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Mark Magnier
受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春节期间食品需求推动,中国1月份物价升幅创两年多来之最,但经济学家预计,这股势头在年中以前将减弱。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2.5%,去年12月升幅为2.1%。1月份CPI升幅达到逾两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也高于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调查的11位经济学家2.4%的预期中值。
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1月份创五年新高,同比上升6.9%,高于预期,去年12月同比上升5.5%。
在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放松信贷并刺激经济增长后,物价摆脱了持续数年的低迷态势加速上涨。为了应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和其他潜在的资产泡沫,中国政府正在退出这些刺激政策。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称,中国正在经历一个通货再膨胀的阶段,但中国经济将紧随房地产周期在第二季度放缓,因此第一季度将是CPI和PPI的一个顶部。
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表示,上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一个原因是节日因素推高了猪肉和新鲜果蔬价格。食品价格在CPI篮子中占据约三分之一的权重,如果不是因为暖冬,物价涨幅还会更高——暖冬天气令蔬菜供应增加且配送更加容易。
此外,由于油价上涨且春运期间出行人员增多,1月份交通和旅游价格上涨明显。
40来岁的公务员李健(音)说,蔬菜价格涨得很快,猪肉也涨价了,但她不是太担心。她在北京一处菜市场边买鸡蛋边说,需要的话她就会买,而且她觉得今年会涨工资。她说,连总理李克强都说中国每年都可能涨工资。
经济学家表示,随着节日需求降温和经济逐步放缓,预计未来几个月CPI将出现下降趋势。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7%,连续三年创出25年来最低增速,预计今年还会进一步放缓。
中国央行方面的动作也可能使通胀压力受到抑制。由于对债务和资产泡沫膨胀的担忧不断加剧,中国央行近期扭转了去年的宽松货币立场,上周将面向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逆回购中标利率)上调了0.1个百分点。但经济学家称,如果第二季度经济放缓局面恶化,中国可能再度诉诸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学家指出,1月份PPI升速加快主要受油价走高、煤炭和钢铁行业去产能以及上年同期比较基数较低的提振。1月份金属、化工品和煤炭价格环比走高,纺织品价格环比下降。经济学家称,中国通胀数据的上升有望消解海外对中国输出通缩的指责,至少暂时如此。
经济学家称,未来几个月,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趋稳、住房限购政策收紧以及比较基数效应消退,生产者价格料将小幅下降。
经济学家警告称,中国春节(今年跨1、2两个月份)前后的数据可靠性通常较差,尤其是同比数据,因为每年工厂停工和假期的时间都不一样。
“WSJ金融市场”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子账号,提供全球最新的市场资讯和来自华尔街的专业分析,是你投资决策的权威参考。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WSJ金融市场”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