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熠生辉 | 徐誉滕:旋律中的时代之声

艺熠生辉 | 徐誉滕:旋律中的时代之声

无线徐州 内地男星 2025-05-23 19:54:05 27


点击观看视频,更多精彩见文末


2007

《等一分钟》的旋律如潮水般

漫过城市街巷

这首曾被黄品源、任贤齐接连退稿的歌

最终在他的嗓音里迸发出灼灼光华

将“徐誉滕”三个字

烙进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从幕后到台前,他的音乐始终贴着时代的脉搏跳动,在《李雷和韩梅梅》中打捞80后的集体记忆,于《水墨彭城》里晕染乡土的呼吸。音符流转间,他的音乐如一座桥,一端承接时代奔涌的潮声,另一端系着人间烟火的温度。


时代与青春的记录者


初见徐誉滕,是在堆满乐谱的工作室。“如果时间,忘记了转,忘了带走什么。”当《等一分钟》的声音漫过耳际的刹那,一切仿佛回到,那个2007年的春天。



那一年,网络开始全面融入人们的生活,《等一分钟》凭借着感人至深的旋律,在网络传播的推动下迅速走红,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热门符号。这首歌的走红历程颇具戏剧性,原本是为黄品源、任贤齐创作却先后被退稿,最终由他自己演唱后意外爆火。

那时的徐誉滕,并没有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想法,但歌曲的走红,让他半推半就地开始了全国跑商演的日子。奔波的疲惫与掌声中的感动,让他逐渐意识到,站在台前或许能让时代之声传得更远。



一次去演出的火车上,他偶然看到了一篇关于李雷和韩梅梅后现代生活的文章。对于这个故事,徐誉滕有着特殊的情感,在他看来,英语课本中这两个虚拟人物,伴随着80后成长,他们的故事就像身边朋友的故事一样真实亲切。就这样,《李雷和韩梅梅》在火车的轰鸣声中诞生,这份集体记忆,也在徐誉滕的笔下转化为音乐,化作80后青春的情感符号。


好多年没有再一次翻开它

但哪一段说的谁和谁

偶尔还能细细回味


这几句歌词,恰似一代人翻阅青春相册时的喃喃自语。如今再去回首这些过往,徐誉滕坦言,罗大佑、李春波等前辈记录时代的创作理念影响了他,于是,他将创作题材从个人情感拓展到时代生活,用音乐记录下一代人的成长轨迹、所感所想,让音乐成为了时代的精神坐标。



在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国华看来,徐誉滕的音乐,像用音乐拍下时代快照,将符号化的集体记忆凝练为旋律,既捕捉了特定年代的成长轨迹,又完成了对时代精神的提纯。这种创作并非被动记录,而是主动介入社会情绪流动,让音乐成为跨越时代的共鸣器。从个体叙事到公共记忆的转化,揭示了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代脉搏的同步,唯有如此,文化方能超越时空,成为时代的回声。



生活与乡土的歌者


从《等一分钟》到《李雷和韩梅梅》,连续的爆款,让徐誉滕火遍全国,也贴上了“情歌”“80后”这样的标签。那时的他以为,就这样一直唱下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样的想法,在2008年发生了转变。



2008年,汶川地震,焦急的父母、无助的孩童、迷茫的夫妻,一个个焦急的面庞,刺痛了他的心。看着窗外的满天繁星,那一刻,徐誉滕脑中想的是,“如果发生在我身上,可能每天陪伴我的,就是这满天的繁星。”就这样,他连夜将星光与泪光,交织成《星星和我睡不着》。


遥遥的天空星星耀眼

有他的晚上不会孤单

也许有一天或许明天

幸福就会来到身边


旋律裹挟着对生命的祈祷,也意外成为寻亲者的精神纽带。当音乐超越娱乐属性,真正成为抚慰人心的力量,让徐誉滕更笃信:人民是旋律生长的沃土,唯有俯身倾听,才能让作品迸发直抵人心的温度。



徐誉滕的作品,总因真实而动人,他让音乐成了触手可及的温暖陪伴。在他的创作世界中,不仅写生活里的悲欢,也写家乡的街巷烟火。



住在燕子楼公园旁边,他便写下了《燕子楼》,以古诗词为蓝本,将历史故事融入流行音乐;看到“南秀北雄”的标语,他灵感涌现,创作了《水墨彭城》,用电子乐混搭琵琶吟唱,描绘出家乡的水墨意境;《徐州往事》里那些生活气息,是关于大同街、淮海路的记忆,词曲勾连间,化作无数徐州人的乡愁。他说,这座城的气息早已融入血液,而他的音符,也成为了家乡文化的一张名片。



当音符接住人生悲欢,当旋律裹住街巷里的烟火,艺术便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这份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让他的音乐有了扎根泥土的力量,将人民的故事,化作不息的旋律。

他摒弃悬浮的宏大叙事,转而深耕乡土肌理与生活日常,让艺术从土地中生长。” 在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国华的眼中,这种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的创作理念,正是社会主义文艺生命力的源泉。他用实践证明,唯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艺术才能真正成为“永不褪色的旋律”。






时光奔涌向前,徐誉滕的音乐始终在街巷深处传唱。从街巷烟火到山河远阔,从青春私语到家国情怀,当《李雷和韩梅梅》叩响记忆之门,当《水墨彭城》的琵琶音晕染故土月色,我们听见的不仅是歌者的吟唱,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响。

艺术的永恒,恰在于它始终以谦卑的姿态扎根泥土,以炽热的胸怀拥抱人间。未来的某天,当后人轻触这些旋律的纹路,或许会恍然发现,真正的时代之声,未必是华丽的咏叹,那些扎根于市井阡陌中的旋律,终将在人心里,生长出跨越年轮的力量。


点击观看视频




徐州广电记者 | 李尧

编辑 | 王峤

一审 | 蒋莉

二审 | 渠峰 朱宸昕

三审 | 张清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