汪涵看得多,论背书,绝大多数人不如他背得好用得溜,论有文化,他在娱乐圈很有文化。
装有文化是好事儿,大家都装,整个社会氛围都好了。可是如果时间长了就真的以为自己和那些学者、专家、文化名流一样学富五车从此登堂入室,就是把自己也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