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麦积山文化周刊》“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刊发目录
杨永康(庆阳)
《露在外面许多年》
独 化(平凉)
《独化诗选》
蝈 蝈(陇南)
《迎风站立的虚空》
李继宗(天水)
《一个人的心灵史》
李安平(庆阳)
《风在语》
李满强(平凉)
《中年之诗》
小 米(陇南)
《小米短诗选》
莫 渡(天水)
《莫渡的诗》
朝 歌(庆阳)
《三棵杨》
邵小平(平凉)
《我若是草原上远行的路——邵小平诗选》
包 苞(陇南)
《我有刹那的绝望与悲伤》
王晓燕(天水)
《浮生梦》
傅兴奎(庆阳)
《风吹唢呐》
马路明(平凉)
《从生活开始》
波 眠(陇南)
《波眠的诗》
杨 逍(天水)
《耀眼而孤独的霍去病》
段若兮(庆阳)
《我用残损的手掌抱紧你》
李新立(平凉)
《树》
郝 炜(陇南)
《同谷小镇》
李王强(天水)
《隐匿的瀑布》
申万仓(庆阳)
《扭过脖子的世界》
车 俊(平凉)
《车俊的诗》
李 璇(陇南)
《与母亲书》
雨 眠(天水)
《雨眠的诗》
狄 芦(庆阳)
《苍茫大地》
师 榕(平凉)
《悬崖上的狼毒花》
南山牛(陇南)
《我就是南山牛》
杨胡平(天水)
《杨胡平的童话世界》
石枫恋(庆阳)
《在人间》
吕润霞(平凉)
《咀头》
欣 梓(天水)
《欣梓的诗》
包雨蕾(庆阳)
《等待一壶月光慢慢发白》
马宇龙(平凉)
《王在塞上歌》
李永康(陇南)
《南风与流年》
阎海军(天水)
《官墙里》
张香琳(庆阳)
《洗去尘埃》
苏卯卯(平凉)
《我要以一种疼的方式进行抒情》
唐秀宁(陇南)
《春味儿》
王 选(天水)
《粉洋芋面》
柳 旭(平凉)
《草木书》
赵马斌(陇南)
《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
赵亚锋(天水)
《被爱所伤的幸福》
富永杰(平凉)
《天水之诗》
陇上犁(陇南)
《河流无法返回源头》
赵 殷(陇南)
《你的眼神》
写在2018年“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总结回顾之际
——文化需要交流平台
□马步升
陇东南地区自古为文脉深厚之地,这为当今这一地区有志于文化事业的人以强劲的底气。可是,正如矿藏丰富,还要去发现,要去开掘,要去合理利用,还要谋求可持续发展。陇东南地区是个较为笼统的概念,一定要与当今的行政区划对应,那么,也就是陇山左右了,庆阳、平凉、陇南、天水,都是。
同在一个地理区域,在文化传承上,拥有极大的同质性,但在文化创造上,各唱各的调儿,互相交流起来也缺少共同的平台。好在,文化的传播从来不受地域限制,好在,好事从来都有人去做。《天水晚报》为此勇着先鞭,与甘肃省作家协会联袂,率先开辟了“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专版。创办以来,得到四市作家的热烈响应,资深作家拿出精品力作垂范,正在成长期的作家强势登场,许多处在写作预备期的作家,在这里浮出水面。这是一个老中青作家共享的平台,在这里展示自己的风采,交流自己在文学上的心得,从而,使得不同区域的不同的文化传承在此得到融合、生发,化为共同走向明天的源头活水。
《天水晚报》是一个地方报刊,按照体制,虽然也可以广泛传播,但影响范围主要还在行政所辖这一片地区。通过与甘肃省作家协会的合作,通过与更大范围文化工作者的联络,报纸的传播范围也在扩大,影响力也在增强,而各地的文化风貌也得到了集中展示,各地作家的作品也获得了更多的读者。这是一个双赢,乃至多赢的文化策略。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地形狭长,虽全省一体,但各个地理板块之间,由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因,由于现实交往方面存在的种种不便,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板块。虽然,在文化上同根同源,在文化态度上同心同德,但各个板块之间的紧密交流,却是各个文化板块之间获得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的形式为此开了一个好头,为各个板块之间的发展交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马步升:著名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
文学温暖生活
——“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编后记
□刘 晋
为什么若冰兄力促我担任这个文学栏目的特邀主持?自己想来原因有三。一是这些年我逐渐远离了文学江湖,疏离感有助于提升美感,江湖之外更利于选稿的公正;二是近几年我虽然写得少了、水平也不咋地,但自诩审美眼光较高(典型的眼高手低),尤其是酒后,对于一些作家和作品点评到位、语言犀利,众文友们宽容,觉得我看作品还比较准;三可能就是因为我做事比较认真。无论份内还是份外,只要是允诺了的事,就一定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质量不敢自吹,态度绝对一流。
2017年10月至11月间,几次和若冰兄商议文学专版的事,最终定名为“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由甘肃省作家协会、天水晚报、天水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由我担任此次联展的主持。联展计划从2018年1月初开始到12月底结束,《天水晚报》每周用一个整版推出一位实力作家,微信同步推送,庆阳、平凉、陇南、天水四市轮番上阵,预计全年推出50名左右的作家,每市12—13人。
我深知这是一件苦差事,所以犹豫再三,推辞五六。所谓“主持人”,其实就是约稿、选稿编辑。我要具体负责和各市文联及个别作家的沟通,拟定入展作家名单,然后发约稿函,然后收稿,然后选稿,然后编辑,最后交给《天水晚报》负责版面的编辑,由他们排版,做微信号,正式刊印、推送。这活儿不好干,和各地作家们的联系、沟通是体力活,很重要;选稿要有眼光,是脑力活,更重要。我必须选出能代表作家水平和实力的作品,才能不辜负“主持人”这个称号。
豪言壮语都说完了,怎么推辞也没用了,那么好吧,就老老实实干起来吧!2017年12月初,在和各方面反复沟通,敲定四市50多个入展作家名单之后,我的繁杂工作开始了,荒了好几年的邮箱又热闹起来了。约作品、约简介、约照片,边下载、边整理、边保存。白天上班要做单位的工作,没有时间。家里的笔记本电脑又因年代久远,上网太慢。所以元旦前后的那段日子,我每天晚上都要去单位,去办公室做这些事。晚上在家吃完饭走路去单位,很冷;办公室暖气坏了,空调不给力,很冷;晚上十一二点弄完,裹紧棉衣回家,很冷。但那些日子,心是暖的。
2018年1月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准备,“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大幕开启,庆阳作家杨永康以散文《露在外面许多年》第一个闪亮登场,经微信推送后,引起强烈反响。在当天的个人微信中,我以“文学·温暖”为题,转发了永康兄的作品。在微信的最后,我写道:
“四市实力作家联展,能入选即是荣耀。而我有幸能亲手编选他们的作品,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感谢文学。
“感谢大家在寒冷的冬天,能用文学取暖。”
从2017年冬天开始,到2018年冬天结束。然后,2019年的春天如期来临。对我来说,这仿佛是一个隐喻和象征。至2018年12月27日,因为报纸节假日休刊及版面调整等原因,在“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上亮相的四地作家共有45位。其中既有陇南的南山牛这样生于1950年代初期的农民诗人,也有平凉的苏卯卯这样生于1980年代末期的青年才俊,更多的则是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中年作家,他们是陇东南文坛的中坚力量。
生活中,我是一个宽容的人。文学上,我是一个苛刻、挑剔的人。因为对自己的写作不满意,在我的电脑上,有几十篇上百篇有头没尾,或者写完之后,自己再也不愿多看一眼的文字。而这次,至少有超过一多半的入展作家,我和他们不止一次地沟通过他们的作品。不是我对他们的作品不满意,只是我想要他们更好的作品。从我编选的角度来说,既然是陇东南实力作家的联展,那么我希望我选出的作品是真正能够代表一个作家整体创作实力和水准的作品,而不是某个阶段的创作实验或一瞬间的灵感突闪。简单地说就是,我希望能够选出他们迄今为止最稳定、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要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以平凉诗人独化的专版为例。独化的诗在甘肃诗坛独树一帜,精短、简洁,意味深长。独化兄在第一次发来的稿件中,只有10来首诗,总行数不到100行。这对于一个整版、近300行诗的容量来说,远远不够。经过沟通,独化兄又发来了几首,但仍然不够。也许是独化兄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太少了吧。于是我亲自上网,花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从独化的博客,从不同的网页中,反复对比、挑选了一些诗作,最终以29首,几乎囊括了独化所有优秀诗作的《独化诗选》,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专版推出后,独化兄在我的微信上留言说:
“无尚之光荣!未有之待遇!
“无以为谢,唯有继续静心写作!”
再比如天水诗人李继宗的专版。我和继宗是20多年的朋友,是兄弟。我一直热爱并关注着他的诗歌创作。我至今仍坚持认为,李继宗是天水最好的两三个诗人之一。他的诗从最初的沉郁雄浑,到中期的浓烈灿烂,到如今的冲淡平和,这几乎就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心灵史。所以我想在他的专版中,把他20多年来诗歌内容的探索和诗歌风格的转变全部呈现出来,这样这个版就有了时间的跨度和空间的厚度,更能立体地展示李继宗的诗歌创作历程。
为了这个想法,我和继宗反复沟通了多次。继宗也许更想让大家看到他现在的诗歌创作状况,不太愿意再捡拾过去的旧作。我理解他的想法,但我坚持我的选择。我说我是编辑,所以就要有我的编辑思想,继宗你要理解。最后我以《一个人的心灵史》为题,选了继宗的13首诗。继宗早期那些脍炙人口的诗《黄昏以后》《土塬花开》《场院周围》悉数入选。专版推出,呼应热烈。中老年诗友会心一笑,因为又读到了年轻时曾经被继宗打动过的那些诗。青年诗友们惊讶地说,原来继宗老师年轻时还写过那么深沉有力的诗!我笑了。我说也许是时间,让继宗老师的诗变成了现在这般的平和、恬淡、隽永。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作为专版的主持,就想说两句话:因为文学,我们握手;因为交流,成为朋友。至今我都非常感念这四十五位,以及一部分因为版面原因未能最终入展的作家朋友们。你们的名气比我大,水平比我高,创作成绩更是不用多说。但因为你们的宽容、理解、支持和配合,我才能当好这个主持人。我觉得,这是文学的魅力,更是团结的力量。
对于我个人来说,2018虽然是艰辛的一年,但却是被文学重新感染、激发的一年。一个爱了30多年文学,写了20多年诗、10多年散文,却最终因对自己的写作失望、绝望而一度远离文学的人,好像一点一点地,慢慢回来了。在编选、阅读陇东南这些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受到触动,一次次感受到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予心灵的热烈拥抱。虽然这些作品远非经典,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们真实、朴素,有生活的热度,有现实的体温,所以天然地就有着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我想,虽然我已经写得很少,也失去了写作的雄心和野心,但对文学的爱,却似乎一直深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不曾忘却。
文学温暖生活。我觉得这才是文学真正的意义所在。不一定非得写,也不一定非得写得多么好,爱着,就会让我们心有所属,就会让我们凡俗的生活拥有不平凡的一抹亮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谢谢若冰兄,你的眼光和胸怀催生了这次开创性的联展,虽然你只给了我刚够熬夜抽烟的微薄的编辑费;谢谢所有参展的作家,你们的信任和支持让这次联展有了成功的保证,虽然你们可能也在心里抱怨过我的麻烦与挑剔。
最重要的,是要谢谢我自己。
谢谢你老刘。
谢谢你这么多年还默默地爱着文学,没有在世俗的流波里彻底沉下去。
谢谢你还没有放弃,一直努力挣扎着,想做你自己。
(刘晋:作家,“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特邀主持。)
联展背景下的创举
□李致博
位于陇东南的庆阳、平凉、陇南、天水四市,地缘邻近,风俗雷同,历史同根,文化同脉,但却互不往来,鲜有交流,形成各自相对封闭的行政、经济、文化单元,一直没有形成文化合力。2018年,《天水晚报》联合省作家协会做了一件具有创举意义的大事:首次选取陇东南四市45位实力作家作品分期联展,既实现了地理板块上的亲情联谊,又贯通了历史文化上的分进合击。此举,天水作为陇东南最大城市,发挥了引领作用,在甘肃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四市以后的文化交融提供了有益借鉴。刘晋先生选稿有文学发展眼光,准确度和代表性强。当然,陇东南实力作家各领风骚,远不止这45位,还有相当多的实力作家未能入展。
庆阳共有10位实力作家的作品参加了大展。
杨永康:其散文在国内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在甘肃文坛有地位和影响力。我于2016年《飞天》6月号上发表的《论“幽微散文”模式定型》,论述了杨永康创立的新散文“幽微模式”,语言创制有独特神韵:重复而简洁,幽美而细微,具有磁性吸附力。《露在外面许多年》是典型的“幽微散文”,描写了黄土大塬上顽皮捣蛋的男童情趣,分四个场景:春草地上打群架、挖野菜;夏雨天戏池溏、捉迷藏;秋光下帮家长看庄稼、救助野生动物;冬雪地里套麻雀、烤土豆。什么东西“露在外面,许多年”?杨永康抓住农村儿童贫困而快乐的特征:穿着开裆裤、露出小屁股。“许多年”是一句提示:那时穿不起像样的衣服。细读深思,含蓄耐读,情趣满满。
李安平:庆阳屈指可数的文艺评论家和“70后”重点作家,庆阳市作协副主席,《北斗》杂志专职编辑。《风在语》,以“风”贯通陇东古今历史文化:自然界的四季风、《诗经·豳风》里的七月风、风俗民情中的文化风,交织在一起。深邃、浑厚、凝重、震撼。
朝歌:目前庆阳最具潜力的小说作家,市作协副主席。我在2009年12期《西部》上发表《乱世情歌图 人性田园诗》,专门评论了朝歌中篇小说。《三棵杨》表达了作者对生存在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的植物的人文情怀。
傅兴奎:散文出手快,日日有佳作,我誉之为“庆阳文坛的土匪”,现任庆阳市作协主席。他写《风吹唢呐》是小菜一碟。可贵处在于他的参悟:唢呐是农人用撕肝裂肺的乐符来熨平伤痛的悠远记忆。
段若兮:本名潘菊艳,庆化学校女教师。诗作成就非凡,“陇东诗群”主力诗人,当选为庆阳市作协副主席的唯一“80后”。《我用残损的手掌抱紧你》对情感与欲望,尤其对人性背面情绪的深度挖掘,有蹦极、残缺、孤独、暗淡的美感和痛感。
申万仓:在心灵深处种植诗歌而收获颇丰的庆阳市作协副主席。《扭过脖子的世界》把寻常生活当成诗,每首诗就是一幅心灵展板,捕捉心灵对时代脉搏律动的感应和念诵,诗的触觉振动到内心的柔软、平淡、纯洁与灵动。
狄芦:中学教师,“陇东诗群”骨干诗人之一。《苍茫大地》敞开胸怀接纳大自然赐予大千世界的一切佛缘与造化,在私语空间里有腾起之势。
石枫恋:民企老板,“陇东诗群”颠覆性的难以评论的女诗人。运用现代手法,抒情游弋不定。《在人间》以自然生活的裂度,象征情绪落差,奇异突兀,大胆泼辣,有“朦胧诗”蛛迹。
包雨蕾:律师,庆阳知名女诗人,足迹踏遍塞北江南。《等待一壶月光慢慢发白》优雅地畅开心扉、任性地泼洒母性柔情。卿卿念念,以小女人胸襟显露日月山川之大情怀。诗体通透,诗眼敞亮。
张香琳:庆阳小说界重要女作家。《洗去尘埃》描述母女情深,母亲养育我年少,我呵护母亲终老。是一篇跨文体作品,既像小说形态的散文,又似散文形态的小说。
一位天水师范学院的好友曾不解地问:“庆阳诗人怎么要在天水展出?”我无语。希望由《天水晚报》首创的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活动,其他三市能够接续下去,使陇东南板块的文学之花常开常艳,芬芳迷人。
(李致博:陇东学院文学院书记,庆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向更开阔处去
□李满强
于我而言,天水是温暖之地。这些年我在大地上漫游,天水是绕不过去的地方。从大学毕业到现在,20年来,我在天水喝过的酒、说过的话,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已经无法确切计算。天水文学圈里的师长和朋友给予我精神上的引导和激励,也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了这些缘由,去年年初,刘晋兄说王若冰兄准备在《天水晚报》上搞一个“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的时候,委托我协助组稿,我当即拍掌赞成,无论从营造地方文学氛围,还是从宣传推介的角度来说,都是大好事。
从2018年初开始,《天水晚报》用一个整版诗文配作者照片和简介的形式,大力度推介了平凉12名作家。这些作家里面,有“60后”的独化、邵小平、李新立、师榕、车俊,也有“70后”的马宇龙、马路明、吕润霞和本人;更有“80后”的苏卯卯、柳旭和富永杰。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名单是在平凉市作协及我个人推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作者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作者的持续创作力、年龄段分布等诸多因素抽样敲定的。虽然不能全面呈现平凉作者的全体创作风貌,但个人认为还是能代表近年来平凉文学创作的水平。
“60后”出生的这一批人,改革开放之初,他们都20出头,风华正茂,席卷全国的文学大潮在他们的心灵上种下了美好的种子,也塑造了他们的文学情怀,尤其是诗意地坚守和追寻,成为他们在尘世中内化自省的一种生活方式。独化早年的写作,在庸常生活中能发掘出禅意的况味,呈现了让人惊奇的景象,是甘肃诗歌的重要收获之一;李新立视觉比较开阔,有着广泛的生活积淀,他的作品厚重而不失灵动,立体呈现了变革时代许多小人物的命运。在很多大型公开刊物上,都能读到他的散文小说力作,持续的创作与耕耘,使他在更大范围内赢得了认可与尊重;邵小平是继姚学礼之后,平凉在全国较有影响的诗人,前些年一些重要的诗歌选本上,都能见到他的作品;“70后”这几位作家,题材更加广泛,体裁更加全面,呈现出姿态万千的气象。现任平凉市作协主席的马宇龙,小说、散文、诗歌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楼外楼》,去年在大型刊物《收获》上刊出,是甘肃长篇小说创作队伍中涌现的一匹黑马;华亭诗人马路明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厚的西方文学背景,想象力充沛恣肆,语言光滑而又不失锋利;静宁女作家吕润霞则属于厚积薄发型的写作者,散文《养活》等篇什发表之后,相继被《散文选刊》等转载,并收入了年度散文选本,证明了她的创作方向和实力。
相比较而言,平凉“80、90后”的创作势头让人堪忧。苏卯卯是平凉“80后”诗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他在大学时代入选过《星星》诗刊的写作夏令营,在一些公开诗歌刊物上,也经常能看到他的作品。苏卯卯连续在两届《飞天》举办的诗歌征文中拔得头筹,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他不俗的实力。但相对于当下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学现场而言,在“90后”甚至“00后”异军突起的今天,对于像苏卯卯这样“80后”的好苗子而言,现在的写作速度与成绩,显然并不令人满意。
说了这么多,该回到联展这件事本身上来。在我看来,一个地方报纸,用这么大的篇幅,去推介四个地级市的纯文学创作,这无疑是一件很有魄力的事。这不仅仅是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展示传播,更是一次用心良苦的引导与播种。庄浪青年作家柳旭说:“通过这次联展,看到了很多好作品,了解了陇东南别的作家们在写什么、写得怎么样,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她说出了许多参加这次大展的青年作家的内心想法。在我看来,这次联展只是一个有力的开始,陇东南文学的氛围营造、创作交流与实力提升,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做些针对性的工作。
最后,请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向《天水晚报》和这次联展的组织者、编辑乃至参与者致以深深的敬意!我是如此期待陇东南的作家们在甘肃乃至全国的文学版图上崛起,和而不同,迈向更开阔处,在这个伟大时代合唱里发出自已独特的声音!
(李满强:诗人,中国作协会员,第三届甘肃“诗歌八骏”之一。现居平凉。)
向温暖而生
□毛树林
2018年,由甘肃省作家协会、天水晚报、天水市作家协会联办的“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主持编辑选文很认真,很有深度。从元月份到12月份,我读到的陇南作家的作品就有十余人,所刊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陇南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情结。散文、诗歌都不是长篇累牍的感情叙述,反而有个性、不空洞,言之有物,是生活里的小故事、小细节里折射出的另一面。温情、温馨,却不是抒情泛滥的个人独白。真诚、朴素地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年华,深刻地抒发着文学对他们人生境界的提升。在2018年的冬天,回味他们的文字,像一颗颗金黄的柿子,寒风吹来时,仿佛都有了一股香甜的味道。
蝈蝈的散文《迎风站立的虚空》,诗意、感性,有创新有探索,有生活有期盼,是蝈蝈的代表作。整篇读下来,像一幅优美、梦幻般的图画。小米的组诗《小米短诗选》,意境空灵,精炼细腻,已具备优秀诗人自觉自省的写作状态。
包苞的组诗《我有刹那的绝望与悲伤》,清醒、清澈,是一组写生命与爱、现在与未来的诗歌。近年来,包苞的写作趋于关注底层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选向,在他写作趋于自觉之际,他能将目光转向民间,是要出好作品的时候了。《波眠的诗》,厚实、深沉,从佛孔寺写到晚霞湖、史家村、一场雪、父亲、大姐的棉花、比门锁还低的小女孩,写到自己的家乡马元镇,这些诗歌的小标题串连起来,就是一部村庄的发展史。
“80后”郝炜的组诗《同谷小镇》,感性、大气,写的是从同谷小镇延伸出的陇南大镇,他写老人、南山、林中过客,写原野上、无花果树、东山、寻人启示,这些发生在家乡的事物,构成他诗歌的底色,有爱和悲悯。“70后”诗人李璇的《与母亲书》是一组感人至深的诗歌,母爱从他的诗歌中复活。李璇的春天与桃花、秋天与梦,这些让他生活的土地、季节和果实,都从土地上站立了起来。
南山牛的诗歌始终在写农事,因为农事是他的职业。他写诗是抽象的务农,务农是具体的写诗。创作灵感是他亲手播种在土地里的春花秋实。组诗《我就是南山牛》,就是一位理性的农民,一位感性的诗人。陇上犁的诗越写越有份量,近两年他似乎一下通透了,一首短诗的信息量很大,一首诗里不断的在延伸诗意空间,万事万物都可以汇聚在他的感悟里,都可以在“心里想一个人”的伤痛里。
“80后”赵马斌的组诗《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了下来》,秘密、羊群、道路、雨后等,都显现出他诗歌写作的空灵意境,唯美是他诗歌的一大特点。李永康的《南风与流年》,是一篇散文写法的小小说。文笔优雅,画面感强。写了一对现实生活中的小夫妻的精神追求。妻子小玉尚在病中,丈夫李钟一边细心照顾妻子,一边画他擅长的桃花。夜半灵感忽至,李钟起床画画,小玉披衣相伴,多么相知相爱的一对,精神之爱超越了现实之爱。
唐秀宁的散文《春味儿》,雅致、精道,深得读者喜爱,她写了春天的四种菜馔,并用自己的经验生动介绍了槐花儿、仁花菜儿、椒芽儿、地软儿的传统食用方法,山野菜再次成为饭桌上的稀有菜肴。唐秀宁写春味儿的宁静也正是目前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映照。赵殷的散文《你的眼神》犀利、简短。眼神传递的生命状态是赵殷写作的一部分,她的散文始终在写底层群体,写自我与社会的深刻矛盾,写艰难生活的巨大代价。
陇南作者的作品各有特点,各有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各有写作定位。安徒生说:“作家应该写他所熟悉的、写他生活的那个环境。”每一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现实生活的启迪,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文学温暖生活,温暖人生,他们能够在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时,也能够向生活和心灵空间不断拓展,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毛树林: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甘肃省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现居陇南。)
且待好雨看新篁
□王元忠
“陇东南实力作家联展”旨在以《天水晚报》为平台,展示庆阳、平凉、陇南和天水四市实力作家的水平,也通过这种展示,相互比较参照,推动各自的创作。联展共计展出了四市45位作家的各类作品,其中天水地区占了11位。他们分别是:李继宗、莫渡、王晓燕、杨逍、李王强、雨眠、杨胡平、欣梓、阎海军、王选和赵亚锋。
这11位作家及其创作,当然不是天水作家和文学的全部。天水地区创作人数众多,基础好,水平高。单就县区而言,原先的秦州中心、张家川现象自是不用再强调,目下武山和清水一批年轻写作者的写作,已然具有后来者居上、咄咄逼人之气势。
就已经展示的11位作家的创作而言,李继宗、欣梓、雨眠是一类。他们的创作,不仅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稳定,而且始终探索着种种新的表达的可能。其中李继宗于自然对象的精神描绘之中所形成的新山水田园诗的纯粹和智慧、欣梓于日常生活的诗意感知呈现之中反复推敲而出的坚实、精致的词语表达技巧、雨眠在主体灵动的生活介入和多样表达的可能追求之中所显现的努力和用心,都是“60后”一代写作者提供于天水文坛的重要经验。
李王强、赵亚锋和莫渡的诗歌写作是另一类。李王强在情感细节的沉迷之中,通过词语的醉心调试所体现的唯美写作追求;赵亚锋着眼于民间日常,重视于个体的感知经验,其对于身边亲人或底层民众生存之苦或痛的触摸之中所体现的伦理的关切;莫渡于生活的真切感知、生存的真诚叩问和口语的干净表达之中,所意欲建构其意义的苹果园世界的努力,都具体体证了天水“80后”一代写作者的实绩和潜力。
杨逍和王晓燕是一类。他们的写作代表了天水小说写作目前所臻至的高度和水平。杨逍的小说着意于生命荒诞性存在特征的揭示和叙事现代性的实践,其在个体的经验、民间的知识和地域特殊的文化交织之中所编制的一个个真假莫辨的故事,显现了其作为一个用心且认真的写作者,在影响的焦虑之下不愿屈从的反叛和突围。王晓燕的写作更贴近于她本人的内心,她在花样繁多的成长和家庭磨损故事的叙述之中,呈现了当代社会个人灵魂无可去处的迷惘,以及一个人隐遁于现实生活中的虚无、寻求一己自由的欢愉。她的作品显示了人物精神多层次的矛盾,也显示她个人对于小说叙事困难的成熟。
王选和阎海军是一类。王选是个多面手,其每一面所作——小说、诗歌、散文,都超出于身边一般写作者的水平,但他为人所特别瞩目的写作,却是他的散文。在这些散文里,他以乡村的存在和城市的乡村存在为观照对象,将小说的叙事、电视的镜头和诗歌的抒情融注于一体,通过对一定的乡村人的生存状态的白描和感知,抒发了一个现代写作者深藏于心底的乡愁。阎海军是一个一直以来被大家轻视了的写作者,他的写作以非虚构散文见长,作品多以他的家乡陇中乡村为对象,将写实和思考结合在了一起,此前较为关注城市化发展过程之中乡村的荒芜问题,近来则更为关注贫瘠生活之中一地精神文化的传承问题。他的写作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但他的这种不是文学的文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所显示的视野和深度,对于整个天水文坛都是一种启示。
杨胡平最为独特,他是一个农民作家,主要写儿童文学。他将科学的幻想和自己乡村生活的动植经验结合在了一起,在形式不一的童话故事编写之中,普及了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着传统的道德教育,也表达了一个负轭着生活沉重的大人,借助于孩子一般对于世界的缤纷幻想而实现的对于现实人生的补偿。
纵观天水11位作家类型不一的写作,可以看到不同作家不同的精神面相和特色,也可以发现其较为一致的特点——勤于思考、注重表达、普遍具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天水文学发展到现在,不再是诗歌一家独秀,而是个体均衡发展、花开几枝的繁荣态势。但是,较之于其他几个地区作家的写作,天水文学目前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稳重有余但创新不足,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优秀作家明显数量太少,功力不够,这是须得我们大家警觉的。
(王元忠:天水师范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消费】2019电商法落地之后,朋友圈的微商、代购商该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马小兵 本期编辑|韩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