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有 “百节年为首”之说。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并且深谙“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的内在逻辑。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因素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春节晚会就是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时代的缩影。人们对春节晚会的热衷和期盼也正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要求的体现。
所以,春晚就成了中国人春节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对春晚就像过年吃饺子一样,演变成为“新年俗”,一种文化与标签,甚至是一种情感与寄托。每当临近春节,全国的电视荧屏就进入了“春晚模式”,而在众多春晚当中,《辽视春晚》则以其接地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并以多年打造的“家文化”品牌而成就“卫视第一春晚”的名号,在全国省级卫视春晚中独树一帜。
看点
01
浓浓的“合家欢”味道,让春晚成为一种温暖的习惯
迄今已经走过三十多个年头的《辽视春晚》,近几年来以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和现象级的影响力成为最值得期待的年夜盛宴,并一直捍卫着“卫视第一春晚”的称号。
《2018辽视春晚》以“新时代·合家欢”为主题,不难发现,整台晚会到处都是家的味道,处处体现出“合家欢”的景象。以此奠定了其接地气、有人气、欢乐祥和的创作基调,同时紧紧抓住新时代的主题,最大程度上释放了春节的核心价值,收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点赞,再度成为全国热议的现象级春晚,为辽宁卫视赢得一个漂亮的开门红。
《广电视界》了解到,《2018辽视春晚》开播csm52城收视率即破1,最高实时收视率高达2.7%;酷云实时关注度高居全国第一长达5小时,最高实时关注度达2.6072%,市场占有率超过25%。截至目前,春晚全网播放量突破1.28亿次,微博#辽视春晚#话题阅读量超过10.1亿次,讨论量超过33.8万次。这些大数据直接凸显了《辽视春晚》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和现象级的影响力。
《2018辽视春晚》以《欢乐饭米粒儿》大家庭和嘉宾家庭组成了两个嘉宾群,在舞台两侧从始至终和观众一起“看春晚、聊春晚”,不仅有机地融为整场晚会的一部分,营造了“家”的团圆氛围,更自然地展现出回家过年的场景,拉进了与观众的距离。
整台晚会让“家”文化更加明亮和温暖,语言类节目作为《辽视春晚》的特色之一,继续采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延续独具特色的东北喜剧风格。与此同时,紧紧依托新时代特点,推出了几个充满正能量、经得起考验的时代精品,并以此抓住观众的精神需求,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发挥了喜剧小品警醒人、教化人、引领人的艺术作用。
《2018辽视春晚》的每个小品中都有“家”元素和“家”情感的存在。由潘长江、巩汉林携各自儿女联合打造的小品《团圆饭》,凸显了现代社会出现的“空巢老人”期盼亲情,渴望陪伴,虽然老人在网上 “租儿子”一起吃团圆饭,但互联网解决不了亲情的链接,尤其是潘长江告诉儿子,“不用年年回来,太折腾”,将一名父亲所蕴含父爱的伟大表达的淋淋尽致。小品让观众得以反思,就要进入老龄社会的今天,虽然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快,但不能忘记爱的真源。
由蔡明、李建华领衔的小品《特殊任务》则将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婆媳相处问题透彻地展示出来,老人有老人的持家之道,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小品中两代人的沟通与相处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讨论,而当蔡明将所绣的十字绣“不是母女胜似母女”交给儿媳时,众多儿媳纷纷感叹:其实我婆婆真的挺好的。
而郭冬临、郎朗则让钢琴成为梦想的发动机,在新科技的配合下,通过完美的钢琴演奏,诠释了历经春夏秋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这部《梦想协奏曲》告诉观众,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无论是在风雨中或是阳光下,每个人只要有梦想就会成长,只要不放弃梦想, 就一定会成功。
《辽视春晚》的小品总是给人们带去久久萦绕的笑点,而《带刺的玫瑰》这次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让观众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爸爸是个骗子,他总说他不爱吃肉,但是每次我故意剩在碗里的肉,他都给吃了,吃的可干净了;我的爸爸是个骗子,他总说他不累,但是我发现,他会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捶腿;我的爸爸是个骗子……”当一个“骗子”用发生在自己身边普普通通的事例给予他人快乐时,“我爱这个骗子!”让节目内容得到升华。
其实,《欢乐饭米粒儿》一家齐聚,欢乐上演小品《带刺的玫瑰》,表达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也是《欢乐饭米粒儿》这一品牌节目关于家文化的弘扬与延伸。《欢乐饭米粒儿》独创的小品取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故事情节,让喜剧背后承载着人文的思考,填补了电视荧屏上以“家”为核心的喜剧类型节目的空白。而《欢乐饭米粒儿》将在三月份推出新一季,这不仅是一个现象,更是一个积淀,一种对“家文化”正能量和正情趣的坚守,这正是喜剧界需要的一股清流!
而深受观众欢迎的宋小宝携程野、赵海燕演绎的最新小品《非诚来扰》,从侧面揭示了如今社会普遍关心的养老话题,在爆笑中击中大众的共鸣点,这部作品不仅让宋小宝再度泪洒现场,更是直击观众心中最柔弱的那一部分,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和感动。
无论是小品《值日生》表现如何爱而不溺爱孩子的思考或是《妈妈的唠叨》讲述母爱的情怀和伟大,无不是以“家”为主题下,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笑中带泪戳痛点,痛后反思展人性,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人生道路上,有了母亲的指引,无论走多远,都不会觉得迷茫。也正如冰心一生信奉的“爱的哲学”那样——“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从不同角度阐释着人生、家庭与家国情怀的内在联系。
显然《辽视春晚》对语言类节目“有意义、有意思”标准的坚守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观众喜好的精准预测和对思想内涵的严格把控,以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品之作成就了其“卫视第一春晚”的独特魅力。
看点
02
坚守本土特色,在传承中创新,深情演绎温情回眸
《辽视春晚》可以说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春晚之一,《2018辽视春晚》所演绎的语言类节目包袱频出,笑点与泪点齐飞;歌舞类节目则以情怀融合经典,民族与流行交相辉映,并在新科技的配合下,着着实实地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
以世界纪录级别的飞行器拉开帷幕的《2018辽视春晚》,由屡获国际大奖的辽宁芭蕾舞团带来的惊喜表演配之果敢、新丝路乐队、冯晓泉、曾格格器乐演奏与拉丁舞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2018辽视春晚》在内容编排上明显感觉到非常注重营造节日里“家”的欢乐、温情氛围,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更为丰富。而让观众深情不已的显然是从去年就保留下来的《岁月留声机》环节,作为《辽视春晚》独具特色的保留节目,今年再次推出升级版的《岁月留声机》,陈明《快乐老家》、陈少华《九月九的酒》、李进《你在他乡还好吗》、甘苹《大哥你好吗》、姜育恒《再回首》等带有明显时代记忆的经典歌曲再次响彻观众耳畔时,不禁泪眼朦胧,引发一连串的岁月回眸。当年曾经的青春少年风雨间已经两鬓斑白,而在这些歌声的背后不仅是唤起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何尝不是道出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我们迈进新时代的同时更是不能忘却过去20年乃至于30年来与国家共同成长和奋斗的历程。
在《辽视春晚》的舞台上,浓厚的乡情、乡韵无时不在,众多辽宁籍的明星和艺术家们为家乡父老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节目,凸显出《辽视春晚》对鲜明地域特色的坚守。
把辽宁当作第二故乡的冯巩再次搭档王振华,来到《欢乐饭米粒儿》家中做客,用极具年味、年俗特点的作品,将辽宁的风土人情、名山名川、历史名城进行了有趣的串接,机智巧妙,富有新意。
而纵观歌舞类节目,仅从歌曲的编排上就已经将“家”的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母亲》到《朋友》,从《一眼千年》到《筑梦中国》,由小家到大家,再到国家,老歌金曲致敬岁月,新歌新曲反映时代,《辽视春晚》以走心的怀旧情怀照顾老观众的同时,也在不断推新花样吸引年轻人,希望能够唤起不同年龄段观众相通的情感共鸣,让从50后到90后的观众都能在《辽视春晚》找到自己喜爱的歌,一起体会春晚带来的欢乐和家的温暖。或许春晚的节目众口难调,但《辽视春晚》存在的意义在于陪伴,在于它不仅是一方举国欢庆的民俗舞台,更是受到全民关注的国家文化工程,是用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形塑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空间。
有着“国风公子”之誉的霍尊所演唱的《渔舟唱晚》也成为晚会当中的一个亮点,这首歌并不是对经典古筝曲《渔舟唱晚》进行了填词改编,更是将传统诗词、戏曲等元素组合在一起所进行的一次全新创作,让电视观众和网友赞叹不已,相信将会引领中国风歌曲的新风尚。与此同时,“校长”谭咏麟的两首经典歌曲《朋友》和《讲不出再见》,虽经岁月洗礼,却愈发历久弥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而最温馨的一面则来自于讲述母爱的小品《妈妈的唠叨》之后,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带来的一首《母亲》,直击观众最柔软的一面,再次将晚会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众多网友回复说:“每每听到这首歌心里都是热热的,总会回忆起小时候与妈妈有关的一些故事”。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每年春节期间的春晚盛宴就是时代的缩影,文化的传承和引领的高峰,《辽视春晚》“新时代·合家欢”的主题,是对春节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民俗和情结的传承,更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传递。在品味浓浓年味,享受亲人团聚快乐的同时,请让我们留住春节文化的根,让春节文化的精髓永远传承下去。
《2018辽视春晚》通过精妙的结构设计,精彩的节目内容,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的节目衔接和满满的正能量,赢得了收视与口碑双赢。特别是聚焦“家”文化的情感表达,家庭和睦的展现、振兴家乡的宏愿、对传统美德的颂扬和对家国情怀的诠释,汇聚成了整场晚会的主题——新时代·合家欢,这也许就是《辽视春晚》脱颖而出的缘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