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敏喜的洪常秀,是最好的洪常秀?

没有金敏喜的洪常秀,是最好的洪常秀?

陀螺电影 日韩女星 2021-12-22 16:19:16 805



回复后台关键字“在你面前”


当别的导演都在用两三年、甚至五六年一部的创作频率吊足观众的胃口时,洪常秀的影迷们却一直享受着他极为稳定的产出——每年迎接至少一部洪常秀电影早已成为惯例。

而在有些年份,洪的电影创作甚至达到了两部、三部之多。

2017年洪常秀就有三部作品与观众见面: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之后》《克莱尔的相机》

今年,洪常秀同样不负众望地交出了两部电影:

年初的《引见》于柏林电影节首映,斩获最佳编剧奖;

紧接着的《在你面前》则入围戛纳电影节,虽然遗憾未能参与主竞赛的角逐,但却与阿诺德、戴普勒尚、阿马立克等名导的新作一起在特别首映单元大放异彩。

《引见》《在你面前》海报

虽然洪常秀每年都会被痛批“自我重复”,但在我看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进行新的尝试,只不过,这些演进是如此幽微、并且融入愈发极简的表象之下,以至于很多时候难以轻易察觉。

不过,他今年的两部作品则将这种改变完全放大到了表面上,即便不了解他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这两部作品的不同。《引见》在国内展映时收获的大量差评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其实和2018年备受争议的《草叶集》一样,《引见》反而是最能代表洪常秀的电影观念的作品。它延续了前者对电影基本元素的抽象处理,将他不拘一格的电影方法猛然推至极端,虚与实、时间和空间均被刻意模糊,最简单的结构却包容最万象的可能。

/《草叶集》海报

如果说《引见》是洪常秀的一次极具野心的、高度风格化的艺术探索,是一次向前的迈进,那么《在你面前》则是一次回撤。

尽管表面上,这部电影仍然恰如其分地延续洪常秀电影的风格特征,但它的内在却笔锋一转,找回了《引见》竭力试图摒弃的那些最传统的东西,成为其作品序列中非常特别、非常轻松的一部,有着他最近几年的作品少有的朴实和通俗。

《在你面前》截图

熟悉洪常秀的影迷们知道,刻薄的他总是不给笔下的人物留任何情面。

洪的很多作品和布努埃尔有一定共性:在幽默的、夸张的、乃至荒诞的情境中,人性(于布努埃尔是资产阶级的劣根;于洪常秀是男人的本性)的滑稽与愚蠢呼之欲出。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与它的人物的距离十分疏远,并不意图让人物与观众建立共情,而仅仅将人物当做对象来观察。比起人物自身,这种观察更多聚焦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由之延伸而出的趣味和寓意。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剧照

洪常秀最钟爱、也最为人称道的经典叙事模式不正是基于这样远离人物、高于人物的叙述视角的吗?一场接一场的对话戏中,人物不断交互、周旋、冲突、角力;而统领每一场戏并且组织起整部电影的,不是某个人物的视角、某种戏剧逻辑,而是一种超现实的“结构”、一种属于作者的、属于观众的审视视角。

如《处女心经》《这时对,那时错》中平行宇宙般的前后两段,以及《草叶集》中一环扣一环的三幕架构。

《处女心经》《这时对,那时错》剧照

在洪常秀的这类电影中,人物只是一盘棋局里的一粒棋子,观众是棋局的外部观察者,观看也更接近于一场复杂的游戏。《引见》正是这一方法下的作品。

但是《在你面前》却完全属于另外一类作品,在这里,没有结构的游戏,没有情境的实验,没有虚实的骗局,有的只是简单易懂的故事线索和人物情感,因此它成为洪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作品,也完全是预期中的结果。

目前《在你面前》在豆瓣的评分达到7.8分,
与《夜与日》并列洪所有作品中的最高分

除去情节依旧松散、并且主要由人物之间的对话戏组成之外,电影看起来好像完全回到了传统叙事框架内,不禁令人回想起10年代以前的洪常秀作品的某些影子——那时的洪常秀还经常被拿来与侯麦类比。

电影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一天之内,镜头跟随着女主角在场景之间游历,在河边吃早餐,去公园,在桥下抽烟,去餐馆,重访儿时的房子……

《在你面前》截图

每个场景的容量最多不会超过四人,因此相比于那些致力于在场景中构建多人物群像的洪常秀作品,《在你面前》要私密得多,也更加关注情境中的人物本身、以及人物的情感体验,而不是预先想要去讽刺什么。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双人戏——两个人之间循序渐进的密切谈话,进而彼此敞开心扉。无论是前半段的姐妹,还是后半段的演员-导演,他们都在简单的初始关系中建立起复杂的、丰富的情感交流。

《在你面前》截图

洪常秀去年的作品《逃走的女人》虽然也致力于展示三段双人关系,但其中抽象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仍然让电影看起来像是一部精心打造的寓言,

但《在你面前》则是极为具体和可感的,这是因为后者始终站在人物而非结构的视角进行叙事,也即使用最基本的戏剧弧线和人物行动逻辑、而非抽象的结构来组织整部电影。

/《逃走的女人》海报

同样行走在拜访的旅程中,《逃走的女人》中的金敏喜只是三幕结构的串联者,直到结尾才从潜藏的深层文本中找回自己的身份;

而《在你面前》的李慧英却是电影绝对的主角,也是观众进入电影叙事的切入点,情境的全部都围绕她的心理和知觉进行建构。

《在你面前》截图

因此,虽然《在你面前》是自2017年《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开始、第一部没有金敏喜出演的洪常秀电影,但巧合地是,两部电影在视角的处理上却高度接近。同样摒弃结构,同样聚焦于一个人物进行叙事,也获得了同样的动人的情感体验。

有趣的是,这两部作品,与《引见》这样的作品,它们都创造了介于虚实之间的模糊地带,但对于观众来说,两者的意义是不同的。

《引见》截图

对于后者,我们必须从结构的视角去理解这些超现实部分,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也即洪口中的世界的无限可能;

而对于前者,从人物的角度出发,超现实的存在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它们不过是人物心理在现实维度的映射,是人物的想象,是人物的梦。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中的黑衣人、《在你面前》的那个小女孩,不正是如此吗?

《在你面前》截图

借助如此深入的视角,《在你面前》在让电影的观看变得简单轻松的同时,也让其知觉体验变得异常丰满,以绿色为电影的颜色母题,创作出了极富魅力的影像。

《在你面前》截图

《在你面前》的影像不像《引见》一般用过曝、黑白摄影和稀疏的布景逼近极简视觉,也并无《逃走的女人》那类观感近乎观看版画的色彩和构图设计,而是让观众进入女主角的感官中,看她所看,听她所听。

电影不长的85分钟里,洪常秀有意地放置了多处停顿,让人物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进行充分地交互:站在花丛前;从草地上走过;蹲在桥下听流水声;在酒馆听雷声隆隆;在雨中抽烟……

甚至在重访故居的段落中,洪常秀极为罕见地使用了一个反打镜头,让我们共享女主角的目光,与她一起打量儿时的庭园,向阳光下的树木们投去超然的一瞥。

《在你面前》截图

正如《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中,金敏喜在夕阳的小巷里手捧一朵花,或躺在昏暗的海滩边一样,人物感受着世界的呼吸,不仅将她们获得的震颤分享给我们,而且己身也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

在充满游戏冲动和严肃思辨的洪常秀电影里,很少会有如此鲜活、如此原初的感官力量。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截图

不过不同的是,《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将这种世界与人交融的体验诉诸于神秘主义,使金敏喜的形象愈发不可探知,变成一个黑洞,一只猫。

但《在你面前》则对这种体验的由来做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明确到就藏在片名里:“在你面前”。

什么“在你面前”?

“恩典”在你面前。

女主角拖着将死的残躯向世界投射出目光,世界却出乎意料地将“恩典”展现在她面前,它被女主角的感官所捕捉,然后又通过影像传递给了我们——这恩典,正是这充满绿色的阳光和微风的美丽世界啊。







/THE END








洪常秀说,男人无用且自大


《电影手册》评价《逃走的女人》


手把手教你怎么拍洪尚秀电影


这个被政府软禁的叛逆导演,次次技惊四座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文章地址:

用户邮箱:

打赏金额:USDT

点击”去打赏“,即可进行打赏支持本文章哦

发表评论