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当中。
的确,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都必须通过亲子间的交流、对话、沟通来实施和实现。
如果你说什么,孩子根本不听,那么,家庭教育便无从谈起。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抱怨孩子的不听话。譬如:
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
你越唠叨,与孩子之间的火药味越浓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你感到越来越无能为力...
记得前段时间,因为《妈妈是超人》的热播,霍思燕和黄圣依一度成为合格妈妈与不合格妈妈的典型代表。
节目中,霍思燕因起床晚了,正在手忙脚乱的化妆。
此时,在客厅玩耍的嗯哼组装出了一个小汽车,于是开心地喊着:“妈妈,你看我做的!”
妈妈霍思燕回一句“来了!”然后立马走过去观看嗯哼组装的汽车,并由衷地赞叹道:“哇塞,这是两种开法的车吧。”
边说边看边评论,还不忘继续涂抹化妆品。
再对比黄圣依。
家里停水了,黄圣依在水龙头前纠结怎么停水了。安迪发现了妈妈的发箍,好奇地问了句:“妈妈, 这不是你的吗?”黄圣依没有回答他。
安迪拿起发箍戴在自己头上,一脸兴奋的跟黄圣依说:“妈妈,你看我!”黄圣依还是没有听安迪讲话。安迪只好悻悻的取下发箍。
还有一次,黄圣依在做早餐,安迪顶着一只小布偶,一脸开心地想让妈妈看他一眼。
可是,黄圣依似乎根本没有听到安迪的话,自顾自忙着。安迪便走到妈妈身后拍了几下,黄圣依只顾着拿碗筷,完全没在意。
安迪只好拿着小布偶走到一旁,但脸上却是藏不住的失落。
安迪对黄圣依,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冷,他只是一个渴望得到妈妈关注的小孩。只是,每一次他发自内心的主动交流,都被妈妈忽略了。
生活中,我们总是一不小心就会犯同样的错误。像黄圣依那般,忘记听孩子话的妈妈实在太多太多。
当孩子觉得不被重视、不被关注、不被理解,那么,等孩子长大些,也就自然不愿听妈妈的话了。
如果你曾把孩子的话当做耳旁风,那么迟早有一天,孩子也会把你的话当做耳旁风。想要孩子听话,我们父母应该先学会听孩子的话。
当我们懂得要倾听孩子的话之后,我们还应该学会让孩子把话说完。
美国心理治疗师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用心倾听孩子说的话,并给出孩子期待的回应,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情。
而孩子在说完话的一刹那,内心已经得到了滋养和疗愈。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听不进去劝,抱怨不明白孩子内心在想什么...
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很少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完。
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话,并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在沟通交流中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意和理解。
但仅仅懂得倾听还是不够的。想要孩子能够听得进去话,妈妈还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
开口前换位思考
开口前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感孩子所感。
真正换位思考的劝慰应该是理解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提出解决办法。
孩子的事情多与孩子商量
13岁的轩轩和妈妈一起逛商场,看中了一套有超人图案的T恤,但妈妈摸了下,发现做工、材质不太好,就给儿子轩轩买了另外一套衣服。
买完衣服,轩轩对妈妈说到:“这套衣服我才不要穿!”
妈妈解释,“这套衣服做工好、质量好,还更贵,你为什么不穿?”
轩轩反驳到:“这套衣服上没有我喜欢的超人图案!”
妈妈一听就急了,“给你买质量好的衣服,你还怪妈妈?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之后,轩轩就再也不愿意跟妈妈一起逛街买衣服了。
案例中,妈妈买衣服注重的是材质和做工,孩子买衣服注重的是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妈妈最终按照自己的意愿替孩子做了决定,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这种情况下,孩子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听话呢?
孩子的事情多与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合理意见加以采纳,才能让孩子愿意听从妈妈们正确的意见。
向孩子敞开心扉
懂得向孩子敞开心扉的妈妈,才能换取孩子对你敞开心扉。
那么,妈妈如何向孩子敞开心扉?
和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当你感到疲累或不开心的时候,跟宝贝说一句“妈妈不开心了,你抱一下妈妈或许就会开心起来哦”。
让孩子感知到你的情绪状态,也是在引导孩子当同样的情绪状态出现在TA的身上时,TA也可以这样向妈妈索取安慰。
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状态:
主动与孩子分享工作上的辛苦与成就感,能促进孩子对父母的了解,也能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让孩子通过了解你的工作状态来了解社会与生活。
向孩子表达你对TA的期待
妈妈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太高,一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外,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伤害。但合理的期待,最好也能让孩子了解。
当孩子了解妈妈对TA的期待具体是什么,且并不过分的时候,那么孩子也许就会把妈妈的期待变成前进的动力,努力做到最好。
或许看到这里,很多妈妈会问,你前面说的我基本也都做到了,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还是越不愿意听我们的话呢?
其实,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这三个小心思。
第一个小心思:虚
真正有内涵的妈妈,在看到自家孩子的优缺点时,懂得给孩子一个适度的情绪空间,不露声色、也不做过多评价。
孩子需要个人成长空间,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
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变得对抗性强,亲子沟通自然难以顺畅。
第二个小心思:弱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鼓励,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
反之,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因为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
第三个小心思: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
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与孩子的沟通效果越好,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孩子越是不愿意听她的话。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孩子重在养心。
而养心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耐心、细心和爱心。
当我们掌握了“说”和“听”的艺术,愿意用耐心、细心和爱心,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相信终能开启孩子的内心世界。
说出孩子愿意听的话,才能收获一个愿意听话的孩子。与妈妈们共勉。
读人也是读书,
阅人亦是阅己。
欢迎分享,欢迎留言。
往期热文集合
1
2
3
4
5
6
7
8
END
版权声明
文章转载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若涉及版权问题
请您第一时间与我司工作人员联系
我们尊重合法知识产权
愿意配合权利人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