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CTV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于2017年2月8日“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四川爱心医生 梁益建获奖。
梁益建
(颁奖嘉宾为梁医生的两名患者)
组委会颁奖词:
自诩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梁,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这张照片 感人至深
2013年5月,一张手术后医生枕在用两把小板凳支起的“床”上熟睡的照片感动了广大市民,图片的主人公正是梁益建,他刚完成了一台持续5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
▍ 最没架子
在“天线宝宝”王毅心中,梁医生是最有爱心也最没架子的一个人。
王毅来自浙江金华,今年20岁。2016年4月,王毅无意间在贴吧中了解到了梁益建的信息,“奔着活命的态度”,王毅来到了成都。
第一天见‘梁博’的时候,他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让我赶紧办理住院手续进行治疗,我当时就感觉幸运终于来敲我门了。”王毅回忆与梁益建相识第一天的情景。在此之前,无论是在医药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南京,还是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北京,王毅得到的答案都是无法治疗。
让王毅感到更为幸运的是梁益建不仅能为他治病,还处处为他节省费用。鉴于王毅的特殊病情和家庭情况,梁益建主动联系器械厂家,为王毅免费安装价值20万的钛合金架子。王毅说自己并不是特例,“为了让我们患者能尽快得到治疗,’梁博’处处为我们着想,节省费用,向医院申请减免,还四处募集资金,联系厂商,与公益基金合作,甚至还尝试过在茶馆募捐。这完全颠覆了专家医生在我心中的形象。”
据不完全统计,在梁益建的努力下,获得帮助的患者目前已接近200名,金额近500万元。
▍最诙谐
“你看你长得还没我帅。”“6分钟必须爬完15楼”“别吃了,你该减肥了,再胖下去没法做手术了。”……来自贵州安顺的“天线宝宝”韩雪志向记者模仿起梁益建和他们开玩笑的样子。他选择用“最幽默、最诙谐”形容他心目中的梁医生。
2015年,韩雪志在同乡的介绍下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治疗。“被拒绝过N次”的他早已失去耐心和希望。那会儿的他从不敢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挺直腰板,过上和普通人几乎无异的生活。如今,韩雪志的身高已从入院时1.36米长到了1.56米。几个月后,他将进行大手术,不出意外,几个月后的韩雪志便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了。
而随着身高变化而变化的还有韩雪志的心。“我刚来的时候心情挺低落的,很多病友也都是这样,‘梁博’就会经常和我们开玩笑,陪我们聊天。他最喜欢说我‘丑’,然后又会跟我说‘放心,等你再长高点肯定比我还帅’之类的,每次大家都会笑得很开心。”
▍最暖心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减肥’这件事竟然会和我有关。”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办公室里,“天线宝宝”徐凤莲翻着半年前自己的照片,笑着告诉记者:“那会儿我身高只有1米37,体重58斤,一点肉都没有;现在,我的身高有1米55了,体重长到了90斤,‘梁爸爸’经常开玩笑给我说不能再吃了,该减肥了。”
来自甘肃的徐凤莲今年27岁,短短半年前,她还是一个被黑暗侵蚀,绝望等待着死亡宣判的患者。脊柱侧弯大于180°的她病情已经严重到几乎无法进食,呼吸困难,短短100米的距离就能让她感到无法喘气。当所有医生告诉她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达80%时,只有梁益建催着她赶紧入院治疗。徐凤莲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2016年3月17日第一次见到梁医生的,她说当时的心情根本无法形容。
“我觉得梁医生真的就是和爸爸的感觉一模一样,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入微。无论何时,有时候只是从他身边路过,他都能捕捉到我们情绪上的微妙变化,然后及时询问开导,特别温暖。所以我一直都叫他‘梁爸爸’,很多病友也都是这么叫的。”徐凤莲提高了音调,眼神流露出尊敬与崇拜。
▍最唠叨
“他隔三差五地就会跟我们说,你们一定要抓住任何机会积极进修,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都要好好学习。”
“每次看到我们吃得随意,他就会说要吃好点,吃那么撇长那么瘦怎么有力气工作。”
“看到我们坐摩的,他会说以后不要做摩的了打出租车嘛,你们自己都是骨科的,那么多坐摩的出事的病人,你们还要去凑热闹。”
“每次路过护士办公室,他都会叮嘱我们一定要以病人的需要为第一要素,尽可能为病人和病人家属提供便利。”
“每次查房的时候,他都要与每一个病人聊天,叮嘱别人各种注意事项,疏导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情绪,短则5、6分钟,长则十多分钟半个小时。”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室护士周春瑶心目中,梁医生是自己见过的最“唠叨”的医生,“他真的是随时随地都在为病人考虑,为我们考虑。”周春瑶说自己是在2013年到三医院骨科室的,“至少那会儿梁医生的声音还没有嘶哑。”
▍最不爱自己
“不管一年365天是否休息,梁医生每天早上都会在7:30到科室,晚饭后也会主动来和病人聊聊天。在他的带动下,科室所有的医生护士也都养成了有需要就随叫随到的习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室护士长陈澜指着报纸上一张手术后医生枕在用两把小板凳支起的“床”上熟睡的照片,说他是一个最敬业、最不爱自己的医生。
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正是梁益建,那时他刚完成了一台持续5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精神高度集中,一整台手术下来,梁益建已是疲惫不堪。2013年5月,这张照片被传到网络上后感动了广大市民。陈澜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对于梁医生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一些难度更大的手术需要长达7个小时,但稍作休息,他总能很快恢复精力。“有时候一场手术下来,他还要亲自到近三天的重病患者处查房,其实这些事情是可以交代给值班主任、医生的,但他不放心,所以都是亲自过去。”
▍最热情
2008年地震后就与梁益建相识的护士刘圆圆评价梁医生是一个最热情的人。
“‘梁博’只要出差都会在当地给我们买一大堆特产直接寄回来。平日里给病人送些牛奶、鸡蛋也是常事。”刘圆圆笑着告诉记者,此番梁益建到中央电视台录制《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时还给她们邮回了一大箱果肉脯。
最让刘圆圆感受到梁医生似火般热情的就是为了锻炼“天线宝宝”的肺活量,梁益建自掏腰包找来了四川音乐学院的音乐老师。每周二、周五,骨科活动室都会响起歌唱声。
逢年过节,梁益建还会组织科室医生护士和病人们一起办联欢会,他自己也会加入到医生护士的节目表演中。
▍最无畏
胡正军是梁益建的大弟子,他心中的梁医生是最无畏的也是最有自信和勇气的。
胡正军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常年住着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 °以上的,很多病人都是教科书上被列为禁忌的,手术风险极大。“但梁主任从来不会为了规避手术风险,就放弃这些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患者。”
在2008年至2016年间,梁益建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达507名。70度、120度、180度……梁益建一直挑战着禁区,挑战着其他医院不敢做的手术。“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在用病人做实验,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经过反复经验积累,尽最大努力进行手术和治疗。”胡正军介绍,梁益建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脊柱牵引使脊柱畸形变小的外固定架——头盆环,打开了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矫正的“大门”梁益建在治疗病例上已经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
“梁主任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为我们年轻的医生树立了榜样。无论是专业上还是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上,都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
▍最坚持
“我觉得任何成绩背后都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和不断坚持,这一点在梁老师身上确实得到了印证。”骨科医生赵登说,“不管是对待患者的态度,还是对自己职业方向的态度,梁老师都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赵登回忆到,一次有位患者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无法负担昂贵的手术费,准备放弃治疗,梁益建告诉患者家属放弃意味着死亡时,患者家属依然选择放弃。“那会儿我以为这种情况下,医生都已经把后果都说清楚了,家属自己选择放弃那和医生就没什么关系了。结果梁老师就一直坚持说服病人和病人家属接受治疗,并主动帮忙解决病人的经济困难。”
在赵登看来,梁医生的坚持还体现在患者手术时趴的垫子,他都要亲自趴上去试试;有时一台手术一站就是7个小时,当快要结束时他一旦发现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时,仍然会坚持在病人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去做相对比较大的改动。“这就是我们最佩服他的地方。”
▍最严谨
为了治疗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学科协作治疗组,囊括骨科、呼吸、神经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赵贺红就是专研呼吸科的一名内科医生自2016年7月来到骨科认识梁益建后,梁医生留给赵贺红最深的印象便是严谨。
“麻醉时间是多久?”“器官插管准备好了没?”“出现恶性高热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怎么办?”……梁益建对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都不容放过:“主观上的问题决不能出错!”
赵贺红说,集体会诊时,他要求大家像放电影般一步步预想手术过程,仔细打磨了每个步骤才确定做不做、怎么做。即使手术方案已经制定无误,手术的前一天,梁益建还会召集参与科室的医生们再次确认整个手术的细节;到了晚上,要再次仔细阅读患者的所有资料;临进手术室了,还要再确认一次。“我目前在科室主要负责的就是对患者术前术后相关资料的整理,看到梁医生每次用心地去看这些资料,我们在工作中也更加认真和用心,更加严谨地去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最普通
“我什么“最”都不是,我就是个最普通的医生,一个小医生。”看到同事和患者的评价,梁益建笑笑说:“每当看到病人站起来他就感到非常幸福。我感到非常幸福,他们成了一个正常人,中国人少了一个残疾人。我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多人挺直腰板。拿到‘感动中国’2016十大人物这个奖,对我来说,只是代表全国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全国有很多很多的好医生,只是把我推出去了做一个代表,我和我的团队,会一如既往的做好我们的工作,把我们脊柱畸形这一块的工作,做的更科学,更好。”
十宗“最”来源四川文明网,点击最下方链接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