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流书,做一流人!人生必读好书指南
微信平台读好书类的领先订阅号
差不多六年前,我31岁那年,出版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在这之前,我已经出版了八九部作品,从出版社的角度,我无论如何算不上畅销作者,我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并不觉得《谁的青春不迷茫》与之前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如果硬要说不同,之前的作品都是刻意为之的作品,而《谁的青春不迷茫》是我十年间每一天写下的日记,被出版社精选出来,我在每一篇日记之后做了一个十年之后自己的对话,仅此而已。
这些日记本不是能发表出来的作品,无论是文笔、措辞、立意,都与“正常”二字相差甚远。但恰恰是因为它们的“不正常”,让编辑看到了一个北漂少年每天奇奇怪怪的心理活动。
那些无法在台面上说的话,那些完全为了安慰自己的阿Q精神和莫名其妙的想法,居然成了这本书最大的生命力。我写“如果有一天我当皇帝了,我一定要给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加官晋爵……”我写“如果我会四门外语,我就应该用这四门外语轮流跟在机场遇见的那个说英文的泼妇大吵一架……”我还写“为什么面对爱情的时候,永远都是备胎的心情呢……我有那么丑吗?我为什么会那么丑呢?”
看着那些日记,心里好羞愧啊,但又很感动,以前的我居然是一个那么敢面对自己的人。虽然我早已忘记自己为何要写下这些,但我知道,那个22岁带着行李箱走出北京西站开始北漂的少年,心里有很多很多的话无法与人诉说,所以写成日记,就当是个发泄而已。
那就出版吧。
然后,我的人生便因这本书开始微妙地改变了。
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他们说:“原来你也是这样的,我还以为自己有病呢。原来这么想很正常。”或者说:“啊,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奇怪,原来我们一样奇怪,那我就不担心了。”所谓“谁的青春不迷茫”,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迷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式困惑,可当我们一旦表现出一丁点儿困惑和迷茫,就会被贴上“为赋新词强说愁”“矫情”“幼稚”的标签。
迷茫不是罪,假装自己不迷茫才是。
有迷茫,承认它,接纳它,再克服它,才是这一路上我们结伴同行的意义。
说来奇怪,因为这本书,我突然发现——展示出自己的弱点,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谁都有弱点,不展示不代表你没有,展示了反而证明你不怕被伤害,那也是另一种的强大。
正因如此,我31岁之后的人生似乎一下开阔了起来。以前总害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吐槽,很想向外界展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可问题是,我都活了三十一年,依然千疮百孔,难道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展示一个完美的自己吗?不,我应该活成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很显然,这样的逻辑并不成立。相反,针砭时弊,指出问题的鲁迅比大多数歌功颂德、曲意逢迎的文人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和骨肉同胞。
所谓真实,就是不再怕别人的评价了,好是我,坏也是我,横竖都是我。因为我比别人更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别人批评得对时,我并不生气;别人批评有失偏颇时,我也能一笑了之。
在这样的改变中,我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写了自己成长中的种种孤独
在《向着光亮那方》中记录了过往人生中感动我的人和事。
有趣的是,2012年,当我准备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时,我看到了自己2010年写的日记,于是在后面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直到今日,我仍喜欢偶尔在平静叙述之后,加上自己的肯定(就是那种——我是这么认为的,对!)。无法四处获取他人的赞许,只能变着法子让自己支持自己,以至于在看过去文字的时候,我常常会冒出一个略微稳重的男孩抚摩略微顽劣男孩额头的画面,然后前者总能用他的方法搞定后者。那是一直存在于我成长中的画面,只有等到这个人变得稳重之后,这两个男孩才会成为一个人。但我想,那一天也许永远都不会来。2012.3.22”
两个我?一个年轻的,一个年长的,如果他俩真的遇见了,他们会欣赏彼此吗?会喜欢对方吗,还是相互嫌弃呢?不得而知。可正是因为这种不得而知,两年前我写了一本“年长的我”遇见“年幼的我”的长篇小说,取名叫《我在未来等你》。当看着小说,再对比自己几年前写的这段话,这种感觉真是妙死了。怎么说呢?就是自己能完成自己心里的所想,自己能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不是靠别人,就很妙。
这六年,因为《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我改变了很多。我知道,也有很多读者因为这本书也改变了很多,所以如果今天你是第一次拿起这本书,希望你也能有所得。这不是一本文学书,这是我真实的、尴尬的、千疮百孔的成长史。
插图/金浩森&文子
关于本书
《谁的青春不迷茫》新版
刘同 著
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
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让你发现光芒的机会。
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
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出版6年 加印88次
打动千万次的青春
有些书可能是答案,但这本书应该是共鸣
查看好书目录:
更多书目更新中...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
微信公众号:人生必读好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