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庾亭始建于隋朝,位于今涂家垴镇境内张远村,建在与庾翼读书堂相对面的一个小山丘上。东邻上张湾,南接姜家垱,西北靠蓝梅基地,损毁于一九五八年。该遗址是为纪念梁子湖古往今来第一位大贤士庾翼而建。
庾翼字稚恭(305年—345年8月16日),东晋时期河南颍川人。世称小庾、庾征西、小庾征西,东晋中期著名将领、外戚、书法家,征西将军庾亮、晋明帝皇后庾文君之弟。庾翼身材伟岸、仪表堂堂、面目清秀,年轻时便有过人的经世大略。公元327年(咸和2年),历阳太守苏峻发动叛乱,进攻京城建康,其兄庾亮指派庾翼以白衣身份,带领数百号人参加保卫京师之战,后因城被叛军攻破,随兄庾亮一道投奔浔阳温峤、武昌陶侃等处请求救兵讨伐叛军。公元329年(咸和4年),苏峻之乱被平定后,庾翼被太尉陶侃征调为参军,经多次升迁后从事中郎,不久即任振威将军、鄱阳太守,后又转任建威将军、西阳太守,在任内他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关注民生,得到郎民众的拥护。公元339年(咸康5年),其兄庾亮准备北伐,任庾翼为南蛮校尉兼岭南郡太守、辅国将军,镇守江陵。同年,后赵王石虎派兵南侵重镇邾城,进而围困石城。庾翼屡设奇兵,偷偷将内应粮草和军需送入石城,保证郎石城能固守待援而不破。没有多久在竞陵太守李阳的援兵配合下,石城被解围。石城保卫战结束后,庾翼因协助石城保卫而不被攻破的功劳被封为都亭侯。
公元340年(咸康6年)正月初一,兄庾亮去世,同年十一月朝廷任命年仅33岁的庾翼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援安西将军,领荆州刺史,接替庾亮镇守武昌(今鄂州)。当时人们怀疑庾翼太年轻,不能继承其兄长庾亮的业绩。面对大家不看好不信任的眼光,在任中他励精图治、勤奋操劳、偿罚严明,军务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充分展现了自己能独当一面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在武昌镇守期间,庾翼勤政亲民,他多次到曾经居住和读书过的梁子湖南边的今涂家垴地区探亲访友,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因滨湖地区常发水灾,他有时一住数天,帮助和指导地方整治水患,在他的亲自关注督促下,这里的面貌很快就发生了改变,成了草丰鱼肥、牛羊成群、粮丰林茂的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经过数年的治理,他镇守的武昌郡府库钱粮充实,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庾翼得到了百姓的衷心拥护,蜚声长江南北,就连黄河以南敌占领区地方的民众也有归附之心,有数千人纷纷来投。这时原来对他不看好甚至反对任命他的人也不得步称赞他有治国理政、带兵打仗的杰出才能,足可担当大任。
庾翼自接替其兄庾亮职位掌管军政事务后,始终不忘继承其兄未竞事业,他发誓以意图北伐、攻灭胡虏、收复蜀地、统一中原为己任。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康帝即位。庾翼在武昌(今鄂州)做了仨年的切实准备和周密部署后,冲破大臣的阻挠,率众北伐,下令新统六州驴马和地主豪强的奴仆入伍,为此遭到地方豪强的强烈反对,但庾翼毫不动摇,仍决心进军西北。当年9月从武昌出发,经夏口(今属武汉市)至襄阳驻扎。与后赵开战初战告捷,大破后赵骑兵数百人,俘敌兵马百多匹,后因部将不力停止前进。恰逢康帝驾崩,后又遇其兄庾冰病逝,朝廷召庾翼回京师,转任都督江州、领豫州刺史。此伐未果,但他仍继续整军备战、广积钱粮,以图再次北伐,以实现其收复西蜀统一中原的宏图大业。不料,因病于永和元年(公元345年8月16日)卒,英年早逝,时年42岁。朝廷赠车骑将军,谥曰“肃”。
庾翼在其42年的生涯中,不仅在军事政治上体现了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而且在文学艺术上造诣也很深,特别在书法上可称得上魏晋时期的一流书法大家。据《宣和书谱》记载,庾翼攻于书法,尤其善行草和隶书,青年时期书法与王羲之并驰争先,其兄庾亮常与王羲之求书法,王羲之回说:翼在你身边,何必向我求字。此语印证王羲之以为庾翼的字不在其下,当时东晋的书法界推荐翼为书法大家。今有行楷《故吏帖》七行六十字收入《淳化阁帖》中。《宣和书谱》收录其草书《步征帖》、行书《盛事帖》。当年庾翼在涂家垴镇张远村居住读书时仍坚持每天练字,笔耕不綴,常以书法与当地人交朋结友。其书法在当地流传甚广,千年来影响了涂家垴地区书法的盛行。前几年,涂家垴被湖北省命名为书法之乡。
庾翼自23岁随兄庾亮来武昌居住(今涂家垴镇张远村),由兄庾亮延师读书,在梁子湖度过了15年,是梁子湖古往今来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贤士。后人将其居住地命名为“贤庾乡”(今涂家垴镇、梁子岛等地)。将其住宅称为“庾翼读书堂”,并建有“思庾亭”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