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在路上:五年跳5家报社,为哪般?

刘刚在路上:五年跳5家报社,为哪般?

刘刚在路上 内地男星 2015-01-25 17:54:58 210
点击
“刘刚在路上”
可订阅


感谢星宇同学。


本文首发微信公号:青春报cyuspringnews】。转载需原公号和作者同意。点击原文链接可关注 青春报


这次抛头露面献丑了。


如果面对一个像我采访官员一样各种突破和软磨硬泡的学生记者,拒绝似乎有违原则。


微信公号是个好东东,志趣相投者相聚,很幸运通过公号运营结识多所高校教授,给我上讲台分享机会,还能结识各地新闻爱好者,他们都会是我的潜在爆料人。


以下是发表于微信公号青春报cyuspringnews】2014年12月23日的文章。原文标题:【媒头脑】连线高手刘刚,本文有修改。



晚上好!『真高兴』又兴高采烈地来与大家见面啦~


昨天是冬至,不知道大家是否合家团圆共享温情了呢?在这样的时刻,记者却往往为了一条新闻而奔走在路上。


今天我们请到了《新京报》新媒体内容中心副总监,原深度部资深记者刘刚,来讲一讲他在路上的故事。


想知道从天涯论坛爆料到《新京报》快讯之间发生了什么?


想知道哪里能培养一个月出稿上百篇的“奇葩”实习生?


想知道一位记者在路上的真实故事?


那就快点儿读一读下面的文字吧。


栏目编辑:真高兴

2014.12.23

▲图为刘刚近照

20141113日晚7点左右,刘刚从实习生马金凤处得知,天涯论坛上有一条爆料线索,内容控诉当地公职人员将其母像猎物一样射杀。当晚10时左右,《湖南一公职人员打猎射杀村妇被刑拘》发稿,全国独家。


“看到这条线索初步核实属实后,我立马做了分工。”刘刚首先安排一名实习生联系爆料人,即被射杀村妇家属;另一名实习生,负责联系事发地湖南衡东县高湖镇羊角村的村干部及别的目击者;刘刚直接联系官方。


“如果这两个小时内,我们只是采到村民或死者家属,说村妇被公职人员射杀,没有其他渠道尤其是官方消息证实,这条稿子不能发。”所幸,刘刚联系到当地宣传部门后,对方安排县公安局一位负责人接受了他的电话采访,证实嫌疑人是衡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蒸湘分局一肖姓公职人员。13日晚10点,新京报网发布这条快讯。


14日当天,刘刚连发4篇快讯,跟踪事件发展进程,披露了被射杀村妇家庭背景、遇害现场情况及该公职人员系非法持枪等更多细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采访过程很艰难,要问出一些细节,比如有多少人被拘留、收缴了多少把枪支很难,官方不愿主动公开这些信息。”第一篇快讯末尾处,说明现阶段的处理情况是:“目前多人被拘,收缴多把枪支”。


第二天,刘刚打电话继续追问,有多少个人被拘留,收缴了多少把枪。


“那位官员一开始不愿透露更多细节,我跟他说,这已成为社会热点,网络上对枪支的数量争议很大。我打比方,一群人上山,只有一个人带枪打猎,不符合常理。”当地官员随后才透露,并非一把枪,拘留也不止一个人。


在一点点的追问下,他得到了更多的细节,前后共发布了11篇独家消息。


公职人员打猎射杀村妇事件发生在119日,截至13日刘刚第一篇快讯发稿,当地官方并无正式通报。七天后,在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官方才作出正式通报。


“我问过当地警方,如果没有媒体报道,此事会怎样发展。”刘刚说,一位官当地员私下告诉他,媒体的报道给当地造成很大压力。报道当晚衡阳市委书记便作出批示,要求公安机关依法严格办法,纪检介入调查。


如果没有报道,此事很难进入公众视野,案子仍会继续办理,但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进展会慢于引起社会关注度后。


射杀村妇事件最终以涉案人员1人被捕,9人刑拘,1人监视居住告终。此外,还推动衡阳市展开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在接下来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全市范围内收缴枪支,同时为提高市民提供涉枪线索的积极性,奖金也由一百元提升到两千元左右。


而这,只是刘刚负责的“新京报新媒体即时新闻小组”海量快讯中的沧海一粟。


▲《新京报》报道配图,图为射杀村妇案死者家属在家所设祭台


徒儿


“即时小组非常锻炼人,也只有这样的平台,才能有赵吉翔这样一个月出上百篇稿子的奇葩实习生。”新京报深度部实习生韩雪枫这样评价道,“在这个团队里实习,三到四天你的名字就能登上腾讯之类的新闻门户头条。”


而赵吉翔觉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并没有那么夸张:“我个人对发稿量不怎么在意,觉得能学到东西,把稿子质量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赵吉翔说,在“即时小组”里实习,虽然做的工作和以前的实习一样是新闻采写,但信息采集和传播方式都与传统媒体不同,对效率要求高。

“依靠新京报这个品牌,我们可以去纯粹的做新闻,没有别的担心,只需要客观真实呈现一切。”赵吉翔说,这是国内市场化媒体最大尺度了。


每天上午十点到岗,晚上九点走,赵吉翔对实习生生活早已游刃有余。与20148月初加入“新京报即时小组”时已大不相同。


赵吉翔回忆,他是在7月末看到新京报新媒体招聘实习生的消息的。


那时,刘刚刚刚转入新媒体,收到赵吉翔投的简历后当晚便回复给他邮件,并进行了电话沟通。“那时我想象中的刚哥是一个满脸大胡子,身材有些发福有啤酒肚,浪荡不羁的记者形象。”


赵吉翔说,他还记得84日到新京报报到,见到刘刚时,发现与想象的巨大反差。


“没想到他会是一个面容清秀,发型简练干净,有张娃娃脸非常面善的一个人。”


韩雪枫对刘刚的第一印象,是他在深度部实习时第一次与刘刚合作做稿。


“我那时刚去,还放不太开,他就哗啦啦跟我说了许多事,怎么突破啊,记者怎么自我保护啊什么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人是个好人,热情。”熟识后,韩雪枫更愿意说刘刚是一个非常认真,乐于提携后辈的人。


在“即时小组”的实习经历也给了赵吉翔这样的感受。


实习生加入后第一个月主要负责监控网络热点、寻找新闻线索,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新闻敏感,从协助到独立采写成稿。


刘刚从不给具体的时间限制,因为了解到“即时小组”的实习生都是真正想要做出好稿子来的,急也急不来。


但他会在平时做选题时提醒实习生应该如何操作,在实习刚开始的时间里,每晚下班前还会和实习生分享一个他自己的经历或故事,谈一谈其中的经验教训。


“刚哥这样从业多年仍然充满激情的记者很少见。与他共事,很快就会被他感染。他的处事风格、职业品行都已经深深影响了我。”赵吉翔评价。


韩雪枫印象最深的是刘刚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你来新京报实习,不是来端茶送水的,实习生不需要唯唯诺诺,这里没有这个传统。”韩雪枫说,在新京报没有实习生在收快递或整理录音,每个人都在拼命做稿子,拼命锻炼自己。


“像我这样之前完全不懂新闻的人,在这里实习后,也基本什么样的稿子都能尝试着写一写了。”艺术专业的韩雪枫因成为湖北钟祥高考监考老师被殴事件的爆料人而与新闻结交,后辗转进入新京报实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里有太多让你觉得自己不足的人。永远都有人在某一方面给你压力。”韩雪枫举例说,有的人文笔特别好;有的人特别会突破,三言两语就把电话那边的官员给搞定了;有的人脉特别广,分分钟找来有用的采访对象,“牛人实在太多了,你会觉得自己是个渣渣,必须要更努力一些才行,在新京报大楼里,整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紧张起来。”


紧张、时效、争分夺秒是“即时小组”的共识。


“以前我们通过报纸发布消息,周期是24小时,而现在争分夺秒,通过电话和网络迅速采访,不断压缩采编和审核周期,力争又快又准第一时间呈现热点消息。”刘刚这样描述“即时小组”的工作模式。


但刘刚依旧认为要做“扎实的新闻”,必须到现场去了解情况。


“以前并不是人人都有我在现场,我是记者的意识。而现在通讯工具发展迅猛,人们的新闻意识也提升了,对即时新闻做连线采访来说非常有利。但往往需要交叉多方的采访才能保证其真实性,而更深层次的东西,真正的问题,需要你去现场。”


从业近十年,刘刚始终在前往现场的路上。


▲图为2010年刘刚在江西抚州溃堤事件现场


上路


200510月,刚刚大四的刘刚签下江西一家省级都市报,入职经济新闻部干记者,没转正前的三个月,他跑遍了南昌的大小农贸市场。


“当时对新闻都不太懂,现在回头看,这是我做记者的一段职业经验积累。”在跑经济线的过程中,刘刚学会了“异地新闻本地化”,他的本科论文便是对此进行利与弊的探讨。


虽然在经济口做得不错,但刘刚志不在此,他有一种冲劲在经济报道口无处安放。


200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刘刚跳槽到江西另外一家省级媒体,开始跑城管线。


2007年初开始走上调查报道之前的半年时间里,刘刚跟着城管掀过摊子,拆过违章建筑,还遇到过暴力抗法。提起这些往事,刘刚直说自己那时还不够专业,比较冲动。


“第一次跟随城管现场拆违,有人拿镰刀、砖头要砸城管,我冲到前面去,拿手挡着那人的镰刀,大喊,不要动手!不要打人!”


凭着这股冲劲,2007年刘刚加入了报社的特稿部,他的采访范围从南昌扩大到江西全省,工作一年半,刘刚跑过了江西99个县市中的七八十个。建立起自己的资源网。这让他后来辗转来到北京后,仍能在做王林事件和当地官场新闻时在江西有所突破。


在特稿部,刘刚真正踏上了自己的路,也遇上了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九江农民含冤投江案。


“这件事影响了我新闻价值观的形成。”在九江案中,农民工黄金虎在工地搬运钢筋的时候不慎砸伤了旁人的眼睛,进入司法程序后一审法院判决农民需赔偿1.7万元,二审后法院改判由雇佣黄金虎的公司承担医药费用。


但二审改判的判决书没能送到黄金虎手上。


一审判决后黄金虎回到老家,由于不知道二审判决结果,一直担心有人来向他索要赔款,背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终在200758日晚,写了一封凄凉的遗书后投江自杀。


“我去了现场,看到他在江边留下的密密麻麻的五行脚印,他从岸上走下去,走回来,再走下去,反反复复,能想象他当时的内心斗争有多么激烈。还有那封遗书,非常的凄凉。刘刚随即对此事进行报道。

事后证明,刘刚的这篇报道不仅揭露了当地法院的程序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这个屡遭打击的家庭,报道发出后,有公益律师替投江农民申请到了五万元的国家赔偿。


黄金虎的妻子蔡春梅织了两双保暖鞋辗转送到刘刚与那名公益律师手中。


“这件事让我很受震撼,也让我对我手上的笔的价值,对新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急转


2008年,刘刚选择离开。“在地方,干扰和压力太多,做舆论监督很困难。”


这时的刘刚要面对的是,稿子经常被压下或毙掉。


彻底转变刘刚态度的,是一桩发生在江西一个小学里的猥亵案。


十几个女学生在课堂上被校长猥亵,其中一个女生的母亲联系到了刘刚,求他报道这件事,并将当事人都找来给他讲述事情的经过。


刘刚回忆,采访取证都非常顺利,然而回到报社的时候,当地强大的公关团队来施加压力,稿子被压了下来。


“我去领导办公室,那是我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因为稿子不能刊发而在领导办公室里哭。我觉得我辜负了那些女孩子和一个母亲的信任。”刘刚也知道,他没办法改变,如果自己继续留在那里,这样的事还会有很多很多,而自己无从坚持:用专业、客观、真实的报道,体现底层的疾苦。


2008年初,刘刚跳槽到东莞一家新创办的都市报,采访范围扩展到全国,也参与采访了许多重要的事件。


▲图为2008年刘刚在北川抗震救灾现场


比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他作为报社特派灾区一线记者赶赴北川,在灾区呆了半个月,做了许多一线的采访。但是,之前所面对的地方局限仍然存在,一次他在东莞得到内部人的爆料,有人用工业双氧水做泡椒凤爪,当时正值三聚氰胺曝光不久,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刘刚应聘进入该泡椒凤爪制作工坊,暗访三天,拍摄了很多照片做证据。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这篇稿子最终也没能公之于众。


20096月,刘刚离开东莞,北上,入职中国新闻周刊。


在场


200710月底,还在江西工作的刘刚去赣州兴国县出差,去法院采访当地一个信用社贷款诈骗的案子。


“我当时发现那儿的公检法当天好像特别的忙,但没有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在回赣州的路上,刘刚发现警察已经到处设岗,并拿着通缉令对过往行人挨个比对,“一问,才知道,兴国县发生了8人越狱事件。”


刘刚当晚第一时间向领导报告,但领导层面认为这涉及公检法,最好不要报道。


刘刚又通知了南方报系,也没有得到积极的答复。


最终刘刚只能在自己的博客上披露此事,而当时刘刚博客的影响力远不及他现在粉丝过万的微博、微信公号等,没有引发社会关注。而媒体公开报道此事,已经是一个星期后的事情了。


也就在这时,刘刚对新京报上心起来。


11月初,我看到关于越狱事件的报道上了新浪的头条,那是新京报记者的独家报道。”刘刚密切关注着新京报的跟进报道。


这一次越狱事件,新京报连续做了15篇跟踪报道和两篇深度报道,采访到了犯人越狱时被打伤住院的狱警,了解到了他们逃跑过程的细节,在最后一个越狱者马志强落网后。新京报记者到了到了这个人的老家,采访到了这个人堕落的轨迹。


“看完这些报道后,我对新京报深度挖掘的能力,追踪报道毫不松懈的态度,有一种真正崇拜的心情。”刘刚又笑着提起,自己其实早在2007年就向《新京报》投过简历,无奈当时自己能力不足,“人家还看不上我”。


“离开江西时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让自己的报道上新浪头条。如果一直在地方工作,一年到头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刘刚在中国新闻周刊做过永州枪击案、拷问跳桥秀等事件的报道,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终于在2010年入职了他一直向往的新京报。


入职不久,刘刚便投入《20年寻妻洗冤记》长达半年的采写中。


“当事人罗开友联系上了我,我们花了半年的时间,寻找被判定为已在20年前被他杀害的前妻。”最后罗开友在天津的一个农村找到了前妻李培香,洗刷了罪责,刘刚用一万余字对这20年的洗冤路进行了详实的报道。


2012年刘刚报道河南南阳母女跪访总理事件后,早在2009年便因滥用职权罪被判拘役,却一直在任公职的原派出所所长孙永远被“双开”。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而这些案件中所暴露出的司法程序漏洞,也令他反思更多。


“我们在学校,在办公室,在电脑电视前,看到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实的中国需要你走出去,去山上、去现场、去一线。”十年的采访路让刘刚觉得,现在人们所面对的是两个中国,有北上广繁华的一面,也有云贵川山区里的凄苦。


2012年,刘刚独家报道贵州毕节5名孩子在垃圾箱中闷死的事件时,去了孩子原来生活的苗寨,拍摄了一组照片。


“都是土坯房,家徒四壁。”在采访中刘刚了解到,在这些全家年收入两三千元,而在这样没有计划生育限制的少数民族家庭里,死去的五个孩子生前从没拍过照片,因此连遗像都没有留下,“我在那里看到的是,一个家里有五六个孩子,父母出去打工,孩子们就7岁的带5岁的,5岁的带4岁的。”采访中所见到的情景给刘刚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更坚定地认为:“我们的工作需要去现场,去记录现实,去报道真相。”


刘刚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刘刚在路上”推送过数篇《连线采访技术贴》,介绍怎样在第一时间找到采访对象,但文章最后刘刚都留有这样的备注:电话和网络采访只是各种采访技巧中最原始单一且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的采访方式之一,我依然推崇新闻人应该第一时间去到现场。新闻是靠脚跑出来的,不是靠打电话问来的。只有越逼近现场,离真相才越近。


采写 | 青春报记者 朱星宇

编辑 | 真高兴


————————————————————————————————————

刘刚在路上 是新京报记者刘刚维护的微信公号。主要分享新闻生产台前幕后和官场故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浏览微信公号青春报cyuspringnews】原文:


喜欢本文请点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