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整个电视剧产业链包括制作模式及交易模式。其中,主要涉及电视台与工业资本的投资、广告商的投资与植入、制作公司的生产、电视台的播放、电视剧版权及衍生品的出售等,因而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这简直是个造梦神话,一个《太阳的后裔》不仅捧红了宋仲基欧巴,同时也把几亿人的眼球给掀翻了,在中国、韩国,关于太阳的后裔还在延续。
那么,这个神话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真实的韩剧娱乐产业链如何?宋仲基欧巴是如何造出来的?
在韩国,支撑起整个《太阳的后裔》及宋仲基欧巴造星神话的是整个韩剧产业链以及隐藏在这个产业链背后的商业逻辑。
韩剧产业链解析
在韩国,韩剧整个电视剧产业链包括制作模式及交易模式。其中,主要涉及电视台与工业资本的投资、广告商的投资与植入、制作公司的生产、电视台的播放、电视剧版权及衍生品的出售等,因而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它们的共同作用推动了韩剧产业的蓬勃发展。
其“边写、边拍、边播”的制作模式流程如下:
首先,韩剧的编剧会进行精心的故事情节设计,这是迷倒大批中国观众的主要原因,这主要得益于以编剧为中心的制作体制。在韩国电视剧制作体制中,编剧处于制作体系的中心地位,导演、制片人都要听从编剧的意见,编剧要介入演员的挑选,编剧的进度决定着电视剧的拍摄进度。
其次,韩剧制作团队把“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模式下,一周仅播放2~4集,一方面观众有充足的时间咀嚼电视剧的细节后,对剧情发展和主角形象提出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编剧完全可以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手段,及时跟踪观众的审美需求变化,调整电视剧的拍摄内容和拍摄进度,甚至是人物命运的安排。“受众订制”的内容战略使每一个观众都能参与到电视剧的制作中,生产出来的电视剧就更能满足观众的口味。
第三,“边写、边拍、边播”的制作模式也能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因为韩剧把观众的反应当作判断电视剧是否继续拍摄的惟一依据。受观众欢迎的故事就会一直发展下去,一旦观众对故事失去兴趣,电视剧就立即被“腰斩”,从而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其中产业链条如下
韩剧的交易价值还体现在它的营销模式上。得益于上世纪末期韩国政府“文化立国”的政策支持,“韩流”在本世纪初已经成功席卷国际文化贸易市场,韩国也成为继美国好莱坞之后强势文化产品输出国。由于韩国人口少、市场小,每部电视剧在本土播出的价值有限,因此电视剧出口战略成为必然选择。为了打开国际市场,韩剧制作人在电视剧的产品包装上有意识地迎合大中华圈市场的需求。
首先,有意纳入与大中华圈相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念,并使韩剧有一定的教育性,比如《太阳的后裔》与战争、医生相结合,同时夹杂了爱情,让整个剧情更立体。
第二,韩剧在销售渠道上也下足了工夫。韩剧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绕过影视发行等中介机构,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即有实力的电视运营商,在双方谈判期间对合作商进行全面的考察,认为达标的客户才授权,例如在香港物色了实力雄厚颇具市场策动力的香港无线电视台做代理。《太阳的后裔》登陆中国大陆的平台是爱奇艺,而且提前锁定及销售,不仅降低成本,而且也借爱奇艺的力量展开宣传。
第三,《太阳的后裔》借助网络的力量在中国瞬间火爆,很大程度上与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有关。在微博及微信上面,《太阳的后裔》做足了功夫,而且还善于营造话题,引导大家探讨结局等热点方面进一步引爆剧情,引起人们的关注。
结合资本
韩剧产业的利益格局分析
韩国电视剧采用“制播合一”的制度,即韩剧的投资主体和制作公司是三家全国性的大电视台,因此形成了电视剧自给自足的模式,电视剧的版权和独播权归电视台所有。不仅如此,韩剧市场的投资来源还有电视剧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及其它工业,代表有三星、LG等工业财团。
韩国大企业投资拍电视剧不仅可以通过出口电视剧来快速实现投资收益,而且植入广告可将品牌和产品迅速在海外传播。韩国工业财团加入电视剧投资的行列,是电视剧市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典型范例,一方面壮大了韩剧产业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韩剧产业从投资环节就开始考虑电视剧的后期衍生品的开发。
资本的成功运作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全球化;而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通过制订产业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产业的高效运转创造条件,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1999年到2001年间,韩国政府陆续对《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的内容达70%左右,充分发挥了立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政府机构主动理顺管理机制,设立专门文化产业促进机构,如“文化产业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振兴局”等,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帮助韩剧开拓国际市场;专门拨出巨额资金,对文化内容产业进行扶持,发展以文化产业园区为中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减免关税税收等手段,大力推进文化产品的出口。在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下,短短几年时间内,韩国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如何借助资本文化兴国,值得我们下一步的思考。
文章来自投资界,作者王洋
信心来源: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赵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