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曾说“你最近 安静的 挺怪异”。
是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装死更cool的事儿了。尤其是啥都不干就让陈海涛主席也犯起嘀咕了:P
J说要每天都开心,一起品尝美食,畅聊人生。
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每天都可以快乐一点,享受合适的生活品质。缩减不必要的无效社交,关注与志同道合者共同的成长。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务或有不同的诠释,老曾嘴里辣辣的“生了一个少爷的心,没有少爷的命”。J的表述更柔性,觉着是自我认同低了些。只是是否触底,我无法预测,但此刻可以不再犹豫一口气下单所有心仪的唱片。不超前消费历来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非潮流习惯,give up~~~
自从蛰居嘉定闲云野鹤,第一次试着整理唱片柜,一来是觉着心思静下了到了,二来要为他们的弟弟们腾出新工位。想起许多年前,在香港的她对着一张相似的照片夸了一句“真整齐”一晃儿去竟也五年了。
掐指一算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已经有几套了:施纳贝尔的权威开山首录、布伦德尔飞利浦版、肯普夫60年代立体声版、巴克豪斯的60年代立体声版
后续还会想办法搜罗阿劳在EMI的早期录音以及巴伦博伊姆的DG录音录像。
不日到货的 Kovacevich贝多芬奏鸣曲全集,更是心仪已久,年底特价实难自已。
北京国家大剧院独奏会我虽自始至终都处于神游状态,但大师谈定自若、大开大合的诠释依然让我深深折服。这套90-00年代灌录的佳品,直抒胸臆、挥洒自如,少了些哲思,多了些人性,满满的才情魅力。
不经意间,竟然还发现了弃置许久的他:
Cortot的众多学生中,33岁英年早逝的天才除了Dinu Lipatti(1917-1950),还有一个,来自意大利的天才Dino Ciani(1941-1974)。Dinu和Dino,名字竟然如此相近,一个是绝症一个则是车祸,相比Lipatti,Ciani的录音多上许多,而且有相当部分的现场录音,可惜热门程度相差甚远,往往被忽略。如果能活到现在,他的成就绝对不会比他同乡Maurizio Pollini(1942-)逊色。
这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完全的现场音乐会实况,1970年的录音细节失落得如同风衣录音,10年到手后就没有耐心听完过。暂居帝都时给某人写的一篇随想中曾提及自己对于谢林的热爱尤胜以往。审美随着流金岁月日趋圆熟,也不知是好是坏。而Dino Ciani却是另外一个极端的反面,维纳斯双手般的不完美,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试着接受这样一个自己:喜欢一个人,也许是不管你如何对我,这都和我喜欢你无关。倘若有一天你越过一丛的万紫千红从一堆尘埃中重又拾起一朵勿忘我,兴许也会像Ciani般带给你舒心的美好。
始终喜欢在有租界的城市里居住,不管散步相伴的是不是黄浦江。
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
如J所言: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可以求而不得,但不可厌弃其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