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TKA术后理想的镇痛应能够促进患者早期膝关节活动度(ROM)和走动距离的恢复,减少阿片药物用量和慢性术后疼痛。《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验证了持续收肌管阻滞(cACB)的效果,让我们共同学习。
TKA术后镇痛方法多样,包括椎管内、静脉药物、神经阻滞等,各有利弊。解剖学研究发现,股神经在发出大部分运动分支后才进入收肌管。由此推测,cACB在提供有效的镇痛同时对下肢运动的影响小。
本研究纳入165名拟择期行TKA手术的患者,排除禁忌后,随机化分为cACB组和对照组。麻醉选择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若椎管内麻醉失败则改行全麻退出观察,总流程图如下。
术后当天,患者由APS小组通过硬膜外导管进行镇痛管理。直至术后第1天晨间,cACB组患者移除硬膜外导管后,超声引导下在大腿中部行收肌管置管,单次注入0.25%布比卡因溶液10mL,后续以8ml/h速度泵注0.125%布比卡因;对照组患者移除硬膜外导管后接受假导管放置(模拟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并施加压力10秒,不刺穿皮肤),并连接相同的输注泵。两组均将导管及外连设备覆盖,使其具有相同的外观。所有患者按如下措施补救镇痛:包括每2小时静脉注射吗啡1-2mg,每日两次控释羟考酮10mg,每6h一次曲马多50mg,以及根据需要给予氢可酮/对乙酰氨基酚。至少每4小时记录一次VAS评分,并记录在电子病历中。在物理治疗期间每天2次测量移动距离和ROM。在3和6周随访WOMAC评分。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是收肌管阻滞后20h内总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吗啡当量),次要结局指标包括VAS曲线下面积(AUC)、行走距离、膝关节ROM,LOS和WOMAC评分(研究者所在单位使用的一种关节炎评价指数)。
两组基线数据如下图,两组无明显差异。
在术后12小时,两组的吗啡消耗当量没有差异(11.9±14mg vs.12.5±15mg, P=0.89)。放置cACB后20小时,对照组比cACB组需要更多的吗啡(96.5±47mg vs.73.9±38mg,P=0.03)。
术后12小时,可能仍处于硬膜外镇痛期,对照组和cACB在疼痛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VAS AUC为27.9±16mm vs.26.9±19mm,P=0.82。在术后第1天撤除硬膜外导管后,与对照组相比,放置cACB后20小时疼痛评分显著降低,VAS AUC为36.4±18mm vs. 28.6±14mm, P=0.04。
cACB不影响住院时间(P=0.28)、平均行走距离和行走距离的每日变化,除术后第1天外,ROM绝对值和每日百分比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下见表。
WOMAC问卷用以评估术后3周和6周的功能情况,3周时在对照组和cACB组中观察到与基线功能相比的显著改善(分别为P=0.002和P=0.0001)。cACB组中的患者3周时功能状态更好(37.8±13 vs. 29.1±15,P=0.04)。6周时,对照组和cACB组的WOMAC评分相似(32.9±14 vs. 27.9±17,P=0.38)。在3周和6周的随访中,各组之间的ROM可比。与基线ROM相比,3周和6周的配对结果显示,术后6周,cACB组膝关节ROM明显改善。无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
WOMAC问卷用于评估术后3周和6周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基线相比,对照组和cACB在3周和6周时均显示出显著改善。在3周时,cACB组的平均WOMAC评分显著改善(P=0.04)。
术后3周和6周评估运动范围。在3周或6周时,两组之间的ROM没有差异。与基线相比,cACB组在6周时显示出显著改善(平均差异11.77°,95%CI:3.1-20.5°,P=0.01)
在TKA术后,理想的镇痛应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并促进膝关节ROM恢复。本研究表明,术后第一天进行cACB可降低总阿片类药物消耗,疼痛评分,并使3周时WOMAC评分改善。该方法没有临床显著的运动阻滞,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可在术后急性期提供长期有效的非阿片类镇痛,但缺点在于并未降低止吐药使用率,且有收肌管置管失败的风险。
膝关节术后镇痛是临床工作的热点,更是难点。最常用的方法是口服或静脉使用的阿片类药物以及各类非阿片类药物,近期刚刚发表的《成年人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可供参考。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的TKA术后,硬膜外镇痛偶尔也使用。外科医生关节腔内“鸡尾酒”注射疗法的镇痛效果也不容小觑。神经阻滞技术的普及推广,神经阻滞镇痛用于膝关节术后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所以现在公认推荐的膝关节术后镇痛方法是多模式镇痛。
近年来麻醉医生关注与研究最多的还是各类神经阻滞方法。超声引导下单次阻滞安全高效,但受限于局麻药物的时效,不能覆盖术后疼痛管理全程。各类局麻佐剂,包括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右美托咪定等,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特别是添加右美最佳剂量的相关研究。神经周围留置导管进行持续阻滞是另一类较新的技术。受限于较高的设备与耗材要求,国内能够开展此类镇痛方法的医院不多。根据我院的经验,此类阻滞效果良好,但目前适合开展的入路还不多,经验有限。并且,在导管固定、药物浓度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期推荐的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摘译:赵文琪、蒋鑫;点评:袁红斌)
原文链接:
1. Leung P, Dickerson DM, Denduluri SK, et al. Postoperative 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mproves pai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Clin Anesth 2018; 49: 46-52.
FIND ME:
《古麻今醉网》传播最全面、最新颖、最权威的围术期医学知识,已成为华人麻醉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之一。
招商 | 您的精彩由我们展示
《古麻今醉网》主要开设了【麻海新知】、【论肿道麻】、【头头是道】、【醉仁心胸】、【醉翁之艺】、【骨麻征途】、【爱儿小醉】、【产麻新谭】、【麻醉与复苏】等栏目。我们面向医院、医药企业、学会在合法、合规、内容可靠的前提下提供广告合作、视频直播、专栏冠名等多项服务,如果您有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城市合伙人 | 火热召集中
联系电话:
021-60390780、18939726567 沈老师
“您的鼓励是对原创最大的支持!”
目前已60000+麻醉同道关注加入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