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过没什么,有钱过才牛逼

年轻过没什么,有钱过才牛逼

财富人生 内地女星 2017-02-17 18:45:03 213

每个人都年轻过,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大部分人的区别并不明显,不论是在财富的积累还是人脉资源的广度,唯一不同的是拥有休闲时间的多少,有的人选择奋斗,用时间充实自己,有的人选择安逸,用时间安抚自己。但是时间一长,这种区别就日益明显,尤其是作为身份象征之一的财富。某种角度来看,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有钱过算得上牛逼。



从身边的两类年轻人说起

三四个月前,好基友小欧打来电话。他说公司的季度绩效领导只给打了个C(意思是低于预期),实在想不通,因为“以前都是B(符合预期)”。

这个话题发生在小欧这里算新鲜。毕竟他过往的精神世界主要聚焦在三个重大课题:

  • 中午吃啥?

  • 晚上吃啥?

  • 周末去哪儿玩?(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以至于还诞生了一个同名APP)

我说那你试着站在领导的位置上,给现在的team打绩效,你回想一下大家每天的工作产出,如果按照淘汰率必须有一个C的话,你会把C打给谁呢?

他想了想说,“好像应该是我”。

糟糕的是这一次绩效得C的人,不仅是奖金泡汤,还要面对被劝退的境地。小欧很愤怒,“我工资也不高啊,我一无害的小白兔,平时让我做什么我也做,为什么非要‘优化’我?”

我说领导的思维不是这样的。假设一下,你就算拿3000块,出现了一个拿2000块、活儿还干的跟你一样的,还想着干更多活儿的,如果你是老板,你让谁走?

他想了想说,“那这么说应该也是我走”。

这不是假设,这就是最真实最常见的职场优胜劣汰法则。

此时,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呆了四年。四年来工资仅仅涨了一千五,还不如那些干个两年就跳槽了的同事,但是他一直觉得这状态挺好的。“我也不想那么累。这里虽然工资低,但好处是不用加班,福利好假期多,性价比高。”

可惜去年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对人员成本考核越来越严格,很多技能平平、跟销售业绩不直接挂钩、工作也不饱和的同事被逐渐“优化”掉。他一直觉得大清洗只会针对年头短的新人,没想到逐客令也会下到他这个老人头上。

32岁的小欧不得不再找一份工作。

连着几周在招聘网站上查了查职位,才发现他会的东西实在不算什么稀缺技能,其他公司的开价,比他现在的薪水还要低。

可怕的是,这四年里,他还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代表作品”。

更可怕的是,竟有不少公司在任职要求里明确写着,30周岁以下。

还有另外一种年轻人。

两年前我们曾经搞了一个叫做“傅盛战队”的创投活动,因为参与门槛不高,又有一些知名企业家和名人LP助阵,吸引了数千个创业项目参与。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带着他当时的同学现在的合伙人,从欧洲飞回北京,拖着行李箱直接到参赛现场做presentation。

他带来的项目是教小孩子在电脑上学编程。他说自己是一个技术宅,他眼中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程序的世界。他很羞涩的给我们每个工作人员带来了欧洲的明信片。

意外地,在做项目演讲时,90年的他突然表态:我准备辍学创业。因为,再不辍学就老了。。。

他辍的还不是一般的学,是巴黎十一大、柏林工业大学、欧洲创新技术研究院一共三个硕士学位。

他演讲的时候,台下坐着500人。此话一出,一片哗然。

同学啊,在我们那个年代,考上了欧洲三个硕士学位的年轻人,是要到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表彰的。

好好的书怎么就不读了呢?他说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两年虽然在欧洲上学,但没间断折腾过几个项目,现在的这个项目肯定能行,我已经等不及要大干一场。

他创业的项目,在决赛时改名叫做编程猫。那年他25岁。

一晃两年过去,编程猫已经是一个付费学员近二十万、去年完成A轮融资、深受全国小朋友喜欢的明星品牌。最近一次见面,他还是提着行李箱直接赶到咖啡厅,聊不了太久就得赶回去写PPT,因为第二天要出席编程猫和梦工厂合作的新闻发布会。

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的微信公众号是谁在写啊。“就我自己写啊。市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还是我们的财务同事兼着做一些市场和商务的工作,但是微信文案他写不了,就我来写。”

这个年轻人叫李天驰。最近常从行业新闻里看到他了。

你看,总有那么一小撮老天格外眷顾的孩子,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自然习得、或从父辈身上顿悟了奋斗背后的巨大意义,并且在飞驰的人生列车上,一次又一次上瘾式的向未知的自己发起进攻。

读书的时候他们全力投入,一骑绝尘;搞事业的时候,他们不顾一切,一鸣惊人。

他们显然会拥有更为幸运的人生结局。

而年轻人中的大多数,是像我一样没去欧洲开过眼界,出身在普通收入家庭,父母从小教育的是,稳定压倒一切,知足者常乐。

如果不是亲历了奋斗带给人生的重大变化,我也可能会抱着上一家公司,安然享受着“舒适安逸”,直到“优化”突然降临。

▲奋斗在北京城夜幕中的年轻人

年轻过没什么,有钱过才牛逼

我今年36岁,本命年。年前,主动终结了自己的金饭碗,准备再次奋斗。

这次奋斗比以前任何一次挑战都大。

各位走过路过跟这个ID有点眼熟的盆友,我的新身份是寒冬里的大龄创业狗。

这次的奋斗跟基本的生活保障无关。目前的经济状况是,哪怕在北京这房价畸高的城市,我也在不错的地段有两套三居了。生活上用无压力来形容算客观吧;前单位是东五环平房村那个著名的新锐高大上科技公司,职位是金领的阶层。要论高薪稳定,任90%以上的人打着灯笼找,怕是也找不到更好的打工选择。

那你还要去奋斗?知道有个词叫no zuo no die么?

奋斗这事原来离我特别远。

我打小是个随大流的老实孩子。为毕业能找个安稳的工作,我一上大学就积极申请入党,连写四个月思想汇报,直到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系主任和辅导员;毕业时候我又为了一纸北京户口签了一份月薪800的工作,其实明明还有另外一个月薪3000的offer。24岁结婚,26岁生娃。

我曾经的人生理想,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老公孩子热炕头。

年轻时候做的那些职业选择,想起就汗颜。比如说大学毕业头5年,我换了6份工作,要是谁说我是那种天生就爱奋斗的鸡血型,我赵日天是不服的。

我曾为了能理直气壮地按时下班,严词拒绝公司给我加薪升职。我认为我的老板无非想用糖衣炮弹来瓦解我的完美生活,试图让我接受他那一套生活方式。到香港买表,到迪拜买包?抱歉,It’s your choice. 我一点也不羡慕。竟想让我为了物质变成一个孤单寂寞冷的女强人?真是naive。

我淡定的把公司、老板放到了阶级的对立面。年轻时候的我,就是这样一朵职场白莲花。

你无法想象这样的年轻人有什么自信会认为一个身价几亿的老板闲着没事非要改变你的价值观。只是我的前五份工作最短的三个月,最长的三年,工资稳定止步在1万2。。。

我挤挤地铁逛逛淘宝,每月钱都花不了,有情饮水饱。

当时也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这就是年轻人中的典型大多数。

直到五年前换到这份工作,遇到了一个。。。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上司。他对下属的要求简单到两种:要么奋斗,要么滚蛋。

他从不跟我谈人生,他只对我没有尽心去完成的工作直接说垃圾。

我是可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放弃。但!是!!!是放弃,不是淘汰!我那强烈的自尊心让我不能接受作为loser被淘汰。

为了撑住这个颜面,我“被迫”走上了奋斗的人生,一干就是五年多。

命运就这样突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五年,我有幸深度参与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从羸弱到辉煌的全过程,我们不但搭上了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末班车,还引领了中国公司全球化的浪潮。

我足够幸运的在这个过程里摸到了一点商业的庙门,还亲身体验到了奋斗的甜头,以及钱的好处。

钱的好处没钱的时候真不知道。这么说吧,以前我经常在淘宝上买衣服,特别满足,只是每一件衣服都这样或那样的一点小瑕疵,比如口袋太浅了,腰部不平整了。直到前年在台北新光三越买了一件小一万的大衣。哦,好像啥瑕疵都木有,哪儿哪儿都这么合适。

还有2015年,我飞了四次美国。每次11个半小时,屌丝飞行三件套,iPad颈枕和眼罩。然而每次飞完还是腰酸背疼,感觉一夜老了好几十岁。一度认为我就是没有那个商务超人的命,也别做环游世界的梦。直到升职后,坐了一次商务舱,单程两三万吧。

万里高空一路好眠。走出舱门神清气爽。钱,就是这么个玩意。

月薪六千和月薪六万的北京,不是一个北京。

顿悟,年轻过没什么,全球70多亿人都可以“年轻过”。有钱过才牛逼。

PS.如果你也遇到了一个逼迫你成长的上司,要像马伊琍一样,无论他让你咽下了多少委屈,也要且行且珍惜。

奋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奋斗并不一定会让我们直接有钱,只是会让我们更有可能变得有钱。但是奋斗有一个100%会发生的好处,叫做成长。

成长后的你自然会升值,至于升值的部分能不能很好的变现,也仰仗你的其他能力;还有非常多的朋友,经年奋斗享受成长,目标并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善。那是另外的话题。

我们继续说奋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绝大多数人把奋斗跟“苦逼”划上等号,尤其是没有奋斗过的人。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奋斗还是个孩子,请白莲花们放过他。

有个词很贴切,叫做“燃”。

我“被迫”奋斗的那五年,是整个职业生涯中最燃的五年。那些在初涉职场阶段遗失了的价值观里本应闪闪发亮的部分,在30岁的档口,因为一份逼迫我成长的工作经历,又回到了我的身上。

有多少次,我产生一种感觉,一个本来眼界最远到眼睫毛的平凡甚至平庸的生命,因为奋斗带来的正反馈,突然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渴望。

这份渴望驱动着自己,对自身能力的边界,一次一次去刷新。

还记得入职第一周就遇上负面危机要处理。那个时候竞品的公关能力无比强大,在业内所向披靡。对方鼓动了一个微博大V,煽动一个对我们产品有误解的普通用户,准备对我们进行起诉。大V还安排了新闻发布会,开始大量邀请媒体报道此事。

一旦媒体报道了我们用户纠纷的新闻,就会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在各种平台对我们进行负面轰炸。

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命令,要马上坐火车赶到那个受了蛊惑显得义愤填膺的外地用户那里,尝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事态平息。

那天连行李都来不及收拾,马上赶去火车站,和客服leader汇合。一路上都在商量和推演:

  • 如果人家不出来见面怎么办?

  • 见了面怎么说才能消除敌意?

  • 被录音怎么办?

  • 被敲诈怎么办?

  • 矛盾激化怎么办?

绞尽脑汁,用尽了长者的人生经验。。。

见面后是长达10个小时的沟通与谈判,几次到了险些谈崩的边缘,直到新闻发布会即将举行的当日凌晨一点,对方终于表示理解了之前的种种误会,并当场签署了和解的书面声明。

走出谈判地点的那一刻,我只记得内心高兴得要喊出来。让一个原本准备开发布会痛斥自己的陌生人转变立场,太特么难了啊。

我竟然做到了。

从来没想到自己还能这么“强”。

这是第一次品尝到奋斗的乐趣。这比一下班就往家跑,出现点难题就双手一摊让领导想办法的工作有意思多了。

奋斗不是简单的吃苦,奋斗是一种心态。一种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一丝可能,就愿意全心全意去投入和尝试的心态。

奋斗的心态会调用尽你前半生所有的智慧、资源、技巧和情商去面对问题,还会把你以前积累上的不足,以最直接的方式暴露在你前面。

让你知道自己有多强,也让你知道自己有多弱。

那个时候,外敌压境,整个团队都在一种奋斗的状态中。几乎每周,都会从微博上、论坛上层出不穷各种黑稿(近年连知乎也没有放过)。团队六七个人,没白没夜的监控,分析,反击,传播,没有上下班,也没有周六日。

我们以几杆枪几万的预算对抗着对方几倍兵力的轰炸。几个人的微信群,竟能夜夜不间断讨论策略、修改物料到凌晨,10分钟不刷就几十条信息。

傅盛有一篇文章讲的特别好,舒适和成长不可兼得。你不知道何时是尽头,你只能闭着眼熬。

  • 熬过了第一年,公司没被对手弄死,我们。。。还得了优秀团队;

  • 第二年,猎豹浏览器发布了,抢票的传播战役,以一种新闻的方式火遍大江南北。营销事件能成为新闻事件是每一个营销人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凭此一战公司士气大振,我们。。。又得了优秀团队;

  • 第三年,是公司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的一年。有了一时风靡大学校园的猎豹免费WiFi;

  • 第四年,做了傅盛战队,还孵化了“喵星人抢不到”这个深受猫奴们喜欢的IP;

  • 第五年,创建了台湾市场部和美国市场部。。。

离开猎豹的那一天,我把所有的奖杯摆在桌子上拍了一张照片,从11年到15年,一年都没落下。全公司唯一的部门。我跟自己说,这就是你的过去。

你曾经,曾经,曾经,这么强过。这么燃的心理暗示是我一生的财富。

这五年,我们效力的猎豹移动,也从当年羸弱的金山网络,变成了一家成功赴美上市、三次转型、连续十个季度营收增长超过100%、不停歇的在信息时代大浪中拼搏的明星企业。背后燃烧着成百上千的年轻人的奋斗和梦想。

我的微信ID有长达几年的时间,在名字后面加了一个“@猎豹”。我向全世界传递一种身为猎豹人的自豪。这恐怕是员工对一家不断奋斗的企业,表达感情最自然和质朴的方式。

一个企业能带给员工最好的礼物,不是一时的福利,不是优越的环境,而是奋斗精神的传承。一家企业的成年礼,至少有一个维度,是它培养和影响了多少具备奋斗精神的年轻人。

猎豹带给我的最大礼物,就是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每每想起,热泪盈眶。

反倒是那些睡大觉晒太阳的闲适时光,当时寡淡,事后也如同未曾发生过,于生命的无常里消失不见。

我给傅盛发辞职微信的时候,他正在美国。我说如果时光回到五年前,再一次站在选择的档口,我会一路小跑着投入猎豹的怀抱。这就是我该来的地方,也是现在收获满满该离开的地方。这次经历让我盆满钵满,赢回票价。

那一刻人还在坐在惠通时代的工位上,已经泪如雨下。我知道我终于能放下了。

所以奋斗是这么个过程,当时不觉累,事后不会悔。走一段再回头,会发现一个更强的自己,宛如新生。

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就是真正努力奋斗过的人,会收获对人生更高维度的理解。

如果你的一生还没有燃过一次,应该找个自己喜欢的事情,试一试。

放下,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能让我放下猎豹的,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自我警醒。

离开的时候,我发现我可以比较轻松的拿到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高薪offer。猎头同学给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让我竟然在这段时间对互联网高端市场人才的行情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

我有三个观察。

1.每一个企业需要引入高端人才的原因都差不多

常见是原核心产品进入生命周期后期,产品不再性感,各项数据增长乏力。这需要空降的大将具备非常强的战略思考能力,不仅是能够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还得盘活错综复杂的老团队和旧思维,在废墟上开出新花朵;

总之,每一个年薪百万以上er,既是高薪人群,也是职场中的高危人群。

某企业在转型期间一年引入了4个VP,水土不服无一幸免。最长的也仅做了一年半就离开了。

你们羡慕的高薪打工者。他们要解决的难题,和自己去创业的难度已经相差无几。

2.是安稳的工作消失了

十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苹果还是一种水果;五年前,短信是主要的通讯方式而不是验证码和垃圾信息存放箱;三年前你还站在街头打车;一年前你还不能不带现金逛遍北京城。

同步在发生的是,我们过去认为的金饭碗银行开始裁员了,我们过去认为的铜饭碗外企开始裁员了,我们过去认为的铁饭碗国企开始裁员了。

信息时代发展快到了互联网企业,需要每隔两三年就推出一个能抓住用户心智、面向未来的新产品来续命。在这个战略产品没想清楚的时候,企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用调整组织架构来应对焦虑和挑战是最常见的动作。

如果你觉得中国的年轻人水深火热,资本主义的年轻人机会更加狭窄。

企业但凡有更好的人力选择,就会果断放弃性价比较低的员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因为你“老”就聘用你。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到四十岁,还得仰仗劳动法来保住手上的饭碗,这会多可悲。

3.很多技能开始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

比如UX设计师。比如市场营销。

任由以前再红火,营销的玩法不到半年就换一波。从别人看着我们的案例羡慕不已,到我天天刷着别人的案例羡慕不已,不到一年时间。

甚至还有数以万计的自媒体的不断崛起正在以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牛逼,根本不需要任何平台。

我在去年写过一个知乎贴,据说朋友圈阅读量过了百万的,今天再看一派胡言。

所有人都一样,今天越安逸,明天越危险。

如果我不重新跑起来,让自己永远具备站在潮头可以趟平大坑的能力,去到哪里都不是岸。

敢不敢把自己从做事层面一竿子撸到底,打回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出发?

敢不敢从思考维度上纵身一跃到更高的层面,在激烈的商业逻辑中审视过去的积累还有多少缺失?

这当然需要付出代价。那个曾经被我视作人生理想的“高薪稳定”,我忍住心疼把它放在了过去。能不心疼么,人生到了三十啷当岁,每个选择都价值百万。然而,身边像我放下又出发的人,一大把。

仅就身边在过去一年走上了创业道路的朋友,不下10位。

这就是为什么北京雾霾这么大,还有大批大批年轻人涌来的原因。

我们应该庆幸,时代终究还是给愿意奋斗的年轻人留下了一道破局的窄门。

我们还应该清醒,奋斗给我们开的只是一道窄门,唯有放下所有无用的行李,才有一点点胜出的可能。

换个正确的姿势去奋斗

我决定加入的是一个志同道合的靠谱团队。

我们有四个创始人,分别来自中国近五年互联网基因最纯正、发展最迅速的新兴企业小米、猎豹、猿辅导。基于这些高速发展的优秀平台,我们在过去几年里和不少优秀的人共事,从思维到做事都汲取了大量精华。

我们都带过团队练过兵,扛过业绩打过仗,在各自的领域负责过核心工作。

我们最大的特点不是全部为80后(以及皮肤好白啊。。无法忍住不说。。),

而是过去的业绩能足够证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着强烈责任心、能力靠得住的、具备奋斗精神的人。

我们选择新的事业方向有三个基本原则不动摇:

第一,不投机。

不做任何涉及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自身能力和经验都覆盖不到的“风口”

——只做有切身体验、自己即是深度用户的产品;

不做任何未经真实用户需求验证过的“创新模式”

——只做真正创造价值的长期需求产品;

不做任何需要不断烧钱才能维持下去的“大生意”

——只做有可能强口碑驱动的好产品;

第二,深度热爱。

可出于捍卫产品品质与任何人发生争论;

产品必须测试300次以上无问题再面向收费用户;

产品的品质必须达到“忍不住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推荐使用”的程度再投放市场;

第三,永远记住你出发时的样子

今日之选择,即是最好之安排,不怨不悔,不骄不馁。

本文转自哪儿梁爽哪儿喜庆,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中国涌现过6次赚钱机会,未来的赚钱机会在这些领域!

过去20年中,涌现了六次大的赚钱机会:90年去深圳摆地摊;04年开淘宝店;05年开始炒房子的;07年开始炒股的;10年玩微博的;12年做微信公众号。只要有你的足迹或踪影,都会狠狠的捞一笔。未来的赚钱红利在哪里?关注金融街见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市场资讯, 把握未来的每一次赚钱机会。

金融街见闻

jinrong1001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