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 宁波有戏 | 陈怡:“我开始轻视语言”——观《云门2:十三声》

遇见 · 宁波有戏 | 陈怡:“我开始轻视语言”——观《云门2:十三声》

宁波有戏 内地女星 2018-11-20 17:10:38 541

《云门2:十三声》谢幕。

顾不上手持手机录制更长谢幕画面,腾出手,把尽可能热烈的掌声送给台上气喘吁吁的舞者,送给云门的新掌门人——郑宗龙。

沒有了林怀民的云门,也是好美,好美。对刚刚过去的七十分钟,我着迷至浸淫,与台上舞者同呼吸。连沈从文都说,表现一抽象美丽印象,文字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数学,数学似乎又不如音乐。

我要补充——所有艺术形式中,音乐最圣洁,身体该如圣殿,舞蹈让圣洁入住,让寄居在肉里的灵,流畅。

有一本书,书名非常好——《我开始轻视语言》。

第一次有这种强烈感受,是在大学寝室里抱着电脑看完林怀民《云门舞集·行草》:肢体不仅能流淌意识,还能造型思想,所有表达中,语言在信息快速传达上的优势不言而喻,但在多数时候,语言莫不是最无计可施的交际花?或最画蛇添足的下下策?(尽管它可能是大部分人应用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表达工具,时而用来爱,时而用来伤。)

是夜,看罢《十三声》,亦有感于斯也。

如果要给台湾的文化艺术手绘一份文艺版图,林怀民和他的《云门舞集》自然拥有一块大大的“鸡腿”。

华语世界里,林怀民可谓现代舞领域之图腾,由其一部部舞集作品奠定“舞林地位”。郑宗龙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台湾艺术家向来擅打初心牌和讲故事,难得的是,自然流淌,不造作。

《十三声》的编舞思想,就来自郑宗龙儿时记忆,母亲口中关于艋舺传奇街头艺人的传说,因其在表演中可一人分饰多角、忽男忽女、时老时幼而获此称。在台北艋舺街头长大的他,将诸多街头见闻编进这部舞作之中。郑宗龙要表达的初心,是童年与乡愁。

序章,黑衣女舞者摇铃,召唤出十位黑衣舞者,一字排,缓缓走向舞台中央,整个剧场弥漫着幽暗的诡秘气氛。

随即,十一位黑衣舞者,如十一道光,他们扭动、佝偻、舒展、嘶吼、狂笑、呜咽、静默,

高速抡转的长臂,让你的视线几乎失焦。回想一下你在动画片里看到美少女变身或者奥特曼出拳前,因为高速运转而留下晕圈运动轨迹的镜头。没错,郑宗龙的舞者,在不借助任何特效的情况下,用身体的流动与速度,实现了这一效果。好看,惊人!行云流水,如武功盖世之侠,一剑封喉,长啸一声,飘然离去,身后众敌,陡然瘫倒……

你目不转睛盯着台上微弱灯光下的舞者,他们时而疯魔癫狂,时而仰天长啸,时而压抑静默,时而声嘶力竭,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忙,每一个人都是一出戏剧,好像一部水浒、又像一部聊斋志异、一会儿又是封神榜,组合在一起,整个舞台能把你忙成联合国秘书长,可你认真捕捉台上生猛的举手投足,忙活半天竟不知自己在忙什么!他们到底想说什么?郑宗龙究竟想表达什么?

我还没放弃,尽管心性愚钝,抓不住艺术家要义,但我已经感受到来自生理上的通透酣畅,像热带雨林的森林里的第一缕晨光,窗台的薄荷叶上第一滴晨曦露水,像历经海难后的巨轮在深夜码头缓缓口岸……

我已逐步放弃破解创作者的密码,而是更集中地将关注点放在直观感受及林强的配乐上。

古典乐、民乐、民谣、电子音乐,在不同段落的转换间,十一位舞者扭动的每一块骨骼和肌肉,如寸寸攀援的欲望和层层蔓延的矛盾,仿佛是集于一身的因子,是微观镜头下的每一个生命体的演绎。

十三声,集十三种人声与一身,一个分裂而丰富生命体,这不就是郑宗龙创作的原型吗?而一个平庸生命的体内,谁敢说不具有十三、十四甚至是更为多元立体矛盾的复合?

中国古人审美,喜留白,给观者以余味,让作品收获多元的创造力。相较于戏剧,剧场里的现代舞恐怕是最无意留白,而让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剧场艺术。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郑宗龙想借此描绘脑海里童年的一幅瑰丽图——台湾北部淡水沿岸的少数民族日常,用身体书写诗意与回忆。

除了热衷于守护淳淳的“初心”,台湾艺术家还有个特点,他们的艺术审美大多受西方哲学、宗教、人文影响,于是在一中一西间,如西欧大陆牧场的牛奶,以恰到好处的比例兑进闽南武夷山的正山小种,调制出一杯英式伯爵奶茶,回味甘甜有奶香。中国红,西欧白。

有记者问郑宗龙,观看《十三声》需要做怎样的准备?郑宗龙的回答很西式:把自己放轻松,不需要任何准备。他接着解释:刚刚那个舞蹈演员从这头飘到那头让你联想到谁?那一缕光给你什么感受?留意自己平时不太常有的感受,就好了,完全放轻松,去感受,不需过分解读,这就是舞蹈的魅力。“舞蹈就是超越语言的表达,但能达到共鸣喝沟通,对生命更丰富情感的探索。”

我想《十三声》该有很多隐喻,是郑宗龙童年的独家记忆,是他疏于与外界做更多诠释的密码。然而艺术能给人以脱俗的思想和美的感受,那些冷不丁冒出来的、平时不太常有的感受,多像一首诗啊,直至人生的舞台拉上帷幕,都不觉黑暗。片刻即成永恒。

《十三声》的演出宣传册上的文案设计都进行了“落地简化”。雲門是云门,鄭宗龍是郑宗龙,林懷民是林怀民,唯独十三聲的“聲”,保留着它的繁琐与丰富。2018年大陆巡演五座城,厦门、广州、上海、长沙,这晚是他们的最后一站,最后一场,谢谢来到宁波!



编辑:鹿与少年

剧照由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提供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遇见·宁波有戏”入会指南


-THE END-

本文由 遇见·宁波有戏 原创

转载请联系我们

点击关注宁波有影

了解更多影视评论

“宁波有戏”已与广州青年剧评团、成都青年剧评团、陕西青年剧评团、“太原有戏”、成都剧评结成剧评联盟,互推剧评文章,可点击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