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亮,终于不忍了

李行亮,终于不忍了

NG剧场 内地男星 2025-10-14 19:56:40 24

2025年10月14日  |  NG剧场的第52期

昨天下午,李行亮发布长文回应《再见爱人》争议。

他在文中表示自己“遭遇24小时恶意举报”,严重干扰了工作与家庭,很多个夜晚,他只能坐在沙发上,陷入绝望与泪水。

这一次,他将采取一切合法方式,坚决维护自身及家人的权益。


01

去年,《再见爱人》第四季开播。

作为一档以“婚姻与自我”为主题的情感观察真人秀,它向来以“高浓度真实”著称。李行亮与妻子麦琳受邀参加,这对结婚多年的夫妻,曾一度被认为是“平静温和”的代表。

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往往藏着风暴。从节目第一期开始,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相处细节、情绪冲突,就不断掀起网络讨论。

“麦琳不懂感恩”“李行亮情绪冷漠”“婚姻里的互相消耗”......网友的解读层出不穷。

有一期节目里,麦琳因一句话情绪崩溃落泪,李行亮一脸沉默;

另一期中,两人在车内谈及“离婚后孩子和财产如何分配”时场面一度紧张。

麦琳希望两个孩子都由自己抚养,李行亮则主张争取女儿抚养权,此话题被镜头聚焦,成为讨论热点。

短短几天,他们从“最真实夫妻”变成了“争议情侣”。


02

但节目尾声,他们仍然选择了彼此。

李行亮在《再见爱人》的回门宴上说:“婚姻不完美,但我们想一起修补它。”

麦琳点头回应:“我想努力试试看。”

那一幕让不少观众落泪。

他们是那一季中唯一一对都下车的夫妻。

其他两对,一个选择暂别,一个独自前行;唯独他们,带着矛盾与不确定,仍愿意并肩走完最后一程。

或许,正因为那些撕扯、冷战与眼泪,都让他们更清楚彼此的边界。

在一次次碰撞里,他们学会了表达,也学会了让步。

李行亮开始尝试回应情绪,而不只是分析问题;

麦琳也懂得了,有些爱,不是索取理解,而是放下计较。

可现实比镜头更长,舆论也比节目更尖锐。

节目之外,他们没能真正离开观众的放大镜。


03

随着节目热度发酵,争议反而越来越大。

有人截取片段调侃麦琳“情绪化”;

有人解读李行亮“冷处理太多”;

更有人把他们的婚姻当成“公共案例”,以此来争论婚姻角色与性别议题。

网络言论的边界逐渐模糊,从“节目评论”变成了“人身攻击”。

李行亮在长文中提到,过去一年,他和家人经历了无数匿名举报、短信骚扰、甚至诽谤谣言;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议论,妻子不敢再发朋友圈。

他们无数次尝试解释、澄清,却始终无法对抗那种“被定义”的无力感。

于是,他决定不再忍。


04

“节目是节目,生活是生活。”

节目剪辑和冲突可以制造热度,但真实的生活不该被无限放大。

他在文中写道,“当言论越过了理性的边界,伤害到我的家人、破坏我们的生活时,我将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一切合法方式,坚决维护自身权益,守护家人的安宁。”

确实,《再见爱人》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太真实——但真实不代表毫无边界。

当镜头变成放大镜,每一次叹息、每一次停顿,都可能成为被误读的证据。

而被误读的,不只是情绪,还有生活本身。


05

无论这段婚姻里有多少摩擦、多少误会,那都是他们家庭内部的事。

旁观者的共情,本该停在共情上,而不是评判。

毕竟,爱情和婚姻最难的,不是赢得舆论,而是面对彼此的真心。

日子是他们的,感受也是他们的。

旁人看不懂,也无需看懂。

李行亮的这次发声,也许是一次情绪的爆发,也许是一次自我救赎。

但至少,这一次,他终于为自己、也为家人划下了界限。

在娱乐的光影与喧哗之外,他们只是想,安静地过日子。

郑重声明:图源网络,侵删

END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