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热了,国学热了。
何为国学?是老先生长袍马褂登场、摇头晃脑“之乎者也”一番?
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读经”运动?
是给学生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破蒙、行拜父母礼、回家再给长辈洗脚?
是,又不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国人很有智慧,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只用来放鞭炮;中国人发明了罗盘,却只用来看风水。而西方人则利用火药制造出大炮,四处攻城掠地;利用罗盘进行航海,发现了新大陆……到了现代,娱乐性更强,基本上什么好东西落手里都是“三个一”——一哄而上、一哄而乱、一哄而散。我们的国学,也很大程度上存在僵化、形式和诡异。前不久安徽某地以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为题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把“埋儿奉母”这种毫无人性、荒诞不经的事迹当作推崇榜样,结果招致不少质疑。还有在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跪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以作永远留念。据该校校长表示,读经典扬孝敬是他们学校的特色。虽然传统孝道讲究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绝对服从。但现代家庭伦理更讲究人格平等与互相尊重的精神。
可见国学精华与糟粕并存,真理与谬误共生。既是包袱,也是财富。马克思他老人家说得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古为今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值得借鉴:“或拿来,或使用,或毁灭。”不能倒洗澡水时连孩子一起倒掉,也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有奶就是娘。
那什么是适合孩子们的国学呢?
不揣浅陋,我认为首选绘本。市面上大部分来自国外的绘本是洋奶、酸奶,而中国风绘本是文化母乳。营养均衡、美味可口,可以增强抵抗力,可以增进母子感情(狭义的父母孩子,广义的祖国与孩子),“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是母乳喂养好”!
比如读过的《中国经典系列漫画》,是蔡志忠看完老子、庄子、孔子等古籍经典后感动得无法自己之后,从床上跃起花三年时间一口气完成的一套作品,以浅显易懂的白话和漫画形式,超越语言与文字的隔阂,替这些重要经典做了适切的诠释。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目前在全世界有19个国家、12种语言翻译出版这套作品。在日本、韩国还把这套经典漫画的部分作品收录入高中、大学的教科书中。这或许可成为一把钥匙,借着它能引发孩子们对古籍名著的兴趣,启开中国古典宝藏的文化殿堂。
正在读的蔡皋绘本,杂糅中国绘本的清新稚拙和欧式画作的浓墨重彩,展现了《青凤》之温暖可爱,《干将莫邪》之悲壮豪迈,《田螺姑娘》之淡淡怅然,还有《小石狮》《兔儿爷》《老鼠娶新娘》《苏武牧羊》《小蝌蚪找妈妈》等等。有趣又有料,何乐而不为?
恐怕大人们有话要说了:国学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什么关系?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其实,走在清徐县城路上,稍加留意,国学的影痕随处可见:锦衣丽人、翠玉阁的招牌、连婚纱店也起名琳琅法国,往前走是凤仪街:有凤来仪。接着经过建设银行,名字“善建者行”出自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善于建设房子的,其房子不会因根基不牢而倒塌;善于抱持某东西的人,抱持住了就不让其脱离自己。”
绕行书林巷,这地名不知有没有书香气息、林木清凉的意思。巷口一侧有宁化府醋,“宁化府”是明代皇帝朱元璋之孙宁化王朱济焕王府所在地,府内有一制醋的作坊,酿制的名醋深受太原市民喜爱,被太原人昵称为“宁化府醋”。
没走几步,看见了汾酒竹叶青店铺。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拐弯是冠云牛肉,品牌名称来自“义冠云天”,包装以东方绘画的竖式构图设计,采用诗、书、画、印的中国画元素,饱蘸历史文脉与书法艺术的“平遥”同古朴红印的品名“牛肉”交相错落,构成画面的主题内容,左下角“源于西汉、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落款,再加上“中华老字号”的红色印章,国学的要素何其丰富!
衣食住行,唐诗宋词、国学人文已经无处不在。
商店里不停放的音乐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这歌词不取自卓文君的《白头吟》吗?周杰伦的歌走红重要原因之一,离不开方文山的歌词,如有名的《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还有《东风破》的离愁,《菊花台》凄美悲怆、《兰亭序》的沧桑无奈……词与曲全方位的带出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烟花易冷》《卷珠帘》等等都是国学酿的酒啊。
打开电视。古装剧动不动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甄嬛传》《何以笙箫默》……春晚节目《从前慢》都让我们见识了文本的力量,领略了经典的魅力。
装修房子,门窗拱形造型开始以为是欧式风格的,其实不然,拱形造型与中国的水文化何尝无关?水波纹,又称“海涛纹”,“海水纹”。水波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饰,水波纹就体现了上善若水的道德文化。此外,水波纹有连绵不断的特征,与寿桃、蝙蝠组合的水波纹常用作家具的装饰图案。比如樟木箱。
年轻人发短信表达感情,找不到合适的词,就从唐宋词中寻找,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必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着你毛茸茸的小手,轻轻地咬上一小口,啊!是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一类文字又多了几分文雅。
上网聊天,“相见恨晚”“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不是国学吗?
看小说,网络小说哪有金庸、梁羽生、琼瑶文化底蕴深厚?金庸的武侠小说涉及传统文化之广,涉及唐诗宋词之多,令人惊叹。读梁羽生小说回目比读其中的内容更让人牵情,琼瑶的书名简直就是唐诗宋词一览……
列举上述文化表象,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似乎港台没有经历国学历史文化断层。出现了金庸、梁羽生、琼瑶、梁凤仪、亦舒、倪匡、梁文道、蒋勋等等传承者。是什么废了几代内地人的国学“童子功”?致使我们有佳句无佳章,我觉得是文革。试想,民国时期是如何教国文的?之后又是如何教语文的?文革文革,真是大革文化命,基本上毁了两代人!没有家学渊源、没有兴趣爱好,好多人的国学如唐诗宋词古文功底等只剩皮毛!徒具躯壳!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习总书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学生考试阅读分值的加大倒逼语文学习导向。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期盼用中国风吹开祖国的鲜花朵朵,让神州大地春意融融、诗意浓浓!而因为读、因为诵、因为熟、因为化,随同国学一起生长为我们精神血肉的,是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中国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