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市区文化部门要求条件具备的村建设村史馆编纂村志,鉴于石家岭村整体搬迁,建村史馆编纂村志更有意义,便列入了里辛街道村史馆建设和编纂村志试点村。编纂村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未曾想,不到一年的时间,村支书石树来竟然将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的《石家岭村志》文稿,摆在了我面前,让我着实一惊。
石家岭村位于里辛街道驻地南两公里处,900余口人。早在明朝永乐年间,这个村就载入了地方史册。几百年来,石家岭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贤达。2010年8月,石家岭村为了莱钢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实施了整村搬迁,“和谐搬迁建新村”,石家岭村在旧村拆迁按照异地重新建设城镇化、现代化新村中创造了奇迹。
《石家岭村志》从村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说起,村庄历史追溯到明清时代,历史沿革追溯到周朝时代,举凡与村庄有关的事项,自然环境,人口分布,党政群团,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人物春秋等等,全都梳理有序,准确详细地记录在了书中。一册在手,石家岭村的历史和现状历历在目。
《石家岭村志》文笔简约,通俗易懂,体现着一种浓厚的乡土情怀,读来倍感亲切。《石家岭村志》是石家岭人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走出家乡远离故土的人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一份特殊礼物,也是后辈缅怀先人寻根觅祖的可靠依据。《石家岭村志》记载着石家岭村发展变化的历程,既是珍贵的文史资料,也对研究石家岭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石家岭村志》可谓是石家岭村的一座纸上“村史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策的宽松,无数村庄的命运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折,有的村庄被人遗弃,只剩了些断壁残垣,有的村庄被连根拔起,不知迁移到了什么地方,有的村庄被裹入城镇化的潮流中,变得面目全非。石家岭村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旧村已被莱钢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征用开发建设成了一座现代化炼钢厂,绝大部分土地也已相继被征用,村里从事非农生产的人口日渐增多,再过几十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旧村仅存的那一点残迹将会走向何方,实在难以料定。然而不管未来如何,有一部村志在,村庄的根已经留住。从这一点上说,《石家岭村志》的问世更有一种特别深远的意义。《石家岭村志》当是将来研究石家岭村发展历程最宝贵最准确最有价值的资料。
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既是国家大事,也是地方大事。古人云:盛世修志,旺地修志,现在还应该加上一条,变革时代更得修志。社会变革,纷繁复杂,若不及时修志,时过境迁,后人记录会很不准确,有些细枝末节会干脆寻不出头绪。里辛街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史料留存的并不很多,尤其是村志一类的文字,一直还是空白。《石家岭村志》的编纂也算是开了里辛街道村志的先河,这对传承历史文明繁荣地方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石家岭村志》的问世,为里辛街道乃至钢城区的史志文库又增添了一份宝贵的内容。
史籍如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变得弥足珍贵。毋庸讳言,《石家岭村志》还并不十分完美,许多文字有待于仔细斟酌,很多历史碎片因疏漏而未能纳入。现在来看,《石家岭村志》还没有多少奇特之处,但再过一二百年或更多时候,后人看书中所记事物就会感到新鲜无比,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会成为研究当今历史的最有权威的真实资料。希望石家岭村人应当珍惜这一成果,定期组织续写,使之代代相传下去。
(作者系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党委书记)
本文作者: 张晓龙,《望月文学》第100期“散文集萃”栏目选发
【交天下爱文之士,推各方文学潮流】望月文学主要发布小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画、摄影等作品。
《望月文学》执行主编:齐鲁芽
《望月文学》深圳编辑室主任:悠悠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望月文学选稿群:1161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