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1963年分洪与文安人民抗洪斗争纪实

记忆:1963年分洪与文安人民抗洪斗争纪实

文安衣食住行 日韩男星 2019-03-17 11:58:08 2573

1963年分洪与文安人民抗洪斗争纪实


文安县地处冀中平原,属黑龙港流域,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县内东部是有名的文安洼,洼底海拔高度只有3.6米。流经县内较大的河流有两条,一条是大清河,流经文安北部边界57.5公里,属于大清河北支;一支是赵王河及它连接在一起的赵王新渠,流经文安境内30公里,属大清河南支。大清河南北两支在文安县东部崔家坊下河口处汇合。由于文安县地势低洼,近百年间竟有70余年发生过洪涝灾害。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下了很大力量兴修水利,但仍未能根治水患。1954年子牙河王口一带决口,水淹文安洼。1956年大清河任庄子段决口,继之子牙河、潴龙河决口,在赵王新渠毕坊处分洪,文安城东最高水位达到8.18米,大洼中心水深4.4米。


1963年,是一个近百年来降雨量最大的年份,而且处在上游的太行山、燕山一带多有大暴雨,这就对文安洼又一次造成巨大威胁。

 

一、            固守千里堤,力保文安洼

 

1963年多雨的气候,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5月下旬,中央召开电话会议,对我省防洪工作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其中与文安洼有关的要求是:子牙河献县水位达到17米,流量700立方米/秒,保证不决口;白洋淀十方院水位达到10.5米时,保证千里堤、四门堤及白洋淀周边堤埝不决口,超过10.5米时,坚决固守千里堤;新开坊水位超过14.5米,向分洪道分洪,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保证两岸堤防不决口;第六埠水位达到8米,保证周边堤(包括东淀文安隔淀堤)不决口;赵王新渠在1350个流量之内,保证两岸堤不决口。在同一条河道上,次堤必须低于主堤0.5米,民埝高程要低于大堤1米,河道内拦河坝、沽口大车道均应在6月20日前彻底拆除或堵复。


省防汛工作会议后,中共文安县委立即召开了防汛工作会议,分析防汛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认为,一年来上游水库的修建和主要河道的疏浚,使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文安县内三大电力扬水站经过维修、配套、扩建,加强了排涝能力,边界水利矛盾已初步得到解决,这些都有利于防汛工作的进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利条件:上游水库没有经过较大洪水的考验,防洪标准偏低,大清河北支没有水库控制,各堤防失修,河道淤积严重等等。根据这一分析,县委、县人委对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并于6月初组织了50人,责成水利科副科长缴焕熙负责组成检查组、钻探组、填堵组,对赵王河千里堤、大清河秃尾巴堤、赵王新渠两岸堤,共计128.5公里堤防、36处水利设施进行了检查、钻探、修复。


6月10日,县防汛除涝指挥部成立,县委副书记、县长夏晓德任主任,县武装部长张义忠、副县长任谦益任副主任。县委根据本县低洼易涝的特点,决定县委、县人委领导成员分成两班人马,一班组织群众除治内涝,力保粮食丰收;一班抓紧抗洪抢险的准备工作。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县委常委、委员和县人委领导同志分头到各公社,领导群众防汛排涝。


6月11日,中共文安县委批转了农田水利党组关于加强防汛除涝斗争意见的报告。县委号召全县人民,以战斗的姿态,争取防汛除涝斗争的胜利。与此同时,组织了10800人的抢险队,15000人的后备队,配备了8个打桩班。在大堤上设了54个汛铺,派108名汛工负责监视水情,查看堤防。这些防汛队伍由县里直接掌握。


6月16日,县委、县人委在左各庄召开各公社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研究防汛除涝措施。之后,各公社分别召开了大队干部会议,把县里防汛计划落实到基层。


6月24日至26日,夏晓德同志用了3天时间重点检查了大柳河、左各庄、滩里、德归4个公社防汛工作进展情况。


从6月25日起,部分公社民工上堤,加固修整堤防。同时,发动各公社、大队和商业部门筹备各种防汛物资。


随着汛期的迫近,文安县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从思想上和物质上都做好了防汛准备。


形势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严重得多。尚未进入汛期,5月13日至6月8日,文安就已降雨9次,雨量总计153毫米。进入汛期后,降雨次数更勤,雨量也更大。7月1日至14日,全县降雨量达200多毫米,其中孙氏公社达266毫米。南半部出现沥涝,积水面积达16000余亩。在此期间,任丘、河间、大城等地的沥水开始流入文安,更加重了文安的灾情。进入8月,上游地区出现暴雨天气。1日至6日,邯郸地区连续3次降雨,累计雨量700毫米以上,致使山洪暴发。大清河系白沟水位达到14.6米,流量645立方米/秒;紫荆关水位达到18.3米 ,流量414立方米/秒;新开坊超过保证水位,于8月7日清晨向溢流洼分洪;滹沱河有的地段出现漫溢;安平、献县一带于8月7日零时左右3处决口,约有2000个流量的洪水经河间、任丘流向文安洼。形势危急。在这紧要关头,文安县委于8月7日向全县人民发出紧急动员,号召全党全民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坚决打好防洪防涝这一仗。县委指示:各公社党委、各大队党支部,从干部到群众,要组织起两班人马,一班立即上堤,做好堤防的加固、防守工作,另一班继续搞好内地除涝。

8月7日,文安县防汛指挥部决定:为了缩小淹地面积,防止洼内积水上漾,保住高上地区的收成,进一步加高加固文安洼第二道周边埝,要求埝顶高程达到7米,顶宽4米,同时加固三排干、小白河等处堤防,使上游沥水顺渠排除,减少涝灾面积。


8月9日,第8号台风逼近山东沿海,受其影响,我省上游地区又降暴雨。此时,全省降水总量已达510亿立方米,上游大部地区被淹。保定市省政府门前水深60厘米以上,永年县城被水吞没。8月8日紫荆关5小时降雨370毫米,白洋淀入水量达10000立方米/秒,白沟河水位达到15.66米。全省径流水量达178亿立方米,比1956年同期多18亿。


形势已经发展到至为严峻的关头,中共河北省委要求天津专区要顾全大局,为保卫天津市、津浦路,准备做出必要的牺牲。省委给文安县委打电话,询问文安洼的情况,并传达了省委的初步决定:当东淀水位达到7.9米,即向文安洼分洪,分洪量为23亿立方米。


此时,大清河北支径流量为14亿立方米,南支径流量为66亿立方米,加上其它河渠水量,共有82.3亿立方米洪水向文安洼涌来。在此期间,文安洼可以下泄40亿,还有40多亿无路可走。


严峻的现实使文安县委认识到,原来的估计和措施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情况了。8月9日,县委再次发出关于防汛除涝的紧急指示:动员15000名抢险队员立即上堤,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大清河南岸和赵王新渠两岸堤防的安全;备足柴米,防止紧急时刻断炊;扒开里东庄至小白河的周边埝,作为进洪口,为分洪蓄水作准备;动员各村妇女、老幼、抢收庄稼。


此时,天津地委领导也正在密切关注着文安的抗洪斗争。地委书记牛勇在固安打电话给文安县委书记李泽民,指示他要准备应付非常局面,到第一线亲自指挥。根据地委的指示,县委书记李泽民立即到王村防汛指挥部坐阵指挥,其他县委领导同志也作了明确分工:夏晓德同志驻守文安城,负责除涝、供应和抢救工作;县委副书记陈健到左各庄;县委副书记徐大仿去大柳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佩珍到毕坊扬水站负责赵王新渠南堤防汛;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刘宝林到大留镇,负责那里的防汛除涝工作。县委还要求各公社党委要统一安排工作,分成两班人马,一班带队上堤防汛,一班负责安排抢救、抢收和搞好内部除涝工程。


洪水还在步步紧逼。8月10日白洋淀水位猛涨,从11时至21时,10个小时上涨了1.6米。与此同时,文安境内雨量减少。


8月11日凌晨1点,县委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县委书记李泽民讲了话,他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因看到本县雨量减少而产生的麻痹思想,指出当前水势的严重性,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克服松劲情绪,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洪水的挑战。会上李泽民同志再次部署了护村、护城、抢救、物资供应工作。


同一日,白洋淀水位继续上涨,15时,十方院水位涨到11.33米,超过保证水位0.83米。为此上级决定:在白洋淀小关破堤分洪。


分洪前夕,河北省副省长杨易辰亲自打电话给李泽民,询问文安的灾情,所需救灾物资及抢救等情况,指示李泽民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从最坏处着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根据杨易辰同志的指示,8月12日,县委针对当时形势,决定晚7时再次召开电话会议。在电话会议上,夏晓德代表县委讲了话。指出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专区降雨已达700—1000毫米;子牙河藏桥流量已达1000多个,西堤已经十分危险;白洋淀十方院水位达到11.37米,潴龙河入白洋淀流量已达1000多个,小南河决口的洪水汇约8亿立方米,漫过平大公路,灌满柿庄洼,通过古洋河向任丘、文安逼近。而小关分洪后,白洋淀的水仍入大于出,水位继续猛涨。东西的子牙河洪峰达到东淀,下午6时,富管营已达到7.6米的保证水位。

根据水情,夏晓德同志讲了县委对防汛工作的几点意见:1、想尽一切办法,竭尽一切力量,确保千里堤不决口;2、除护堤和导水下泄外,还要做好危险地区人畜抢救工作,继续抓紧修船制筏,护城护村,检查通讯工具和交通要道;3、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抢收庄稼。县委号召,各级领导、全体党团员、广大干部必须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临危不惧,带领群众克服困难,战胜洪水,夺取最后胜利。


电话会议还布置了灾民迁移工作。对中央各部在文安的8个农场,采取转移措施,对国营拖拉机站、各大扬水站的设备也都采取转移和保护措施,对光荣院的老人和县直干部家属中的老幼病残者,提前转移到高上地区去。

 

二、            执行分洪命令,文安人民作出巨大牺牲

 

上游地区的特大暴雨,使各水库、河道、堤防都达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滹沱河3处决口,小关分洪都没有使这一危急的形势得以缓解。8月13日晚,大清河、子牙河两股洪峰在东淀相遇,东淀水位进一步抬高,一天之内上涨了0.58米。14日中午,滩里闸提闸,把东淀的水泄向文安洼。但闸口小,过水少,不能解除东淀对天津市的威胁。这一危急形势,使省委不得不下最后的决定:向文安洼分洪。


1963年8月14日上午,在省里开会的天津专署专员肖光给文安防汛指挥部来电话,说当前形势危急,赶快作好分洪准备。


中午,在防汛指挥部里,天津专署副专员史洪涛与李泽民、张义忠、梁树田、刘锡昌、程英田等人正在吃午饭。地委来电话,通知准备在赵王新渠右堤分洪,分洪地点在小垛村附近大堤。史洪涛接完电话,立即召集李泽民、梁树田、李秋成等人,传达了地委的指示。专线电话把分洪的消息从王村防汛指挥部传达到文安城,夏晓德等同志立即对各公社的抗洪工作进行了布置,并与下乡的陈健、徐大仿等同志通了话,要求他们就地组织好护村、抢救搬迁工作。

在王村防汛指挥部,分洪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李泽民指示梁树田赶紧办好三件事:1、通知史各庄公社,准备500人的分洪队伍,人员要基干民兵,武装部长带队;2、给在毕坊扬水站的副县长李益年打电话,要他马上赶到防汛指挥部;3、给同在毕坊扬水站的县委组织部长姜佩珍送一封信,让他在傍晚前带一个排的部队赶到羊町村西,负责分洪的保卫工作。


李泽民布置好任务后立即带领梁树田、高寿其等同志和史洪涛带来的一班人,迅速奔赴分洪点。


半路上,正碰上从毕家坊赶来的李益年。李泽民传达了分洪的命令。李益年说分洪为什么不带民工来,史专员说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他让李泽民动员防汛的民工来扒堤。李泽民派人找到大围河公社书记梁民、高头公社书记任容波,要他们和李益年去动员民工分洪。民工们听到分洪的消息,绝大部分回村,只有西桥大队党支部书记吴树起带领9个人留下来。这时,梁树田和专署来的刘锡昌等人已确定了分洪点。县委和专署干部立即动手扒堤,因人手不够,李益年又用船到北岸史各庄公社接来25名防汛民工,共40余人,开挖一道口子。大约4点半钟,口子过水。梁树田立即把情况报告给在王村指挥部的张义忠,张义忠立即向地委作了汇报。


分洪工作在顺利地进行。8点10分,正当几道口子过水,口门不断扩大时,县防汛指挥部副主任张义忠接到大清河河务局长陈作舟的电话,说省防汛指挥部命令文安暂不分洪。张义忠反复和陈局长核对后,立即通知李泽民说,陈局长转来省里来电话,命令暂停扒堤,维持现状。李泽民当即命令暂时把口子打上,等候通知。


史洪涛感到这个命令有问题,立即给地委挂电话,肖光同志接的电话,说没有此事。


上级的命令发生了矛盾。为了彻底弄清情况,史洪涛、李泽民决定向地委发电报。于是,史洪涛、李汉志、陈作舟、张义忠等同志到王村指挥部共同拟定电文,电报由张义忠签发,正式发出时间是:8月15日零点。


15日凌晨1点零8分,地委来电报,电文称:“赵王新渠右堤、隔淀堤分洪,见报后立即报行,过水后速报省专”。


与此同时,副县长任谦益接到上级电话,说省电确有过一道暂停的命令,但这道命令是错误的,应按原来的决定执行。


接到电报后,李泽民立即给在分洪工地的李秋成打电话,吩咐立即把口子扒开。张义忠、张哲、辛芬泉等同志赶往分洪现场,当他们赶到时,已有10道口子过水,只剩下一道也在清理中。此时是15日凌晨2时。


省委在决定赵王新渠右堤分洪的同时,还决定在隔淀堤大湾处分洪。县委派刚刚带部队到羊町的姜佩珍前去执行分洪。姜佩珍与地委宣传部长杨进修一起来到大湾,此时天津军分区司令员张方明已经带人在这里等候。张方明来时从杨柳青驻军处带来8吨炸药,准备爆炸破堤。姜佩珍考虑滩里公社张营、赵营、刘营正处在分洪口附近,分洪后势必会被洪水冲毁,于是向张方明建议,应调集船只把这3个村的村民抢救出来。张同意了他的意见,立即向天津发报,要求调两只大船。天亮前,两只大船赶到,姜佩珍带领去抢救村民。5点钟,大湾破堤过水。


赵王新渠右堤分洪,1600立方米/秒的洪水从西北方向涌入文安洼;隔淀堤大湾分洪,东北方向3000立方米/秒洪水流向文安洼。在此以前,8月7日滹沱河3处决口,11日小关分洪,14日中午滩里提闸,到8月25日又有王口、姚马渡分洪,此时,共有10路洪水,以10000立方米/秒的流速,从四面八方向文安洼汇集而来。


终于,天津市的压力减轻了,津浦路保住了,从全局来看,抗洪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这个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文安人民为了这个胜利做出重大牺牲。

赵王新渠分洪后,文安洼水势猛涨,距离口门较近的围河、高头、急流口等公社的部分村庄,霎时被水包围。隔淀堤分洪后,当日东西两水在十马干渠汇合,到达北官士庄一带,大柳河公社大部分村庄、德归公社全部村庄被水围困。8月18日零时,文安城南关见水,到20日,水位猛增2.19米,达到7.65米。王口、姚马渡分洪后,水位继续上涨,到8月31日,全县水位达到最高值,西部大留镇公社石桥水位达到9米,大洼水位达到8.62米,文安南关水位达到8.81米。


由于时间紧迫,分洪前各村主要劳力都在大堤上护堤,洪水到来后,全县20个公社,380个大队,除牛角洼内新镇、苏桥两个公社外,有18个公社,339个大队遭灾,其中331个大队被水围困,128个大队被水突破护村埝,有的村庄街心院内水深达1.5米。洪水淹没了全县130万亩土地,其中68万亩是即将成熟的大秋作物,折合粮食11700万斤,皮棉256000斤,油料60万斤。受灾人口达20.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倒塌房屋46000余间,占全县总数的38%,其中黄甫公社的李黄甫村只剩下5间房未倒,夸大口村全部倒塌,损失粮食150万斤。历年来兴建的水利工程设施被冲毁;新建的变电站倒塌;25处小型电灌站被冲毁;66公里的公路被冲毁;70余座闸、涵、桥瘫塌;5个国营农场的全部建筑被冲平;国营拖拉机站的房屋全部损失;全县8处中学被冲毁了4处,小学校冲毁了近百处;社办工厂、企业全部被冲毁;16个公社的电话线路被冲断。全县毁于洪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

 

三、            与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

 

凶狠的洪水,大有吞噬文安洼之势。在党的领导下,文安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英勇搏斗。


分洪后的第二天,住在王村防汛指挥部的地、县主要领导同志回到文安城,在各公社的县委、县人委领导也同时回城。回城后,中共文安县委召开紧急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抗洪工作。会议决定,夏晓德、徐大仿、姜佩珍、李益年、张德新等同志分别带人到各公社,一手抓抢救,一手抓护村。其他县委领导和城内群众一起参加护城战斗。


在这紧张的时刻,杨易辰副省长来电话,询问文安情况,指示如果城内危险,县委机关可搬出文安城,到制高点去。县委认为,城内已经住进一万多灾民,县委住在城里,和人民在一起,可以安定人心,鼓舞斗志。于是向杨易辰同志表示,县委领导和全体机关人员决不离开文安城,要和人民一起参加护城战斗。


文安城的城墙已很古老了,外层是挑灰灌浆砖砌,里面是三合土。多少年来,这座城墙抵挡住了历次洪水的冲击,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1963年,这古老的城墙又一次担负起抵挡洪水保护人民的重大使命。


早在8月初水情吃紧时,县委就组织成立了以城关公社党委为主体的城防委员会。8月10日,城防委员会对城墙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是:由于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城墙损失严重,有93处各种洞穴,1000多米险要地段,19处砖层被破坏,9处劈裂。根据这一情况,城防委员会首先组织城内5村民工进行了抢修。


8月14日,分洪命令下达,为适应新的形势,县委进一步加强了城防委员会的力量。县委副书记陈健、副县长任谦益、水利科长刘振华具体负责城防工作。城关公社党委书记王恩泽任城防委员会总指挥,郭峰、董士均、佟万年任副总指挥。城防委员会下设4个指挥部,两个股,总指挥部设在大南关城门楼上,其他3个分指挥部设在东西北三门的城楼上,各指挥部都安装了电灯电话,有人昼夜值班。


新的城防委员会成立当日,就组织了城镇7村和城外13个村的950名民工,85名县直机关干部,开始了抢修城墙工作。


8月15日分洪以后,城防委员会调动城关公社27个大队的1500余名民工,50名机关干部,抓紧洪水到来之前的短暂时间抢土上城,一天运土1600方。


8月16日,城内民工昼夜不停抢修城脚危险地段。其余村的近千名民工和部分机关干部继续抢土上城。同时,还发动大车、拖车运砖,开始填堵城门。为了应付非常局面,一支580人的抢险队成立。第一梯队290人于15日晚上城插铺,分包各城段。15日这一天,还成立了一支钻探队,由农林局局长夏连明带领,负责检查城墙隐患。


8月17日,大雨倾盆,钻探队又发现4处隐患。并在已经堵复的洞穴中查出一处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夜间,县电影队把发电机抬到城墙上,为大家发电照明,近300名民工,80余名机关干部冒雨进行了抢修。


8月18日零点,城下见水;14点,公路上水深近一尺。8月19日,水位继续缓慢上涨。一些群众看到水势上涨缓慢,产生了麻痹思想,只顾抢收庄稼,忽视了城防工作。为此,城防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陈健同志指出当前水情的严重性,号召广大干部群众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集中全部力量搞好护城工作。

8月22日,水位上涨速度加快,20点,南门水位达到7.67米,23日,水位上涨到8.24米,超过1956年水平。南面城墙出现险情,指挥部紧急调动民工155人,打桩班55人。在临王家坑城脚下,打6米桩29颗,排除了险情。


晚上,城防委员会召开4个指挥部负责人会议。陈健同志向大家报告水情:进入我县的洪水已达9000万立方米/秒,城防委员会决定,明日一天内必须完成东门至西南城角的1200米防风工程。


8月25日至26日,水位上涨到8.69米,5个城门和城南城角先后发生6次漏洞、陷角等险情,均被及时发现和排除。


8月30日11时,文安城南关水位达到8.81米,并在这一水平上持续了31个小时。大风掀起的巨浪,一个又一个的盖在城墙顶上。城内1万多灾民忧心忡忡。突然东南城角砖层倒塌,文安城再次陷入危险境地。城防委员会发布紧急抢修命令,城内五村出动567名民工,拖拉机站出动35名工人,部队出动114人,立即赶赴现场抢修。经过紧张激烈的战斗,终于垒住了缺口,文安城又一次化险为夷。


从8月31日19时许,水位开始缓慢下降,但危险并没有过去。9月3日晚,突然刮起六级西南风,大浪卷过城顶,南城门埝顶进水,整个南面城段告急。城防委员会再次紧急动员全体民工、机关干部和部队指战员赶到城南城墙上,一面加高城门埝顶,一面采取援桩挂席的方法对1260米危险城段进行抢护。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战胜了风浪,保住了城墙。


9月5日,水位下降到8.61米,惊心动魄的护城斗争度过了最艰苦的阶段,开始趋向平稳。在20多天的紧张战斗中,县委副书记陈健、副县长任谦益、水利科长刘振华始终在第一线坐阵指挥。每天平均出动653人,共用工19595个;每天出动大小车414辆,船228只;抢修险工222段,总长1168米;修补无砖地段19处,劈裂8处;外补砖坝12处,长1510米;内侧加坡1458米,动土18000方;下桩240棵;填各种洞穴99个;5个城门都采用6顶斗砖砌外层,内加席填土夯实,外打月堤;对17处计长883米的城墙地段采用了砌砖封顶和做席囤的办法进行加高加固。此外还平整城顶3872米,临时突击完成1940米防风工程,抢修东南城角60米塌附地段,排除西城8处险情和4处城门漏水险情。


在护城抢险斗争中,城防委员会采取多种方法,筹集护城所需物资,其中有从商业部门调拨的价值71500元的40种物料,各机关、群众捐献的价值3500元的19种物料,通过各种渠道调剂解决的价值371700元的11种物料。


在护城战斗激烈进行的同时,抢救工作也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分洪后第一次县委常委会对抢救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夏晓德、徐大仿等同志分别带队到各公社参加抢救,刘宝林负责把灾民安置到霸县、永清等地;本县王村、左各庄设立灾民转运站,负责灾民的转运工作。为了解决上下级联系中断的问题,县委从河北省电信局租来5部电台,从水利厅调来2部电台,加上海军带来的2部电台,建起了县委与上级和各抢救队之间的空中通讯联系网。


抢救工作最大的难题是船只不足。文安县原有船只2000余只,但因多年闲置不用,损坏严重,经过修理能用的仅有180余只,加上外县和部队支援的也仅有400余只。在这种情况下,各抢救队吃在船上,住在船上,昼夜不停地行驶在各水围村之间。到9月9日,共抢救灾民66422人,牲畜4490头,在17个处境危险的粮站抢运出粮食205万斤,在各商店抢运出商品3190吨。国营拖机站的机车,飞机场的大批农药和汽油等物资也及时抢运到安全地带。


分洪以后,县委还努力抓了各村的护村工作。县委提出的口号是:在抢救人命的同时,要努力保村庄、保住房、保财产。到各公社负责抢救工作的县委领导同志,把县委的指示带到各公社,各公社干部分村包片。各村党团员带头,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护村斗争。


在任董村大队,洪水到来之前,就打起了一道长达531米的护村埝。洪水到来之后,党支部提出共产党员要临危不惧,坚定信心,围绕群众,战胜洪水,保住村子。支部明确分工,支委包队包段,党员包组包人,带领群众昼夜奋战在打护村埝第一线。水位上涨,桩料不够用,支部书记任恩祥带头拆掉自己的两间房子,献出木料,支委任延祥、党员任文贤、王文江等也都拆掉自己的房子。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拆房140多间,献檩600多根,席180多片,柴草3000多斤。由于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洪水水位最高时,任董村的护村埝还超出水位1米左右。


赵各庄公社彭耳湾、大王东等9个大队的77名党员,在护村斗争中带头拆自己的房子献桩料500多根,带动群众献桩料7000多根。他们村村打起了坚固的护村埝,将洪水挡于村外。


大留镇公社小留镇大队支部书记刘福是个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当护村埝出现决口险情时,刘福带头跳入水中堵口,群众也纷纷跳水,连成人墙,保住了护村埝。


在水位猛涨,风大浪急的日子里,全县人民依靠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不仅保住了文安城,而且在331个水围村中,有149个村保住了护村埝,还从各水围村中抢救出了60000多名灾民,为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            军民齐心共抗洪

 

文安遭了水灾,上级党组织给文安人民以极大关怀。分洪以后,天津地委副书记陈义堂、副专员史洪涛、宣传部长杨进修、军分区政委宋健等领导同志亲临文安城,直接参加文安抗洪斗争的指挥工作。为了帮助县委树立必胜信心,地委领导经常和县委一起研究文安的地形,为县委出谋划策,使县委在抗洪斗争的每个阶段都能作出正确决策,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多次和文安县委直接通话,为文安的抗洪斗争提出指导性意见。


为了救济灾民,上级还拨下了大批赈款赈物,到1963年12月底,赈款赈物累计有:救灾款150万元,布53万尺,棉花15万斤,还有其它衣、鞋、帽等大批实物。此外北京天津等6市县无偿提供代食品662.94万斤,另外还有全国各地捐献的大批物品和现款。这些款物使全县人民得以养息休生,安全地渡过了难关。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指战员为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立下了不朽功勋。


洪水到来后,被水围困的灾民面临饥饿的威胁,与洪水进行生死搏斗的民工也遇到了物资短缺的巨大困难。在这关键时刻,人民空军协同民航飞机飞临文安上空,在气候条件恶劣、空投点很难寻找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空投大饼、饼干80000余斤,麻袋17300条,并把省委、省政府给灾区人民的慰问信及大批宣传品送到广大灾民手里。


8月25日,正是文安水势猛涨的时刻。人民解放军陆军4625部队两个连,海军东海舰队和北海舰队的4艘登陆艇(100名指战员)火速赶到,参加了护城抢险和抢救工作。


8月26日,大小南门同时告急,陆军两个连紧急出动,奋战险情,筑起土坝,保住了城门。8月28日,南城150米地段危险,他们又一次投入紧张抢救,一天运土960方,加高加固了城坡,使这一地段转危为安。


当城防委员会决定在城墙险段外侧抛砖坝时,陆军两个连接受了到5里外的砖厂摸砖的任务。他们乘船来到砖厂,从水里一块一块地摸上来,被水浸泡的双手和砖一摩擦,不多时便露出嫩肉,浸出了鲜血。但他们谁也不叫一声苦,5天时间共摸砖15.6万块,抛砖坝200米。


由海军指战员驾驶的4艇登陆艇日夜奋战在抢救第一线,更是受到了文安人民的交口称赞。8月28日,急流口大队倒房砸伤了人,4号艇指战员火速赶到,把他们救上艇,立即进行包扎抢救。8月31日,突然刮起了大风,3号艇发现大洼有几条小船在水里打转,处境十分危险,立即起锚出航,冒出风浪把4只小船上的15个人全部救上来。在夜航中,各艇经常遇到螺旋浆被高梁秸缠住或搁浅的情况,有时一天竟达五六次。每当这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排除故障。在紧张抢救的日日夜夜里,各艇平均每天航行19个小时。他们跑遍了灾区每个村庄,抢救灾民17388人,牲畜1599头,其它物资已无法统计。文安遭灾,还得到了各地人民的大力支援。在飞机空投的食品中,有天津人民为灾区赶烙的大饼,当文安人民接到大饼时,有的还尚有余温。为了解决灾民的医疗问题,上级派来的大批医务人员和文安县医院的医生一起,组成几个医疗队,深入各灾民集居点,免费为群众治病。刚从河北医学院毕业不久的李静敏同志,在一个灾民点发现一个被痰堵得奄奄一息的病孩儿,在缺少设备的情况下,她口对口地为病孩吸出浓痰,使病孩儿转危为安。各医疗队在巡回医疗中,免费治疗达10万人次,使灾后的文安避免了大的疫情发生。


    抢救急需船只时,上级把北京各公园的游艇调到文安。此外,安新县派小船336只,胜芳派大船80只,宝坻县派木船31只,省航运局派4艘火轮,及时赶到文安洼。


随船前来参加抢救的船工,为抢救文安人民的生命财产立下了功劳。8月31日,风雨交加,胜芳船工曹之青等人驾船从董村回文安,当船离城还有二三百米时,突然一个大浪打来,船舱进水,船身下沉,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如果他们弃船跳水,完全可以游到城墙,但船上的灾民就会遇到危险。他们一面用席苫住船舱,不让继续进水,一面想法稳住船身。这时,小船路过一条电话线,船工袁风鸣、戴河银一把抓住电线,想把船身稳住,不料一个大浪竟把船抛开。他眼疾手快,一手抓着电话线,另一只手一把抓住锚链,使尽平生力气,才把船拉住。后来汽艇赶到,才使全船人员脱险。


同一天夜里,安新县大田庄公社的陈德钊等人带船停在袁郭村边,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倒房的声音。陈德钊等立即撑船赶往现场,把杜秋元一家6口救上船来,并帮他打涝落水物资。


在水淹文安洼时,大批灾民和耕畜被转移到外地。远离家乡的文安灾民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黄甫公社李黄甫村的李恩才、王恩俊、李振福是3位年迈的五保老人。他们随本村的灾民一起乘坐火轮到霸县胜芳镇,这里已经停满了接待灾民的汽车、大车。早在这里等待的信安镇和董家堡大队的干部迎上船,热情地说:“我们是来接客人的,大伯快下船吧。”3位老人心里纳闷:“咱们是灾民,怎么人家说是接客人?”直到被扶上马车,他们还有点不相信,怕上错了车。弄明情况后,李振福含着热泪告诉大家1939年闹水灾的往事,那时他全家四口人逃到天津,父亲活活饿死,自己跑到营口当了华工。抚今追昔,老人激动地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毛主席好哇!”


永清、固安、霸县、武清县为灾区寄养了几千头耕畜。他们把为灾区看养好耕畜,当作对灾区的最大支援。牛驼一村二队饲养员为灾区养的一头母牛下犊,小牛犊不会吃奶,他每次都抱着小牛喂奶。固安东红寺公社何家营大队给文安喂养的一头小毛驴掉到井里,当时正值隆冬,副大队长何玉峰跳到井里,用手提着驴耳朵,喊人把驴拉了上去。他说:“人家为保卫天津市受了灾,把牲口交给我们养着,要给人家淹死,还有什么脸见人?”在永、固、霸、武四县人民的精心照料下,文安寄养的近4000头牲口都增了膘,还有141头母畜怀了驹,有76头母畜生了小牲口。

 

五、            大力开展生产自救

 

分洪以后,人民生活出现了困难,群众的思想情绪不稳,出现了一些怨言、怪话。针对这一情况,文安县委对广大群众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

8月26日,县委发出关于认真做好当前干部、灾民政治思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公社党委和各灾民居集点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在做好抢救、安置等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基层干部、党员、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一是要向广大党团员、干部、社员讲清形势,明确当前的有利条件和暂时困难,启发大家发扬艰苦渡荒、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广开生产门路,依靠集体力量,战胜灾荒;二是要讲明今年我省不可抗拒的水势,讲明有计划分洪蓄水,保卫天津市、保卫津浦路的重大意义,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消除怀疑和不满情绪;三是表扬抗洪斗争中的好干部、好党员、好社员,鼓舞广大群众的斗志;四是揭露坏分子的破坏阴谋,打击他们的破坏活动。


县委的通知下达后,各级党组织按照县委宣传部印发的宣传提纲,逐村逐点地进行宣讲。各级党组织还组织召开了党团员和贫下中农代表会,运用回忆对比的方法,大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帮助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进入9月以后,洪水停止上涨。9月7日,文安县防汛指挥部请示上级,要求堵复小垛村分洪口门。经上级批准,9月12日文安县人民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调集民工堵复小垛村口门。到9月30日,共调集民工9000余人,动土34600方,完成了堵复任务。


文安洼水势平稳以后,9月21日,县生产救灾办公室成立(副县长李益年任主任),具体指导全县生产自救运动。县委为全县生产救灾制定了总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自立更生、就地取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副业生产。


在县委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克服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充分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筹资投料,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到9月底,全县已有333个大队搞起治鱼、柳编、织网、打箔、苫布、粉坊及车船运输等35种副业生产,参加人数达30000余人,日获利28000余元。其中治鱼开展的最为广泛,方法有下箔、搬罾、风网、丝网等十几种,日捕鱼82700斤,收入7800多元。到1963年底,全县共搞起42种副业,48400人从业,日获利30650元。灾后文安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好转。


10月25日,文安南关水位降到6.33米,高上地区一部分耕地脱水。县委号召抢播小麦,全县共播小麦8万亩,出现了有史以来“涝了文安洼,当年种庄稼”的奇迹。

 

后记

 

1963年,文安虽然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但在上级党委和县委的领导下,文安人民与洪水进行了顽强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由于8月14日上级在分洪命令问题上发生矛盾,致使分洪时间拖延了6至7个小时。1963年11月8日,文安县委书记李泽民同志错误地被定为反党分子,受到开除党籍、撤消职务、行政降级的处分;县长夏晓德同志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组织部长姜佩珍同志也在政治上也受到一定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委、地委对李泽民同志的问题进行了反复核实,确认原定李泽民所犯错误与事实有出入,拖延分洪时间的责任不在李泽民同志。经过1979年6月15日和1982年2月17日两次研究决定,给李泽民撤消处分,彻底平反。夏晓德同志的问题也得到澄清,一并撤消处分。

原名《高耸的文安洼》)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