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杂志专刊:谢雨欣:灵感闪耀北国春城

《中国青年》杂志专刊:谢雨欣:灵感闪耀北国春城

大马设计 内地女星 2022-04-13 12:12:00 373

舒朗的城市里,涌动着柔性的豪迈。


谢雨欣:灵感闪耀北国春城


——于丹


被簌簌落叶包裹的长春街道,有轨电车徐徐驶过,带起肃爽的风。轨道旁金色枝叶的起落,宛若讲述着一则北国的深秋童话,也留住了彼时沉迷于乘着轨道电车径自来回的谢雨欣。


这个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满族姑娘,在设计行业内以谢小白为名“行走江湖”。“小白这个名字是因为大学时候在同学中肤色比较白,另一方面是想让自己保持初心。”1996年出生的谢雨欣说话柔声细语,带有一点羞赧,但当这名年轻的设计师站上提案会的发言台,因东北这片水土浸润生发出的笃定与果断又让她神采奕奕。


“舒服”,是足够的喘息空间


7年前,谢雨欣来到长春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视觉设计专业,长春人的热情让她感知这里的风土人情。从长春火车站出发到净月区途中,健谈的出租车司机开朗地讲述着长春的建筑与当地人之间流传的故事,亲切如话家常。家乡的气候干燥,长春送给谢雨欣的第一份礼物是清新的空气与生态环境,“来了之后,身上的过敏都好了。”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谢雨欣的“精神休憩所”,“在一个工业城市内,有一片面积巨大的绿地雕塑公园可以去供人们欣赏是件十分奢侈的事情。”求学时无数个在此静思的日子,让谢雨欣拥抱着长春豪迈中的柔性之美,也让她对这座城市有了更为立体的感受。


也许是因为这座城市刚柔并济的气质,求学时专注于创作的谢雨欣也曾以行动笃信世界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的情感。内向的谢雨欣自述在大学时不善社交,执拗地认为作品足可以直抒胸臆。但也因为作品出众,被文化衍生品选修课老师、大马品牌设计的创始人王兴洮慧眼识珠,让谢雨欣通过工作室的招聘从实习生开始,跟随市场打磨成长。


采访中,关于长春,谢雨欣反复提起“舒服”二字,对她而言,舒服代表着长春在艺术创作中还没有太多约束和挤压感。她可以自由地创作,没有太多框架,自己可以为了一个项目去加班,去学习,在想要停下来的时候也可以静下来反思自己。“有时间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是谢雨欣选择留在长春的重要原因之一。


谢雨欣告诉《中国青年》杂志记者,“喘息”不止于可以自由调控的生活节奏,也在于长春给予年轻人的包容与尊重,“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认可年轻人的专业度。”


艺考前,谢雨欣曾在北京进行专业课学习,她感觉北京虽然文化氛围浓厚,但创作环境是“很可怕的,每个人像工作机器一样不停地反复输出,在这种状态下效率会短暂提高,但真的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宽松的环境氛围和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在长春,“舒服”并不意味着慵懒,不论是工业还是艺术,要想向前发展,齿轮般密切地咬合是一则必备条件。谢雨欣的工作中,也有早上7点就开始头脑风暴,加班到凌晨,配合客户需求每天进行一轮提案,迅速提出十几个方案的紧张,“最紧张的一次是在品牌发布的前两个小时我们还在改稿,但结果是好的。”谈及此处,谢雨欣的成就感满溢。


成长,是一起默默进步


2021年,谢雨欣正式成为大马品牌设计工作室的高级合伙人。这家为国内多个知名企业提供品牌设计的工作室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合理划分,整齐却并不逼仄。从落地窗向外望去,是一片颇能让人遐想的辽阔天地,远处的塔吊与鳞次栉比的建筑,见证着这个老牌工业城市的新生,也见证了谢雨欣的蜕变。记者面对眼前叙述条理清晰、侃侃而谈的谢雨欣,不会想象到她做第一次提案阐述时声音是抖的,坐在对面的客户见状安慰她“你别紧张,我没有那么可怕”的窘迫。


回望来到长春的7年,谢雨欣感慨,时间是短暂的,但自己与长春相互见证了彼此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快速路还是轨道交通,多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迅速完工投入使用的状态,还是能够看到东北工人延续下来的建设力量,每个青年的发展都与他所在的城市融荣共生,有干劲儿就有希望。”


设计行业内的前辈对于年轻人无条件的信任让她感动,自己的“伯乐”王兴洮老师给予了她莫大的鼓励。在长春工作以来,从设计技能的培养到项目阐述的厮杀,“兼容并包”与“容错率”是长春给予年轻人最好的成长空间,“如果不是前辈们大胆地让我们去做这些事,可能我们也不会成长得这么快,这在文化产业已趋于饱和的北上广是无法想象的。”


城市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长春久了,创作风格也会与这个城市逐渐融合,谢雨欣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是它的财富,遗存也可以变得时尚。”在谢雨欣的眼中,往日工业城市的光环对于长春来说并不是短板,而是属于长春的特殊文化遗产,同样也是在艺术创作时的载体与素材,“传统工业已经在升级换代,但是它可以作为我们创作的载体,比如大家知道长春是一个工业城市,这是它的固有印象,那么通过设计师的创作给它融入现代的表达方式,就为城市创作出了一张新名片。每个城市都有过去,它在改变的过程中也许会发展缓慢,但不代表他会停滞不前。长春的工业项目也在逐步优化,经济发展也会提高大众对艺术的接纳度与认可度,二者相辅相成。”


文化艺术发展这条道路上,谢雨欣认为长春属于发展中阶段,不同于北上广等城市文化聚落的市场饱和与模板化,它给了年轻设计师足够的机会。近一两年来,长春对于文化艺术方面的政策配套逐步完善,艺术高校与当地艺术协会发起了多项活动,“在这个以科技与工业为主打的城市,仍然有人热爱艺术事业并自费坚持着,让来到长春的人打破固有印象。希望自己以后能为这座城市建设,包括长春老百姓的艺术认知扩展做一点点努力,与长春一起默默进步。”谢雨欣憧憬道。


原文选自:《中国青年》杂志专刊:吉林长春 青春常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与吉林长春发展专题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