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年华正好时便急着证明什么。但有的人,却在最美的时候选择了转身。
王祖贤,林青霞。这两个名字,曾经是多少人青春里最美的记忆。一个在加拿大的寺庙里寻找内心的宁静。一个在文字的世界里重新定义自己。她们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活成了自己的佛”。
01
说起王祖贤的”出家”。这事儿得从2009年说起。
那年,香港媒体爆料说她在加拿大削发为尼了。消息一出,整个娱乐圈都炸了。毕竟这是那个凭借《倩女幽魂》里”聂小倩”一角红遍半边天的女神啊。
但很快,齐秦站出来辟谣。说没这回事。王祖贤的叔叔也回应了,解释可能是她跟朋友聊天时提到在家修行,未来可能会出家,结果被人误传了。
可传闻归传闻。王祖贤对佛学的虔诚,却是实实在在的。
2023年6月,又有网友晒出她在寺庙修行的画面。视频里,55岁的王祖贤在台上侃侃而谈,甚至被描述为寺庙里的”小领导”。虽然她依然留着长发,属于”带发修行”,但那份虔诚和投入,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从1993年因为感情问题逐渐淡出娱乐圈,到2003年拍完《美丽上海》正式宣布息影,再到独自移居温哥华。王祖贤的每一步选择,都透着一种超脱。
她没有真正剃度出家。但她确实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佛学修行中。在远离纷扰的娱乐圈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佛”。
02
林青霞的转身,则是另一种精彩。
这个1973年凭借《窗外》出道的女子,曾经是琼瑶电影的代表人物。”二秦二林”里,她是那个最特别的存在。1980年代后期转战香港影坛,1990年代凭借《东方不败》等武侠片成功转型。
1994年结婚后淡出影坛。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2011年,58岁的林青霞以”作家”身份”复出”了。她推出散文集处女作《窗里窗外》。很多人才知道,原来她开始写作的契机,是为了怀念已故好友黄霑。
黄霑生前曾邀请她写专栏。她当时不敢答应。直到黄霑去世后,为了追忆他,林青霞才执笔写下了第一篇文章《沧海一声笑》。文章在黄霑追思会当天刊登在《明报》上,获得了许多回响和鼓励。
从此,她的写作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03
《云去云来》《镜前镜后》《青霞小品》…林青霞陆续出版了多部散文集。其中《镜前镜后》还获得了”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推荐奖。
她说,写作让她的人生开启了新的一页。”眼界开阔了,心胸宽大了,还变得更善良了。”因为她的写作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实的感受与体悟。
从一个被镜头聚焦的”镜前”人物,转变为一个在文字世界里自由表达的”镜后”创作者。林青霞通过文字表达真实的自我,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成长。
这不就是她”活成了自己的佛”的另一种体现吗?
04
说到”四美”,这事儿有意思了。
香港四美、台湾四美、大陆四美…这些名单其实并没有官方认定。都是大众根据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审美偏好,自发形成的。
香港那边,钟楚红、关之琳、李嘉欣、张敏…每一个名字都能勾起无数回忆。钟楚红被誉为”香港第一美女”,关之琳的”十三姨”深入人心,李嘉欣有着”最美港姐”的称号。
台湾这边,林青霞、王祖贤、萧蔷、贾静雯…林青霞的美雌雄莫辨,王祖贤的美兼具妩媚和清纯,萧蔷曾有”台湾第一美女”之称。
大陆四美里,陈红、朱琳、何晴、蒋勤勤…陈红被誉为”大陆第一美人”,朱琳在《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温婉动人,何晴是唯一演遍四大名著的女演员。
每一位美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时代印记。香港女星的明艳大气、台湾女星的温柔灵动、大陆女星的古典韵味,都以各自的方式惊艳了无数观众。
05
但真正令人惊艳的,不只是她们的美貌。更是她们在人生不同阶段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王祖贤选择潜心佛学修行,远离尘嚣。她不再被娱乐圈的浮华所束缚,而是将生命投入到对信仰的追求中。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掌控和内心丰盈的表现。
林青霞通过写作,将过往的经历、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付诸笔端。写作让她变得更加善良、心胸开阔,也让她在人生的后半程找到了新的价值和意义。
她们没有被时间的洪流或世俗的眼光所裹挟。而是勇敢地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活出了独一无二的精彩。
无论是王祖贤的静默修行,还是林青霞的笔耕不辍,她们都向世人展示了,真正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强大。
至于”谁最令你惊艳呢?”这个问题,答案无疑是高度主观的。有人可能被王祖贤的空灵与神秘所吸引,有人可能钟情于林青霞的英气与才情,还有人可能更偏爱其他女星的独特风采。
这种多元的审美,正是对”美”的最好诠释。她们共同构成了华语影坛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用各自的人生故事,诠释了女性在不同阶段的智慧、勇气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惊艳时光的美人,最终都活成了自己的佛。这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佛,而是内心的圆满与自在。她们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这,才是最有分量的”美人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