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秋,某日,余出门拾穗,过一池塘,偶遇一女子采风寻荷,甚异,穗子已够馨香,足以果腹养命,千百年来,人所种植,从未见弃也,奈何舍穗而求荷也?莫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故也。 后余循其迹,倏忽划过眼眸,几而不见,心甚怅之,忽又见其闪出,娉婷立于湖上矣。衣袂飘飘,忽左忽右,若柳枝之于风中,其旁有荷,婷婷而立,细观人若荷花,荷花若人,人与荷花并立水中,两不相辩,均出于泥而未染,始知风尘蔽世,仍有荷花之女存焉。
方今以秦州境内看,以泰山之高大,麦积之奇险,石门之迷蒙,净土寺之禅意,游人众矣,况有无数之农家乐,可以吃海鲜,食山珍,饮佳茗,醉天河春,更有妙龄佳人左右添水,时时恭候,酒足饭饱之后,还可以洗脚,跳舞,于火吧纵情唱歌焉,夫以陇右山川之大,金钱之盈,人欲之盛,何处无乐而何人不乐也,谁还独步莲池,采风寻荷也。
风过矣,荷花池中,游鱼戏水,莲花迎风,飘飘若仙。须臾,此女又滑出余之眼帘,四顾,在叶底藏身,口含莲叶,举手机,自拍焉。侧耳细听,似与荷语,曰:“巨荷与纤莲并立相互妒否,”自古莲语人未识,焉知莲对人也有何问乎?其时,忽闻人声啧啧,莲女入于人群,与众合影留念,惜哉,有荷未被拍入照片,惜其长于水中,自昏至晨,侯人多年,只因取景一偏,从此与人别过,再会无缘!荷池渐深,荷叶无间,一望空阔,没有边际,此女游于期间,遂而不见。然自古荷池,孤舟蓑笠,有人独钓寒江之雪,更有夜半,姑苏城外,寒山寺边,莲叶无边,遮蔽水面,荷盖反转,到来竟是孤独客船,而清照舴艋之舟,载来也是无尽忧寒,惟人面荷蕊,相映成趣者,独未见也。
余生于沟而长于山,与水无缘,性喜麦穗,穗在吾心与荷在彼心,如出一辙。今观其寻荷而误余拾穗,心甚不悦,故拣麦穗一枚,扔与湖面,冀其长成麦田,如此,若莲女不怪,则无憾矣!
"金穗作家“
张友斌
张友斌,《拾穗》特邀顾问,天水市新华门小学高级教师,辛勤执教半生,桃李芬芳满天下;曾有诗文发表于《星星诗刊》。
(外一首)采风寻荷一日游
作者:张兰 最初发表于“秦州微刊”
凡草本之花,爱者甚众,陶爱菊,周爱莲,莲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今与文友游,暮秋,斜阳,拾木级而下,吱吱有声,友皆挽臂搭肩,其谊可鉴。近桥一池,池中莲与芦苇共生,莲已生蓬,蓬孕籽,莲花则少而颔首,其沧桑也,非娉婷含羞,亦非含苞待放。
群贤相继而至,早至者摄于花间,得其韵而不愿弃其趣。留靓影与莲媲美,绿叶衬其裙裾,红花吻其玉面,纤手牵莲蓬嗅其香,凝其气息与心,醉其田田。
有好者摘蒹葭之穗,宽其袖,玉臂举之过头,示其已成芦苇之果,秋也,非春之青苗,有果者,非蒹葭之喻——求而不得之惆怅!
男士们盘腿、席地而坐,谈古论今,议一秦事。吾旁听,不得其意。无意间见一席三叶草,蒿草蔽之,碧绿鲜润,熠熠发光,若朱公在此,必裁它为带,赠予轻盈之舞女,她便临风飘举;必挹它为眼,赠予善歌之盲妹,她便明眸善睐。
吾择一叶聆听,其曰:“吾荷之邻也。”
吾问曰:“莲高大而耀眼,慕者甚众,汝矮小而卑微,常被忽略,妒否?”
答曰:“否,大千世界,万物皆从其性,莲生于水而耀于波,人若赏之,必踏径而至,吾生于径而饰其荒,怡游人性而悦其目,足矣。”
听其言,吾不免赤面烧心,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须臾,友人复拾级而上,沿一小径环游,秋菊正荣,八女翩跹其间,花因之颔首,草因之弯腰,妒其羞花闭月之貌,慕其蕙质兰心之才。
摄几页靓影寄情,剪一段佳话述怀。
蓦然,有一凉亭蔽日遮阳,雀跃而至,各择一处歇臀,谈笑风生,或戳屏聊天,或自摄美颜,或相视而侃。虽无琴弦管乐之声,无酒樽茶杯之器,已足以畅抒情怀。
是日也,风高气爽,日朗气清,远观楼房林立,近看美人蕉一片嫣然。所以游目驰怀,尽情游玩也!
日暮,择一酒家,围圆桌而坐,觥筹交错,猜拳行令,声如洪钟,脸如春花,信可乐也。
饭饱酒足,吟诗,唱歌,秦腔奉上,余音绕梁,各显其才,尽欢矣!
夜深,起身而归,余兴未泯,憾矣!
“金穗作家”
张 兰
作者简介:
张兰,女,七十年代初生,秦州区娘娘坝中心小学教师。从小爱好文学,有诗歌、散文、小小说发表于《天水文学》,《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秦州微网、黄河律动、海峡文学等。
“拾穗”篆刻印章,为如初挚友润泽刻之。其钻研篆刻多年,篆刻技法娴熟,刀法风格多变,极具艺术观赏性。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